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开展化学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的专著指出:教育研究“是指系统地搜集和评价信息的探索过程。其目的在于认识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及其规律,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郝德元,周谦,《教育科学研究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这种范围的界定和目的阐述是恰当的。
化学教学研究并不专属于教学研究人员,它是化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对化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深化有不言而喻的密切关系。教师在平日教学工作中总是要考虑制订教学目的、确定教学重点、考虑课堂教学进程、安排组织实验以及对学生作业的指导等等,工作了一个阶段以后总要回顾一下工作的得失,考虑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措施, 这表明,事实上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教学研究。问题在于这种研究是不自觉的,既没有整体计划,也很难达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究,就成为教师工作应涉猎的领域。
一、教学研究课题的确定
(一)确定教学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
一般说来,确定教学研究课题大致要符合下述一些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
教师不是教育研究的专业人员,所研究的课题应该来自教学实践, 这就决定了课题具有突出的实用性。当然,科学研究具有超前的特征, 但是,教师的教学研究的超前性应该建立在其实用性的基础上。
- 过渡性原则
教师的教学研究课题属于伴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而不断发展、不断充实的课题。一般来讲,可以先从实际问题的研究入手,积累了一定的成果后,再逐步将所得的成果网络化形成结构,再求进一步发展建立理论体系,再进一步扩大这种理论体系,在与实践检验的结合中力求完备。由此可见,每一个具体教学研究课题都具有过渡性的特征。
过渡性原则表明,在确定教学研究课题时不要毕其功于一役,要从小的课题开始,逐渐积累而逐渐展开。以天津一中化学学科组的“化学教学最优化”研究为例。他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基点,课题首先以《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来立项,一个一个地解决,最终经历了 15 年的时间建立起来由 34 个科研课题形成的较完备的教学体系,并且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网络化建构。
- 量力性原则
教学研究课题的提出应该充分考虑是课题组成员力所能及的,这里既包括课题组成员的素质因素,也包括经济支持因素。
量力性有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个层次是对课题组成员现有能力的认证,第二个层次是充分考虑到这些成员通过科研实践和深入钻研其能力水平可以提高到什么程度的认证。事实表明,承担的课题比现有能力
略高一些,使这些成员可以“跳一跳够得着”,这无论是对课题成果的质量还是对参与人员水平的提高来说,无疑都十分有利。
- 创造性原则
就科学研究的本质来说,它们都是带有创造性的工作。化学教学研究当然也是这样。
从本文开始部分所引用的教育研究目的来看,很明确地指明,研究的目标在于认识尚未被认识或者尚未被全部认识的领域,这就决定了确定研究课题时要充分地考虑这一原则。
对于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当然可以作为借鉴和引用,其目的不在于简单的重复,而在于在新的情景中观测它适应的状况,研究与解决应用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使这项成果得到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要尽量使这项成果和其它相关的成果得到综合,从综合运用中看发展,这当然也是创造。
(二)教学研究课题的范围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接触到许许多多需要研究、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与理论问题,教学研究课题可以说俯拾皆是。化学教育属于科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单纯只是知识教育而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子系统, 加之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正在深入发展,因此化学教学研究课题很难界定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
虽然如此,可以提出以下几方面作为例子: 1.化学教学课堂结构的研究
以“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教学已不适合于人才素质培养的目标,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教学改革的深化呼唤多样化的新型课堂结构的建立。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亟待深入的探究。
与课堂结构相适应,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诸如:教学目的与教学重点的确定原则与体现途径的研究,教学环节与课型的研究,并进式实验的选定原则与实施方式的研究,课堂练习的设置目的与组织形式的研究,如此等等。
- 学生的素质结构及施教的研究
自国家教委召开了全国普通高中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地摆在教师面前。这次会议进一步落实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 1993 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的要求,明确提出普通高中的“双重任务”和“两个侧重”,这样,在化学教育中应承担和怎样承担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素质结构应由什么组成和怎样实施的问题研究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需要由我们作出明确的回答。
除了知识教育以外,科学方法论与科学世界观教育的研究,化学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研究,中学生青春期心理教育的研究,形成良好严谨学风的研究,如此等等,都是素质教育研究的组成部分,都是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应试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大障碍和最具破坏性的因素,因而也亟需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作深入的分析与研
究。例如,高中化学长时期的总复习几乎成了一些学校中定而不可移的教学计划,这就需要研究其历史上形成的原因及复习课的地位与作用; 无穷无尽的“题海战术”对学生学习心理与素质形成带来的危害,也需要给出恰如其分的分析与研究;令人生厌的“顺口溜”在化学教学中的泛滥所起到的不良作用,同样需要作客观的评析;如此等等。
- 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研究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目前,初中大纲已经实施,高中大纲修订成为课程标准即将颁布。对于教学大纲(含即将颁布的课程标准, 下同)怎样在化学教学中完整地体现,大纲中对知识的规定和对能力的规定之间的联系,大纲中知识结构怎样在教学进程中形成网络,如此等等,都需要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我们正在逐渐实现教材的多样化。多种教材的竞争,对教材建设十分有利。勿庸讳言,目前尚被普遍使用着的统编教材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因而教学中的“紧扣教材”是不正确的。对统编教材中有些基本概念的界定(像原子量)、有些书写规范(像设置未知数)都需要展开研究对之加以匡正。统编教材的体系基本上仍没有突破 50 年代前苏联教材的框架,如何建构我国自己的中学教材框架,也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与之相应的,当前中学化学教学中有一些出于某些教师的自创名词,例如,“化学量”、“双水解”、“归中反应”等等,这些从未被科学认同的名词在某些人中流行,相类似的还有像“十字交叉法”被广泛地在化学计算中应用这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也都需要展开研究,得出应有的结论。
- 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就决定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有必要对怎样组织实验课作深入的研究。实验室本是从事科学工作的地方,首先要具有科学的环境和科学的氛围,学生在实验室实验中应该获得科学的训练,形成与提高科学素质。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实验课上是乱烘烘的一团,形成了教学失控的局面。怎样使实验课有序地进行,怎样使实验课形成理想的科学气氛,这种课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还包括对实验内容的研究。有些实验被很多人引用,但它却未必十分正确。例如,醛基跟新制氢氧化铜在碱过量的条件下加热形成氧化亚铜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对碱过量的解释是避免生成碱式盐。天津一中刘艳琴老师在实践中对此提出了质疑,经过她反复研究,发现碱过量是为了形成Cu(OH)2− 离子,与“新制”无关,
并进一步发现了跟醛基反应的是铜络离子(包括其它铜络离子,像铜氨络离子等等)而与氢氧化铜无关(此成果载于《化学教育》 1995 年第 2 期)。学贵乎疑,这是化学教师应有的素质。
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也包括对化学实验设置的研究。目前在化学教学中绝大多数的实验都是验证性的而不是探究性的,这种状况不利于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是一个颇有实际价值的研究课题。
-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
教学大纲规定中学化学教学主要应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维和自
学四种能力。很显然,思维能力是四种能力的核心。对思维能力这种核心地位的研究,思维能力与其它三种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思维能力结构的研究,思维能力形成过程的研究,构成思维的诸因素及它们在教学过程中发展状况的研究,等等,都是当前化学教学研究中有明显现实意义的课题。
鉴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素质结构中是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它往往对人的素质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制约作用,开展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的研究,是一件亟待完成的工作。这个课题较大,往往涉及到多学科的协同,但并不妨碍从若干具体问题入手来逐渐解决。
- 成熟理论再创造的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国外一些已成熟的现代教育理论纷纷传入我国。例如,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赞科夫的教学新体系,等等。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也有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发表。对这些已成熟和基本成熟的理论,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引进到教学改革中来,开展教学研究。
在做这类研究时,要注意不能是机械地引用,要使实践与研究的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以一种理论为中心,可以考虑兼收并蓄,吸收其它理论的优点,建构属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体系。还应注意,无论如何,教育是上层建筑,对国外的理论不能无批判的接受。
- 指导备考的研究
有考试就有备考,自古皆然,中外都如此,这没有什么奇怪。用有限的时间指导学生准备高考,这与应试教育是两回事。教育改革在深化, 我国的高考改革也在深化。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高考制度,需要通过专业研究人员和广大关心高考的教师相结合,共同探讨研究,最终才能建立起来。
指导备考的研究可以包括:考试说明的研究,题型结构的研究,各种题型所承担的功能的研究,能力结构与考查的研究,实验考查的研究, 试卷结构的研究,等等。尤其是,高考对中学教学的正导向作用当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至于那些猜题、押题、不负责地传布“高考信息”, 并不属于对高考的研究之列,恰恰相反,只是备考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二、教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开展教学研究,一般地有下列步骤:
- 确定研究课题
课题都是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而来。本文前面已指出了制定课题的原则,不再赘述。
- 制订研究计划
教学研究计划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及基本状况、在课题中的分工、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对教学工作的实际意义,本课题当前在国内外的基本状况,课题研究进度安排,课题研究的基本手段,课题研究的经费支持状况及使用计划等。
- 查阅文献
这项工作对教学课题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项工作往往在确定课题之前就要进行,在课题确定下来以后还需要进一步开展。从文献中可以了解到他人在有关本课题各方面所做的工作成就,为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线索从而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开展,也可吸取前人工作的经验以避免工作的重复和少走弯路。
- 确定控制因素
一个客观事实总是由若干因素构成的,在这诸种因素中有一个或几个对其它因素起着制约的作用,这样的因素称为控制因素。确定了研究课题的制约因素,可使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有了可靠的保证。
例如,研究学生在学习化学中思维能力的形成,思维层次是它的基本因素,而思维层次与思维属性密切相关,在思维属性中思维的创造性又是其它属性最集中的表现。在这个课题研究中,可以把思维创造性的形成作为控制因素。再如,前述天津一中“化学教学最优化”的研究有很多因素,其中,学生的质量观是控制因素。
- 运用因素,开展研究
在确定了有关因素和控制因素之后,就着手运用它们开展研究工作。一般的常规手段有:进行有目的的研究性的教学实践,编制调查问卷并实施调查,用对比组的办法进行一个阶段后的测试,对所得数据作统计(有时要用到微机处理)等等。
用初步研究得到的结果提出一个有关本课题结论的假说,将这种假说再一次应用于实践,用再实践的结果对假说加以修正,得出课题结论。
- 写出课题报告(论文)
教学研究的多数是以课题报告(论文)的形式来表达其成果的。关于论文的一般结构,请见本书《怎样做好教学经验总结和撰写论文》。化学教学研究是一项需要花费较多精力和占用一定时间的工作,但
又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愿教学研究之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