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涛
石涛名原济,一作元济,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位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
有着杰出成就的伟大画家。虽其别号有大涤子、清湘老人,清湘陈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石道人、小乘客、零丁老人、梦董生、半人汉、痴纯、若极等数十之多,但凡中国画人,没有一个不知道石涛的。谈及石涛之艺术,没有一个不为之崇敬赞赏的。然而,一般人对石涛并非十分了解。
石涛,天生敏慧,但从小就像一只离群的雁似的,他关闭了人间欢乐的大门,走进六根清静的禅堂,生活在终日不苟言笑的僧侣群中。童年的嬉闹, 节日的欢乐,父母的爱抚⋯⋯石涛从未享受过。到了青年时期,既没有亲戚朋友来往,更没有男男女女欢爱的恋情。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大概从事艺术的追求,是最能得到愉悦和满足的了。所以石涛青少年时期就走上了绘画的道路。
这位佛门小弟子,所钟爱的并不是佛家《华严经》、《大藏经》之类的经书。在石涛年方十六岁时,曾画了一部册页,其中一幅画了一个小沙弥, 端坐舟中读书,到夜晚回山寺的情景。上题诗曰:“落木寒生秋气高,荡波小艇读离骚;夜深还向山中去,孤鹤辽天松响涛。”石涛以“靖难之变”建文帝从亡御史叶希贤的典故,暗喻自己。一个和尚,不读经书,而泛舟野外, 去读凝聚爱与恨、骚人泄情的楚辞,可见其心态。石涛一生以“大涤”警谕自己,要“大涤”一切折磨自己的人间纷扰,使跌宕的心情归于平静,其实他一生都没能“大涤”。
想法奇特、充满幻想的石涛,因不断弄清自己身世,而产生一种悲剧性格,所采取的也必然是入世式的、发泄愤懑的态度,其道路也必然是叛逆者的道路。作为艺术家的石涛,他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都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石涛三十岁以前,主要以临摹古代名家画为主,之后他在艺术上仔细体察生活,认真摹山范水。由于石涛天才的领悟和创造,三十岁以后的石涛在艺术上产生了极大的飞跃。随着他对绘画进一步的认识,以及与许多名家交往,石涛的绘画表现能力已日臻完善,艺术风格也逐渐形成。当时有人大大惊赞石涛的绘画,主要因为石涛对于自然真趣的追求,与一般抄袭前人旧稿有所不同,作品具有“笔落开生面”的风貌。看他的作品线条神采飞扬,宕荡多资,氤氲而迷蒙,“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笔墨技巧。成为一位独特的画家。
四十岁石涛到了南京这一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的都市,眼界必然有所开阔。通过四处游玩,国内绘画的基本面目石涛已十分了解,尤其他能与当时第一流高手频繁交往,这些画家们均各具画风,各具特点,对于开拓其艺术境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对石涛影响最大的莫过戴本孝。他们同住南京,往来十分密切,往往同处一室彻夜长谈,对艺术的琢磨探讨可谓废寝忘食。
石涛到了南京也开始从事花鸟画的创作,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之后他到北京三年,是他深研传统、融会创新的继续。这时石涛的绘画风格已完全形成,笔墨技巧更加成熟,加之才华横溢,刚健洒脱之气洋溢于画表。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我们能看到,石涛这时的笔墨更加豪放老辣,作画的激情更加勃发,画面上的线条也更加遒婉洒脱、沉着痛快,也更强调气氛的烘染。在造型方面,也不规矩于形的束缚,更多地采取圈点的抽象组合,达到“不似之似”,“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