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的实验音乐

20 世纪上半叶,西方音乐已显露出实验性的倾向,作曲家的实验已不只是停留在乐音的体系之内。他们试图动摇或超越传统乐音体系进行创作。

捷克作曲家哈巴(Alois Haba,1893—1973)的创作中大量使用了微分音音乐,即音程的最小单位不是半音音程,而是小于半音的 1/4 音或 1/6 音。他的带有民族风格的歌剧母亲》是以 1/4 音体系写成。美国作曲家帕奇(Harry Partch,1901—1974)则把一个八度分为 43 个音级。他自己动手制作了很多乐器,专门用来演奏他的音乐。微分音音乐由于受到传统乐器构造的局限, 并且超出了一般人的辨音能力,因而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后来的许多作曲家始终未间断在这方面的试验。

意大利世纪初兴起的未来主义,强调艺术表现现代机械文明,影响音乐领域出现了短暂的噪音音乐。意大利的鲁索洛(Luigi Russolo,1885—1947) 声称“必须突破纯粹音乐的狭窄的圈子”,把日常生活中可听到的噪音作为音乐作品的基本音响材料。

美籍的法国作曲家瓦雷兹(Edgar Varese,1883—1965)也受到未来主义影响,认为在新的科学时代,音乐应该“从平均律的音阶和乐器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他的作品《高棱镜》、《积分》、《电离》、《密度 21.5》等都与自然科学相关。与噪音音乐不同,瓦雷兹新音响的试验主要是在打击乐领域。《电离》中用了约 40 件打击乐器和两个警报器。它没有旋律,没有和声,按不同性质的音色和音响结构而成:金属的、木头的、沉重的、轻巧的⋯⋯ 50 年代,借助新出现的电子设备,他创作了《沙漠》、《电子音诗》等电子音乐。瓦雷兹降低了音高变化在音乐中的作用,而把音色、音响提到首位, 这种尝试对战后的音乐风格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