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社会形态”

“技术社会形态”是我国著名学者赵家祥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

赵家祥认为:对社会形态的划分不应局限于一种方法,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划分。除了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划分社会类型外,还可以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为标准来划分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类型。例如把人类的历史划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等等,就属于这种划分法。这种划分方法有助于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层次性及其作用机制,区别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模式以及同一经济制度内部的不同发展阶段,特别是它引起了对特定社会时期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层次的关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社会,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在此基础上赵家祥提出了技术社会形态这一新概念。

所谓技术社会形态,是指人类社会发展中某一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发展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产业结构。目前,西方一些学者把人类历史划分为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如果不包括其它含义, 就属于技术社会形态。

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引进技术社会形态概念,并不是为了否定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形态概念,相反,是对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形态概念的补充。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形态是对人类历史基本的、根本的划分;技术社会形态仅是从某一侧面来划分社会发展阶段,二者处于不同的地位。

赵家祥指出,技术社会形态与经济社会形态既有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不完全适应的一面。二者相适应的一面表现在,技术社会形态是经济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经济社会形态固然是由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性质直接决定的。但是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最终都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一定的经济社会形态总是建立在相适应的技术社会形态之上的。例如在中国,石器时代是原始社会;青铜时代是奴隶社会;铁器时代是封建社会。马克思也曾从经济社会形态与技术社会形态相适应的一面,来区分社会发展阶段。如他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①。列宁也有类似的观点,他十分赞同克尔日扎诺夫斯基的

《俄国电气化的基本任务》中所用的题词:“蒸汽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电气时代是社会主义时代。”②

二者不适应的一面表现在,技术社会形态的水平与经济社会形态的水平不是完全一致的。技术社会形态较高的社会,可能仍旧维持着较低的经济社会形态;而技术社会形态较低、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可能已经实现了较先进的社会制度。如号称已经是跨入了“电气时代”、“电子时代”的美国, 仍是资本主义制度;而还没有摆脱“蒸汽时代”,甚至是“手推磨时代”的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108 页。

② 《列宁全集》第 30 卷,第 303 页。

中国,却已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了。历史事实已经证明,同一社会制度可以建立在不同的技术社会形态基础之上;同样的技术社会形态也可以建立起不同的社会制度。这是因为说生产力和技术水平对上层建筑和社会制度具有决定作用,那是从最终意义上讲的。一种社会制度的变更除了受到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的作用之外,同时还要受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激化程度的制约和影响,在阶级社会里受阶级矛盾、阶级斗争、阶级力量对比状况的制约和影响,受某个国家所处时代的国际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这便造成了技术社会形态和经济社会形态发展的不同步性。

上述关于技术社会形态的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方面,坚持技术社会形态和经济社会形态辩证统一的观点,可以避免在划分社会阶段、社会形态时,只承认生产关系性质的标准,而否认生产力和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的标准,导致划分社会形态时的片面性。便于从生产力的水平和社会制度的性质两个角度,辩证地全面地看待一个社会。也能透彻地解释,为什么俄国十月革命以来,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大多数生产力先进、经济技术发达的国家仍旧停留在资本主义阶段的重大疑难问题。

另一方面,它给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针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是在较低的技术社会形态基础上建立了较高的经济社会形态,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起与先进的经济形态相适应的技术社会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