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足珍贵的清晚期珐琅器

嘉庆及其以后时期,珐琅器的烧造呈萎缩局面。虽然数量有所减少,但质量还是比较精细的。

如嘉庆珐琅彩鼻烟壶,此壶扁瓶造型,浑圆饱满,配红珊瑚盖钮,器身以珐琅彩绘饰。双面开光,分别绘制花鸟两组。一面双鸟比翼齐飞,形象逼真。

另一面一鸟落于花丛之中,一鸟欲落还飞,相视顾盼,意趣盎然。此器开光以红料勾边,底以红料书“嘉庆年制”四字楷书款。

嘉庆时期,铜胎掐丝珐琅作品仅见盘、盌之类。总体工艺制作水平都不及前代,掐丝珐琅的胎体较薄,色彩鲜艳。这个时期的“老天利”、“德兴成”等作坊制作出的掐丝珐琅工细,质量较好。

如老天利景泰蓝红榴福祉,是一件比较少见的石榴形器。石榴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榴开百子”、“宜男多子”,与寿桃和佛手在一起一般都寓意“多福多寿多男子”,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大多希望后继有人、人丁兴旺、接代续祖的思想。而且,石榴也有纳福迎祥之寓,就像葫芦象征福禄一样,同样都被视为吉祥品。

此件老天利景泰蓝红榴福祉作品在纹饰中,上下口以蝙蝠寓意为“齐天洪福”,中央为缠绵不断的蔓草纹,形成的五个光子中饰“福、寿、禧、禄、财”。

在此件景泰蓝产品的制作原料与工艺上也比较特殊,这件景泰蓝榴底座设计了铸錾配饰,使榴的写实枝干和叶,与整个榴体相结合;器冠则是玉制品的写实枝干和叶,与榴体相结合。头部为玉制镶嵌,形成榴嘴。正是所有的这些构成了一件完美的景泰蓝手工艺品“红榴福祉”。

而老天利景泰蓝进财尊则有别于其他尊类制品,造型也很独特,它的底部是三足,三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寓意是“三足为水,水者,财也”。并且此进财鼎的盖子也很独特,它的盖钮是一头黄牛站在元宝之上,寓意着勤劳致富。

所以整件景泰蓝产品各个制作细节都充满了财源滚滚之势,祝福人们财源茂盛,生活幸福,是景泰蓝产品中的佼佼者。

嘉庆时一些民间珐琅作坊所烧造的掐丝珐琅器物,造型较多为仿古铜器,或仿乾隆时期的一些掐丝珐琅精品,器物上的款识大都是刻款。

如铜胎掐丝珐琅香炉,这是一件古代艺术珍品,像类似的掐丝珐琅彩的大器,一般老百姓家里是没有的,一般都是王公贵族,宗庙、寺庙中的一种陈设器、祭器和礼器,这件东西制作得很精美,既庄重又华丽,上面刻有“大清乾隆年制”的款。

但是乾隆的掐丝珐琅彩胎体比较厚重,它则比较薄,清代早期的掐丝珐琅彩砂眼比较多,而到了晚期以后砂眼问题解决了,清代早期的包括乾隆珐琅彩掐丝断裂的痕迹比较多,而这件比较少,而且“大清乾隆年制”款写得比较小气,通过这四点来看,这件东西应该是清代晚期的作品。

道光时,掐丝珐琅甚少,以1825年由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烧造的永陵掐丝珐琅五供为代表,其造型、图案、掐丝、珐琅均接近乾隆晚期风格。五供包括有两件觚、两件烛台、一件香炉,常用于祭祀等场所陈设。而且此掐丝珐琅五供器型较一般寺庙佛堂内的陈设五供要大得多,又以掐丝珐琅工艺制成,因此弥足珍贵。

此后,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制品渐渐变少。同治帝后内廷所需掐丝珐琅完全依靠北京民间厂肆供应,但也不乏精品。

如掐丝珐琅八吉祥,高为35.2厘米至35.9厘米。八吉祥分别是宝盖、宝伞、双鱼、莲花、宝螺、吉祥结、宝幢、法轮等。

法轮象征佛法圆满、旋转不息;螺声使佛法远播;宝伞是胜利的番旗;华盖言佛法庇护众生;莲花喻洁净澄明;宝罐装盛净水;双鱼是丰足富裕的象征;吉祥结盘绕不绝,象征佛法永恒无止境。

这一组八吉祥掐丝珐琅作品都是放在宝瓶莲花座之上的,以铜胎掐丝珐琅的工艺制作而成,工艺精美。

到了清末光绪、宣统时期,由于金属胎掐丝珐琅器“景泰蓝”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受到了一些西方国家的青睐,成为了一种可获得利润的出口商品,因而刺激了宫廷以外商营作坊的生产。

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掐丝珐琅工艺有了稍许恢复和发展。同治年间的掐丝珐琅制品,以浅黄色釉为地者居多,饰红、绿彩图案,色彩较单调,掐丝均匀细腻。

一段时间里,北京地区除“老天利”、“德兴成”外,还先后建立了“洋天利”、“静远堂”、“志远堂”等专营铜胎掐丝珐琅的私人商号和店堂,以老天利、德兴成的质量上乘,器型工整,多仿古器造型或乾隆精品造型,款识多刻款。

据有关资料记载,景泰蓝出口始于清道光年间。老天利制作的《宝鼎炉》分别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两次荣获一等奖。至此,景泰蓝在国际上声誉大振。

如老天利景泰蓝富贵八环杯,高38厘米,圆杯的直径是23厘米。这件景泰蓝上下分别配环的位置是象征着连绵不绝的花草拐子纹,寓意着长生不老、子孙连绵、富贵万代,而且同时还有着花草的那种勇敢顽强的意志,互相挟持,以及永不止步、永不言败的坚持不懈的理念。

同时,北京地区私营珐琅器“宝华生”商号也制作出了精美的作品。如有一件“宝华生”掐丝珐琅龙凤纹瓜棱瓶,纹饰规整,具有典型的清晚期艺术风格,珐琅瓶高32.5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12厘米。铜胎镀金,六瓣瓜棱式,长颈,垂腹,圈足外展,纹饰规整,色彩鲜艳,釉色达十几种之多。

通体施浅黄色珐琅釉为地,颈、肩饰彩色勾莲纹、寿桃和牡丹纹;腹部6个开光内以掐丝云纹为地,上饰龙戏珠纹及凤戏牡丹纹,其下衬海水、山水。

此掐丝珐琅瓶珐琅釉色鲜艳而丰富。底阴刻五星“生”字商标,并环錾阴文楷书“北京宝华生记”款,说明此瓶是晚清宫廷从北京私营掐丝珐琅商号所购之器。

此外,皇室也开设了如“印铸局”、“大清工艺局”等宫营作坊,运用了掐丝珐琅的工艺技术,制作金属珐琅器和诸如奖章、奖杯之类的制品。

代表作品如银胎掐丝珐琅蕉叶纹兽耳瓶,高17.8厘米,口径7.2厘米,足径7.3厘米。此瓶造型仿古青铜器式样,瓶银胎,广口,垂腹,圈足,双兽耳。

颈施白色珐琅釉为地,饰蓝色釉蕉叶纹,耳下环周八出戟;腹施绿色釉地,蕉叶纹内饰兽面纹,足墙饰蟠夔纹。底方框内镌阳文“印铸局勋章制造所制”9字隶书款。

清后期珐琅器不仅大型器物数量渐少,而且器物造型更加不拘一格,有的也与同时期的瓷器造型一致,如温酒器、长方盒、圆形粉盒、笔洗、碗、盘等。

民间以蝙蝠为题材的吉祥图案非常多,如以许多蝙蝠与桃或寿字组合的图案即为“多福多寿”;以蝙蝠与古钱搭配的图案即为“福在眼前”;面盆等池内5只蝙蝠即为“五福和合”等。这类吉祥图案广泛用于民间工艺的各个门类。

如清后期珐琅五福捧寿纹面盆,五彩的蝙蝠映衬蓝底,有一种华丽之美。盆壁饰有“寿”字。“蝠”与“福”同音,象征福寿连绵。

五福捧寿原为年画常见题材,传统吉祥图案。《书·洪范》:

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福是人们孜孜以求向往的人生大目标。又以寿为重,故民间自古就有“五福寿为先”的说法。蝙蝠的“蝠”与“福”字同音,“五蝠”即代表了“五福”。“五福”围绕一个“寿”字,即为“五福捧寿”。

到了清末,珐琅器更加胎薄体轻,有的借助于机械成型的方法,器型规矩。由于金属拉丝技术的运用,掐丝匀细,线条流畅。

如晚清珐琅彩凤尾尊,该尊高24.5厘米,撇口,直径11.1厘米,圈足直径6.5厘米,二层台底足,其整体造型十分标准,尊体的弧线特别济,显示出拉坯工匠极为精湛的手艺,其纹饰布局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被上中下三周边饰所分隔,边饰圈内的图案由红、黄两色的六角形花纹和绿色的折枝纹组成,具有较明显的晚清风格。

凤尾尊上部的纹饰内容有山石、古藤树、花草和锦鸡,其中,山石左上方有一朵特大的鲜花是以金红珐琅彩绘制,鲜艳而美丽。两只锦鸡分别立在藤枝的上下相对而鸣,它们的羽毛和长尾被各种釉色渲染得淋漓尽致,令人赏心悦目。

下部的纹饰内容有湖石、古藤树、花草和喜鹊。湖石的画法颇为用心,能透过石洞看到后面的花草,充分表达了湖石瘦、漏、透的审美要求。

古藤树画得粗壮而弯曲,树皮上的褶子历历在目,显得苍劲而富有古韵。有两只喜鹊栖于枝头,其中上面的那只弓着身、曲着颈,朝着下面的那只鸣叫,形态十分传神。

在不远处,又有两只喜鹊正在翩翩飞来,画面寓意“四喜临门”,图案的设计令人叫绝。湖石的上方刻出一花枝,枝头上盛开着一束硕大的鲜花,以典型的天蓝珐琅彩绘制,给人以高中典雅的感觉。艺术效果十分突出。

另外,草地上、枝头上,又有数不尽的大小花朵竞相绽放,被风吹落的花瓣和彩蝶并肩起舞,一幅春意正浓、万物兴盛的景象。

同时,晚清珐琅器的填料饱满,釉面光洁,砂眼少而细小。作品的釉色多变,有以赭红、淡黄、苹果绿、灰白和墨色釉作地者,前期那种以浅蓝色釉为主色调的作品减少。

如清广珐琅八宝纹面盆,高14厘米,口径47.5厘米,足径34厘米。面盆圆形,折边,口沿鎏金,矮圈足。盆内外壁均以银片贴饰花卉纹,通罩宝蓝色透明珐琅釉,银片花纹透过珐琅釉若隐若现,展现出朦胧之美。盆内壁釉上与折边以金片分别贴饰八宝纹与暗八仙纹。

而此时珐琅器的图案装饰多以折枝花卉为主,亦常表现整株的花卉及花鸟虫鱼。花朵和花叶的翻卷转折层次较多,注重色彩的晕色效果,有浓厚的韵味。

如珐琅彩人物故事螭龙双耳瓶,撇口、长颈、螭龙双耳、丰肩、圆腹、圈足。胎质细致,釉色白净,形制秀美。口、肩、底部蓝料绘制回纹、如意纹、变形蕉叶等十一道辅助纹饰,红料饰透雕螭龙双耳,红、蓝双色相间,互为抢目争妍。

双耳瓶的腹部主题纹饰则以红、蓝、绿、黄、紫等珐琅彩绘以人物故事,正面为宽大正厅间一鹤须童颜老翁诗兴勃发坐于书案前,两眉清目秀年轻女子一前一侧婷婷傍立,老翁身后书柜古书层层叠叠,柜前大扇立地屏风一幅山水诗文图,案侧假山盆花,又侧圆穹门外廊房深深庭院青翠,反面绘博古景。

整器构图完美,画笔精致,色彩雍容华贵。珐琅彩多见小件制品,该瓶通高33.5厘米,且完美成对承传,实属不易。

晚清宫廷样的画珐琅器画工精美细致,釉色温润细腻,多以明黄色作地,具有浓厚的皇家气息,造型多以各式瓶为主,式样多有变动。

如同治时期宫廷制作的掐丝珐琅年年益寿盖碗,此盖碗的器型很是工整,镀金灿烂,是清朝造办处珐琅作所制之珐琅器。

尤其是一件珐琅碗的足底錾阴文楷书“同治年制”款。同治年款的掐丝珐琅作品极其少见,从掐丝珐琅碗就可以一窥这一时期珐琅器制作的艺术特点了。

晚清时仿造景泰年制的珐琅作品,其器型、花纹图案和釉料色彩,均与原器相差甚远,给人以轻浮飘逸之感,而不似明代沉稳凝重的风格。

“大明景泰年制”款的处理,亦过于拘谨或随心所欲,极易区别。镀金艳黄,浮光亮泽,有别于传统的用金方法。

如清画珐琅牡丹纹扇面式壶,通高9厘米,口径5至6.4厘米,足径5.1至6.2厘米。壶铜胎,腹呈扇面形,曲流,螭形柄。通体黄色珐琅地画珐琅纹饰,盖面绘粉红色秋葵纹,钮作花蕾,流、柄饰螭纹,壶身四面绘写生牡丹花。

壶底铺白色珐琅,中央红色双线方框内署红色楷书“大明景泰年制”6字款。此壶造型独特,色彩艳丽,黄色地上之各色牡丹尽显宫廷富贵之气。

晚清出现了大量的仿品,“达古斋”款掐丝珐琅袱系纹笔筒属晚清珐琅作坊名号,其笔筒的造型与风格与“志远堂”款笔筒如出一辙。

如“志远堂”珐琅书卷式笔筒,通高9.5厘米,口径有8.5厘米,足径略小有6.7厘米。笔筒以浅蓝色珐琅为地,掐丝填红、黄、蓝、白、绿、黑等颜色的折枝花卉及秀石纹,花纹装饰比较注重色彩的晕染效果。

这件作品虽然是出自清代晚期的民间作坊,但是造型优美,制作精良,造型和图画设计颇具匠心,而且,此书卷式笔筒景泰蓝的造型也比较独特,是做成了大小两书卷式,装饰掐丝珐琅锦袱纹,底作如意云头式足一周,口部饰一红色珐琅长方形框栏,上有掐丝填黑色珐琅“志远堂”款。

恭亲王奕砢是道光帝的第六子,咸丰帝的六弟,同治和光绪帝的六叔,经历了王朝的一系列变幻,为“洋务派”领袖,是晚清颇有作为的皇室成员。

清光绪恭王府有一套定制掐丝珐琅福寿纹五供,高分别为64厘米、48.5厘米、54厘米、48.5厘米和54厘米,五供保存完整,掐丝线条均匀,清晰流畅。釉面平滑光亮,砂眼少,色彩丰富,为清晚期珐琅精品。

此五供通体饰锦地福寿纹,正面填金书“恭忠亲王”,背面书“侧福晋”。“忠”为奕砢谥号,故此五供应制于1898年恭亲王去世后的光绪晚年,是恭王府家庙中为恭亲王侧福晋供奉之物。

“如意”在我国是一种代表吉祥的珍玩,多用玉、翠、檀木、竹根等制成。它的头部是心字形,曲柄有些弧度,呈弯曲状,这种造型是唐代以后才确定下来并流传至今的。

如意造型的变化和发展在清代达到了最高水平。这一时期的如意,不仅在数量上大大超越前代,而且更加注重材质的精美、工艺的精巧、纹饰的古雅。清代如意的形制十分丰富,单柄首就有葵瓣、云头、莲花、灵芝等不同样式。

如意成为皇宫里的珍玩,宝座旁、寝殿中都摆设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每一件如意的工艺造型都极为精美:有珐琅如意、木镶嵌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等。

清代中后期,如意在民间也越来越普遍,逢年过节、寿诞婚嫁都用如意做礼物,贵重的如意还被用做镇宅之宝,成为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

如清晚期楠木雕嵌珐琅如意,全长62厘米,顶端的掐丝珐琅如意云头,长18厘米,宽14厘米;中部镶嵌的掐丝珐琅长17厘米,宽9厘米;底部镶嵌的掐丝珐琅长11厘米,宽10厘米。整个造型精巧,曲柄有些弧度,呈弯曲状。掐丝珐琅和木质手柄上都装饰有福、禄、寿三多的图案。

这件如意雕刻的福禄寿,是用楠木制作的,在这个如意上以“三镶”技术,嵌有三块掐丝珐琅片,掐丝珐琅上绘的是八仙的图案,八仙图案在古代就是祝寿的吉祥寓意,然后在这个图案上又刻了佛手、桃和石榴,代表福禄寿,它又有八仙的纹饰在上,就表示福、禄、寿,福寿双全的意思。

同时,楠木比起黄杨木和紫檀木木质要粗一些,所以雕刻就不能像黄杨木和紫檀木那样细腻,一般楠木在雕刻纹饰上比较粗,而这件嵌珐琅如意雕刻如此精美,实属不易。

[旁注]

蔓草纹 蔓生的花草构成活泼饱满的纹饰,带有一种欢乐的色彩,由于它连绵不断的造型特点,人们赋予它连绵不绝的吉祥内涵,蔓为带状谐音“万代”,流行于元至清代。

吉祥结 又称盘长、盘肠,原为佛教法器之一。是因为绳结的形状连绵不断,没有开头和结尾,用它来表示佛法回环贯彻,含有长久永恒之意。正因为盘长代表了绵延不断,民间由此引申出对家族兴旺、子孙延续、富贵吉祥世代相传的美好祈愿,中国结正是盘长纹的演化。

湖石 即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一种石灰岩,有水、旱两种,最早眼宛转险怪势,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其色泽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螭龙 龙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有多种,有鳞为蛟龙,有翼为应龙,有角为虬龙,无角为螭龙。战国时期,螭龙纹头部的特征是圆眼、大鼻、眼尾稍有细长线。双线细眉,上线很浅很细,往往不易看出。下线明显,猫耳,大多数耳朵方圆。腿部线条弯曲,脚爪往往向上翘起,用曲折的弧形线,尽情地把关节主要活络胛骨都表现出来。

洋务派 清朝末年,林则徐等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魏源《海国图志》一书中阐明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砢、文祥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佛手 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传说是观音菩萨的手掌变的,故称作“佛手”。佛手花朵洁白、香气扑鼻,并且一簇一簇开放,十分惹人喜爱。到了果实成熟期,它的形状犹如伸指形、握拳形、拳指形、手中套手形。成熟的金佛手颜色金黄,并能时时溢出芳香。

[阅读链接]

珐琅器的制作工艺,从传入以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成熟和创新过程,很快便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所融合,并成为了世界金属胎珐琅工艺中的一枝奇葩。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特种工艺。

由于生产工艺复杂,材料的不可替代性,使得其价值较高,是收藏、馈赠的珍贵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