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卡谷之战

古人打仗,用的是大刀长矛,多为短兵相接。今天打仗,用的是枪炮、飞机、坦克、军舰、导弹等武器。但是,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仅凭这些有形的“硬性”杀伤武器已不可以保证战争的胜利。

电子技术从诞生开始,便和战争紧密的联在了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越战争、英阿福克兰群岛争端,“十月战争”中的贝卡谷地之战,以及二次世界大战后参战国最多、武器装备最先进、空袭规模最大的海湾战争等一系列战争、战役的爆发,使各国都充分意识到了“电子战”的威力,从而对电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高度重视起来,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美国, 像计算机、半导体、无线通信和高清晰度电视等的研究开发工作,均得到国防预算的大力资助,同时也成为军事研究的重要课题,这正是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国防建设都离不开军事电子。军事电子工业也成为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日趋成熟,电子技术的军事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和加深,军事电子在国防中的作用也日显重要。特别在现代国防中,国防现代化更离不开军事电子。

在军事电子领域里,最古老最有名的战争“元老”可以说是“雷达技术” 了。

1922 年秋天,位于阿纳苏斯底亚河的美国海军实验基地上,军官泰勒和他的助手杨格正在进行收发报试验。河畔的清幽、狭谷的宁静,为试验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环境。突然,泰勒的耳机里出现了震耳欲聋的声音,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怪声停了一会儿,又多次重复出现。泰勒怀疑他的耳机、他的电子管、他的机器零件,甚至他的助手杨格在捣乱。然而这一切疑虑排除以后,怪音照样出现,他百思不得其解。猛然,泰勒想起大概是河里行走的船只在“捣乱”,于是他命令助手继续作对话实验。果然在他们之间有船只通过时,耳机里的异常声音又出现了。他们分析是行船阻碍了电磁波的传播。为此他们继续进行试验,得到了证实,又进一步设法用无线电波去寻找障碍物,寻找敌船,这就是有关雷达的最初设想。

就在泰勒军官作实验的 1922 年,马可尼在接受英国无线电工程师学会荣誉勋章的同时也已开始认真思索有关雷达的问题了。

他说:我已经注意到一些电波由相距数英里之外的金属物体所引起的反射和差转效应。在我看来,应该能够设计出一些仪器,船只能够依靠它们以任意既定的方向辐射这些射线的发射束,这些射线如遇到金属物体,比如另一只汽艇或舰船,就会反射到发射船只上的一个接收机上,从而立刻揭示出船只的存在和方位。马可尼所想象的这种特定仪器,无疑给雷达的发展铺下了前进的基石。

真正具有现代雏型的雷达是在本世纪 30 年代首先在军事领域内出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雷达的研究和发展继续进行,主要的发展领域是:

制导无人飞行器用的雷达;

确定几千英里外的目标位置和速度用的高精度雷达; 从高空飞机和卫星上测绘地球表面的侦察雷达。

由于人们对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在已有多种形式的连续波雷达和常规脉冲雷达的改进型号投入使用了。

1905 年,日俄对马海战中,日本侦察船以无线电截获俄国海军情报,拉开了电子战的序幕,而以雷达为首的电子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则揭开了现代战争的新篇章。随着电子战装备和技术的迅猛发展,战争范围节奏及瞬变性产生了新的变化。电子战部队不再只作为一种支援力量,而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作战部队,出现在现代战争的舞台上。它开辟了继海、陆、空战场之后的第四个战场——电磁战场。

1944 年 6 月,英美联军在诺曼底半岛的成功登陆,也是电子侦察的一大

功劳。当时,德军在这个半岛部署了 40 多个雷达站,近百部警戒和炮瞄雷达, 并集结了大量歼击航空兵,海防快艇和其它防御力量。联军通过周密的电子侦察,完全掌握了德军雷达的载频、性能及分布情况。在诺曼底登陆战役发起前,盟军为达到声东击西、瞒天过海的目的,首先从假的蒙哥马利、巴顿司令部里,不断发出假电报,在所谓“无线电训练”中,又故意作了些“泄密”,似乎要首先在诺曼底半岛以东的布伦地区登陆。如此虚张声势,致使德军无线电侦听系统,将假情报源源不断地呈报给德军统帅部。为使德军能对这些假情报加以印证,盟军在战役发起前夜,又协调一致地实施了多种电子战欺骗战术:以无源干扰器材模拟了两支舰队和护航机群向弗勒海、加来

——布伦驶去;以小批载着杂波干扰机和铝箔片的轰炸机,模拟了向德军本土的大规模空袭;一支假的飞机编队,模拟了在瑟保地区的空降行动;以带有干扰器材的飞机,对警戒雷达施放杂波干扰。于是德军相信了假情报,便把大批海防快艇、歼击航空兵及防御部队调到诺曼底半岛以东。由于盟军巧妙地组织了通信欺骗、反雷达伪装、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等多种手段间的协同,从而各种手段各尽其能,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使之形成一个严密、逼真、完整的电子骗局,致使狡猾的德军中了调虎离山之计。“诱敌”成功后, 联军迅速向诺曼底半岛发动了真正的进攻,首先用轰炸机摧毁了德军 80%的雷达站,然后用 20 架干扰飞机对残存的雷达实施压制性干扰;德军耳目失

灵,防御系统随即瘫痪。联军登陆一举成功,参战舰船 2217 艘,仅损失 36 艘。

1968 年 6 月,苏军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入侵盟邦捷克斯洛伐克,首先采取的也是电子战。它利用飞机的发动机喷射出大量电离的铯、钨、钠、钾等金属微粒,瞒过了北约组织和捷军的全部雷达网,使入侵者已经进“家”, 而对手还蒙在鼓里。

又如,美军在 1972 年 12 月 18 日至 29 日,对越南河内等地区大规模轰炸中,针对越南防空力量构成因素多,各种性能的雷达数量多,部署严密等特点,为提高空袭效果和飞机安全率,各种电子干扰手段密切协同:首先以大功率电子战飞机,对越方大功率警戒、搜索雷达、实施远距离支援干扰; 以轰炸机群内编有的电子战飞机,对越方重点防空区域内较大功率的雷达和地面无线电通信、指挥系统,实施随机干扰;以 B—52 轰炸机携带的 10 多部干拢机,诱饵导弹和消极干扰丝,对越方导弹、炮瞄雷达以及导引头等, 实施自卫和掩护干扰;同时,美军还在其攻击航线上投入了成百吨的消极干扰器材,并辅之以地面压制性干扰行动。由于美军从地面到空中的各种干扰手段的密切协同,形成了一个能互相衔接、互相重叠、多层次、多方向的电子掩护干扰整体,有效地干扰了越南绵密的防空雷达网和无线电指挥通信, 使名振一时的苏联“萨姆—Z”导弹也只能“望机兴叹”。

而最精彩的、现代电子战中最具代表性的、并能反映 80 年代世界电子战

的典型水平的战例则是“十月战争”中的贝卡谷地之战。

贝卡谷地是叙利亚设在黎巴嫩的一个导弹基地,导弹为苏制萨姆—6S 型。以色列部队使用了从美国购进的大批先进的电子武器,其中 E—2C 型空中预警与指挥飞机的性能是非常独特和惊人的。E—2C 是美国格鲁门公司为海军研制的舰载空中预警飞机,它的前身 E—2A 和 E—2B 分别于 1961 和1969 年试飞成功。 1968 年该公司制造 E—2C 鹰眼预警机,1973 年有 34 架交付海军使用。E—2C 有良好的起落性能,能在几分钟内进入高空;它的作用距离远,续航时间长;它能在空中加油;它的机翼可以折叠,能隐蔽地藏在舰船的甲板之下。当然,它还装上了先进的电子设备。E—2C 的背上驮了一个直径为 7.2 米的可旋转的大圆盘,这是它的雷达天线罩。飞行时,天线罩用液压转动,以 6 转/分的速度作 360°的圆周搜索。此外,还有中央数字电子计算机、无线电导航设备、通讯设备、敌我识别器、显示器及操纵控制设备等。

E—2C 飞机上安装的APS—125 新型雷达具有很高的角度分辨能力和距离分辨能力,在 9000 米高度飞行时,能监视和跟踪 400 公里以内的飞行目标。因此,一架 E—2C 飞机能跟踪和监视数百个目标并引导几十架歼击机去拦截目标。大型的电子计算机对选定目标的方位、距离、高度、航向、速度以及其它必要的气象参数作快速运算,得出对各个目标的最佳截击参数,经无线电通讯装置发送给自己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指挥它们进行准确的攻击。根据1975 年北约“特别快车”军事演习的统计,一架 E—2C 预警机与一个中队的歼击机配合,就能挫败从不同高度入侵的几百架敌机的进攻。和 E—2C 预警飞机作陪的有 EC—135 型电子侦察机和 CH—53 型电子干扰机。前者主要是搜索对方的雷达参数,由计算机找出最佳干扰方案;后者则接受 EC—135 的命令,施放有针对性的干扰。这三种飞机都可以躲在萨姆—6S 导弹的射程以外执行任务,因而是非常安全的。此外,以色列也拥有先进的美制战斗机和轰炸机,其中包括 F—4、F—4G、 F—15 和 F—16 等等。

贝卡谷地的电子战,是由以色列出动 E—2C 和 EC—135、CH—53 型三种飞机拉开战幕的;继而以军出动战斗轰炸机,冲在最前面的是一架 F—4 飞机,它尚未进入导弹基地上空就迅速弹射出一架“壮士”号塑料制无人驾驶飞机,上面装有雷达信号反射器。“壮士”很快被叙利亚的警戒雷达发现, 但雷达操纵员在荧光屏上看到的“壮士”和 F—4 鬼怪式战斗机一模一样,于是急忙开动瞄准雷达,准备发射萨姆—6S 地空导弹。叙利亚的瞄准雷达一开机,“壮士”就获取了它的信号,顷刻之间, E—2C 预警飞机已经得出了最佳攻击参数。差不多就在同时,到达导弹基地上空的 F—4 和 F—4G 飞机已经接到了 E—2C 的指令,迅速发射了反雷达导弹,将叙利亚的雷达摧毁。这时,萨姆—6S 导弹的耳目已被破坏,它再也不能对来犯的目标进行有效的攻击了。首批以色列 96 架战斗轰炸机似黑压压的乌鸦,压境而来,对谷地上的

19 个导弹基地狂轰滥炸一番。叙利亚出动 62 架苏制米格战斗机迎战,但因

主动权已掌握在以色列手中,短短几分钟内就有 36 架叙利亚米格飞机被击

落。仅仅 6 分钟,叙军的 19 个“萨姆—6S”导弹阵地全部一命呜呼。一个多

小时后,以色列派出第二批 92 架轰炸机飞临谷地上空,再次重创叙迎战机群。这次短促的空中突击,使叙利亚军队蒙受了重大伤亡和损失,而以色列的 100 多架飞机中只有一架 F—4 鬼怪式飞机被萨姆—6S 导弹击落,受伤的也寥寥无几。这就是现代化的电子战例。

1991 年初爆发的海湾战争更加充分地说明了电子技术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海湾战争标志着一个崭新的战争形态——高技术战争已经来临。

1 月 17 日凌晨,夜幕笼罩下的巴格达万籁俱寂。然而,就在联合国限定

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的最后期限过后 17 个小时,几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从停泊在波斯湾的美军“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战舰上呼啸升空直捣巴格达,随即,美、英、沙、科四国空军数百架战斗轰炸机结队扑向巴格达, “沙漠风暴”行动开始了。

其实这场海湾战争并不是以第一颗导弹的爆炸声宣告开始的,一场无形的电子战早在去年 8 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就已开始部署,在美国白宫正式

发表向伊拉克进攻声明之前 5 小时便大规模展开。

卫星是这场战争的先导。随着美国进兵中东地区,一些原先主要针对苏联的太空侦察卫星被迅速调集到中东地区上空,时刻探测伊拉克的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调动以及截获伊军导弹控制信号和监听伊军电台通信等。

在多国部队大规模空袭之前 5 小时,驻沙特的美国部队即开始对伊拉克进行电子战,干扰伊军通信联络。从广义和现代意义上讲,战争已经开始。在实施干扰前,美军首先利用侦听机查明了伊军通信使用的频率,然后

使用相同频率发出更强的信号。结果当“战斧”式巡航导弹准确命中巴格达的军事目标时,伊拉克军队的通信电台里却一片噪声,大部分雷达屏幕上一片雪花,根本无法看清导弹和飞机的到来,致使多国部队的导弹和飞机在头几番攻击中如入无人之境,未遇丝毫有效抵抗。

在空袭中,美国将一些电子战导弹与“战斧”式导弹一起射向目标,干扰伊军的雷达和通信装备,迷惑其防空武器系统。伺时,飞越伊拉克领空的美军飞机还撒下大量干扰片,进一步蒙骗伊拉克军队的防空雷达。很显然, 为进行这场战争,美国准备了充分的电子战力量,从而具备了强大的电磁优势。10 余颗照相侦察、电子侦察、预警等卫星,以及 SR—71、TR—1、RF—4 等侦察机,具有全天候、全天时、近实时、高分辨率的电子侦察能力,对伊重要目标和战场情况始终保持高透明度;预警飞机可连续 24 小时,实时监护伊军动态; EF—111、 EA—6B、 F—4G 等电子战飞机则对伊军形成了巨大的电子干扰压力。

这次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武器,在同伊拉克之间展开的以电子侦察和反侦察,电子干扰和反干扰、电子摧毁和反摧毁为基本内容的电子战中,令伊拉克军队的通信中断、指挥不畅、雷达迷盲、武器失控、取得了明显优势。电子战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又一次为人们所认识。

在这次海湾战争中,美军首次大量使用了计算机技术。

交战初期,最耀眼的高技术明星便是美国的“爱国者”号防空系统。“爱国者导弹”在战争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导弹拦截导弹,被称为“头号英雄”, 战争中伊拉克向以色列共发射了 35 枚“飞毛腿”导弹,70%被“爱国者”拦

截(开始一段时间以色列未装备“爱国者”导弹),向沙特发射了 33 枚,90

%被拦截,其中 1 月 21 日伊拉克发射的 10 枚“飞毛腿”,除一枚落入无人水域外,其余 9 枚均被拦截击毁,拦截成功率为 100%,甚至连“爱国者” 的设计者们也认为,成功率超过了他们的预期值。在成功的背后,电子技术当然功不可没。“飞毛腿”一从仓库搬出来或者一点火,侦察卫星就会把侦察到的情况通过卫星传到美国本土指挥中心,大型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分

析识别,并立即把结果送到“爱国者”发射部队,这一全过程仅需 2—3 分钟。然后“爱国者”导弹部队通过雷达、计算机和导弹跟踪制导技术,精确地实施拦截。“爱国者”导弹早先是作为防止飞机空袭的地对空导弹系统设计的, 为有效进行导弹拦截,特意进行了软件升级。

在地面进攻中,美军各兵种的部队普遍利用了膝上型计算机来进行电子保密通信,制定作战计划和实施后勤支援。在“沙漠盾牌”行动开始时即为美军所使用的最大、最新的网络,是已投入使用了两年的国防数据网络

(DDN)。DDN 是一个国际网络,可以在陆军各部队之间以及陆军和其它军种之间进行语音、图像和数据传输,包括电子邮件功能。

另外,美国 DEC 公司的 VAX 计算机及一系列的配套专用软件在“沙漠风暴”幕后发挥了巨大的军事作用,例如医疗救护支援准备等,同时也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处理世界各地新闻的坚强支柱。

以上一系列的电子战明确无误的告诉人们,如今战争水平已经开始进入高技术兵器阶段。而一切制导武器都离不开微电子技术,离不开人工智能和微型计算机,而一切计算机都离不开数字运算。所以在高技术武器中,无电子不能制导,无智能不能精确制导,无数字化就无法实施控制。每一件高技术武器除了战斗部分之外,还有大量电子元器件构成的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可以识别目标、识别地形、自动寻的,甚至还可以反干扰。高技术武器的电子化、智能化、数字化,使指挥系统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战争准备时间大大缩短,战争的过程进一步加快。

电磁波的出现给现代战争带来了巨大冲击。在不远的未来,电磁波将成为战争中的主要工具和战场上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在电子战的战场上没有传统战斗的交战线,可以说,这里的前沿阵地就设在每个国家的实验室里, 因此,谁最好地掌握了电磁波和电子技术,谁就将在未来战争中赢得战场上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