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勒斯乐派

意大利歌剧诞生于佛罗伦萨,成长于威尼斯,成熟于那不勒斯。那不勒斯四所著名的音乐学院:基督受难、洛雷托圣玛丽亚、圣奥诺弗里欧和图文基尼怜悯造就了一批批作曲家和歌唱家。从 17 世纪末至 18 世纪中叶,那不勒斯乐派的歌剧风格在欧洲广为流传。它的重要代表是 A ·斯卡拉蒂

(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他创作了 115 部歌剧,重要作品

《仙草灵药》、《蒂格拉内》和《格里塞尔达》等。他开始采用返始咏叹调

(da capo aria),并重视乐队的戏剧作用。

那不勒斯乐派时期,意大利歌剧形式结构已初步成熟。歌剧音乐主要由宣叙调(recitative)和咏叹调(aria)组成。宣叙调也称朗诵调,节奏自由半说半唱,用作叙述情节,可分为拨弦古钢琴伴奏的清宣叙调(recitativo secco ),和用于紧张的戏剧场景的乐队伴奏宣叙调( recitativo accompagnato)。咏叹调是歌剧中最重要的展示人声旋律美的部分。形式一般是返始咏叹调(即 a、b、a 三部结构),再现的 a 段旋律可加花装饰。咏叹调又可根据表现类型分为:抒情咏叹调(慢速,表现悲伤或渴望)、炫技咏叹调(快速、有难度、表现热情、复仇、欢乐、凯旋)和白话咏叹调等。此外还有间于宣叙调和咏叹调之间的咏叙调(arioso)。那不勒斯歌剧由于注重优美、华丽的美声技巧而忽视戏剧性。阉人歌手和女歌手的精湛技巧成为吸引人的重要因素。18 世纪 30 年代那不勒斯歌剧已明显地分为正歌剧

(opera seria)和喜歌剧(opera buffa)。正歌剧一般以严肃的悲剧或历史为题材,三幕、结构严密、情节紧凑。正歌剧的发展与意大利诗人、剧作家梅塔斯塔齐奥(Pietro Metastasio,1698—1782)的歌剧脚本创作密切相

关,他的 27 部脚本,约一千多次被各国作曲家谱写成歌剧。喜歌剧则是古典主义时期富有活力的歌剧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