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接班人

1 民主国家的军工厂

1939 年 9 月,纳粹德国进攻波兰。同一天,英国、法国对德宣战。世界大战再度爆发。

亨利就像上一次大战中一样,恪守自己的和平准则,不为所有的参战国制造武器。这个时候,福特公司的海外业务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较大的增长。而那些海外的工厂,则不受亨利原则的约束,它们可以在英联邦的领域内为女王效劳,尤其是加拿大的福特工厂,它是英联邦内最大的汽车工厂。为了支援英国,加拿大福特公司赶制了 50000 辆军车运往欧洲,而南非的福特工厂制造的军车则活跃在北非前线。

亨利已感觉到,又会像上次一样,美国不可避免地将卷入这场战争。为了保卫美国,福持公司也直接为美国军方生产武器了。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遵照罗斯福总统指示,福特公司在战时将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国防部一次就向福特订购 4000 台军用飞机引擎。为完成这批定货,

福特公司以 2000 万元新建了一座发动机厂;为了生产这种空冷式 18 缸

引擎所需的特殊合金,红河工厂花了 80 万元建造炼合金用的熔炉。

此外,福特公司还承接了制造道格拉斯和康瑟利二家公司所造的轰炸机的零件。后来,政府要求福特公司能独立制造轰炸机。

亨利早就有这种设想,要像生产汽车一样,大规模地生产飞机。这次有军方任务,他觉得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来了。福特公司在离底特律市 50 公里的维勒兰村建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轰炸机工厂,工厂长 1.5 公

里,宽 400 公尺,福特公司再一次向世人证实了他创造高速度的奇迹。工厂在 1941 年设计,4 个月浇灌地基,5 个月安装设备。1942 年 5 月, 维勒兰厂就投入生产。亨利宣称,他要用大规模生产方式生产飞机,达到每天生产 1000 架。这个数字后来被外界传成了日产 5000 架。

维勒兰工厂有工人 10 万人,他们要制造 30000 多种零件,然后经 70 多道工序,最后拼装成 B—24 轰炸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主力机种。

已经退休的空军上校,横渡大西洋的英雄林白上校也到维勒兰工厂来帮忙。亨利很信任他,每次到工厂总是先找林白,听听他的意见。当亨利逐渐明白造飞机是怎么回事后,他觉得这与造汽车没有多少不同。所以亨利决定不参考过去生产飞机的一套做法,而要按照自己设想的方法来制造。

军方对福特制造飞机的技术不能完全放心,有一天,陆军派了一架轰炸机飞到了迪波恩机场,目的就是让福特的工程师们观摩,以作为自己制造时的参考样本。亨利和索伦森登上飞机,到处看了看,他们互相交谈:

“你看,到处都有铆钉。” “不错,而且焊接的地方大概很多。”

这时,他们身边恰好站了一位飞机专家,他听了他们的谈话,便说: “福特先生,那怎么行?机身是绝不能焊接的。”

亨利只当没听见一样,他吩咐手下的人着手研究焊接的技术问题。真正开始制造的时候,最令人头痛的是军方常常根据作战需要改变

设计图纸。改变设计就需要改变加工制造的设备,这耗费了工厂大量的人力、财力。

当一切走上轨道后,维勒兰工厂开始生产 B—24 轰炸机,生产量达到了每月 340 架。它没有像亨利说过的那样日产 1000 架。但月产 340 架已使政府很满意了,这在过去是没有先例的。此后工厂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到 1945 年,福特公司总共生产了 8000 多架轰炸机。这个数字既使亨利感到激动,又使他感到不安。毕竟,他为战斗中的祖国完成了这么多的武器,令他激动;同时,这些武器是用去杀人的,这令他不安。

战争期间,福特公司还在海兰帕克厂和红河工厂生产坦克、装甲车、水陆两栖车、反坦克炮、军用卡车等。福特制造的 M—4 坦克,是美国陆军的主战坦克。经过改良的 M—4 坦克被称为“谢尔曼”战车。它在埃及战场上与德国隆美尔元帅指挥的装甲部队短兵相接,创下了光辉的战绩。

在所有的军工生产订货中,最适合福特公司的任务是制造军用吉普车。福特生产的吉普车小巧、灵活,又很结实,爬坡力强,在沙地和泥泞中可照常行驶,时速可达 100 公里,车上可装配机枪。由于此车性能好,陆军的订单一次次追加,福特公司曾大量地生产了这种被称为“闪电”的汽车。

就在福特公司为战争而紧张生产之时,亨利的儿子,公司董事长艾德索·福特于 1943 年 5 月,以 48 岁的英年去世了。

亨利不得不重新接手董事长的职位,再度站到前台来,指挥福特公司披荆斩棘向前进。此时,亨利已经 80 岁了。所幸的是,他的健康状况

良好,除了背脊稍有点弯曲外,身体其他部分都很正常。他每天早上 5 点多起床,散步半小时至一小时,早餐后到公司办公,下午在车间或实验室度过,下班后回家与克拉拉在一起,10 点以前就寝。平时想吃东西就吃,疲倦了就睡,在食物方面比较注意营养,没有不良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