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宋画荻教子

北宋时候,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 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现在的江西省吉安市)人。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郑氏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获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 的故事。

欧阳修读书非常刻苦专心,什么书读过就能背诵。家里的书读完了,他就向邻居借书。遇到重要的书还亲手抄写一部。经过母亲的辛勤教育,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使他在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很好的文化知识基础。

有一次,他在旧书麓(lù,竹箧)里偶然发现了唐朝大文学家韩愈的一部文集,便拿出来阅读。宋朝初年,有些人写文章,只追求辞藻华丽,句子和句子之间讲究对称,内容却非常空洞。韩愈的文章内容充实,说理透彻, 一下子就把欧阳修吸引住了。欧阳修越读越觉得有味道。他立志要做韩愈这样的文学家,于是,下苦功钻研阅读,甚至连吃饭和睡觉都忘记了。

欧阳修二十多岁的时候,到西京(现在河南省洛阳市)做留守推官(地方行政长官的助手),当西京留守钱惟演的幕僚。钱惟演是当时有名的文人。他手下的许多幕僚,都很会写文章。有一次,钱惟演在西京修建了一所驿舍, 叫尹师鲁、谢希深和欧阳修三个幕僚各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情。三个人把写好了的文章拿来互相观看,谢希深的文章七百字,欧阳修的文章五百多字,只有尹师鲁的文章三百多字。尹师鲁的文章虽短,文字却十分精炼,叙事清晰、完整,而且结构严谨。欧阳修看了,不甘心落在尹师鲁的后面,就带了酒去拜访他。两人讨论文章的写法,彻夜不眠。尹师鲁对欧阳修说:“你的文章写得还好,不过格调较低,废话较多。”欧阳修明白了自己文章的缺点,就重新写了一篇。重写的文章比尹师鲁的还要少二十几个字,内容却更加完整。尹师鲁看了之后,非常钦佩,对人称赞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是一日千里!”

欧阳修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说:“写文章要有三多,看得多,做得多, 还要同别人商量多。”

欧阳修的写作态度严肃认真。每当他写好一篇文章,就贴在墙壁上,不管是坐下还是躺下来,随时可以看到并加以修改。一直改到他自己满意,才肯拿出来给别人看。据说,他写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的原稿开头写道, 滁州(滁 chú,现在的安徽省滁县)四面有山,东面有什么山,西面有什么山,南面是什么山,北面又是什么山,这一来,就写了好几十个字。欧阳修写完一看,觉得太罗嗦,就反复修改,到最后定稿的时候,只剩了“环滁皆山也”五个字。这样开头,字数极少,语言精炼,意思又都表达清楚了。

到了晚年,欧阳修又把过去所写的文章,一篇篇拿出来,仔细地进行修改。他的夫人劝阻说:“为什么要这样吃苦呢?你又不是学生,难道还怕先生责怪吗?”他笑着回答说:“我虽然不怕先生责怪,但是怕后生讥笑。”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

一向反对浮华艰涩〔sè〕的文风,提倡文章要写得通俗流畅。他还积极培养人才,对当时的诗文革新运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散文、诗、词都写得很好,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除了诗文集

《欧阳文忠集》一百五十多卷以外,还编写了两部历史著作,一部是和宋祁等人合编的《新唐书》,另一部是《新五代史》。这两部史书,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欧阳修一生所以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主要靠他自己的勤奋努力,同时, 和他母亲早年的辛勤教育,给他打下了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也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