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留下、也不尽是好风景

留下了,“革过了”,然而并非一劳永逸了。留下也有留下的难处、失意及至尴尬。

美国居,太不易。学业的艰辛,就业的坎坷,住房的烦恼,子女教育的愁苦,绿卡的拖累,非法移民滞留生活情状之凄惨⋯⋯过去、今天、明天都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一系列问题在困扰着他们。诚然,近年旅美的华人中有丁绍光那样的大画家,住在宫殿般的洛杉矶比芙利明星山庄,有张海朋那样的实业家,在大洋彼岸圆了他的创业梦,但他们毕竟是凤毛麟角,是宝塔尖。还是让我们看看宝塔基座的状态吧。

某先生,原是国内一家大公司的部门经理,来美两年,感慨良多:“在美国,如果没有专业优势和外语优势,发展起来太难了。尽管环境幽静,生活舒适,但精神压力很大,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操心,稍不注意便触犯法律, 还不知道怎么犯的。当我千辛万苦挣到第一笔像样的钱时,百感交集,差点儿掉下泪来。这里的精神生活远不及国内,只华人圈子几个朋友交往,电视里的节目都是他人的事,我不感兴趣,笑不起来,有种与世隔绝的感觉。我在北京时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人民大会堂也不知进去过多少次,我不能忍受在他国当二等公民的滋味。来这儿不久,我就认定自己不可能在此久留。心里总是不踏实,发空。在北京从来都是头一沾枕头就着,到美国这么长时间老是睡不实,应了小品里说的“大头朝下”,像出长差住旅馆,心不能放在肚子里。此时,家是多么亲切!”

按说,此君真是幸运儿,在中央电视台干了没多久就被美国一大电视网选中赴美进修、工作,一家人办了身份。可他也有他的苦衷:“我在中央电视台时出去采访特自由,特随意,到各省都是招待甚佳,吃香的喝辣的,自己觉得挺是个人物。来美国,整个儿没了在国内的好感觉,等到需要找感觉的时候,感觉肯定就好不了了。总觉得进入不了他们的社会,不能跟他们成‘哥们儿’。”后来,他被该电视网派回中国做代理,才了却他“找感觉” 一愿。

洛杉矶有华人 50 万,是个藏龙卧虎之地,众多文学、艺术、体育明星云集之处,春节拉起一台联欢晚会,其水准一点儿不在国内晚会之下。这里名人多,但到这儿就大多不再是名人了。似张爱玲那般享誉海内外的作家,直到死在寓所,她周围的邻居也不知她是何人。就在距丁绍光的豪华住宅几个街区的一家餐馆,我见到了几位大陆来的青年男女,背景各异,际遇不同, 使我忆起赵丹、周漩主演的《马路天使》来,同样是捞生活的一群。

一位小姐,身材娇小,圆脸圆眼睛,是 3 年前从深圳来的,原先在一家外贸公司做。“出来是上学,后来一看机会这么多,能直接赚钱,就上不下去了,太苦。赚钱也不容易,还有东方文化的冲撞、对立。在这儿也觉得不好,但大家都不说,写信回去都说好的。想回去干事,可这么长时间跟那边脱节了,又怕。”

是在歌舞厅幽暗的灯光下见到她的,似曾相识。虽然韶华已逝,依旧体态泠然,一张雕刻精致的脸庞风韵犹存,只是神情黯然、颓丧,一副风尘憔悴状。听人说她是一位早年电影巨星之后,继父亦是军队高级负责人。她本人 13 岁参加空军的文工团搞舞蹈,近年还拍过电视剧,6 年前赴美,嫁了人, 又离了婚,现一个人带着 5 个月的女儿惨淡度日。看到旧日的时代宠儿今天沦落到在夜总会陪舞、陪唱,被出钱的人呼来唤去,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在KTV 包间,在座的人都不忍心请她唱,她默默坐了片刻,点了一首《萨丽哈最听毛主席的话》,因为那是她小时候跳过的曲子。听着熟稔、亲切的旋律, 一双忧郁的眼睛闪出些许亮泽。“我托人从大陆带来了《红太阳》盒带。” 渐渐,她不再有戒心,对我们像是久别的故人,一声长叹:“我这几年,不

留在了美国,“美国情结”解开了,又生出了一个“中国情结”,这是许多人始所未料的。办绿卡、转国籍,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手续,然而, 那一张黄土地衍化来的黄色的脸、今生今世无法改变,与那一方在老国度的血脉情缘,岁岁年年难以割舍。

冷战战罢,小小寰球有两大现象引人注意,一是因为全球面对共同问题而产生出来的一个全球意识,二是各民族不论在何种制度下掀起的寻根愿望和热潮。耐人寻味的是,留美华人恰是这两大潮流的结合体。地球成了小村庄,他们渴望异地的精彩,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到最大的发达国家。初时, 他们或他们的下一代极力追求美国化,而没准什么时候,他们甚或他们的根本没回过故乡的儿女、孙子辈成年后却又像当年前辈同样的热忱加入寻根的行列。

中国如此之大,华人移民在美国却是“少数民族”。而且是极“少数民族”,目前超过 200 万人,约为美国人口总数的 l%,在亚裔少数民族中位居首位。人数虽少,能量却非同一般。华人在参政上目前尚不及日裔,政坛上少有显赫的人物,然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均比其他族裔强。科学家辈出, 华裔金头脑抢走多少美国科学家之风采。素来擅长经商的华人在生意场上纵横驰骋,异于凡响。美国虽说是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号称“民族大熔炉”, 其成员间仍存三六九等之分,种族歧视是不争的事实。在排华法案废除了半个世纪之后,华人在美国,于某些地方比黑人还不如。白人对华人的轻视显而易见。许多华人才干出众,只因肤色的缘故,他们头上横着一块难以逾越的“玻璃天花板”,致使华人在企业中位居主管阶层的寥寥可数。一大批华裔科学家无法进入国家科学委员会,不是由于他们的资历或能力不足,而是政治地位不如人。李远哲教授所在的学校有一片为有成就的教授专设的停车场。一日,李远哲将车停在那里,待去取车时竟遭一白人的指斥:“你怎么能把车停在这儿?”李大为恼怒。当对方得知他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方作罢。举世驰名的李先生尚有如此遭遇,一般人的境况不难想象。今日的美国各族裔间真正实现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益,还差得远。90 年代初,美国的经济危机复苏前后,从东到西掀起一浪又一浪排斥移民浪潮,反移民情诸日趋上扬, 华人自是首当其冲。

去国辞家,人在洋邦,从此便难以摆脱异乡客的自我意识,随着种族歧视造成的心理负荷,去争取自己乃至于本民族的生存空间。血脉相承,难题又“遗传”给下一代,带给他们更大的困惑。在美国出生的孩子通常被称为“ABC”(American Born Chinese),他们吃着美国的奶油面包,喝着可口可乐,看着卡通片长大,统统是美国文化,父母、祖父母要强接着他们去学中文,才勉强认得几个,还羞于出口。中国文化的影响,在他们身上稀薄之极。这些孩子从内心思维、行为举止全都美国化了,只徒有一副东方外表, 黄皮白心,“黄香蕉”是也。而当孩子们悄悄长大,社会却把几乎不会讲一句中国话的他们称作“中国人”,另眼相看待,常常激起华裔孩子的青春期情绪反应,引出莫名烦恼。在学校里,白孩子欺负黑孩子,黑孩子又欺负华裔孩子,该怎么向他们解释?“黄香蕉”中的一些人待真正成熟后,首肯了自己的血缘,又可能渴望学母语,向往他的故国,他的生命之源,激扬起追根寻祖的冲动。

当远方的游子作为少数族群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排斥时,他们从精神和现实两方面都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和民族背景来支撑。中国,便是海外 5000 万华侨的母体。悠悠数千年,“认祖归宗”至今是许多华人特别是海外华人对中国的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祖国富强了,起码可以使她的游子扬眉吐气,不再受歧视,不再被刁难,不再被不公平地对待。赶上中美关系恶化,

族感情往往变得更为激切,寻根敬祖之情常怦然于月夜心头。一位来美攻读国际法的朋友讲述了他做硕士论文的过程。题目是朝鲜战争,在当年的敌对国解答这个问题颇为做难。当时的联合国决议都是写着北朝鲜侵略、诬蔑中国等内容,倘按照在国内接受的知识去解答,显然是有逆鳞之虞。反复思忖, 国家的尊严不可辱,他选择了后者。导师的助手看过论文十分为难,让他直接送交导师。没想到,这位教授阅后欣欣然打了满分。他说:“学国际法的人必然首先要有爱国主义,没有爱国主义根本不可能学好国际法。”可见, 不论哪个国家都是敬重热爱自己祖国的人。华裔太空人焦立中曾两度升空在太空漫步。他出生在美国,是十足的“ABC”,但他对中国有一份珍贵的感情, 他以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感到自己的根在中国。他说:“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后代,能步向世界科学的前锋,我是感到骄傲和幸福的。”

因为有了出洋移民的可能,现代人平添了一种诱惑和考验,“爱国”一词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真实、生动和恼人。在国内,大概只有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国旗班升国旗,从电视屏幕上看到夺标的运动员冲着五星红旗淌热泪那一刻能掂出“祖国”的份量。平日里你我都是中国人,不存在他国就无所谓吾国了。而身处异域,“祖国”的概念由模糊骤然清晰起来,“我是中国人” 的定位意识无处不在,甚至强烈到难以自持。笔者赴美后不几日,克林顿总统即宣布无条件延续对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并取消人权与贸易问题的挂钩。消息一出,周围的中国人奔走相告,喜出望外,大大松了一口气。他们问到国内对此事的反应,我说舆论上是低调处理,民间也没过多关顾,以为不过是每年的例行公事。他们马上说,这回可悬啦,差点儿就要永久性取消最惠国待遇了。为阻遏克林顿下决心,美国朝野各方纷纷施加压力,近 800 家大公司联名上书,在美的华人界也加上一个重重的砝码。我的一位教授朋友终日心急如火,在计算机联网上征集签名,短短几日,征到数千名。大功告成,为遥远的祖国出了一份力,给他们带来莫大的欣慰。难怪有人说,在海外的人有时比国内的还爱国。

此地远离中国,不见国土,不闻乡音,只剩下故乡梦了。莫如说,爱国是一种深挚的私人情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是一种看不见的追随。它并非一定要在大是大非面前凸现,更多的是在潜意识里涌动,流露于不注意的举手投足之间,在美国生存,谋求发展,做事不能不照美式操作,有意味的是,为数不少的华人却在生活方式上顽强地保留着祖传的一套,恨不得比国内城镇居民还更传统。铺天盖地的洋货、洋建筑已不稀罕,倒是那些土的俗的更能惹人动情。在国内的商店、餐馆越来越分不出国别的时候,美国的中餐馆照例是大红灯笼高挂,观音、弥勒虔诚模样,丝竹古乐回旋绕梁,做足了中国味儿。不少家庭喜迁就居后,要迢迢万里买上国内的条幅、中堂、剪纸做壁上装饰。不少为人父母者要求孩子吃饭时一手端碗一手持筷,在家里必须说中文,按中国的礼节,不希望有朝一日带他们返乡时有失礼的地方。上班是笔挺的西装,下了班会友俨然一双圆口中式布鞋。还是吃中国饭,唱中国歌,说中国话,看中医,扎针灸,常常在家里请客,夜生活就是回家。独立节是美国最长的休假日,买便宜货,上街看游行,体验少有的热闹,待醒悟到自己是在为别人的国庆节而欢乐,又不免有几分扫兴。处于美国文化的重重包围下,众多的华人年复一年仍遵守着中国的许多传统习惯和礼仪, 有的比本土还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