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碱工业奠基人侯德榜

侯德榜,1890 年 8 月 9 日生于福建闽侯,1974 年 8 月 26 日在北京逝世。侯德榜博士是世界著名的制碱工业权威,我国制碱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侯家世代务农。他 6 岁入学,13 岁进福州教会中学英华书院读书,1906 年初,因参加反对帝国主义的示威罢课被学校开除,乃转入福州爱国绅士陈家琛新办的中学学习。1907 年,上海成立闽皖铁路学校,他因成绩优秀被保送入学。1910 年 3 月,考进清华留美预备学堂。他对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有着浓厚的

兴趣,他曾以 10 门功课 1000 分的总成绩完成了出国预科的学业,赴美国留学,在麻省理工学院学化工。1917 年获学士学位。1918 年,转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制革,1919 年获硕士学位,继续攻读博士,1921 年春获博士学位。

早在 1861 年,比利时人苏尔维发明了氨碱法制纯碱的技术。一个国家的制皂、印染、玻璃等工业都离不开纯碱。由于制碱的技术保密,世界上当时只有几个国家能生产纯碱。侯德榜为了振兴中华民族的化学工业,1921 年与他人合作建成亚洲第一家苏尔维制碱厂,制出的纯碱纯度大于 99%,日产量30 吨,畅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同年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这一成果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誉。

侯德榜系统地把苏尔维法制碱技术写成书,即《制碱工学》。这本书的出版打破了国际制碱集团长达 70 年的技术封锁。该书一出版,立即成为各国大学制碱专业的课本。侯德榜的这一做法,受到世界化工界的称赞,美国化学家威尔逊教授称这是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在实践中,侯德榜发现苏尔维制碱法存在着原料利用率低,污染环境等缺点。为了提高食盐利用率和减少废液,德国人格鲁德和吕普曼早在 1924 年就发明了察安法,即用碳酸氢铵和食盐为原料,制造纯碱和氯化铵,食盐利用率可以提高到 90%,而且几乎没有废液。在欧洲有专利可买,侯德榜决定赴德国买专利。可是在德国和捷克参观考察时很不顺利,购买专利的谈判, 也进行得很艰难,德方甚至无理要求用察安法专利生产的产品,不准去东北三省出售,侯德榜严辞拒绝了这种丧权辱国的条件,决心自力更生,研究新法制碱。他说:“凡是黄头发、蓝眼睛的人能办到的,我们黑头发、黑眼睛的人也一定能办得到!”侯德榜凭着他的智慧,不但弄清了“察安法”的生产流程,而且还发现用这种方法制碱不能连续生产的缺点。侯德榜回国后, 用了 1 年时间,做了 500 多次实验,分析了 2000 多个样品,终于设计出比“察安法”更好的制纯碱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连续生产,减少许多设备, 而且原料利用率可达 98%。这种制纯碱的方法,被世界化工学家称为“侯氏制碱法”。他的名字也被列入《世界名人录》。

巴西、印度等国先后派人来请侯德榜帮助设计和建设碱厂,代培制碱技术人员。侯德榜先后 5 次赴印,第三次赴印时,印方提出重金聘请侯德榜为

总工程师,年薪 10 万美元。侯德榜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的祖国需要振兴工业、发展经济⋯⋯我决不能离开自己的祖国。”侯德榜被聘为碱厂的顾问和总工程师,每年来厂一次。5 年后,印度的制碱业已达到预期的质量和数量,付给侯德榜 14 万美元,他分文未取,都用在国内制碱生产上了。

侯德榜在科学技术上能取得卓越的成就,是他一生勤奋学习、勤奋工作的结果,他自己说:“就天赋而论,我不算聪明,但我深知,‘勤能补拙’,

我的一生所以有些成就,除客观条件外,主观上就要归功于勤奋。”侯德榜身居高位以后,已年届古稀,仍手不释卷,因为,他懂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稍有懈怠,就要落伍,不抓紧学习是不行的。”他坚信, “事业成功要靠勤奋,不要靠小聪明。只要勤奋,笨人也会有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