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格里高利圣咏

早期教会音乐受到古希腊、希伯莱特别是叙利亚音乐的影响。公元 330 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又名君士坦丁堡,现称伊斯坦布尔),395 年建立东罗马帝国。1054 年它的教会与罗马基督教分裂,更名东正教

(Eastern Church)罗马教会称为天主教(Catholics)。直到 1453 年被土耳其人占领,拜占庭一直是欧洲幸存的古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融合发展的中心地。叙利亚赞美诗(Psalm)的歌唱方法和赞美歌(hymn)的运用,都是从拜占庭,经过米兰传入西欧。拜占庭还对完善教会调式体系起了重要作用。在西方,米兰的圣·安布罗斯(st·Ambrose 374—397 的米兰主教)最早将叙利亚应答赞美诗(responsorial psalmody)的歌唱介绍到西方。安布罗斯编定的圣歌对法国、西班牙和罗马产生影响。

宗教音乐的发展与统治有赖于教仪音乐的统一,几代人的努力之后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90—604 在位)统一了宗教教仪圣咏,编定了教仪歌集, 称为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 an Chant)。格里高利圣咏是单声音乐,拉

丁文词,节奏自由,男声歌唱。它成为唯一能在教堂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撒仪式中使用的音乐。

公元 8 世纪末法兰克王国开始强盛起来,国王加洛林斯马格努斯通过征

服战争成为西、中欧的统治者。公元 800 年圣诞节,他访问罗马,被教皇加冕为查里曼大帝,成为中世纪罗马帝国的领袖。他把当时最卓越的学者请入宫中,整理、抄写古集,形成中世纪一个短暂的加洛林文艺复兴。查里曼热心宗教事务,他推行标准的罗马弥撒仪式和音乐,促进了格里高利圣咏在欧洲的传播。现存的最早的圣咏有约 11 至 13 世纪的旧罗马本(Old Roman versions)和查里曼时代整理与编辑的大量抄本。

作为中世纪的主体音乐,格里高利圣咏在欧洲得到广泛的传播。公元 11

世纪,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的宗教音乐基本统一。公元 16 世纪以前欧洲大量音乐作品都与圣咏相联系。尽管中世纪后期格里高利圣咏宗教功能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减弱,然而它所形成的音乐文化传统影响是深远的。

格里高利圣咏的词有取自圣经的,也有不是圣经的;有散文体的,也有诗歌体的。演唱方式有对唱式的(antiphonal,两组合唱互相交替演唱)、应答式的(responsorial,领唱与合唱交替)和独唱或者齐唱的。在音乐与词的关系上有三种类型:(1)音节风格(Syllabic Style)。一个拉丁语音节对一个音,多为宣叙性音调。(2)花唱风格(melismatic style)。在一个音节上有长拖腔的。如弥撒中的垂怜经和阿莱路亚(Al-leluia),后者为宗教欢呼歌,在歌中仅有的阿莱路亚一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往往有很长的拖腔。它是圣咏中音乐最富创造性的一种类型。(3)介于前两种之间的音组风格。

格里高利圣咏的调式有八种类型,多里亚、弗里基亚、利地亚、混合利地亚四种正格调式,以及它们分别派生出的四种变格调式,名称借用了古希腊调式,但与古希腊调式根本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