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纷争

美国人在度过他们在微电子工业领域最辉煌的阶段后,80 年代初开始感受到日本人投下的阴影。日本人在 60 年代中期才开始集成电路的研制,尽管他们曾经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江畸早在 1958 年就对半导体 PN 结理论作出过卓越贡献并诞生了一种以他名字命名的二极管。起步的滞后似乎没有给日本带来多糟糕的影响,日本政府在目睹了大量美国造的集成电路涌入后决心给本国的微电子工业以大力支持。战后,日本曾先后制定过五个振兴法规促进电子工业的发展。最初,日本也只是从美国引进一些技术,但日本民族的性格使得他们迅速成长为微电子领域内重要的一员。日本人善于模仿,改进和完善是他们最拿手的绝活。日本汽车工业的繁荣使美国的同行受到沉重打击,而随后就轮到微电子工业了。日本人虽不是很好的发明家,但他们的精于模仿、一丝不苟、严格高效和精益求精的性格使之特别适合于从事这项新兴的工业,因为集成电路最需要的是精密的工艺和严格的管理。日本凭借工艺技术的进步在80 年代首次研制成功64K 随机存取存储器之后大量的日本公司成长起来。世界四大微电子工业基地除去“硅谷”与美国德克萨斯的“硅平原”外,就是日本九州的“硅岛”,以及从宇都宫到盛岗的东北新干线沿途的“硅路”。1985 年,日本半导体工业首次超过美国取得市场领先地位, “硅谷”也面临着严竣的萧条。到 90 年代,世界 10 大半导体公司中美国仅

剩下 3 家,而日本的微电子工业却光芒四射,现在还有 5 家,NEC、东芝、日立、富士通、三菱名列其中。90 年代初期,日本人更是辉煌,总共占去 6 席, 而且将三甲尽收囊中。日本人骄傲地宣称,如果在美苏军备竞赛中,他们将半导体器件卖给前苏联而不是美国,那整个对比形势就会颠倒过来。

日本人的成功使美国深受刺激,政府、工业界一片“狼来了”之声。 80 年代中期,美国半导体工业大滑坡。代表集成技术最高工艺水准的存储器被迫停产。正如每在关键时刻,美国政府都会给予半导体工业以支持一样,这一次政府又不例外的与企业界站在一起,制定了各种发展措施,并一同为维护本国利益与日本进行漫长的贸易谈判。1994 年副总统戈尔说:“微电子的领先地位对美国经济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政府给予的各项优惠以各种方式促进微电子工业的复苏,但要赢回昔日的荣耀还有赖于自身实力。美国人凭借民族富有的创造性使它在 90 年代中期重又回到榜首位置。我们知道,集成技术的水平体现在工艺的精度上,若是工艺彼此相近,则创造性的设计就成为决定产品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因素,因为集成电路本来的目的就是要使电路系统简单,大量方便用户使用的芯片的推出,使美国重又赢回了市场的最大占有份额。

谁也没能预料到韩国会成为半导体工业中的第三大国,因为韩国的集成电路工业从 1971 年才开始起步。在政府的支持和关注下,利用美日鹬蚌相争之际,韩国充分利用国际间的高技术领域联盟来获得最新技术,并且利用半导体工业飞速发展以及更新换代快、产品寿命周期短等特点,跨越了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直接进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阶段,仅仅用了 12 年时间就

赶上了美国用 28 年、日本用 23 年取得的成就。如今,在存储器的市场占有份额上,韩国稳居头把交椅。

西欧的半导体工业起步太晚,在世界 10 大半导体公司中,只有荷兰菲利普公司硕果仅存,位列班尾。为弥补与美国的差距,以法国为首提出了复兴

西欧的尤里卡计划。在这项共有 6 个领域投资达 2300 亿法郎的计划中位列第一的就是高速微电子学。

近 10 年来,亚太地区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发展,半导体工业也有了长足进步。最初,大国们只是将一些零碎的、次要的工艺安排在诸如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完成,慢慢地,一些核心的技术也开始转移过来,这些地区都开始拥有较为先进的微电子技术。1983 年,亚太地区占全球的市场份额还只有 8%,而十年后就已上升到了 19%。所有的人都毫不怀疑到下个世纪初期亚太地区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半导体市场。

如果此时在您的家里正有一台电脑,不妨打开看看,十之八九会是这样的情形:微处理器是美国产的,底板是台湾造的,而内存条上清晰写着的是韩国公司的名字,硬盘的侧边上贴着马来西亚的标签。这就是竞争,再也没有那种一统天下唯我独尊的局面了,有的只是共同占有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