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纳
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1824—1896)是奥地利安斯费尔登乡村教师之子。13 岁入修道院唱诗班为歌童并学习管风琴,后成为管风琴师。1856 至 1868 任林茨大教堂管风琴师,此间曾访问慕尼黑,聆听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该剧音乐对他的创作风格有深远影响。1868 年定居维也纳, 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和维也纳大学教授管风琴和对位,并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
布鲁克纳是与布拉姆斯同一时代的维也纳交响曲作曲家,布拉姆斯在这
一领域已获得的名声,给他的事业带来了阴影。加之他对瓦格纳音乐的赞赏和吸取的态度,引起了对瓦格纳多持否定态度的维也纳音乐界和听众的反感。他遭到音乐批评家汉斯立克的刻毒攻击。他的九部交响曲多数是在创作了二十多年之后才上演的。《第三交响曲》1877 年首演终场时只剩下包括崇拜他的马勒等十来位听众。他由于别人的批评经常修订自己的交响曲。他的交响曲还常被一些指挥和出版编辑删节,改换配器,形成多种版本。
与布拉姆斯一样,布鲁克纳继承了德奥古典交响曲的体裁形式,写作无明确标题、传统四乐章交响曲。他从“综合艺术大师”瓦格纳的歌剧中吸取了半音和声、巨大篇幅、整段的连续重复和规模庞大的管弦乐队等手法。但是瓦格纳的歌剧的炽情爱恋的戏剧主题与他格格不入,据说他观摩瓦格纳歌剧时,不看舞台只听音乐。布鲁克纳虔诚的天主教信仰,质朴的泛神论的世界观,使他的音乐既有冥想和神秘的因素,又有大自然所唤起欣悦的心境和奥地利民间歌曲和舞曲的音调节奏。他的交响曲构思庄严宏大,多采用“星雾”式的方法在曲首呈现主题,即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那样,第一主题逐渐凝聚,然后逐渐增强。乐章的第二主题多是“歌曲似的主题群”,宽广咏叹的旋律构成庞大的结构。配器里有明显的管风琴音响。
最常演奏的布鲁克纳的交响曲有:《第四“浪漫”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为著名的怀念瓦格纳的挽歌式的慢板),此外重要作品还有《第八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和《第三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