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礼仪

一、公关人员与公众见面

人与人交往的第一步就是见面。见面及见面时的礼节就是公关人员留给公众第一印象的重要部分。公共关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组织与公众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这种信息交流很大程度上又是依靠公关人员的直接参与而进行的。同时,传播的效果首先是通过公众对公共信息的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人们往往凭自己的直觉去判断对方是否能够信任,是否可以继续交往、交流和沟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们初次对他人知觉时形成的印象往往最为深刻,而且对以后的人际知觉起着指导性作用。也就是说,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时,人们往往重视前面的信息,而忽视后面的信息, 即使人们同样注意到了后面的信息,也会倾向于认为后而的信息是“非本质性”的“偶然的”;当前后信息不一致时,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按照前面的信息来解释后面的信息,从而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为此,公关人员对见面的礼节及其礼仪规范应予特别的重视。

其实,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初次见面礼节及礼节实施的规范。常见的有“揖”,即“拱手为礼”,其方法是身微俯,手与心齐,双手交合。这种礼仪始自先秦,至今偶尔还可看到;“拜”,包括跪地叩头,打躬作揖等, 以表示敬意。自推翻帝制后,跪拜为鞠躬所替代,三鞠躬至今被视为重礼。随着社会的进步,日常社交场合中普遍为人们接受和使用的见面礼仪融进了更加文明、更加丰富的内容。因此,为了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取得公共活动的成效,不仅在一般普通人际交往中,而且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尤其需要掌握和遵循见面礼仪。

二、握手礼

握手礼初为古代欧洲人表明手中未带武器,握手表示亲切友好之意。其后衍为风尚,通行于欧美。辛亥革命后在中国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我国人亦习以为礼。如今,在社交场合,握手礼是最常使用的一种见面礼。

握手,是交际的一部分。握手的力量、姿势与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表达握手人对对方的不同礼遇与态度,显露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不同印象; 也可以通过握手来了解对方的个性,从而赢得交际的主动。有的人握手能拒人千里之外,有的人的手却充满阳光,他们伸出手来与你相握时,你会感到很温暖⋯⋯

那么,怎么去握手呢?握手也有它的礼仪规范。握手的正确做法是:在人们问候之后或互致问候之时,双方各自伸出自己的右手,彼此之间保持一步左右的距离,手掌略向前下方伸直,与对方相握后呈垂直状态,然后五指井用、与对方相握,时间不宜超过三秒钟。同时还应特别注意上身稍向前倾, 头略低一些,和颜悦色地看着对方的眼睛,以示毕恭毕敬。

除此,握手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遵循握手的礼仪顺序

见面时握手虽已通行,但有些情况下,伸手虽说明了你的热情,却不明智。在社交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顺序颇多讲究,一般讲究“尊者决定”, 即由身份尊贵的人决定双方有无握手的必要。正确的顺序是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若后者“先下手为强”,抢先伸出手去,却得不到前者良好的反应,会令人很难堪。而在朋友、平辈人见面时,一般认为谁伸手快,谁更为有礼。另外,遇到祝贺对方,宽慰对方,表示谅解对方,真心诚意的话,应主动伸手。

在公共场合,如果需要与之握手的人士较多,也应当以此类推,讲究“先来后到”,先同性后异性,先长辈后晚辈,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职位高者后职位低者。也可以由近而远地依次与人握手。西方风俗忌讳交叉握手,即两个人握手时,另外两人相握的手不能有意或无意地与之交叉,否则就会构成西方人认为最不吉利的十字架图案。因此,在涉外场合跟西方人打交道时, 握手必须依次而进行,争无恐后是没有必要的。

(二)要向对方伸出清洁的手

与人见面时,不可戴着手套与人握手。因为手套的主要功能是御寒和保护手部,因其左摸右碰必定不干净,所以与人握手时还是不戴为好。若戴着手套的话,男士应脱下手套,放好或拿在左手上,再和对方握手。女士虽被允许在社交场合戴着手套与别人握手。但摘下它来未必有失身份,与长辈、嘉宾握手时更是如此。

伸出去与人相握的手不要带有手汗。如果使对方感到手湿时,只能说明你过度紧张。因此,当你摘下手套与人握手时,应趁人不注意偷偷地擦干手掌。如在工作地点见面,手不洁或有污渍时,应事先向对方声明示意并致歉意。

(三)要向对方伸出热情的手

握手时须用右手,接触外国人时,慎用左手与之相握。穆斯林与印度人都认为,左手仅只适用于为自己洗浴,或是去洗手间方便,右手才负有高雅的使命。若用左手与之相握,或握手时双手并用,他们都会感到是有意的侮辱。西方人同样不习惯用左手与人相握。

握手时要热情,面带笑容,注视对方的眼睛。这是充满自信的表示,也意味对对方以礼相待。并应根据场合,边握手边打招呼,如“你好!”“欢迎你!”“辛苦了!”等亲切致意的话,切不可毫无热情地伸手去给人家握, 自己却漫不经心,东张西望或不哼不哈;不要看着第三者或低头俯视地面, 因为这会给人一种心不在焉或对对方不尊重的感觉。作为主人,迎客时要先伸出手;如果作客,一般应该主人先伸手,自己紧接着伸手相握,动作要迅速,不能对方伸出手等着,你却拒绝,以致于造成尴尬局面。因为不论怎么说,漠视一个自然而友好的举动是很不礼貌了。

(四)要向对方伸出尊敬之手

握手可充分表达对对方的敬意。所以,在握手时,要有正确的姿势,以示尊重。握手时,距离握手者太远或太近都是不雅观的,尤其不能将对方的手拉近自己的身体区域。握手时用力要适当,可握得稍紧些,以示热情,但不可太用力,更不可把对方握痛,否则会显得粗鲁无礼。但也不可握得太轻,

有人为维护自尊,握手时只用指尖与对方接触,或是干脆在他人握住自己手时一动不动,不作任何反映,这种作法显得妄自尊大或让对方怀疑你在敷衍了事。正确的作法应当是不轻不重地用手掌和手指全部握住对方的手,然后微微向下晃一下。自己的手被别人握住时,也应微微晃一晃,以示有所回应。

握手的时间要恰当,长短要因人而异,初次见面握手时间不宜过长,以三秒钟为宜。有此人握住别人的手紧紧不放,而且颇热情地说话,特别是在公共场合或路上,使对方很不自在。但有时碰到老朋友或敬慕已久的客人, 为表示特别亲切,握手时间长些也无妨。除了握住右手,还可以用左手握住对方的右手背,这样两手紧握对方,显得更加热情友好。然而不宜随处用双手与人相握,尤其忌讳随便伸出双手去握住一般关系的异性朋友的手,而且久久不放,这样做,不是使人尴尬,就会令人误解。

三、致意礼仪

除握手礼外,在国内的社交场合人们使用的见面礼还有举手、点头、脱帽、欠身等等。它们主要适用于已经相识的友人之间在大庭广众中相互致意。

致意的基本规则是男士应先向女士致意,晚辈应先向长辈致意,未婚者应先向已婚者致意,值位低者应先向职位高者致意。一般而言,作为女士,唯有遇到长辈、上司以及自己特别敬佩的人时,才需要首先向对方致意。遇到别人首先向自己致意,不管自己心情如何,感觉如何,都必须马上用对方所采用的致意方式“投桃报李”,回敬对方,绝不可视若不见,置之不理。由于致意主要是在不宜多谈时以动作去表达对他人的问候,所以致意的

动作不能马马虎虎,表情也不能过分呆板,或显得萎靡不振。

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故向他人致意时一定要使对方看到,看清, 才会使自己的友善之意被对方接受。致意时不要同对方相距太远,比如站在几十米之外,也不要站在对方的侧面或背面。假如对方由于看不到或看不清楚而对你的致意毫无反应,是令人难堪的。

举手向朋友们打招呼致意,通常不必作声。只要将自己的右臂抬起,向前方伸直,轻轻摆摆手即可,不需要反复的摇动。以举手致意作为见面礼, 适用于同与自己距离较远的熟人相逢之际。

用点头作为见面礼,大多适用于与对方不宜交谈的场合。例如,会议或会谈正在进行,行进在人声嘈杂的街道上,或是置身于影剧院或歌舞厅之中。与仅有一面之交者在社交场合相逢,或是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中多次见面, 点头也可以大派用场。在外交场合,遇到身份高领导人,应有礼貌地点头致意,表示欢迎,不要主动上前握手问候。只有在领导人主动伸手时,才可向前握手问候。

在国外,信奉伊斯兰教的女士按教规规定,不能与男士握手,但点头礼尚可。美国人在日常交往中大都不拘小节,因而两人初次见面时,点头礼用的也不少。

点头为礼的正规作法应是用头部向下稍许晃动一两下,同时目视被致意者。不应把头高高扬起,用鼻孔“看”人,或是头部晃动的幅度过大,点头不止。

点头礼多用于不宜高谈阔论的场合。但如果双方距离很近,并且有可能交谈,则不妨降低音量谈几句话,否则便显得不近人情。

微笑即面含笑容,是不显著、不出声、不露齿的笑。在社交场合中,它可以替代其他见面礼向友人“打招呼”致意。具体而言,它可以用于同不相

识者初次会面之时,也可以用于向在同一场合反复见面的老朋友“打招呼” 之际。微笑的要旨,是要求真诚、自然、朴实无华,否则会有悖于与人为善的初衷。

欠身,即全身或身体的上半部分在目视被致意者的同时,微微前倾一下。意在表示对他人的恭敬,适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可以向一个人欠身致意,也可以向几个人欠身致意。欠身为礼时,双手不应拿着东西或插在裤袋里。

在一些场合,男士会向女士脱帽行见面礼。脱帽礼具体作法如下:戴着礼帽或其它各种有沿帽的男士,遇到友人特别是女士时,应微微欠身,用距对方较远的那只手摘下帽子,并将其置于与肩膀平行的位置。这样做显得姿势优雅,同时也便于同对方交流目光。离开对方时,脱帽者才可使帽子复位。

若是在室外行动时与友人相遇,可以其他见面礼向对方致意,也可以一言不发行脱帽礼。此刻行脱帽礼不用摘下帽子,只要用距离对方较远的那只手轻轻地向上掀掀就可以了。遇到男士行此礼,女士应当用适当的方式向对方致意,但女士是不行脱帽礼的。

上述各种致意方法,在同一时间里面对同一个人时,可以只选用一种, 也可能数种并用。例如,点头、欠身、微笑等等,是可以一气呵成的。关键要看对方是谁,以及致意人想将自己对对方的友善之意表达到何种程度。

四、其他见面礼

除前面介绍的见面礼节以外,公关人员还有必要了解其他国家的一些见面礼节,以在一定场合见机行事,应付自如。

(一)拱手礼

拱手礼即中国旧时的作揖。亲朋好友聚会、聚餐或祝贺、登门拜访、开会发言等,见面时相互施以此礼。拱手礼的行法,是行礼者首先立正,两手合抱前伸,然后弯身,并将合抱的双手上下稍作晃动。行礼时,可向受礼者致以祝福或祈愿,如“恭禧发财”,“请多关照”等等。自己握住自己的手摇,代替握别人的一只手摇。来华的外国人认为这种礼东方气息浓厚,既文明又有趣。现在一般用在非正式场合或气氛比较融洽时,如春节拜会、宴会、晚会等。

(二)鞠躬礼

在朝鲜,韩国,特别是在日本,人们以鞠躬礼作为见面礼。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郑重其事地表示尊重与敬佩的一种方式。鞠躬礼源于中国,在先秦时代,两人相见,以弯曲身体待之,表示一个人谦逊恭谨的姿态, 但还没有形成一种礼仪。而在西方所谓的骑士时代,鞠躬则象征了对敌手的屈膝投降。在今天,鞠躬已成为一种交际的礼仪,在下级对上级、同级之间, 初识的朋友之间,为表示对对方的尊敬都可行此礼。

以日本为例,虽然人们见面时都行鞠躬礼,但不同的弯身程度表示的尊敬程度并不相同。对同事或平辈行鞠躬礼时,应立正站好,背部挺直,双手分别贴放在双腿两侧,随后弯身低头,对他人表示敬意。若是对长辈和上司行鞠躬礼时,弯身的幅度更要大一些,行礼者的双手应放在双腿正面,随着弯身将手指尖下垂到大腿中部。向名人、贵宾或有恩于己的人表示特别的敬意或感激时,鞠躬弯身的幅度最大,其双手的指尖应垂至双膝为止。

行鞠躬礼时,必须注目,不得斜视,以示一心不二,受礼者也同样,而且行礼时不可戴帽。需脱帽时,脱帽所用的手应与行礼的边相反,比如向右边的人行礼,则左手脱帽;向左边的人行礼,则用右手脱帽。此外,行礼时

口中不能含着食物或香烟。上级或长者还礼时,可以欠身点头或同时伸出右手以答之,不鞠躬亦可。

(三)拥抱与吻手礼

在欧美各国,人们在见面或告别之时,经常使用拥抱礼。在正式的场合和仪式中,礼节性的拥抱是两人相对而立,上身稍前倾,各自抬起右臂,将右手搭放在对方左肩之后。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的右后腰,然后按自己的方位,双方均向各自的左侧拥抱对方,然后向右侧拥抱,最后再次向左侧拥抱。礼节性拥抱一般时间很短,拥抱时双方身体也并不贴得很近。这种作法对于正规,在普通场合,大可不必如此讲究,重要的是将自己的热情友好之意表达出来。西方人在商务往来中并不使用拥抱礼。

阿拉伯人是使用此礼的,但仅限于同性之间使用。在亲人、熟人的日常交往中使用较多,如夫妻间是拥抱亲吻;父母与子女之间是亲脸、亲额头; 兄弟姐妹等平辈之间是贴面颊。

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士之间是抱肩拥抱;男女之间是贴面颊;长辈对晚辈亲额头;男士对尊贵的女士则行吻手礼。

吻手礼是欧美男士在较为正规的社交场合以亲吻女士手背或手指的方式,表示敬意的一种隆重的见面礼。作法是:男士行至女士面前,首先立正欠身致敬,然后以右手或双手轻轻抬起女士的右手,同时俯首躬腰以自己的双唇靠近它,最后用微闭的嘴唇象征性地轻轻触及一下女士的手背或手指。行吻手礼仅限于室内,在街道上或是车站、商店等公共场合均不适用。对未婚少女是不行此礼的,它主要被男士用于向自己敬爱的已婚妇女表示崇高的敬意。

吻手礼的吻只是一种象征,故要求干净利索,不发声响,不留“遗迹”, 否则就显得无礼。

在波兰、法国和拉美的一些国家里,向已婚女士行吻手礼是男士有教养的一种标志。在一般情况下,中方女士遇到外方男士在社交场合向自己行吻手礼,是可以接受的。若推谢奔逃,或是面红耳赤地不知所措,会使对方感到丢面子。

(四)合掌礼

此礼在东南亚和南亚信佛教的国家里十分流行。它的作法是:面对受礼者,两个手掌在胸前对合,五指并拢向上,手掌向外侧稍许有些倾斜,然后欠身低头,并口诵“佛祖保佑!”

通常合掌礼的双手举得越高,表示对对方的尊敬程度越高。向一般人行合掌礼,合掌的掌尖与胸部持平即可,若是掌尖高至鼻尖,那就意味着行礼者给予了对方特别的礼遇。唯有面对尊长者时,行礼者的掌尖才允许高至前额。

在以合掌礼为见面礼的国家里,人们认为合掌礼比握手礼高雅,而且要卫生得多。因此,当别人向我们施以这种礼时,应尊重对方习俗,以同样的礼节还礼。

除以上介绍的几种见面礼外,还有缅甸人常用的跪拜礼,在尼泊尔、斯里兰卡、也门及波利尼亚等地人们盛行的吻足礼,以及盛行于西亚与北非沙漠地区和新西兰毛利人的碰鼻礼。见面礼虽多种多样,且各自的讲究也不尽相同,但最重要的是行礼者要做到心中有底,真诚热情。用心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