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名山——冠豸山

冠豸山位于福建省连城县城东郊。山体于县戚之东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

冠豸山有山奇、水秀、谷幽和岩深之神秀。有中开一谷的苍玉峡,惊而不险的丹梯云栈,放眼万里的一线天,冷风袭人的雪洞,山泉琮琮的莲花洞。身姿绰约的姐妹岩,撩人遐思的玉女池等。

冠豸山属丹霞地貌,苍玉峡逶迤而入,一石若悬,流泉从石间穿过,潺潺不断,逾半山处,巨石之上立一松风亭。

故此被誉为:“客家神山”和“生命神山”。

不尽孝道的仙徒丧失法术

冠豸山位于福建省连城县,山体在县城以东,山峰平地拔起,被称为“不连岗,位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

景区由獬豸冠、石门湖、天寨、九龙湖、云霄岩五个游览区组成。

福建冠豸山集山、水、岩、洞、泉、寺、园诸神秀于一身,雄奇、清丽和幽深,为“福建十景”之一。

冠豸山与武夷同属丹霞地貌,被誉为:“北夷南豸,丹霞双绝”。

这里峰岩峻峭、景致迷人,有清泉穿石、声出峡谷的苍玉峡,有清澄如镜的金字泉,有两峰壁裂、望天一线的一线天,有状似孤独和光耀人间的“照天烛”,有泉清风爽可容百人的莲花洞,有风姿绰约、神形毕俏的姊妹岩。

登丹梯云栈到达冠豸山山顶远眺,有“身疑上天游,摇荡白云里”置身仙境的感受。

千百年来,关于冠豸山为何会有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一直萦绕在许多人们的心头。关于冠豸山的由来,来源于一个神话传说。

传说在古时候,有个名叫杨建平的“半仙”,他有一根赶山鞭,赶山石如驱羊群,能移山填海。

一天,杨建平正赶着武夷山一系列山石,经过连城地面,要到闽江口去堵水。为何要堵闽江口,据说福建出不了天子,是因为闽江缺口,走漏了风水,如能堵上,让风水回环八闽,则可出天子。杨半仙赶山石去堵闽江口,正是想得天子之福。

正走着,突然有一人告诉杨建平,他的母亲已经仙逝,要他赶紧回家料理丧事。此时,杨建平想,家中还有兄弟,母亲已死,回家也无济于事,还是赶山要紧。因此,杨建平回答说:“丧事由兄弟操办,我就不回去了!”依然扬鞭前行。

过了一阵,又一人来报,杨建平的老婆得急病,命在旦夕,叫杨建平速速回家见上一面。杨建平听后大吃一惊,洒落泪水说:“哎呀,这真叫我割断肠!”

说完,杨建平将赶山鞭插在石头上,让走动的山石停了下来。杨建平急匆匆赶回家,到了家中只见母亲和妻子安然无恙,方知受骗。

待杨建平回头拿起鞭子,准备再赶山石时。此时,他的赶山鞭已失去神力,怎么也赶不动山石了。原来二位报信人是他的师父变的,要试一试杨建平的心,见他只要老婆不要母亲,没有德行,就废去他的法术,让他恢复为凡夫俗子。

杨建平没有了法术,山石赶不走了,山石就停留连城东郊堆积成山,在一展平川上拔地而起,就成为了后来的冠豸山。

[旁注]

神话 关于神仙或古代英雄的故事,是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解释和说明,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有很重要的地位。一般神话大致被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

半仙 多指修道者,是经多年修行拥有通天之术和腾云驾雾之术,能来去自如,几乎达到神仙的境界,但还未成仙的奇人异士。

天子 古代帝王的称谓。其名最先源于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此自称为天子。

法术 指人们经过特定的方法及咒语,借用自然力量来祈福化解凶煞或者操纵事物的方法。“法术”一词最先出自于我国道教,后被世人选为题材写入神话故事中。

丹霞地貌 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丹霞地貌主要分布于中国、美国西部和中欧等地,其中以中国分布最广。因此我国具有“最美七大丹霞地貌”之称。武夷山被誉为最美七大丹霞地貌之一。

[阅读链接]

传说很久以前,英俊魁梧的山神,奉玉帝之命赶着一列奇山路过连城。在连城,山神遇到美丽的村姑。村姑热情地挽留山神歇息一会,并用山民酿就的美酒款待他。

不料饥渴过度的山神,喝过数碗后不胜酒力竟然醉倒了。待他第二天清晨醒来,时辰已过。那列原本要赶到闽江口堵水的奇石,却生根长在连城之东,成为了巍然兀立的冠豸山。

看到自己的任务没有完成,山神不敢再回天庭。就这样,赶山的山神在村姑的帮助下住了下来,在劳动中他们产生了爱情结为夫妻,男耕女织,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他们造就了冠豸山美丽的山水,开创了连城富饶的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