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奔涌众星闪烁

龚古尔兄弟、左拉、莫泊桑的创作历程,基本代表了自然主义文学在法国的发展。也有人认为福楼拜是自然主义的先驱,这是就其“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而言,更是针对《包法利夫人》中不加掩饰的性描写而言。但情欲在福楼拜那儿并不是作为驱使人物行动的主要原因,爱玛是在封闭保守的环境压抑下追求新生活而不得才走向堕落的,这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的主题。还有人将都德归为自然主义之列,不过,寄意深远、情文并茂的《柏林之围》、《最后一课》,人们是不会把它们和

《莫兰那公猪》与《郊游》联想到一处的。都德虽然是在自然主义文学潮流盛行的时期写作,并与左拉、龚古尔兄弟关系密切,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以真挚的爱国之情和方露复藏的诗意见长的散文家式的作家。他的剧本《生存竞争》被称作“舞台上的达尔文主义”之作,用达尔文的遗传进化学说来构织戏剧冲突,以舞台形象来演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但这不是他创作的主流。

自然主义文学不仅在法国是继现实主义之后影响最大的一种思潮, 而且它的影响是世界性的。继左拉之后,上百年来,欧美乃至亚非一些国家的许多作家纷起效法,将自然主义推向纵深。不过,高潮仍是左拉时代,中心仍是他与莫泊桑。这就好比海面上涌起一个高高的波柱,然后向四面散开。

德国自然主义运动大约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 1885 年自然主

义文学杂志《社会》的创办与 1886 年自然主义文学团体“突破!”协会的成立为标志。文学理论上的代表人物是霍尔茨,他提出了“彻底的自然主义”这一创作主张。所谓“彻底的自然主义”,也就是在实证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自然主义的艺术摹写理论,把自然主义的方法发展到顶端,创造了“分秒不漏地描写”和照相录音手法,所以倘要指责左拉、龚古尔兄弟的繁琐实录,现在较之霍尔茨倒是小巫见大巫了,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创作方面,小说家马科斯·克莱策尔(1854—1941)被誉为“德国的左拉”。他最成功的作品是《梯姆坡师傅》,写梯姆坡一家三代的沉浮。祖父时代,手工业是代表德国风尚的光荣职业,这位手工业师傅深受敬重。到父亲辈,梯姆坡木匠是革命的市民阶层,参加过 1848 年革命,要通过革命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到了儿子弗兰茨·梯姆坡这一代,他抛弃了勤俭持家、积累致富的传统,不择手段地挣钱。大城市的发展和工业时代的到来使手工业大受冲击,正直本分、靠双手谋生的祖父、父亲破了产,只有儿子投向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才站住了脚跟。但他和祖父、父亲从观念上的分歧到感情上的隔阂,家庭关系的原有和谐状态遭到彻底破坏。表现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人与社会的异化,是自然主义文学的一项新内容,或者说事实上已超越了左拉时代的自然主义。不过他仅是消极地再现,并不去寻问前因后果, 对这种变化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所以被“贬”为自然主义。

威廉·封·波仑茨的小说《农民皮特纳尔》是以农村自然经济破产为题材的,小说写皮特纳尔一家辛辛苦苦劳动,可是摆脱不了高利贷的

盘剥,劳动成果又不明不白地失去价值,农民的保守、固执使他不能接受新的先进经营方式,不能适应工业化过程中的变革,同时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带着它在未成熟时的迷乱性与腐蚀性侵入了宗法制的家庭,他的大儿子堕落成酒鬼,小儿子成了城市盲流,女儿生了私生子后沦为妓女。一个沉闷而稳固的旧式家庭破裂了,适应不了这一变化的皮特纳尔以自杀给小农经济的退出历史舞台时的哀歌划了一个休止符。但是作者看不到这是一种历史必然,看不到这种局部的毁灭的悲剧中蕴藏着进步意义,抽象地赞美乡村和自然,他之所有被视为自然主义作家,主要是因他这种与现实主义理论相悖的创作实践。

“彻底的自然主义者”霍尔茨,如果把对左拉、莫泊桑的某些贬责之词加诸于他,需要扩充十倍才能平批判者心头之气。像《哈姆雷特爸爸》写屋檐上结的冰如何溶化滴落:

“一块地板裂开了,油在劈叭作响,屋外房檐上的冰解冻了。梯

扑⋯⋯⋯⋯⋯⋯⋯⋯⋯⋯⋯⋯⋯⋯⋯⋯⋯⋯⋯⋯⋯⋯⋯⋯⋯⋯⋯⋯⋯⋯

⋯⋯⋯⋯⋯⋯⋯⋯⋯⋯⋯⋯⋯⋯⋯⋯⋯⋯⋯⋯⋯⋯⋯⋯⋯⋯⋯⋯⋯⋯⋯

⋯ ⋯ ⋯ ⋯ ⋯ ⋯ ⋯ ⋯ 梯扑⋯⋯⋯⋯⋯⋯⋯⋯⋯⋯⋯⋯⋯⋯⋯⋯⋯⋯⋯⋯⋯⋯⋯⋯⋯⋯⋯⋯⋯

⋯ ⋯ ⋯ ⋯ ⋯ ⋯ ⋯ 梯扑⋯⋯⋯⋯⋯⋯⋯⋯⋯⋯⋯⋯⋯⋯⋯⋯⋯⋯⋯⋯⋯⋯⋯⋯⋯⋯⋯⋯⋯

⋯⋯⋯⋯⋯⋯⋯⋯⋯⋯⋯⋯⋯⋯⋯⋯⋯⋯⋯⋯⋯⋯⋯⋯⋯⋯⋯⋯⋯⋯⋯

⋯⋯⋯⋯⋯梯扑⋯⋯⋯⋯⋯⋯⋯⋯⋯⋯⋯⋯⋯⋯⋯⋯⋯⋯⋯⋯⋯⋯⋯

⋯⋯⋯⋯⋯⋯⋯⋯⋯⋯⋯⋯⋯⋯⋯⋯⋯⋯⋯⋯⋯⋯八天以后⋯⋯”

霍尔茨并不是为了多挣稿费,而是要追求一种“分秒不漏的描述”, 以致写出这样空洞无物、稀奇古怪、让人哭笑不得的段落。又如小说《死》中,他详尽之至、细微之至地描写死者的嘴唇怎样露出一丝神经质的微笑,夕阳怎样照在死者蜡一样苍白的脸上,床前两个同伴的对话结结巴巴,断断续续:

“根⋯⋯根本就感觉⋯⋯不出脉博⋯⋯正在跳⋯⋯。” ‘什么??’

‘噢⋯⋯他⋯⋯他也许⋯⋯死了??!’ ‘什⋯⋯??’

‘死了!!’ ‘死了??⋯⋯你是说⋯⋯死了??’

一般作家在表现某种情景时常以集中概括、抓住特征来省略具体过程,以某些旁物来烘托气氛,以心理写效果或以效果写心理,霍尔茨却异常忠实地记录全过程、不避其艰涩地直现气氛、解剖式地复述心理和拍照似地摹写效果,真正是自然得不能再自然,彻底得不能再彻底了。作家有他创作的自由,而且这也确实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愉悦,开拓了文学思路,不过,似乎这种绝对客观没有必要,与真实生活完全一样,直接就去生活和欣赏生活好了。反感霍尔茨的人,大概也是这种思路,而后就是指责他没尽到作家的社会责任了。

自然主义在德国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由小说进入戏剧领域,而且成

就很高。自然主义戏剧由于突破了视觉艺术的限制,时、空、声、色等结合,更能实现霍尔茨的“分秒不漏地描写”的主张,而且能使观众因看到自己行为成为欣赏对象而产生被认同的愉悦,所以影响很大,经久不衰。自然主义戏剧主要表现由自然环境或生理遗传造成人的变态扭曲,经常使用方音、口语,结巴、哑场、没意义的自语、咳嗽、吐痰等不登大雅之堂的细节都被精确地再现出来。最典型的自然主义戏剧是霍尔茨与史拉夫合写的《泽里克一家》(1890),写原住乡下的泽里克一家,随工业化的农村经济破产而流入大城市,成为城市社会的底层中人, 这个家精神道德堕落了,父亲成了酒鬼,喝醉了就寻衅闹事,母亲又神经质地专门找碴吵骂,整个家中乱成一片。圣诞夜小儿子病死,更加重了悲惨绝望气氛,房客温特对大女儿产生了感情,想把她带走,离开这个环境,但她拒绝了,决定留下来帮助自己的父母。全剧共三场,严格按照浓缩时间、力求体现表演时间与被表现时间重合的原则,实录、复现了从圣诞之夜到天明这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大女儿的抉择表现了环境对人的命运起决定性影响这一自然主义主题,她有逃脱这个你争我夺、相互倾轧的环境、幸福生活的愿望,但维系家庭的旧传统观念束缚、扼杀了这个愿望;她留了下来,却又看不到出路,最后还是成了环境的牺牲品。

史拉夫的《奥尔第师傅》,同样以照相录音手法写奥尔第为了夺取遗产而谋害了父亲,并使异母姐妹失去继承权而一贫如洗,只能依附他, 寄居家中。异母姐妹猜测到了谁是罪犯,但没有将秘密揭穿,只希望他自己认罪。他整天为紧张和恐惧所扰,最后终于吐血而亡。史拉夫试图用自然主义的外部描写手法把人物内心也表现出来,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姿态交待出前边发生的故事。剧中出现了一些背离自然主义原则的成分,如梦境、预感、征兆等,给剧中带来一些神秘恐怖气氛。

德国的自然主义小说和戏剧具有一种电影和留声机式的新奇的审美效果,但分秒不漏地描写毕竟使创造主体失去了应有意义。随着时间推移,它很快就为接受主体也为创造主体所厌倦。德国自然主义作品中出现的一些新特征,则预告了一些新的流派的产生,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印象主义等,都与这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十九世纪末意大利的一个文学流派——真实主义与法国自然主义联系很密切。它是在泰纳的实证主义美学和左拉的自然主义文学影响下形成的,泰纳运用科研方法研究文艺问题的方式以及他提出的关于种族、时代和环境对人发生重大影响的决定论,启发意大利真实主义作家以自然科学家的眼光去观察、描写人的生活行为,左拉的实验小说则从创作方式、表现手法上提供启示。

评论家、作家卡普安纳主张作品应当成为人的文献,具有科学性, 无主观色彩。他在短篇小说集《妇女们的侧影》中通过对女性心理的分析来研究行为之产生。长篇小说《姬雅塔》完全是一部自然主义作品, 小说写的是一个妇女幼时不幸遭受奸污,这一心理创伤决定了她的思想、感情、行为乃至命运,她无辜受害,又因此遭到社会的不公指责, 产生强烈的报复心理,促使她做出一系列反抗行为,后来失败而自杀。在这里,造成主人公悲剧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受损害的心灵有抑制不住的反抗本能,生物学的决定论超过了社会环境决定论。作者有意在书中安

排了一个医生,对女主人公的行为和感受作出生理学的和临床病理学的解释。他的另一部长篇《洛卡维迪纳庄园的侯爵》写一位侯爵很喜欢他的女仆,但又不能与她成婚,当他要和另一贵族妇女成婚时,就把女仆名义上嫁给一位男仆,规定他们以兄妹相处,后来疑心男女仆人违反要求而杀死男仆,诿罪于他人,事后他无法承受负罪感与恐惧感而精神错乱。小说着力描写人物精神上的畸形和行为的反常,往往脱离性格发展而单纯表现人的变态,使人成了在自然法则制约下精神活动的图解。

另一位重要的真实主义作家是乔万尼·维尔加,他的小说从生存竞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的观点出发,解释一切社会矛盾。他遵循“无个人色彩”的原则,不直接发议论,但字里行间仍能流露出某些倾向和感情色彩,所以他离现实主义更近。

意大利真实主义实际上只在某些局部带有自然主义的影响,它是多种文艺思潮与本国社会现实、作家创作实践自然融合而成的一种新的文艺思潮。

西班牙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佩雷斯·加尔多斯,一度“随着自然主义的迎神队伍走向艺术的神庙。”这方面最典型的作品是《被剥夺遗产的女人》和《禁脔》。

《被剥夺遗产的女人》是个“以事实和分析写成的故事。”小说主人公西多拉是一位美丽的贫家女子,幼年丧母,父亲因患精神病而被送入疯人院,她和弟弟分别由叔父和姨母收养。其父给她留下一份公证文书,证明她和弟弟是阿朗西斯侯爵小姐与一位炮兵上校的私生子,小姐与上校业已离世,但姐弟俩的外祖母依然健在。伊西多拉的叔父坚信姐弟俩将被相认而获得继承权,故精心培养伊西多拉,经常给她讲述未来的贵族生活,使她怀着梦想长大成人。但当她找到“外祖母”时,侯爵夫人却拒绝相认,说她的外孙女早已夭亡。伊西多拉诉诸法庭,然而官司旷日持久,叔父亡故,她又缺乏生活能力,加上都市奢华风气的诱感, 先后失身并同人姘居。数年之后,法庭调查弄清了她的所谓贵族遗孤身份纯系其父篡改公证文书制造的骗局。伊西多拉闻讯顿时失去精神寄托,自某堕落,沦为妓女。

《禁脔》是以回忆录形式写成的小说,书中的主人公“我”——何塞·马利亚是一位年轻而有教养的资产者,先天患有疑病症,父亲死后他清理了外省的产业移居马德里,与叔父拉斐尔一家为邻。叔父及其一子二女均患不同症状的遗传病,唯三女儿卡米拉例外,但她性情狂放不羁。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商人、贵族和军官。何塞终日无所事事,与二堂妹勾搭成奸。二堂妹丧夫后,希望与他结婚时,他却不肯答应,自称只愿窃夺他人的“禁脔”以满足私欲与虚荣,而绝不肯戴上婚姻的枷锁。此外二堂妹挥霍无度,也使他望而怯步。他又转而打三堂妹主意,没有得逞,后来他破了产,心情郁闷,一次又去见卡米拉,被拒之门外,一时冲动,失足跌下楼梯,半身不遂。回忆录就写于病榻之上。

上面两部小说的第一个特点是以冷静的笔调描叙平淡的生活,没有激情冲动,没有理性深索。人物的命运发展几乎没有社会背景。《被剥夺遗产的女人》本是一个极富戏剧冲突的故事,作者却只是简单地叙述了女主人公自幼年至最后堕落的过程,并不着意构置曲折情节。《禁脔》中,作者更是借主人公之口明确指出,他只是“原原本本地讲述 1880 年

秋至 1884 年夏自己在马德里平淡无奇的经历。这些经历与构成其他人生活的许许多多事并无二致。我只想通俗真切地传达事实,此外别无它求。”加尔多斯确实是这样创作的,他排斥虚构想象,甚至不愿在符合真实的前提下更改事实以增加趣味,宁愿一丝不苟地复写事实。他宣称

《禁脔》唯一与真实不符的只是人物的姓名。

两部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突出了人性的研究,虽然他只是用左拉的环境决定论和遗传学观点去分析人,但这对以后的在文学中实践弗洛伊德学说和马克思关于人和人类社会的学说不无启迪,或者说是一个必要过程。第三个特点是更注重环境细节的描写,不吝笔墨地平添了许多枝蔓,甚至使用或引用了许多准确的数字。

虽然这两部小说在加尔多斯的全部作品中只算一段插曲,但也足以说明自然主义对各国文学的影响之大。

在英国,受自然主义影响最大、创作成果最突出的当数阿诺·班奈特(1867—1932)。他与威尔斯、福斯特、伍尔芙、劳伦斯、康拉德、乔伊斯被并称英国二十世纪前半期最重要的七位小说家之一。

班奈特最富自然主义特色的小说是《赖斯曼阶梯》(1923 年)。故事发生在伦敦市中心区附近的一条名叫赖斯曼阶梯的僻静小巷里,主人公,旧书屋老板厄尔福沃德是一个俭省的吝啬鬼。他通过继承得到旧书店这一产业,不懂经营、扩大财产。他舍不得拿出十先令来付给慈善摹捐者,而宁愿捐一本能卖好几镑钱的古书;宁可忍受疲累和足痛,而不愿叫一辆出租汽车。他的节俭使得家里忠实的女仆半夜饿得起床去厨房偷吃生咸肉,使妻子在长期半饥饿状态下身体逐渐衰弱下去直至燃尽生命的最后一滴油,后来他自己也虚弱得卧床了,却不肯让女仆去请医生, 最后也呜呼哀哉。

班奈特对这个吝啬鬼采取了独特的“隔离审查”式的写法,将他置入一个没有变化和发展的背景,放在一个几乎与外界没有接触、形同实验室或试管、容器之类的空间里,对他进行象解剖青蛙似的科学研究。他一出场就是一个定了型的吝啬鬼,无法克制自己的节俭本能,这种本能是支配他一切行动的主要推动力。小说有意插进了拉斯特医生一家人所过的正常的家庭生活,这个家里有温暖,有孩子的笑声和喧闹,还养着一只小狗,这与厄尔福沃德的没有正常人的情趣与欲望而习以为常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更刻划出了他的怪僻与可悲。班奈特象一个医生诊断病情那样,对这个吝啬鬼的症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客观描绘,然后对这个病例作出了判断。他不是从道德立场将厄尔福沃德写成一个丑恶卑鄙的小人,而是将其当成一个不能控制“贪欲”的病人,这个病人狂热地发泄自己的贪欲,以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班奈特没有采取揭露、批判态度,而是用幽默手法写出可悲的结果,使读者在好笑的同时对这个“患者”产生了怜惜与同情。

班奈特的这种“实验”虽然违背了一般的生活逻辑,不过表现生活的手法是各种各样的,既然允许鲁迅杂取种种人的特征,东取一个头西取一只脚南取一身衣北取一匹马,又如何不能允许班奈特将人作另一种变形来考察呢?

美洲大陆与欧州大陆虽然远隔重洋,但文化联系很紧。自然主义潮流同样波及到美国及拉美一些国家。美国作家费·诺里斯(1870—1902)、

奥多·德莱塞(1871—1945)的创作都带有自然主义痕迹。诺里斯的《麦格梯格》,被认为是“一部左拉的《小酒店》的出色复本”,而《章鱼》则极成功地“描写了左拉的《萌芽》中的世界”。麦格梯格纯是将主人公作为生理研究对象,《章鱼》则是重大的社会内容与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的结合,它是《小麦史诗》三部曲的第一部,真实描写了美国西部垄断资本主义对农民的压迫和掠夺,揭示财产不断集中、贫富两极分化的过程。西部的中小农场主,不堪垄断资本铁路公司的压迫,联合起来进行斗争,终于在公司强大的武力、权力、财力压迫下失败,土地被强占, 并酿成流血冲突,控诉垄断资本家的罪恶势力章鱼的触须一样无所不至而威力可怕。作者的自然主义方法表现在:首先,小麦三部曲从小麦的生产、分配一直写到消费,总体构思象科研程序。《章鱼》中详细描写小麦从翻种、生长、收割到装仓的全过程,这种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科学说明似的描述本身就是一种自然主义的表现。其次,在人物刻画和场景描写上亦见自然主义印痕。农场主利益代表、老派政治家马格纳斯, 作者总是强调他的本能:“马格纳斯有一种强烈非凡的本能,有一股势不可挡的欲望,那就是当别人的主子,哪怕是短短一会儿也好”,他介入农场主与工业家的冲突是因为“这个老牌赌徒,埃尔·高拉多县最勇不可挡的打扑克的能手的本能又蠢动起来了。”

德莱塞(1871—1945)在我国的文学史教材上被归为现实主义作家之列,但是美国评论界却将他奉为本国自然主义小说的宗师之一。这固然与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本身界定的不完全明确有关,但更主要是随着多种文学思潮的不断交汇、融合,作家创作中不可以框定与归类之处越来越多。

德莱塞的主要作品有《嘉莉妹妹》(1900),写一个美貌天真的农村姑娘到芝加哥谋生,身心交疲,意气颓丧,成为一位推销员的情妇, 后又与酒店经理赫斯渥同居并私奔至纽约。不料赫斯渥却陷入困境,死在乞丐收容所里。嘉莉离开赫斯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成为演员并成名,她有了金钱与地位,但仍然惆怅满怀,感到生活十分空虚。《珍妮姑娘》(1912)是《嘉莉妹妹》的姊妹篇,同样写一个穷女人的不幸遭遇。《欲望三部曲》包括《金融家》(1912)、《巨人》(1914)、

《斯多噶》(1947)三部长篇,写金融巨头柯帕乌的发迹、挫折、东山再起、又遭败迹和最后成为金融巨头,直至死去。《美国的悲剧》写一个普通的美国青年,从小向往花花世界。他与一名小女工有了私情,后为和大工厂主的女儿桑特拉结婚,设下圈套使已有身孕的小女工堕入湖中淹死,事发后自己也被判死刑,年仅二十二岁。

德莱塞的小说以人的命运为主题,但他对这种命运的诠释,未必符合中国读者和批评家们熟悉的思路——社会历史的批评思路。其一,德莱塞对人物命运并不表现出热切关注,也不加诸好恶褒贬,如对赫斯渥的爱欲难禁、酒醉失智而携款与嘉莉私奔,颇为宽容,令读者不怀厌憎, 反生恻隐。其二,对于主人公的失足、罪错,他至少主观上不追究社会原因,而以先天缺点、弱点予以诠释。其三,他笔下的人物都是盲目生活,悉听本能驱使,为一己之利不惜损人,象动物一样全无理性。其四, 他运用遗传说乃至气质说来解释人物行动,如克莱德从祖父那里继承了忠厚老实的品德而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富于感情和幻想的特性。德莱塞常

在人物出场伊始即给他们列出生理、生物档案,将人视作纯生理性的动物。当然,实际上他也写出了他们身上的社会因素,只不过非为作家着意之处而已。

在拉丁美州,浪漫主义余波未平,批判现实主义方兴未艾,现代主义即将崛起,所以自然主义竟不得伸展。不过,人们仍能从一些作家的创作中看到它的影响。

阿根廷作家曼努·加尔维斯的成名作《师范学校女教师》(1914), 写女教师雷塞尔和男主人公胡里奥朝夕相处,过从甚密,引起流言蜚语, 而这反而促使他们真正相爱,同居,结果舆论大哗,骂声四起。胡里奥不堪忍受,逃之夭夭;雷塞尔塔身败名裂,几乎丧命,最后避到偏村小学。书中有赤裸裸的性描写,并且将女主人公的行为归因于放纵的母亲的遗传。智利小说家埃德华多·巴里奥斯的《相思男孩的疯狂》(1915), 触及被时人视为大罪的早恋。相思男孩是个私生子,受尽世人歧视和讥诮,性格内向且多疑深思。他九岁时就情窦初开,爱上了一位姑娘,但保守、虚伪、压抑的环境和卑怯、多虑、软弱的内心使他始终不敢亲近他所爱的姑娘,久而久之单相思变成了犯罪感的折磨,变成了疯狂和痴呆。作者不吝笔墨,肆意展示人物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被指斥为淫秽作家。

墨西哥作家费德里科·甘博亚有拉美左拉之称,他的代表作《怪女》

(1903)则被视为拉美的《娜娜》。该作写一个天真的农村姑娘独自到墨西哥城谋生,无依无靠,无人援助,最后沦落为娼。她几度挣扎出火炕,却又不得不重新跳进去。数年后,她体力衰竭,风韵失尽,被老鸨逐出,贫病交加,悲惨死去。作家指出,她之所以落到这般地步是因为在她的血脉里流动着她那浪荡的祖父体内的肮脏的隐血。这种解释与小说本身显示出来的原因并不相符,她的沉沦是由社会环境造成的。

在十九世纪以前,东西方文化与文学的交融程度很微浅。也许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差异太大、隔膜太深的缘故吧。不过,这种交融必竟是存在着,尤其十九世纪以来,其交融的深度和广度都大胜于前了。日本国自 1868 年明治维新之后,大量传播以科学、文化为中心的西方文明,自然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也随之进入日本明确提出自然主义主张的是小杉天外的《流行歌》序和永井荷风的《< 地狱之花> 跋》,他们强调人的生物本能支配其社会行为,自然科学成为对旧道德的斗争武器,成为作家主张文学独立性的向导。小杉天外还首先模仿《娜娜》写了《初姿》和《流行歌》,前者写一个女艺人为家计,舍弃自己的情人,嫁给一个放高利贷的老人,内心充满悲哀;后者写女主人公嫉妒丈夫同艺妓发生关系,自己也“以牙还牙”地与一个医生勾搭成奸。这其实上只是在“性”题材上对法国自然主义加以模仿。

1906 年,岛村抱月发表自然主义文论《被囚禁的文艺》,1907 年田山花袋发表《露骨的描写》,鼓吹文艺突破禁区,象西欧自然主义作家一样露骨、真实、自然地描写。岛崎藤村的《破戒》被看作自然主义代表作,但存在争议;自传体小说《春》,繁琐地描写一批文学青年交友和恋爱的细节,缺乏提炼和集中;《家》着力描写家庭内部的生活纠葛, 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主人公的内心痛苦。作者宣称他对屋外发生的事一概不问。《家》和《春》都渲染爱欲冲突,流露出宿命情绪,岛崎藤村最

具自然主义色彩的作品应是《新生》,根据自身经历演绎而成。作者在妻子去世后,与前来帮忙料理家务的侄女发生了关系,《新生》从侄女告诉主人公自己有了身孕写起,主人公害怕自己的乱伦行为败露,一度起轻生之念,后避往法国,侄女产下一男孩,岸本愧悔交加,回到侄女身旁,公开罪错,请求社会评判与惩罚,他相信只有这样做才是两人获得“新生”的唯一途径。作者完全遵循自然主义的法则,毫不掩饰地坦白、忏悔自己的罪过,企图以此来净化自我。

田山花袋的《棉被》也是一部典型的自然主义文学作品,小说描写一个中年文学家竹中时雄爱上了自己十九岁的女弟子横山芳子,但只能将爱欲强压在心头,终日郁郁寡欢。芳子走后,他睡到芳子的床上,一边闻着芳子在棉被上留下的余香,一边抽泣。这基本是暴露作者自己的隐私,这种不顾忌道德压力的露骨描写,震动了当时文坛。

正宗白马(1879—1962)的代表作《微光》写少女阿国玩弄男性, 又被男性抛弃,最后自暴自弃,当了一个男人的小老婆,该作意在剖析本能的利己主义,暴露人生丑恶。

岩野泡鸣(1873—1920)在理论上鼓吹“灵与肉的活跃”,在实践上倾向于肉欲场面的渲染。其自传体五部曲《放浪》、《断桥》、《发展》、《喝毒药的女人》、《迷人的邪魔》,如实记录了作家本人放浪形骸的生活,一度被当局以“有伤风化”而查禁。

一言以蔽之,日本自然主义不是完全的自然主义,仅是在人的动物性和肉欲本能方面将左拉、莫泊桑等人的创作特点发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同时也就是自我表现、自我暴露到恶性膨胀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