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未来学的崛起

“未来学”一词是德国学者费勒希特莱姆在 1943 年首先提出并使用的。他认为人类应该像研究历史那样去研究未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未来学在西方得到了普遍重视,50 年代后期在欧美广为传播和发展起来,70 年代以后未来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热潮,近几十年来在国外发展迅速,颇引人注目。

未来学是一门规模庞大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科学技术乃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前景以及这些规律对人类社会各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揭示按照人类所作的各种选择走向未来的可能性及其重大使命。就科学研究来讲, 其重大使命不仅表现在它的学术价值、经济价值上,最重要的还是表现在它能以惊人的预见性去描述未来、揭示未来,以便使人类更好地把握未来,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未来预测学”。

当前,未来学在世界各国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从事未来学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成立了未来学研究机构。

中国未来研究会于 1979 年 1 月在北京成立,它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中国和世界的未来。

随着未来研究的广泛开展,未来学著作在国外大量出版,近年来已有多种介绍到国内来。如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预测与前提》,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松田米津的《信息社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