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门徒

耶稣倡导的天国运动很快就赢得了不少犹太人的支持,形成一个犹太教的新教派。因为耶稣是拿撒勒人,所以人们称这个新兴的小教派为“拿撒勒派”①。这个新兴的小教派人数不算太多,但充满了活力,使古老的犹太教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耶稣深知,要想使拿撒勒派发展成犹太教内的主流派,通过天国运动来振兴犹太民族,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集团帮助他发动、组织、教育和领导群众。于是,他开始在众多的追随者中间注意物色人才。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慎重的考虑,耶稣挑选了十二个门徒,以象征古以色列人十二支派之数来代表整个犹太民族。这十二门徒是:

西门彼得(西满伯多禄):原名西门,是迦百农的渔民,和弟弟安得烈原先是施洗约翰的门徒,经施洗约翰的指引转而追随耶稣。西门性情刚猛, 以自己的忠诚、勇敢在众门徒中赢得了很高的威信,被公认为十二门徒之首, 是耶稣最亲密的三个门徒之一。耶稣对西门非常器重,给他起名叫“矶法”

(刻法,Kepha,是阿拉米文的音译,意思是“磐石”,希腊文译作“彼得”, 因此一般称他为“西门彼得”或只称“彼得”,以与十二门徒中另一个名叫西门的相区别),曾亲口夸奖他说:“你是彼得,我要在这磐石上建立我的教会⋯⋯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马太福音》十六 18~19)

安得烈(安德肋):是西门彼得的弟弟(一说是哥哥),迦百农的渔民, 为人忠厚老实,有长者之风。他是最早追随施洗约翰的人之一,后来听施洗约翰称赞耶稣是弥赛亚,在施洗约翰的指引下和哥哥西门彼得一起跟从了耶稣。

雅各(雅各伯):迦百农渔民西庇太(载伯德)的儿子,耶稣的表弟。雅各性格暴躁,耶稣给他起名叫“半尼其”(波纳尔革,Boanerge,是阿拉米文的音译,意思是“雷霆之子”),在十二门徒中又被称为“大雅各”以与另一个名叫雅各的门徒相区别。雅各也是先追随施洗约翰后来又追随耶稣,成为耶稣最亲密的三个门徒之一。约公元 44 年雅各被犹太当局杀害,是十二门徒中殉道最早的人(《使徒行传》十二 1)。

约翰(若望):大雅各的弟弟,耶稣的表弟,在十二门徒中年龄最小, 最为耶稣所喜爱,是耶稣最亲密的三个门徒之一。据说耶稣去世以后,约翰在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厄弗所)长期主持教会工作,直到公元 1 世纪末才寿终,《新约圣经》中的《约翰福音》、《约翰书信》、《启示录》都是他的作品。

腓力(斐理伯):伯赛大人,会讲希腊语,是耶稣在加利利最早选召的门徒之一。待人热情,肯帮助人,跟随耶稣后,又介绍自己的朋友拿但业(纳塔乃耳)跟随耶稣。

巴多罗买(巴尔多茂禄):据说又名拿但业,为人坦诚朴实,耶稣曾称赞他“心里没有诡诈”(《约翰福音》一 47)。

多马(多默):又名“低土马”(狄狄摩;多马是个希腊名字,阿拉米语音译为“低土马”),是一个比较希腊化的犹太人。为人审慎,不轻信, 不盲从,办事稳健。

马太(玛窦):又名“利未”(肋未),原是一名税吏,交游甚广,精

① 参看《使徒行传》二十四 5。

明干练,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活动能力极强,在税吏阶层人士中很有影响, 是“罪人”悔改得救的代表人物。据说,《新约圣经》中的《马太福音》就是他的作品。

雅各(雅各伯):是亚勒腓(阿耳斐)的儿子。据说他的母亲名叫马利亚,是耶稣的母亲玛利亚的同辈亲属,因此他也是耶稣的表弟。因与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同名,故又称“小雅各”。小雅各为人老成持重,善于思考,有远见。公元 44 年大雅各殉道后,据说小雅各继任耶路撒冷原始基督徒社团的

领袖,约公元 48 年与彼得一同主持了耶路撒冷宗教会议(《使徒行传》十五

6~21),《新约圣经》中的《雅各书》可能就是他的作品;公元 62 年耶路撒冷发生犹太人暴动,小雅各殉难。

达太(达陡):又名犹太(犹达),是小雅各的弟弟,耶稣的表弟。为人平易谦和,善于联系群众。据说《新约圣经》中的《犹大书》可能就是他写的。

西门(西满):加利利人,奋锐党成员,勇武剽悍,富有武装斗争经验, 通过他可以了解奋锐党等犹太激进派的动态并对他们施加影响。

加略人犹太(犹达斯依斯加略):是十二门徒中惟一的一个非加利利人, 聪明能干,足智多谋,善于管理,对犹太民族复兴运动极为热心,耶稣让他掌管钱袋,负责他们这个小团体的经济;只是他锋芒毕露,爱表现自己,名利之心过重,最终堕落成出卖耶稣的叛徒。①

耶稣把这十二个人团结在自己身边,成为他们这个新兴教派的领导核心,并经常派他们到各地去宣传天国的福音,扩大本教派的影响。

① 学者们对“加略”一词的解释很不一致:有人认为“加略”是犹太南部的一个地名;有人认为是指以萨迦支派;有人认为是犹大的姓氏;有人认为在希腊文中“加略”一词与“匕首党”的发音近似,因此,“加略人”可能是“匕首党”之误,犹大可能是奋锐党中最激进的匕首党人;有人认为无法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