西蒙娜·波伏瓦

在法国存在主义作家中,就声誉和影响而言,除了萨特,大约就算西蒙娜了。加缪虽可说是与萨特齐名,但由于他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存在主义者, 而且后来逐渐偏离存在主义轨道,加上他的早逝,他作为一个存在主义作家的影响显然是冲淡了。始终与萨特坚守存在主义营垒,携手前进的是西蒙娜·波伏瓦。波伏瓦不仅在思想上是萨特的同志,在生活上,他们是终身伴

侣,尽管他们从没有正式结婚。他们相互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

波伏瓦于 1908 年出生在一个保守的天主教家庭。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 也受宗教影响。但她从小就养成了一种怀疑精神。在巴黎高等师范时,她认识了萨特,从此成为终身伴侣。自 1931 年到 1943 年,她先后在马赛、卢昂、巴黎等地当中学哲学教师。1943 年发表小说《女客人》一举成名。从此放弃教职,专门从事写作。

和萨特一样,波伏瓦反对脱离现实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观。主张“介入”,她认为文学应该干预现实生活,表现时代精神。她的小说和戏剧都有较强的思想倾向和时代色彩,表现了当代法国人的真实的心灵世界。充分表达了她的存在主义观点。她的《女客人》被认为是与萨特的《恶心》、加缪的《局外人》齐名的存在主义作品。波伏瓦的小说还有《他人的血》、

《人总是要死的》、《一代名流》等等。剧本有《吃闲饭的嘴》。其中《一代名流》获龚古尔文学奖。

西蒙娜·波伏瓦最有影响的思想著作是她在 1949 年发表的《女人,第二性别》。这部著作奠定了她在法国作为思想家的地位。他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什么是女性作为与男姓并存的“自然人”的地位?她还对现代女性现有的地位,女姓在婚姻及母性义务中所充当的角色提出了许多疑问。波伏瓦相信,人们历来所公认的男性与女性的正常差别,都是荒谬的成见造成的,都是有史以来女性受奴役的结果。她有一句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变成的。”波伏瓦还指出,女人一旦把自己摆到男人之下,那怕是自己所爱的男人,就开始进入被奴役状态。她认为女性应该完全独立, 与男性取得完全一致的权利。她不仅这样鼓吹,而且这样实践。她与萨特成了终身伴侣,却始终没有婚姻形式的约束。

到了晚年时期,西蒙娜写了多部自传体回忆录。她曾经与萨特一起访问过中国,1957 年,她发表《万里长征》一书,热情赞扬中国革命的胜利。

作为一个存在主义文学家和思想家,与萨特相比,西蒙娜对人类前途显得更为积极乐观。她说:“存在的快乐,应该使人人都能感受到,应时时刻刻都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