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多种多样的形式。这些形式有共同的特点,其组织实施的组织准备、成果撰写、成果交流和管理等有诸多共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各种形式中,社会调查运用最广泛,组织实施最复杂。我们着重选择社会调查这一形式,就其组织实施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进行介绍,供广大师生参考借鉴。

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社会调查,首先要做好实践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实践的顺利进行创造必要的条件。调查实践结束后,需要认真撰写实践报告,形成整个过程的具体成果。在撰写实践报告时,要遵守相应的学术规范,需坚守学术诚信,杜绝造伪作假。

第一节 实践活动的组织准备

一、实践课题选择

(一)实践选题的意义

1.实践选题决定着实践的内容

不同的实践题目,有着各自不同的目标、内容,学生期望通过实践活动达到什么目标,完成哪些内容,就需要在多种实践课题中作出恰当选择。

2.实践选题决定着实践的形式

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与形式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从一开始,实践选题就不仅决定了实践的内容,而且也决定了实践的形式。

3.恰当的实践选题决定着实践的最终效果

实践选题是否恰当、合理,取决于实践者的主观条件与外部的客观条件等多种因素。

(二)实践选题的原则

实践课题的来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向学生布置,二是学生自主设计。由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更全面、准确,因而教师从教学要求出发,向学生布置可供实践的参考选题,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时,为了鼓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在教师统一布置实践参考选题之外,亦可允许学生自主设计实践课题。

无论实践课题来自哪种形式,学生在选题时,都须注重遵循以下原则:

1.实践课题须是以教材为依据,紧密扣合教材内容

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扩展和延伸,开展实践教学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以针对性的研讨、调查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增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实践课题超出了教材范围,就脱离了课程实践教学的宗旨要求。因此,以教材为依据,扣合教材内容,是实践选题应遵循的首要原则。

2.实践课题须注重切合当前社会的重点、热点、焦点问题

选择与课程内容有密切关联的社会重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实践教学,将有利于实现理论同实际结合,有利于使学生主动投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研究,并在这种关注与研究中,既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又训练自己的思考、分析、研究能力。

3.实践课题须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思想实际

实践课题在没有超出课程知识范围的前提下,如能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就有利于充分地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使实践教学取得更好效果。

4.实践课题须适合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储备

如果学生对某一问题长期关注,甚至做过相关研究工作,那么针对此问题的进一步调查研究,就能做到驾轻就熟,成效更大,

5.实践课题须符合自己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已经确定或有志于未来某种学术研究方向,或制定了事业发展方向规划的同学,可将实践教学题目与未来的学术研究、事业发展方向结合,使自己目前的实践活动能够为未来的研究、发展打下初步基础。如,某同学希望今后到农村基层工作,就可重点考虑选择关于农村基层社会问题的社会调研题目。

总之,面对多种实践课题,学生须综合权衡,认真选择,务求将实践教学当作锻炼提高自身能力的宝贵机会。

二、调研大纲设计

(一)设计调研大纲的意义

如果选择的是调研类实践课题,在着手调研前有必要认真设计调研大纲。

调研大纲是对调研者在实践过程中拟调研的问题、调研的主要内容、调研的思路、调研的方法等做出的设计规划。设计好调研大纲,对于调研者有序展开实践、顺利完成实践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调研大纲的方法

在撰写调研大纲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确调研主题,做到调研工作有针对性。调研主题是整个调研工作围绕的中心线,只有主题明确,才能很好把握调研的基本目标、基本问题、基本内容。

(2)要认真设计主题下的纲目、分目、细目,以使调研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纲目、分目、细目之间要有清晰的逻辑联系,避免思想和内容混乱。纲目、分目、细目又须务求详尽、周到,以保证调查深入细致,收集的材料充实丰富,观点结论具有说服力。

(3)要事先拟定好调查线路、调查对象、调查方式,做到准备充分,有条不紊。

(4)要对最终的调研报告在叙述、论证方法等方面,制订出初步规划,为调研报告撰写做好前期的基础工作。

三、调研策划书撰写

调研策划书是针对整个实践过程制定的调研设计计划。

(一)调研策划书的内容

1.调研的背景、宗旨、目标、意义的介绍。使调研者从总体上把握本次调研活动,为调研活动展开做好思想理论准备。

2.调研的时间、地点、实践地情况的介绍。尤其是实践地情况的介绍,能够为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准备重要条件。

3.调研内容、解决思路、成员构成及分工、预期成果的介绍。尤其是调研内容、解决思路,介绍越详细,对于实践活动顺利进行,越能提供重要保障。

(二)调研策划书的意义

设计细致、内容详尽的调研策划书,无论对于个人调研者还是团队调研者,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使调研者熟悉本次调研活动的内容要求、安排步骤等,从而保证了调研活动能够循序展开,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调研日程安排

外出调研时,需要做好调研的日程安排。尤其是集体调研,周到细致的日程安排,对于实践计划的顺利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制定日程安排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

1.事先与调查对象联系沟通,作为制定日程安排的依据。

2.根据调查地、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等情况,拟定调查线路、方式和时间。

3.日程安排务求周到细致,充分考虑到各类因素。

4.预留一定机动时间,备好应变方案。

第二节 实践报告撰写与成果交流

实践报告撰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成果形成和表达环节。从实践教学过程上来看,它既是前期工作的总结和升华,也是成果交流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对整个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和发现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自己独创性理念,并表达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因此,实践报告撰写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

在网络助推下,当今世界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爆炸”的时代。据介绍,2012年仅SCI数据库收录的世界科技论文总数就达到了159.67万篇,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达到了19.01万篇。从2003年到2013年10年间,我国科技工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达到了114.30万篇,居世界第二位。海量的论文使得读者分配到每篇文章的阅读时间大大缩短,因此,世界科学界提倡一种结构化的写作,使读者能够方便、省时地找到他们所需要的资料。

一、实践报告类型

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实践活动类型主要有经典著作阅读、校内外调研、参观、走访和网络实践等种类。在此,主要介绍文献综述、参观访谈报告、问卷调查报告三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成果形式。

(一)文献综述

科学研究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文献研究是研究工作的起始环节。每项学生的实践活动,从严格意义上讲,都应该了解前人在这个选题方向上完成了哪些工作,有什么是需要自己去完善的。这个文献查询的过程就是所谓“查新”。在文献查询过程中,研究者应该将前人的文献资料用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供自己使用或研究小组交流,这就是文献综述工作。按照香农的信息学观点,文献综述写作是一个主客观互动的“解码编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既要对现有文献进行客观描述,这是一个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对文献加以客观和科学地解读和说明的过程(“解码”),与此同时,文献综述写作中又包含了研究者高度浓缩的主观思想,是研究者自身知识结构与文献作者思想的碰撞结果,是一个体现研究者理论功底的创造性劳动过程(“编码”)。因此,许多文献综述注重主观体验和阅读者自身的情感,成为一道展现读者自身思想魅力的靓丽风景线,如《读书》杂志上众多名家读书交流的美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对象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同学,文献综述写作主要是供小组成员或小组之间交流,因此,我们要求在写作时主要将文献本身包含的信息进行客观全面的介绍,暂时不需要对文献进行过多的主观加工。文献综述的写作在第五章将有专门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二)参观访谈报告

实地参观与人物访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常见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特定的对象进行实地考察、访问和交谈,获得直观资料和感性素材,并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实践过程。因此,参观访谈报告不仅应该记录访谈内容和结论,也应该记录参观访谈目的、计划、参观访谈对象、访谈形式和方法等信息。这些基本信息框架,和实际记录的内容一样重要,能够供今后的研究者对比研究和重复使用。

参观访谈报告应该用各种方式(文字、表格、数据、公式、示意图、照片、插图等),突出重点,科学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素材和工作资料,用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的理性的线索,归纳获得的各种感性素材,并力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指导下,上升为正确理念,最终形成实践报告。

(三)问卷调查报告

问卷调查法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研究方法,是通过采用填写问卷,搜集数据、分析数据、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进而达到调查与研究相结合的社会研究方法。因此,基于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的实践活动既是收集资料活动与分析资料活动的统一,也是感性认识活动与理性认识活动的统一。问卷调查报告就是这种基于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的实践活动进而形成的实践报告。

问卷调查报告是一种基于标准化问题答案的解读。在问卷调查报告中,应当展示问卷编制的过程,以供后续研究者参考和重复验证。因此,如问卷设计、抽象样本选择、抽样方法、问卷的发放时间和地点、回收情况、分析问卷的统计方法选择都需要详细说明。尤其重要的是,问卷调查中应当用附录展示原始问卷和基本数据,供后续研究者查询。

问卷调查报告应该注重顶层设计,写作时应该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生动活泼。初学者切忌不顾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接受能力,堆砌数据和图表。应该“有多少数据说多少话”。在理论研讨不充分、数据还不全面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地尝试构建数据模型,以免产生错误的结论,从而误导读者。

二、实践报告的结构及写作要点

当前,科学研究已经成为了制度化的工作,这使实践报告产生了明显的分化。一种就是追求“诗化”表达,这是一种“随笔化”“散文化”和“碎片化”的写作,它使实践报告(尤其是读书报告)成为了一种高度个性化体验的表达方式。另外一种,则是严格要求写作格式的、规范化的写法,这种写法是当今实践报告(尤其是科研论文和调查报告)的主流。严格意义上讲,两种表达方式并无高下优劣之分,但是,由于大学一、二年级处在初学阶段,再考虑到同学们今后学位论文等写作要求,所以,本节主要以规范化写作为主要介绍对象。

参考国内外学术论文写作惯例,实践报告的撰写结构形式大体相同,主要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导言、正文、结论、注释、参考文献、附录等几个部分。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东西,如同一首诗的“诗眼”一样,它应该是整个文章的重心所在,必须规范且吸引读者的兴趣,能够让阅读者一眼就能从标题中看出你研究的重心和主题。

因此,标题应该简明扼要、明确、针对性强,同时尽量呈现研究中最具有独创性的内容。

一般来说,题目的字数不宜太多,主标题一般不超过4个名词,少于20个字。

从目前大量研究报告的标题来看,用得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陈述式标题。即直接陈述研究的范围、对象及内容。

例如:

“关于列宁《青年团的任务》的读书报告”;

“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研究综述”;

“城市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现状研究”;

“对新时期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社团的调查研究报告”。

(2)问题式标题。针对某个主题,以提问的形式作为标题,这种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关注、思考和探寻。

例如:

“分裂势力为何得以长期存在?”;

“抵制日货就是爱国吗?”;

“他们为什么在大学期间做兼职?”。

(3)双标题式。双标题是由主标题和副标题共同构成。为了突出重点,关注焦点,或者为了补充说明某一特定内容也可以用这种形式。如果标题字数较多,为避免标题过于冗长,也可以用双标题的形式,这样表达更加清晰明了、重点突出,同时富有吸引力。

双标题式中,主标题一般采用陈述式或问题式表达,而副标题一般采用陈述式表达。

例如:

“谈学习——读列宁《青年团的任务》有感”;

“他们为什么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政客靖国史观探析”;

“大学新生兼职情况调查与研究——以某大学为例”;

“致青春——某大学学生生活状态调查”等。

(二)摘要

摘要是对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是研究工作的简短陈述。它主要供读者检索。其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和研究结论等重要内容,应该重点强调研究中的创新。摘要具有独立性,应该让阅读者不看完全文,就对报告内容有整体了解。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摘要是绝大多数读者阅读之后,决定其是否进一步了解你研究工作详情的文字,需要作者字斟句酌。

摘要需文字简练,高度概括,字数在200字左右最佳,不宜超过300字。

摘要不是引言也不是广告,不要进行自我评价,也不宜照搬文中各级目标题或者结论。

(三)关键词

关键词是与报告主要内容紧密相关的词语,通常是在标题和摘要当中出现的词语,或者在正文当中多次出现的重要词语,是能反映报告中心思想的词语。

关键词的主要功能也是检索。关键词一般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不宜太多,35个即可。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或空格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念范围)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四)导言

导言是全文的引入,是对正文内容的背景介绍和中心内容的概述,突出选题目的和意义。导言不是摘要的解释,它的主要功能是使读者能够迅速进入研究语境,因此,把握读者的阅读心理需求非常重要。

导言应突出重点,强调意义,提出问题。因此,文字要简明扼要,紧扣主题,对正文应起到引导和介绍的桥梁作用。

导言写作可以采用平铺直叙式表达方式,开门见山地把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和主要内容等,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也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先描述某种现象或者问题,然后对这一系列现象或者问题的原因、影响、发展趋势等提出一系列疑问,最后突出研究的基本情况和重点。

社会科学研究往往建立在对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篇幅较短的论文讨论问题一般不宜过大。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也是如此。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是“小题大做”的,即切入点很小。但是,对研究中各研究要素之间的关系,则深入挖掘,鞭辟入里,分析透彻,发人深省。这种研究往往对我们深入了解事物有实际帮助。而面面俱到、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研究往往给人一种人云亦云、“业余”的感觉,难以指导实际。因此,在导言中,作者需要建立起前人研究的宏大背景与作者正在开展的研究之间的关系。

此外,问卷调查报告和参观访谈报告的导言,还应该交代时间、地点、范围、方式、内容、人员分工、数据采集与分析等相关内容。

(五)正文

正文是报告的主体部分,是对实践成果有重点、有层次的表述。正文撰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在研究工作设计之初的文献阅读阶段,就要开始研究报告主体的酝酿,为写作进行准备。正文撰写有下列要点:

1.适当明确的主题

主题是研究工作成果表述的中心、重点和方向。它是研究报告的“灵魂”,确立主题是研究报告的“生命”。主题确立将会对标题、摘要、关键词等一系列报告内容产生影响。

主题确立,是文章撰写过程中对研究工作中创新性成果的提炼。它需要研究者对研究动态全面把握,对自己研究工作的创新有一个很好的权衡。比如,项目“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主要是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和谐度的调查,主题应该为寝室人际和谐度状况、影响因素和对策。但是,如果研究者在对国内相关研究动态展读时,发现相关研究已经有人完成且自己较难突破,不妨转换研究主题,将研究主题拓展为他人研究的空白处,如“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和谐度的影响”或“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研究”等。

2.逻辑严谨的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逻辑框架和骨架,它是主题实现的具体形式。在主题确定后,研究报告提纲应该反复推敲,直到满意为止。

从提纲撰写的角度看,提纲就是一个将研究结果获得过程分解并合理呈现给读者的过程。因此,将成果分解合理,呈现清晰就是提纲编写的首要任务。

如在“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中,可以将其分解为“一、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现状”“二、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特点”“三、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四、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五、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主要问题”“六、构建大学生寝室和谐人际关系的建议”等等。而第一部分“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现状”又可以分解为“(一)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的内容”“(二)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的方式”“(三)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的时间”“(四)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的中介”“(五)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的自我评价”等。

在提纲编写中,应该注意规划研究材料(含数据、照片、示意图等),明确线索。要做到主题突出,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合乎逻辑、论证充分,观点鲜明,对策科学。

提纲的内容可以详细。但是研究报告实际呈现给读者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4-5级。段落间层次要分明,题号使用要规范。社科类的题号通常使用“一、”“(一)”“1.”“(1)”分别标注四级目题号。

3.一气呵成的撰写

在前边阶段完成后,研究者可以进行撰写。撰写的要点就是要一气呵成,不要在小的地方长期停留,保证整个文章气韵流畅。如果长时间在文章的细节上停留修改,可能会造成时间上的耽误,并使得整个文章缺乏整体的行文风格,甚至出现整体思想的不一致,材料误用等。

文章写好后必须进行再修改,这样就能够使各个细节得到精心的打磨,使得各个细节丰富和完善。

(六)结论

结论是研究工作最终的、总体的叙述。结论的内容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结论的文字应该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尽量避免文字过于冗长。

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此外,实践教学报告的结论不宜喊口号、发倡议,这和成果展示与交流的结尾还是有较大的区别。

(七)注释

注释不同于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集中列于文末。而注释则是作者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和补充说明,或者对引言的来源做出充分说明的文字。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脚注的方式,标于页脚处。

(八)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实践报告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将参考或者引用的文献资料信息,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列于报告末尾的文献集合。参考文献反映出实践报告的取材来源及可信度,同时也是对相关作者的知识成果的承认与尊重。

参考文献格式要求详细,其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请同学们参见本教材的附录。

三、实践活动成果交流

实践活动成果交流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初步成果之后,通过论文公开答辩、成果展览(如专题宣传画公开展览和微电影的公开展播)等方式,开展成果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实现成果的交流、宣传和向现实社会应用的转换。

实践活动成果交流有下列功能:

(1)学习功能。成果交流能使不同小组之间的成果得到相互观摩与借鉴,这对于大学生而言是用较少时间就能获得较多知识,增强研究能力的过程。

(2)研究功能。在成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研究团队或个人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是提高团队研究水平、提高成果价值的重要的手段。实践证明,成果交流阶段开展的学术批评是思想的碰撞和磨砺,是进一步提高后续研究水平的捷径。

(3)宣传功能。成果交流能够向同学和社会宣传研究取得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蕴含的真理的力量。它是一个扩大研究社会影响,增强社会正能量的机会。此外,成果宣传也是一个对研究项目和研究团队的宣传。许多研究项目和研究者能够脱颖而出,赢得学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取得后续研究的资金,就是由于研究者在研讨会、论文发表等成果交流中的出色表现。

(4)转化功能。成果交流是扩大自己影响的好机会,它是一个使自己的个体意见(individualopinion)转变为公众舆论(publicopin-ion),使自己的个体化的理念上升为公众行动的绝佳机会。

因此,实践活动成果交流并非实践活动的终结,它也是重要的学习环节,是研究工作的延伸,不容我们忽视。

下面,我们从交流形式、交流环节设计、交流平台搭建和交流准备等几个方面对其介绍如下:

(一)交流形式

结合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实际,实践活动交流形式主要有班级成果交流、校级优秀作品评选和社会公开发表几种主要形式。

1.班级交流

班级交流在教师所任课班级开展,由各个研究小组之间进行。它的主要功能是学习和成绩评判。在该阶段,教师应该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成果进行指点和评价。教师尤其应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让学生主持交流会、学生组成答辩组、设置互动环节等方式实现学生间互评等目的。

2.校级优秀成果评选

这是全校范围内的年度评选,一般评选的范围为同一个年级的学生。校级优秀成果既是年度学生成果的检阅,也是年度教师实践教学的交流,可以分配名额,由任课教师完成初选,组成评委,把校级成果评选工作和教学交流工作结合起来。评选结束后,应该利用适当的平台,让优秀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使实践教学的成果能够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发挥影响。

3.社会公开发表

学生研究小组从研究活动起始阶段,就应该有公开发表的意识,通过公开发表自己的成果,促进学术共同体的繁荣。

教师和学校也要精心策划和指导,推动大学生研究成果的公开发表,通过组织参加征文活动、学术研讨会、推荐出版、集册出书等多途径多渠道,积极地将优秀作品推向社会,让优秀作品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二)交流环节设计

1.准备工作

(1)组织者先行策划。确定交流活动方案,明确主题、日程、地点、展示和评比的方法等。

(2)落实有关人员、场地和器材等。如学生评委会、计时员、计分员。调试会场的器材等。

(3)各研究项目小组写作讲稿,制作多媒体辅助课件(PPT)。

2.公开答辩

(1)展示研究成果。包括小组选题思路,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情况、活动过程、研究成果,本环节以及本次活动的最大感受等方面内容。

(2)评委会和现场同学以答辩的形式开展学术评价。

(3)教师进行总结。

3.成果展示

通过网络平台或其他方式,教师对全体学生成果进行展示。

4.评比颁奖

(三)注意事项

1.要根据学生成果的形式采用生动活泼的展示方式。如艺术学院的同学就可以采用画展或微电影展播等方式进行。

2.注意成果管理。教师和学生可以建设专题网站,使实践教学成果有一个专门固化平台,并可供同学查询,既可宣传学生成果,又可资学生学习借鉴,防止个别学生抄袭剽窃。

3.注意发挥学生干部、学习积极分子的作用,注意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生骨干队伍。教师要让学生评委充分发表意见,培养学生在研究中的评价反思能力和正确的研究品位。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指导意见要及时精炼,但是要防止“一言堂”,要把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