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宫的传说和圣境景观

位于崂山的太平宫坐落在一个深山之中,重重山峦中有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顺着这条小道就可到达太平宫口。离宫口还有1000米时就可听见太平宫“哗哗”的流水声。

水韵在山谷间回荡,声势浩大,不禁令人神往。走进宫口,便见奇石林立,在白雾缭绕中若隐若现。透过水雾,是一个方圆100多平方米、深不见底的水潭。水潭正中央耸立着一根圆形石柱。石柱10多米高,周围依偎3个像蛤蟆般的怪石。

潭水从数十米高的绝壁上倾泻而下,声势如雷,在潭面瞬即溅起两米多高的水柱。一时间,晶莹的水花和水珠纷纷扬扬。人若前往,如置身于人间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太平宫位于崂山之上。坐落在山东半岛的东南,东南两面濒临黄海,西靠青岛。崂山山顶巨峰,是我国道教名山,又是著名的避暑游览胜地。

崂山自古以来便被人们称为“神宅仙窟”、“海上仙山第一”。传说,当年的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到此求仙。

自宋代、元代以来,崂山的宫观逐渐兴建起来,最盛时期达到“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历经岁月的变迁,仍然保存完好的有太平宫、太清宫和华楼宫等。

这些建筑多是石壁瓦舍,简朴无华,极具道教色彩。其中太清宫中的汉柏唐榆千百年来仍然蓊郁葱青。历代名道如邱处机、张三丰,文人如李白、苏轼、蒲松龄等都曾来到山中修炼或漫游。故而山中多有古人的题刻吟咏,为奇丽的山水增添人文之美。

在太平宫门外有两棵粗逾环抱的古松,分列道路两侧,树龄均在300年以上。这两棵古松虬枝交错,针叶披拂,是崂山赤松中的“寿星”,也见证了太平宫的历史。

传说,古松曾是宋初建宫时所植,在崂山古松中首屈一指。在古松旁有两方巨石,石上旧刻“疑是幻境”四字,新镌清代武邑县令杨泽诗一首:

上苑蟠松阵,半山宫殿森。

嶙峋深石洞,烂漫叠花簪。

峭壁文苔篆,巉岩曲鸟音。

仙人桥下水,声响曳鸣琴。

此石上刻“双石长松”。

此外,犹龙洞墙壁刻有赵孟頫书写的《道德经》第一章,并留有“大德十一年赵孟頫书”等字样。

1307年,赵孟頫来到崂山看望南宋的末代皇帝赵昺的爱妃谢氏两姊妹。

赵孟頫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在崂山留下了七绝《咏崂顶》:

山海相依水连天,万里银波云如烟。

挥毫绘成天然画,笔到穷处难寻源。

赵孟頫走后,谢丽、谢安也销声匿迹,民间传说这姊妹俩是在崂山度过余生。

往事已矣,唯有这座屹立群山的太平宫,向世人传递着似乎早已久远的往事。

[旁注]

华楼宫 道教宫观,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境内的崂山北部华楼山。1325年由道士刘志坚创建。明、清、间均有重修。宫内有老君、玉皇、关帝三殿,规模不大,小巧玲珑。此宫依山面壑,地势高爽。是崂山道教宫观之一。

张三丰 本名通,字君宝,元季儒者、道士。善书画,工诗词,辽宁人,是武当派的开山祖师。张三丰所创的武学有王屋山邋遢派、三丰自然派、三丰派、三丰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等至少17支。代表作品有《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要篇》等。

蒲松龄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笔耕不辍近40年,1715年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太清宫 有记载的最早的崂山道教祖庭之一,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几乎每朝每代都进行过修葺,其建筑风格一直保留宋代建筑的典型风格。

赵昺(1272年~1279年),南宋,也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他只在位两年,享年8岁。赵昺是宋度宗的第三个儿子,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1278年在冈州即位,改元祥兴。1279年,他死去,宋王朝灭亡。

[阅读链接]

1279年,金兵攻陷杭州后,南宋灭亡,南宋的末代皇帝宋卫王赵昺的爱妃谢丽、谢安姊妹俩扮作渔女,乘船逃到崂山,隐姓埋名在太平宫出家入道。

而赵昺逃到广东后,穷途末路,跳海自尽。南宋旧臣赵孟頫也来过崂山,因为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他借游览崂山之名,来到太平宫看望谢丽、谢安姊妹俩,齐叹丧国之哀,一洒惆怅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