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世界著名漫画家

第一节 中国著名漫画家

一、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名仁,又名婴行。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180多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美协副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他的绘画,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50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他的作品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著,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二、张乐平

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原名张昇,1910年11月生于浙江省海盐县黄庵头村,1992年9月27日逝世。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漫画世界》主编。

张乐平毕生从事漫画创作,画笔生涯达60个春秋。他所创造的三毛形象,成了旧中国苦难儿童的典型和作为祖国花朵新中国幸福儿童的象征。60年来,三毛形象在中国家喻户晓并且名扬海外,张乐平成了几代人所共同爱戴的艺术家,他的名字、他的形象镌刻在千万读者的心中,人们亲切地尊称他为“三毛之父"和“三毛爷爷"。

张乐平真正从事美术创作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那时他在上海结识了张光宇、张正宇兄弟,开始向他们主办的《时代漫画》月刊投稿,从而正式进入漫画界。从此,创作人物的欲望在他心中燃烧。当时,叶浅予的“王先生"、梁白波的“小蜜蜂",在上海颇有影响,张乐平要创造一个具有个性特色的漫画形象。他先作了一个光头小孩的造型,然后又添了3根头发,这便是三毛。1935年,三毛首先在《小晨报》上露面,就此一炮打响。

1937年抗战爆发,张乐平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叶浅予等人组成了“抗日漫画宣传队",在郭沫若的领导下,辗转浙、赣、湘、鄂、闽、粤、桂等地,沿途以布画形式向民众宣传抗日。1940年,他在上饶地区担任漫画宣传队队长,并出任《前线日报》副刊“星期漫画"主编,以后又在浙江金华参加进步画刊《刀与笔》的筹备与编辑工作。因国难当头,经费拮据,漫画宣传队终于解散。张乐平带着妻儿,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流浪生活。这期间,他摆过画摊,卖过菜饭,目睹日本侵略者的奸淫烧杀,眼见灾民尸体被山洪冲荡,国仇家难,汇于一身。当时他作过一幅自嘲式漫画《携家流徙图》,画中的张乐平,瘦骨嶙峋,挈妇将雏,拎着一只破箱,像飞天似的在空中飘忽。这段艰难的生活经历,也是他以后创作《三毛流浪记》的生活积累。

1945年抗战胜利,张乐平从广东回到上海,他看到了国民党的腐败,看到了美国兵的横行,看到了流氓的敲诈,看到了冰天雪地里收尸车上儿童手臂的摇摆,结合他的生平和经历,满腔愤恨和一腔热血述诸笔端。他的第一部以三毛为形象的连环画《三毛从军记》在上海《申报》发表,引起了轰动。两年之后,他的传世之作《三毛流浪记》被搬上银幕。1949年4月,在宋庆龄先生的支持下,张乐平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了三毛原作画展,并义卖各种水彩、素描、写生画、筹款创办“三毛乐园",收容流浪儿童。从此,张乐平的名字家喻户晓,他的艺术也达到高峰。

1949年上海解放以后,张乐平从同情三毛转而爱上了三毛。新中国的儿童,已不是那个头大脚细、面黄肌瘦的三毛,而是未来的主人,时代的花朵。张乐平乐见天下太平,他要献身于儿童事业,用画笔讴歌儿童的幸福生活,引导儿童天天向上。他还是利用三毛这个形象,不过这时其笔下的三毛,已经是脸上胖乎乎,四肢实鼓鼓,连三根头发也好像高兴得能够跳动。从那以后,他创作了《三毛迎解放》、《二娃子》、《父子春秋》等系列漫画,并且定期为《小朋友》、《儿童时代》等杂志画组合漫画,以后合订成书,成为《我们的故事》,荣获莱比锡封面铜质奖。

1950年,张乐平担任上海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以后长期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并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顾问,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张乐平创作了大量的时事漫画,名重上海滩。在此期间,张乐平除创作单幅漫画外,系列漫画计有:《二娃子》、《萌萌与菲菲》、《百喻经新释》、《胡大生活漫记》、《父子春秋》、《我们的故事》、《好孩子》、《宝宝唱奇迹》、《小咪画传》、《小萝卜头》等。三毛系列漫画计有:《三毛翻身记》、《三毛日记》、《三毛今昔》、《三毛新事》、《三毛迎解放》等。

张乐平在《小朋友》、《儿童时代》等刊物上长期为儿童作画,并经常深入学校及少年宫等儿童活动场所辅导小朋友,曾几次荣获“全国先进儿童工作者"称号。

张乐平的艺术生涯是多姿多彩的。除了画漫画,他的年画、插图、速写、素描、水彩画、剪纸、国画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例如,他的年画曾在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上获得一等奖。1977年6月1日,三毛阔别读者10年后,以系列漫画《三毛学雷锋》形象复出。以后,张乐平又创作了《三毛爱科学》、《三毛与体育》、《三毛旅游记》、《三毛学法》等系列连环漫画。1983年,文化部在北京举办《三毛流浪记》原稿捐赠授奖仪式,原稿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同年,这位令人尊敬的“三毛之父"再次荣获“全国先进少年儿童工作者"称号。1985年,荣获首届中国福利会“樟树奖"。1983年起,张乐平患严重帕金森氏症病,创作遇到极大困难,但仍在“救灾义卖"等活动中,用颤抖的手坚持作画。平时仍关心着我国的漫画事业和青少年教育事业。1985年,《漫画世界》刊物在上海创刊,张乐平任主编。1986年,创作最后一套连环漫画《人到老年》。1989年,以“三毛"为笔名的台湾著名女作家陈平千里来沪寻父,被传为文坛佳话。张乐平晚年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倾注了巨大的热情。1991年以《我的“女儿"三毛》一文,荣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两岸情"征文特等奖。1991年4月4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最后一幅漫画作品:“猫哺鼠"。1991年冬,张乐平决定将《三毛从军记》原稿捐献给上海美术馆。

张乐平毕生以画笔为枪,与敌人战斗,以画笔为锄,耕耘着儿童文化园地,培育着时代的花朵。常常有一家几代人写信给张乐平,老的读者看《三毛流浪记》长大,中的便在《二娃子》的引导下成长,小的说要以今天的三毛为榜样。张乐平的艺术创作和艺术劳动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肯定。他曾是全国政协五、六届委员,担任过多届上海市人民代表。

“三毛爷爷"为中国的儿童呕尽了心血,82岁的张乐平,由于积劳成疾,长期卧病在床,终于在1992年9月27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三、华君武

华君武(1915—)美术活动家,漫画家。别名华潮,祖籍江苏无锡,1915年4月24日生于浙江杭州。早年就读于杭州浙江省立第一中学、上海大同大学高中部。抗日战争爆发后从事抗敌宣传,后到延安。初在陕北公学,后到鲁迅艺术文学院任研究员。

华君武长期从事漫画创作。上中学时就曾在《浙江日报》、《论语》、《时代漫画》、《独立漫画》、《上海漫画》、《辛报》、《大美晚报》、《华美晚报》等报刊上发表漫画作品。在延安期间,他为《解放日报》画时事漫画,并和蔡若虹等人合办《讽刺画展》,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华君武的漫画,早年长于政治时事漫画,富有战斗性,在革命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后期以讽刺画为主,辛辣地讽刺了社会上种种丑陋、落后现象。构思巧妙,入木三分,富有幽默感。

近20年来,他在各大报刊上发表了700多幅漫画,出版有26部漫画集和儿童文学、讽刺诗的插图集。著有《我怎样想和怎样画漫画》。1998年12月,中国美术馆举办华君武漫画展,展出了自1936年9月以来60余年间华君武的漫画原作131件。其漫画作品紧扣时代脉搏,构思幽默机智,笔法简练而富有民族特色,风格独特,因而获得广泛好评。

四、丁聪

笔名“小丁",中国著名漫画家,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深受读者喜爱的讽刺幽默漫画、名著插图、人物肖像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祖籍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

1935年,中学毕业的丁聪,为补贴家用,开始编电影画报的生涯,不久后在当时颇有影响的画刊《良友》任美术编辑。当时,对丁聪的生活和艺术影响最大的漫画家是张光宇、叶浅予。他们的画,描摹了上海市井的百态,这让丁聪触动很深,也影响着他后来那种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一次,丁聪画了一幅漫画要发表,报馆让他署个名字,他顺手写下“小丁"。这个名字他一用就是60年,丁聪说,中文的“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

抗日战争时期,丁聪转辗于香港及西南大后方,从事画报编辑、舞台美术设计、艺专教员和画抗战宣传画等工作,同时也以漫画参加过多次画展。后在重庆、成都等地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创作了《阿Q正传插图》、《现象图》等;1944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45年后在上海主编《清明》文艺杂志。1945—1947年在上海发表过不少较有影响的以“争民主"为题材的讽刺画。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全国青联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美协第一、三届理事和漫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是第二、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57年后的20多年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条件发表漫画,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又画起讽刺漫画来。有《鲁迅小说插图》、《丁聪插图》及讽刺画集《昨天的事情》、《古趣集百图》等。1980年以后,为了弥补失去的时间,他以超常精力,从事文学书籍插图及讽刺漫画工作,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数量大超过以前作品的总和。他经常在各大报刊上发表作品,1979年《读书》创刊起,他的漫画专栏,始终没有中断过。

近20多年来,他共出版了30多种集子,有《鲁迅小说插图》;《丁聪插图》;老舍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二马》等众多作品的插图;《丁聪漫画系列》;《中国漫画书系——丁聪集》;《丁聪画册——漫画、插图、素描、速写、肖像、设计集》;《瞎操心》、《绘图双百输》(与陈四益合作);《Y先生语录》(和流沙河合作);中、英、法、德、日文版的《古趣集》及中、英、日文版的《今趣集》等。

2009年5月26日,丁聪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五、英韬

英韬,男,1925年生,北平辅仁大学社会系肄业,华北联合大学政治学院、文艺学院毕业。1949年在北平军管会文化接管委员会美工队工作。同年8月调入铁道部《人民铁道报》工作,1953年3月调入《人民日报》工作。1976年曾在《美术》杂志短期工作。曾任全国美术工作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1978年调回《人民日报》任文艺部副主任。1979—1996年任《讽刺与幽默》主编。主要作品有:《喜笑颜开》曾在1986年被日本世界漫画博览会作为特邀稿。《冰海沉船》、《健康的废人》,还有著名漫画连载《顾客的难题》、《再弯低一些》、《康生左手》、《母牛之说》。

六、特伟

特伟,中国著名漫画家,动画艺术家兼导演,广东中山人,1935年在上海从事漫画创作。1937年后参与组织抗日漫画宣传队,创办和编辑《战斗画报》、《漫画战线》等刊物,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发表大量漫画,在香港出版《特伟讽刺画集》和《风云集》。1947年后在我国香港参与组织人间画会,任秘书,创作连续漫画《大独裁者》。

1947—1948年间在我国香港《群众》周刊上连载的长篇《大独裁者》颇具影响,是他漫画创作有代表性作品的一部分。

他是新中国美术电影主要创建者之一。多年来,他执导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影片,如:《好朋友》、《小蝌蚪妈妈》、《牧笛》、《金猴降妖》等。尤其是水墨动画片《牧笛》,被誉为“中国美术电影中的一部精品"。他历来主张要创造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美术电影。早在他导演《骄傲的将军》时,就提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今天,中国美术电影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离不开他的建树。

1980年曾应邀赴美国讲学,后受聘为1987年日本广岛第二届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

七、方成

方成原名孙顺潮,广东中山人,1918年生,1942年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1946—1948年在上海从事漫画工作。1949年9月到北京,任北京《新民报》美术编辑。《新民报》后改为《北京日报》,仍任美术编辑。1951—1986年9月任《人民日报》美术编辑。1984年被聘任武汉大学新闻系兼职教授。1989年被聘任郑州大学新闻系漫画专科班学术顾问、兼职教授。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副会长,国际漫画杂志《Witty World》(美国出版)编辑。他还应首届“文博会"组委会的邀请,携他的水墨漫画到深圳参加“中国水墨漫画精品展"。

八、萧言中

1988年出版单幅漫画作品《旧情绵绵Ⅰ》,颠覆传统漫画,创造话题,《时报周刊》将其比喻为“漫画顽童"、“短路作家",经统计是年轻人最喜爱的单幅漫画作品。他因此受邀至几十所大专院校演讲。1989年出版单幅漫画作品《神经界线》、《动物畸谈》,广受喜爱。后至法国参加国际漫画展。参加《三人行不行》、《城市之荒》的演出,担任《巫婆不在家》导演、《彼得与狼》戏剧指导及演出。

1990年出版单幅漫画作品《疯狂日记Ⅰ》《疯狂日记Ⅱ》。

1991年出版单幅漫画作品《旧情绵绵Ⅱ》,再创销售高潮。

1992年出版单幅漫画作品《童话短路Ⅲ+电影短路》。与文字作家侯文咏先生共同创作《乌鲁木齐大夫说》,首创漫画家与文字作家结合风潮,蔚为风气,同时亦创造了亮眼的销售成绩。

1993年出版单幅漫画作品《笨贼一箩筐》、《电影短路Ⅱ》、《黑白讲Ⅰ、Ⅱ》。

1994年出版四格漫画作品《丛林赤子心》。

九、蔡志忠

蔡志忠,中国台湾著名漫画家,1999年12月8日获得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会颁奖,表彰他通过漫画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做出了史无前例的再创造。蔡志忠从15岁起便开始成为职业漫画家。1976年成立龙卡通公司,拍摄了《老夫子》、《乌龙院》等长篇动画电影,曾获1981年金马奖最佳卡通片奖。1983年开始创作四格漫画,至今已有《庄子说》、《老子说》、《大醉侠》、《光头神探》等100多部作品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多种语种版本出版,销量超过了3000万册,他连续两年获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之首。

蔡志忠用简洁生动的线条描绘了一部部颇具影响的漫画书,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与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地广受欢迎。他的作品开启了中国古籍经典漫画的先河,并以其对诸子百家、古典名著、唐诗宋词、佛经禅语的独到心得,以行云流水般的画笔,将经典白话化与漫画化,并加以现代诠释,让现代人在完全没有负担的情境下,吸收智慧,轻松学习经典。在漫画中与蔡志忠先生对话,倾听漫画家的心灵世界,能让我们对他用线条演绎的哲理和幽默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十、黄玉郎

黄玉郎,中国香港著名漫画家,其代表作《龙虎门》风行30多年,缔造了香港长篇连载漫画的历史纪录;他引入日本漫画的造型设计、编绘手法,结合了中国传统的连环图形式,开创了香港漫画新纪元。

主要作品有《小魔神》、《小傻仙》、《超人之子》、《醉拳》、《如来神掌》等,其中《龙虎门》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带动香港漫画市场起飞,深入民心,风行30多年。《龙虎门》本名《小流氓》,2000年重新出版,易称《新著龙虎门》。近年来作品有《天子传奇》系列、《义勇门》、《龙虎五世》系列、《001》、《大剑师》等及改编自金庸先生的作品《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带动香港漫画界一股改编武侠小说之潮流。1999年,创作《神兵玄奇》。

十一、几米

几米,1958年11月15日生于台湾宜兰,文化大学美术系毕业。曾在广告公司工作12年,后来为报纸、杂志等各种出版品画插画,1998年首度在台湾出版个人的绘本创作《森林里的秘密》、《微笑的鱼》,1999—2001年陆续以《向左走·向右走》、《月亮忘记了》、《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地下铁》等多部作品,展现出惊人的创作力和多变的叙事风格。2002年《我只能为你画一张小卡片》、《布瓜的世界》持续令人充满惊喜,广受海峡两岸和香港读者的喜爱,2003年的长篇作品《幸运儿》,一本悲悯与传奇之书,突破以往的创作手法,带领我们进入几米创作的另一个境界。

几米的作品广受欢迎,原因有三:一是它充满都市感,一些人们非常熟悉、但敢想不敢言的感觉;二是它的图画细致得使人爱不释手,图为主、字为辅的形式很新鲜,让“图像"成为另一种清新舒洁的文学语言,在他的作品里营造出流畅诗意的画面,散发出深情迷人的风采;三是它的故事简直是一个寓言,从前只有写给小孩的,现在成人也有自己的寓言和童话。如他的《向左走·向右走》一书,讲的是一男一女住在同一幢大厦比邻的单位,只因为每天出门时一个习惯向左走,一个习惯向右走而错过对方,虽然也能相遇,可惜爱情在命运捉弄下,萌芽却成长不了。这是几许都市寂寞人的生活反映。2003年,导演姚远、赖建国根据该书拍成同名电影,其中几米任编剧。

第二节 日本著名漫画家

一、手冢治虫

手冢治虫于1928年11月3日生于大阪府丰中市。

手冢治虫早年学医,并成了一名医学博士。1947年,他发表了连载作品《新宝岛》,把电影、电视中变焦、广角、俯视等手法运用到儿童探险故事中,使人物都“动"了起来。这是日本漫画表现手法的一次划时代的进步。人们常说的“日本式连环画",就是从这里起步的。1952年,他的《铁臂阿童木》问世,轰动了日本。

1961年,手冢治虫创办了虫制作公司,首先把《铁臂阿童木》制成动画,于1963年元旦在电视台播放。这是日本第一部电视连续动画片。这部动画在电视台连续播放了4年,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收视率。

手冢治虫的贡献不仅仅是创作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漫画,他还培养和带出了一代漫画创作人才。近半个世纪以来,日本漫画的繁荣昌盛与他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日本漫画界给了他“漫画之神"、“漫画之父"的称号。

二、车田正美

车田正美自幼爱好漫画,从读高中起,就给漫画杂志投稿,一心想获得“漫画新人奖"。1974年,他在《少年跳跃》周刊上发表《女强风暴》开始崭露头角。以后便以《少年跳跃》为中心,从事漫画创作。在《拳王赌注》中,他打破了以往拳击漫画的风格和概念,大胆运用移格和扣人心弦的动作,形成了他的作品特征,受到读者狂热欢迎。接着,在《风魔小次郎》中描绘了围绕“圣剑"而战的男人之间的战斗,在《男坂》中描绘了暴徒的生活。《圣斗士星矢》问世,则是他作品的一个新起点。书中使用的“圣衣小宇宙"等词,已经成为一代日本孩子们中的流行语。

作品制成动画以后,在国内外又掀起一次又一次高潮。在玩具领域中的“圣斗士圣衣系列"已成为一代孩子们收藏的热门商品。1991年,由斯麦普主演的音乐剧,为他赢得了更大的声誉。《圣斗士星矢》连载结束后,读者热情仍持续不衰,这在日本也是不多见的。

三、鸟山明

鸟山明,1955年4月5日生于日本爱知县。他是当今日本漫画界公认的首席代表,被称作是继已故漫画大师手冢治虫之后日本漫画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他的成名作《阿拉蕾》和代表作《龙珠》在全世界都极受欢迎,广受赞誉。至1995年7月,《阿拉蕾》共售出28110000份拷贝,而《龙珠》更是创造了10930万的销售纪录。

1974年,鸟山明从县立工业高中设计科毕业,进了一家广告设计公司,从事设计工作。1978年,他的《岛上漫游》在《少年跳跃》上刊出,这是他第一次崭露头角。

1979年,他的《阿拉蕾》开始在《少年跳跃》上连载。故事中的天才博士和他制造的机器娃娃阿拉蕾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兴趣。1981年,《阿拉蕾》被制成动画。阿拉蕾常说的那些不规范的地方话一时成了大街小巷的流行语言,阿拉蕾的形象被印制在各种商品上,人们把这一年称作“阿拉蕾年"。这部作品使鸟山明一举成名。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1984年,又一部令人着迷的作品《七龙珠》登场。1992年又推出《龙珠》续集。这部长篇巨作在《少年跳跃》上连载7年,鸟山明先生除画漫画外,还从事电子游戏机软件的造型设计、脚本创作等工作。在之后的10年里,他完成了惊世名作《龙珠》,事业成就达到了新的高峰。在这期间鸟山明还担任任天堂《勇者斗恶龙》6部系列及史克威尔《克鲁洛时空之旅》等游戏角色的设计工作,同样获得了巨大成功。

四、高桥留美子

高桥留美子于1957年10月10日出生在日本新泻县新泻市,父亲是位医生,家中共有兄妹三人。她自小喜爱信手涂鸦,后来在哥哥的鼓励下开始练习画漫画,就读新泻中央高校时加入了漫画研究会。

进入大学后,高桥留美子参加了小池一夫的剧画村讲座,并在那里学习了漫画技巧。1977年,她以《任性小子》入选第二届小学馆新人漫画大奖佳作。次年,该作品在《少年星期日》中刊登,她也正式开始了漫画创作生涯。

1980年3月大学毕业后,高桥留美子创作的《福星小子》开始在《少年星期日》连载。《福星小子》不仅受到了广大漫画迷的喜爱,更拍成了动画片,掀起了空前的收视热潮。

1980年10月,继《福星小子》之后,高桥留美子另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相聚一刻》也在《Big Comic》创刊号上开始连载。

1987年,《乱马1/2》问世,作为《福星小子》的姐妹篇,该作品既保留了前者的优点又有所发展和提高,加上同名动画的热播,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少年漫画的巅峰之作。

自1996年起在《少年星期日》连载至今的《犬夜叉》是高桥留美子的最新力作,这部带有魔幻色彩的作品在2002年荣获了第47届小学馆漫画奖,它的同名动画也在观众中受到极高的评价。

第三节 美国著名漫画家

一、查尔斯·舒尔茨

查尔斯·舒尔茨于1922年11月26日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于2000年2月13日因结肠癌在纽约逝世,享年77岁。他所创作的漫画《花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连环漫画之一。从1950年10月2日诞生至今,已有75个国家的2600家报纸刊登过《花生》漫画,并被翻译成21种语言。

在幼年时,舒尔茨的天赋是大家公认的,他的绘画才能比其他兄弟姐妹都好。之后他入伍参军,成了一名士兵,在军队里,他时常在士兵们的家信上画一些军队的生活小漫画,使他小有名气。军事生涯使舒尔茨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使他认识到和平生活的重要,更使他变得自信和执著,这些对他取得一生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结束了军旅生活,他回到圣保罗,在这期间,他不断作画,为今后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开始舒尔茨到全国各家杂志社、报社及出版公司去推销他的漫画。最后UFS集团接受了他的漫画。之后,舒尔茨和UFS集团签订了5年的合同,他成为该集团旗下的一名职业漫画家。这种漫画后来被称赞为当时最轰动的东西。是的,舒尔茨漫画中的深刻的对白和可爱的形象,的确能引起轰动。50多年来,世界上有好几代人是读《花生》漫画长大的。《花生》漫画是美国漫画史上时间最长、最流行的漫画之一。

《花生》早期仅针对少年儿童创作,内容简易通俗,后来逐步改变,开始在作品描绘的儿童世界中反映成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评说“这部作品具有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价值",从而也赢得了广大成人读者。

舒尔茨曾两度获得漫画艺术最高殊荣“鲁本奖",1978年被选为“年度国际漫画家",1990年得到法国文艺勋章,并多次登上《福布斯》杂志年收入最高艺人排行榜,成为历史上最富有的漫画家。

二、爱德华·舒莱尔

爱德华·舒莱尔1929年5月26日出生在美国布郎克斯,在9岁那年他得了肺炎,为此,他在床上躺了大约一年,于是绘画成为他唯一的自我消遣的方法,从此不自觉地走上美术之路。爱德华·舒莱尔“是我们时代最著名的漫画家之一",他的思想尖锐、犀利,有着卓越的智慧和幽默,这些都展示在他的绘画里,使他的画作“显示出罕见的活力,微妙、复杂、变化莫测而且富有喜剧性"。其中,还兼收并蓄了历史和神话里的典故。十几年来,他的社会批评、政治讽刺和突发异想的文配画使读者们得到愉快的享受。他学过制图术,这对他的绘画有着很大的帮助。

总之,他的绘画“是一种风格奇异而高雅,复杂而完美无瑕的组合,用他的智慧和具有独特的美的形式来描绘人们的阅历,体验永恒价值"。而他却给自己设置一个理由:“我想,所有的美术家都希望去创造一个与他们自己生活的世界不一样的世界。我当然要这样做。"1950年他进了著名的布什·平画室,但是,不久,他就成为自由撰稿人。他的商业广告和儿童书籍插图都曾获过奖,颇有成就。此后,他富有感染力的绘画频频出现在左翼的杂志和各种主流的刊物上。评论家们甚至拿他和戈雅和杜米埃做比较。

在以后的30多年里,他的作品曾经出现在《美国文化遗产》、《先生》、《大西洋》、《纽约客》、《绅士季刊》、《竖琴师》、《国家杂志》、《乡村之声》、《摇滚》、《体育画报》、《时代》,最近几年又出现在《纽约客》的封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