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艺术手法
狄更斯是一位具有高度艺术才能的小说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十八世纪以来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优良传统,创造了独特的艺术手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狄更斯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不是从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刻画性格,而是从描写人物的外部肖像、服饰、装束、举止、风度、使用的语言和生活的环境着手,善于抓住人物身上的某些特征、人物说话的语言特点和行为举止上的癖性、习气,采用漫画的笔调,夸张的手法加以强调,使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突出,有的人物甚至只要开口讲几句话,做一个动作,就能做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一看到那个和蔼可亲、天真可爱的胖绅士,他的圆眼镜、白背心和紧身裤子,他那圆圆的肚子,他那逍遥自在翘起在背后的上衣尾巴,以及堂吉诃德式的爱打抱不平,见义勇为,人们就会异口同声地说:这是匹克威克先生。一谈到那个讲起话来咬文嚼字,写起信来堆砌词藻,债户登门时想自杀,债主一走又把皮鞋擦得锃亮,把衬衫领头烫得笔挺,走路神气十足的人物,读者立刻就知道这是穷愁潦倒而又天真乐观、充满幻想的密考伯先生。对于那些奸诈、残忍的人物,狄更斯往往抓住他们身上某些令人厌恶的习惯、癖好或生理上的特点加以夸张,以激起读者的憎恨情绪。在刻画乌利亚·希普这个卑鄙、奸诈的伪君子形象时,特别抓住他嘴里讲“卑贱”,说奉承话,身子扭得象鳝鱼一样这个动作和双手又粘又湿这个特点加以讽刺性描写,讲他翻书以后,“二拇指在书上留下一道又粘又湿的印儿,好像真有蜗牛爬过一样。”看了这些描写,很自然地就会激起人们对这个形象的厌恶和痛恨,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这种手法正表明狄更斯比别人看得远,观察得深,看到并写出一般人看不到、写不出的人物性格特征。
狄更斯是一个善于运用诙谐、幽默手法而闻名的作家。他的幽默既不同于果戈理的措辞尖刻的讽刺挖苦,也不同于马克·吐温的犀利而又轻松的冷嘲,而是哀而不伤,戏而不谑。他惯于用喜剧性的俏皮笔法, 把社会上一些不合理、不道德而又司空见惯的事物和现象从地上举起来,使它显得荒唐可笑地飘浮在半空中,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它使读者在笑声中觉得这种事物和现象不能再存在下去,以迫使统治阶级纠正这些偏向。因此,狄更斯的诙谐、幽默决不是像某些西方资产阶级评论家所讲的那样,只不过是纯粹使人笑笑,逗人玩玩,而是寓教于乐,寓愤怒于俏皮、风趣之中。他通过幽默、诙谐的艺术手法,可以使处于深重苦难中的人们冲淡对生活的怀疑和绝望,抚慰心灵上的哀伤和创痛,从笑声中得到一点娱乐。但更重要的是,作者使人们在笑声中发现愚蠢和荒唐,激发对虚伪、邪恶事物的憎恶,对善良、忠厚和一切美好事物的爱慕,以达到教育人民,改造、整顿社会弊病的目的。大法官庭在英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腐败、黑暗虽然也引起有识之士的不满,但并没有使人产生深恶痛绝的感情,不少人对它的丑恶面貌还认识不清。狄更斯在《荒凉山庄》中,把大法官庭一件案子审了几十年,弄得当事人家破人亡、倾家荡产的昏庸腐朽的面貌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人感到荒唐可笑,从而惊醒、气愤,觉得这种腐败、过时的司法机构非彻
底抛弃不可。之后,英国统治集团慑于人民的威力,不得不取消了大法官庭这种腐朽、没落的封建残余机构。
作者对于本性善良、行为可笑的人物,一般爱用善意的温和的幽默手法,在嘲笑、挪揄中又饱含同情。例如密考伯先生,作者用幽默的手法写他一会儿呜咽哽噎,搜肠抖肺,悲痛得要自杀,时隔不久又快乐地唱起流行歌曲;他高谈阔论又脱离实际;他一生都在等待“奇迹”却又老是穷困潦倒;他无力还债身陷债务监狱,却又成为囚犯俱乐部的“伟大权威”。在这个人物身上那些浮夸、脱离实际、崇尚空想、明明贫困而又想保持绅士气派等不良习气,看了令人哑然失笑,却又饱含同情之泪。对于作者厌恶的人物,则用讽刺挖苦、丑化的手法。在《老古玩店》中,狄更斯出于对高利贷者奎尔普的痛恨,写他外形上是一个怪诞、可怖、丑陋的小矮子,内心更是毒如蛇蝎。他常常别出心裁地装鬼脸吓唬老婆,使她几次昏死过去,而他却得意洋洋;他的仆人在干完一件事后, 得到的报酬经常是被木棍狠狠地敲一下鼻梁,弄得酸痛难熬,眼泪直淌, 奎尔普却引以为乐。当他知道和他合伙陷害好人罪行的律师布拉斯招供以后,他顿生歹念,阴谋把布拉斯推到河里淹死。作者讽刺地描写了他的这个恶毒主意:“啊!看看他浮起三次,在他的面孔露出水面一大口一大口喝水的时候,嘲笑他一番,那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啊!”奎尔普这种外丑内恶的形象,令人一看就感到厌恶,留下难忘的邪恶印象。
狄更斯的小说在艺术上还具有戏剧化的传奇冒险情节;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结构形式;催人流泪、感人心肺的悲怆,感伤情调;现实主义方法中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通俗,想象丰富,故事性强等等特点。这些都构成了狄更斯小说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狄更斯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绘了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的矛盾和时代风貌,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怒,受到革命导师马克思的高度赞杨。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1811——1863)、夏洛蒂·勃朗特(1816
——1855)、盖斯凯尔夫人(1810——1865)一起,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派出邑的小说家”,讲他们以“明白晓畅和令人感动的描写,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比起政治家、政论家和道德家合起来所作的还多”。狄更斯被英国人民赞为“穷人的诗人”,认为他的一生都在为受欺压的人们伸张正义,为受苦的贫民争取美好的生存条件;称颂他的作品“使压迫者害怕,使受压迫者有了希望”,“受到鼓舞”。狄更斯的创作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奠定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对整个欧洲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早在我国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著名翻译家林纾(琴南)就用文言文译出狄更斯的作品,如《块肉余生述》(《大卫·科波菲尔》)、《贼史》(《奥列佛·退斯特》)、《孝女耐儿传》(《老古玩店》)、《滑稽外史》(《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冰雪姻缘》(《董贝父子》) 等等。接着,伍光建用白话文译出《艰难时世》,谢颂羔译出《三灵》
(《圣诞欢歌》)。之后,狄更斯的小说有更多、更好的译本陆续问世, 流传深广。
由于狄更斯的小说大多数先在杂志上分期连载,最后再编集成书, 每个部分之间既有联系又能相对独立,类似我国民间的说书,故事生动, 情节吸引人,有头有尾;在人物塑造上也特别重视人物的动作和外貌的
描绘,形象鲜明突出,很像我国古典章回小说,适合于我国读者的口味, 因此一直受到热烈欢迎。解放以来,外国根据狄更斯小说改编的电影《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奥列佛·退斯特》)、《孤星血泪》
(《伟大的期望》)和电视系列片《大卫·科波菲尔》、《老古玩店》等先后在我国放映,更使狄更斯名闻全国,他的作品的各种译本也遍及城乡,成为我国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