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王蕊.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单春晓.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新视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封希德.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5]刘丽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接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张福记,李纪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7]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9.

[8]史广成,王玉敏,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9]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0]江滨,杨胜松,赖雪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论[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

[11]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2]张玉田.学校教育评价[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13]黄蓉生.西部青年大学生政治行为研究报告[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14]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15]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6]林泰.社会思潮理论前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7]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8]谷春德.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9]邓杰.教育技术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0]李怀龙.教育技术学公共课课程[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

[21]何文茜.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2]靳玉乐.现代教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3]丁兴富.现代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4]李伯黍.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5]赵伶俐.审美化教学原理与实践[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26]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7]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今西南大学)出版社,1997.

[28]冯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9]邹志仁.信息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0]李棋.论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

[31]周宏仁.信息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2]王卫东.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价值观:西方之鉴与本土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3]梁桂麟.知识经济与高校德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4]檀江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5]祝智庭等.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6]陈登才,董京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37]王卫东.当代语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38]周中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探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9]刘沧山.中外高校恩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0]张健.创新文化与文化创新[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