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般的白衣天使
1950 年 11 月,一列火车从中国安东辑安站开出,越过鸭绿江大桥,进入朝鲜境内。刘秀珍坐在车厢里,目不转睛地望着窗外。一片片村庄被炸得断壁残垣,倒塌的房梁冒着黑烟,铁路两侧,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弹坑。美国鬼子破坏了和平,杀害了多少朝鲜人民啊。如今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给中朝人民带来了一场深重的灾难。不打败美国侵略者,人民就无法过上安宁的日子,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就无法进行。看着这凄惨的景象,刘秀珍心中燃起一股对帝国主义、对侵略者的仇恨怒火,他决心在这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为保卫和平,为消灭侵略者作出自己的贡献。
列车在朝鲜境内一会儿穿岭,一会越堑,隆隆的声音震荡着山谷。列车行至满浦,突然天空飞来一群敌机,凶狠地向列车俯冲下来,接着机关炮向列车扫射,在列车两侧打起串串爆烟,炸弹在列车的周围爆炸。列车嘶鸣几声,在山谷中冒着不断爆炸的炸弹、汽油弹前进。忽然,列车车身摇晃了几下,车头腾地冒起一团火光,列车中弹了,几节车厢也中弹起火。然而,列车仍不顾一切地带着烈焰向山谷中冲去——冲进了一个隧道内,停下来了。火光就是命令。刘秀珍还没等列车停稳,迅速冲入着火的车厢,她背起
一名伤员冲出车厢,将伤员背到一个隐蔽处,转过身来又向着火的车厢中跑去。隧道里浓烟滚滚,呛得人喘不过气来,眼睛火辣辣的,着火的车厢向外冒着滚滚的烟浪,刘秀珍奋不顾身地再次冲进车厢,奔向伤员。车厢内。许多被炸伤的伤员被烟火围困,有的昏迷在车厢里,有得向外面爬,她拉起一名伤员,背到背上就向外跑。战友们冲上来了,有的在扑打烈火,有的在抢救伤员,年仅 18 岁的刘秀珍以瘦弱的身躯,背着伤员从洞内跑出洞外,又从
洞外再次进入洞内,这样往返的六、七次,她一人抢救出 7 名伤员。在战友
们共同努力下,受伤的 50 名伤员全部被抢出洞外。
刘秀珍刚入朝,还没进入前线,就经受了一次战火的考验。她望着被炸坏的列车,望着在硝烟中颤栗的群山,想到,这就是眼前的战争,这就是她面临的新的战场。她不满 16 岁参军,那时正是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的关键阶段,她随部队从东北打入关内,又从华北打过长江。在解放战争的战火中, 她经受的磨炼和考验,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荣立了三次大功。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她从一个小姑娘长成了“大人”,她已成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现在,志愿军面对的是凶狠的美国侵略军,是对朝鲜人民灭绝人性进行屠杀的强盗,对付这个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在这个一片硝烟的战场上,没有前方后方之分,没有男人和女人之分。她决心在这个血与火的战场上锻炼自己, 经受新的考验。
新月林,志愿军伤员转运站,刘秀珍经过几天的徒步行军,到达了目的地。连续几天行军中,她背着一大包药品攀山越岭,寒冷的初冬,她每天累得出几身汗。同志们要替她背药品,她总是笑一笑拒绝。看着这个瘦弱的但总是那样乐观的姑娘,同志们从心里敬佩。在目的地,姐妹们看到,使她腿部肿胀,脚磨起了串串血泡。心疼地劝她说,“你好好休息一下吧?”她还是笑了笑,一瘸一拐地投入到护理伤员的工作中。
前线志愿军同“联合国军”展开了激战,大批伤员抬下来,等待着在这里进行初步处理后,转运到后方。看到一个个从前线下来的血肉模糊的伤员, 一个个坚强的战士,她把自己的辛劳同战士的生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多付出一些辛苦,就多减轻一点志愿军伤员的痛苦,我们的工作同在前线打击侵略者一样。”她对自己带领的医疗组的同志说。一个白衣战士的责任,对战友的爱促使她整日忘我地工作。在这里护理和转运伤员的工作又脏又累。她们要给伤员清洗伤口、换药打针,给伤员包扎。每日换下来的绷带一堆又一堆,她们要将这些绷带洗干净,还要给伤员换洗衣服,要抬上担架将伤员送上车。繁重的工作量压在这些年轻的姑娘们身上,她们的休息时间很少, 更不固定。为了防止敌人的飞机轰炸,大部分伤员是夜间从前方抬下来的。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伤员一到,她立即同姐妹们投入到抢救和处理伤员的工作中。
一天下午,劳累了大半天的刘秀珍抱着一大堆绷带来到河边,突然,几架敌机嗡嗡叫着飞过来,接着从山尖直向山谷扑来,对准她们一阵俯冲扫射, 接着一枚枚炸弹落了下来。她和战友们迅速跑到山沟里隐蔽。炸弹炸起的泥土石块辟辟啪啪落在他们的身上,砸得她们抬不起头来。这时,她忽然想起了什么,只见她跳出土沟,不顾敌机的轰炸扫射,冒着炮火向回跑。这时, 敌机正轮番攻击山脚下的几间草房,一颗炮弹在草房边爆炸,草房被炸着了火,她不顾一切地向草房奔去。跑到跟前,几名重伤员正艰难地往外爬。她看到这里,猛跑过去,背起战友冒着炮火就朝防空洞跑。这时,战友们也奔过来了,6 名重伤员迅速被转移到了山洞。刘秀珍看了看抢救出的伤员。“不对,还有一名大腿骨折的伤员。”说着转身就向草房跑去,草房的火冲天而起,她的心好像在燃烧,她跑到草房跟前,大火已把草房门封住。她心里只想着屋里的伤员,冒着烈焰冲进草房内。在浓烟和烈火中,她看不清屋内的一切,直凭记忆向那位志愿军的床位摸去。她摸到了那位伤员,拉起伤员的胳膊就往肩上背,那位伤员看到快要烧塌的草房,推开刘秀珍说:“你快出去,房子快塌了!”哪能丢下伤员不管呢,刘秀珍来不及多劝说什么了,她用尽全身力气,把这位大汉拉起背在肩上,朝着房门向外冲。她背着伤员刚冲到门口,房子哗地烧落了架。战友们看到,她的衣服被烧着了,头发冒着烟,战友们跑上前去,接下伤员,扑打灭她身上的火。她看到伤员得救了, 深深地松了一口气。眼前一黑,昏倒在地。
战争越来越残酷,美军使用了当代最尖端科学技术生产出来的杀人武器,对志愿军每日投下成百上千吨炸弹,志愿军发扬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同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进行了殊死的较量,“联合国军”在志愿军灵活的战术和勇猛的行动面前,被打的狼狈溃败。志愿军取得第一、二次战役的胜利后,不给敌人喘息机会,突破临津江,打到三八线,继续向南追歼逃敌。随着战线向南推进,刘秀珍随医院向前转移。1951 年 2 月,伤员转运战转到三登地区。战线沿长了,转运伤员的周期随之延长,医院的任务更重了。一批批伤员需要护送回国,医院的医护人员更加紧张。在三登一个小村庄,刘秀珍等 4 名护士和一名军医在这里开设了伤病员转运站。前方的战斗十分残酷,美军凭借着空中优势,对志愿军作战部队每日进行狂轰滥炸。每天从战场上下来一批又一批的伤员。在战斗最激烈的日子,一天就到这里几十名甚至上百名伤员。由于通向后方铁路公路线被敌人封锁和炸断,一时伤员运不出去。在三登这个不大的小村庄里,住满了伤员。刘秀珍每日要接从上面下
来的伤员,从汽车上背到病房里,有时一天一夜要背近 40 名伤员。她冒着寒风,将伤员一个个背到屋里,再安置好,为他们换药,包扎或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工作,连日的疲劳和缺少睡眠,使她眼圈发黑,面色憔悴,时常一阵阵的昏厥。她强支撑着身子,精心护理着 85 间病房中的 300 多伤员,这是多么大的工作量啊。她把伤员看作是自己的亲人,为了减轻伤员的痛苦,她为他们按摩,帮助行动不便的伤员下地、穿衣,为重伤员喂饭,日夜守护在伤员们的身旁。她是一个刚满 18 岁的姑娘,确像大姐姐一样安慰伤员安心养伤, 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从思想上战胜伤痛。伤员们见到她的身影,好像看到了希望,增强了战胜伤痛的勇气。病房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伤员们看她日夜操劳,很少休息,看她为他们这些男子汉肩负着这样重的担子,十分心痛,劝她多休息一会。当大家一再感谢她时,她总是笑一笑把话题叉开,让志愿军伤病员们讲述前方英勇作战打击侵略者的英雄故事, 赞扬这些志愿军伤病员们英雄事迹。每当志愿军伤病员讲述前方作战的艰苦作战,同侵略者英勇作战的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时,使她一次又一次地敬佩这些英雄们,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连续 30 多个日日夜夜,她日夜守护在伤员的病床边,寒冷的冬天,她从这个病房忙到那个病房,洗衣、打饭,加上繁重的护理工作,使她的身体一天一天瘦弱下去,她支撑着发着高烧的身子,忘我地工作着。她每到一个病房,伤员们看着她那走路直打晃的身影,不让她替他们洗衣服,要求少换一次药。每当这时,她却严肃地批评他们说:“在这里,我就是最高领导,医护人员就是你们的指挥员,你们必须服从我的命令。”伤员们被她的忘我工作精神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铁路修通了,三登转运站 1200 多名伤员要转运到后方去了,这 30 多个日日夜夜,刘秀珍像天使一样守护在他们的身旁,熬煎着自己的心血为他们减轻伤痛,给他们以信心和勇气,经过刘秀珍护理的伤员们,一个个紧紧握住刘秀珍的手,含着感激的泪水和她告别。
伤员们走了,刘秀珍身上像卸下了千斤重负,一直在发着高烧的她再也支撑不住了,她感到浑身像散了架子,一下子病倒了,在昏迷中度过了 7 天
7 夜,第 8 天她醒来了,战友们守在她的身旁,安慰她多休息几天,等病好了再工作。她对战友们说:“这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前方的战士们在流血牺牲,我能躺得住吗?”病房中又出现了她忙碌的身影。
3 月 30 日,一名身负重伤的志愿军营长抬进了她的病房。她立即协助医生检查伤员的伤情。这位营长伤的很重,几乎全身都缠满了绷带。伤员处于昏迷状态,脉搏极其微弱。他们打开伤员的绷带,看到他胸部多处被炸伤, 大腿被炸骨折,绷带上沾满了血水,流出的血沾满身体,结成厚厚的血痂, 简直就像个血人。
“必须马上输血!”医生看着这位危在旦昔的重伤员说道。
输血必须要有血源,在这个位于一个小山沟里的伤员转运站,血源就在人身上。刘秀珍看着伤员双眼紧闭微微翕动的鼻孔,一种尽力挽救阶级兄弟和医务战士的责任涌向心头,他想,多拖延一分一秒对伤员来说都意味着离死亡更近一步。她毫不犹豫地对医生说:“输我的血,我是 O 型的!”
“不行,你不要命了!你的病还没好,身体太虚弱了,再输血,你会彻底垮下去的。”医生带有责备和心疼的口吻对她说,然后转身就要出去寻找别的血源。
一向温柔的刘秀珍一听医生这话,立即急了。“你没看到伤员快不行了吗,不能再拖延了。”她挽起胳膊就伸到医生的面前,拦住了医生。
是啊,多争取一分钟就多一分挽救伤员生命的希望。把伤员从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抬到这,多么不容易啊,绝不能让伤员到了这死在我们手上。医生看着刘秀珍那样坚决的样子,又看了看伤员。在这样紧急的时刻,就只能这样了。他拿起了注射器⋯⋯
抽完血,刘秀珍病好转后刚有了一点红晕的脸色慢慢变成了蜡黄,她站起来帮助医生为伤员输血,可是一踉跄倒在地上昏了过去。
刘秀珍鲜红的鲜血流进了伤员的血管,这充满阶级友爱的血液,将这位营长从死神那里夺了回来。当营长醒来的时候,听到刘秀珍带病为他输血后, 两行热泪顺着面颊流了下来。
1951 年 8 月的朝鲜半岛,暴雨下了几天几夜,山洪像野兽一样从山谷中咆哮着冲下来,几十年不遇的大洪水,将朝鲜北部的公铁路冲断,民房受淹。这时,刘秀珍他们的转运站转移到了盘龙里。洪水席卷而下,淹没了周围的村庄,淹没了周围的田野,冲向病房。她和战友们投入紧张的向山上转移伤员的战斗中。她站在洪水中,帮助伤员上了房顶,将伤员向高处背,瘦弱的刘秀珍,一趟又一趟地背着伤员向高处转移。洪水卷着巨石,冲得她在水中摇摆着,她咬着牙坚持着,一直坚持着将最后一名伤员安置好,当她走出了洪水时,人们看到,她的腿多处被石块和树枝划伤,鲜血从一条大口子上顺着腿流下来。
雨越下越大,洪水越来越深,她和同志们在齐腰深的洪水中抢救医疗器材,她肩扛着医疗器械,和同志们手拉手地前进,她几次跌倒在洪水中,又从水里爬起来。同志们怕她坚持不住,随时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一再劝她上去,到安全地方休息,可她执意不肯,一直战斗到同洪水搏斗到抢救出所有的器材。
雨继续下着,她站在狂风暴雨中,为伤员们打着雨伞,伤员们望着这位在暴风雨中的弱小的身躯,好像她那样的高大,那样的坚强和不可战胜。⋯⋯刘秀珍以她忘我的工作和牺牲精神,对伤员崇高的爱,赢得了所有经过
她医护过的伤员们的爱戴和崇敬,伤员们亲切地称她为“伤员救星”,称赞她“慈如保姆”。1951 年 9 月,在抢救伤员中被敌机炸伤的刘秀珍被选派为志愿军第一批归国代表团代表回到祖国参加国庆观礼,代表志愿军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国宴上,她代表志愿军向毛主席、周总理敬酒。毛主席握着她的手说:“你们辛苦了。”并亲笔给她签名留念。当周总理了解了她的事迹后,亲切地说:“你的伤好了吗?”“你是祖国的好女儿。领袖们的关怀和人民给了她的荣誉,给了她无穷无尽的力量。刘秀珍重返朝鲜战场后,又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和其它几次重大战役,为抢救伤员,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不怕牺牲,忘我工作,把自己全部的热血献给伤员,献给朝鲜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斗争,成为现代战场上熔炼出来的白求恩式的优秀医务工作者,成为志愿军伤员中的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