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信息、物质、意识

什么是信息?信息的本质是什么?信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物质和意识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一个值得认真加以探讨的问题。

信息,通常理解为事物发出的对于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密码等等,是通过符号(如文字、图象)、信号(如语言, 带有某种含义的手势、动作、电磁波信号)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从内容上看,它是物质的属性、样态、发展趋势在另一事物上的再现;从形式上来看,作为反映的形态,它必须是一定的载体、一定的结构、一定的能量再现出来的事物的属性样态、发展趋势,“它表现的是事物的间接存在性,它与

直接存在性一样,能够被人们认识,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① 信息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它与物质的关系也是密切相联的。

信息是一切物质的普遍属性。任何物质都可以产生信息,任何物质运动过程都离不开信息的运动过程。无论是无机界或有机界,大至宏观的宇宙天体,小至微观的基本粒子;从单细胞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人体;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可以成为信源。树墩上的年轮记载着树的年龄,敦煌壁画——

《飞天》展示了中国古老的舞蹈艺术,这些都是信息的表现;海潮的涨落表现了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过程,同时也告诉我们月球绕地球运行的信息。信息的产生、表达、传递、存贮等都离不开物质,都要以物质作为基础,作为载体。信息依赖于物质,没有物质作为前提就不会产生信息。没有电磁波,广播电视台就不会产生信息;没有声波,没有语言文字,人们就无法交流思想,而磁带、磁盘、书籍、杂志等则又是存贮信息的物质载体。人的认识是高级的信息过程,人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以及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器官——大脑,都是这一信息过程的物质承担者。由此可见,信息离不开物质,没有物质作为信源物和载体,信息就不会产生,也无处存身。

虽然物质和信息二者密不可分,但二者又有区别。维纳在《控制论》中指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不承认这一点的唯物论,在今天就不能存在下去。”他在这里明确指出,信息与物质、能量不能划等号。这主要有以下两点理由:

第一,任一具体物质当它转移到别处去后,原来的地方就不再有这一物体了,而信息则不然;当某人把它拥有的信息传递出去后,他本人并未把自己具有的知识丢失,因此,对他本人来说,信息并没有减少或消失,相反, 由于在传递过程中反复使用知识而更加巩固。

第二,任何一具体物体都有一定的质量,而信息则不同;它虽然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需要通过文字、语言、图像等具体物质形式表现出来,但它本身却没有质量。

作为一切物质的普遍属性,信息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信息具有知识性,信息是对物质的反映,可以消除人的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当人们获得了有关信息后,对该事物的认识也就由不清楚、不确定转向清楚、确定。第二, 信息可以指导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反作用于物质,信息可以指挥人们进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物质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如发射一枚导弹,就必须掌握发射时刻、飞行轨迹、命中目标等方面的准确信息,才能使导弹按照既定的指令击中目标。在人类物质生产过程中,信息可以作为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财富。事实上信息已经成为现实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如果信息灵通,掌握及时准确,就可以高瞻远瞩,应付自如,提高生产效益。第三,信息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以离开产生它的信源物,载荷在各种载体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奥运会比赛的情况可以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电报、无线电等方式传送到世界各地。信息在传输、存贮过程中,其物质载体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也可以进行多次转换,而信息的内容则不因载体的变化而变化。第四,信息表现物质系统的差异性。没有差异就没有信息,它必须表现出事物的差异,能够提供物质系统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新出现的特征。例如报纸、电台报导的新闻消息,

① 《哲学与实际 500 题》,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0 年 2 月版,第 202 页。

反映了国内外大事,每天都有变化和差异,都有新的内容。信息还具有可扩充性、可压缩性、可传输性、可扩散性、可分享性。

信息与意识又有什么关系呢?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信息与意识作为物质的属性,具有共同性即都是物质的反映。部分信息表现为意识现象,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实际上就是信息的输入、存贮、加工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是意识形成的基础,意识则是信息发展的高级形态。其余的信息形态,尽管不属于意识范畴,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它们和意识现象一样,属于物质的一种属性,只不过是表现这类属性的较低形态而已。

但是信息与意识又有原则的区别。第一,从产生的过程来看,信息过程的产生要早于人类社会,意识则是社会的产物。所以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看, 先有信息,后有意识。第二,从本质上看,信息是一切物质形态所具有的反映特征,所有的反映过程都是信息过程。而意识则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意识通过感觉、思维反映现实,是极为复杂的信息过程,是高级的反映形式。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意识,只是在人脑接受和处理信息时, 它才和意识相联系。因此,信息和意识不能完全等同。

信息概念的出现,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信息概念证实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关系,即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二者有无同一性。信息概念从具体科学的角度对这两方面的关系都有所推进、证实。对第一方面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信息概念使我们从新的视角揭示出反映形态的历史发展,也就是说揭示出了意识作为物质的反映特性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这个道理。信息概念告诉我们,信息是从一定的形式再现事物的形态、属性的发展趋势,这个反映经历了一个从非生命物质的物理的、化学的反映(此时,信息表现为纯物质过程),到生物的反映,又到人的反映(即意识的产生)。此时,信息才表现为精神性的东西)的过程。信息发展的这 3 个阶段, 揭示出了意识作为物质反映特性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进而证明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是千真万确的。

信息概念进一步从具体科学的角度,为意识与物质间具有同一性提供论证。根据信息的本性,每一个信息都是它所表现的对象的再现,而意识则是信息的高级形态。因而,思维能够反映存在,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

第二,信息理论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

首先,信息理论证实和深化世界的可知性。从信息与物质的关系中我们知道,信息依赖于物质,任何物质都会发出表现特性的信息。人们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接受和处理信息而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正因为任何事物都能发出其特有的信息,才为人们认识世界、认识事物提供了可能。

其次,信息科学使人们对认识过程的理解进一步具体化、精确化了。维纳在论述人的认识过程时,用信息的观点加以分析。他说“人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周围世界。在脑和神经系统中调整获得的信息,经过适当的储存、校正和选择等过程后进入效应器官,一般说来,也就是进入人的肌肉。这些效应器官反作用于外部世界,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运动感觉器官所收到的信息又与已经储存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影响将来的动作。”①这就是说,人类的各

① N·维纳:《人有人的用处》。

种感觉器官是信息的接受装置,人们通过自己的器官接受周围世界的信息, 而人的神经系统则是信息的传输系统,信息通过神经系统传入大脑,大脑又是人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器官。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大脑对人体的各部发出信息,指挥人的行动,以适应外部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加工和使用的过程。当然,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不能简单地与信息论划等号。信息引进认识论,使我们对认识的一般过程的理解有所深化,而且在科学理论上进一步证明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最后,信息论发现了意识思维和自动机器之间的共同信息规律,揭示了思维现象的秘密,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具体化,同时也是对唯心主义的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