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首,D 大调,BWV1050

这是 6 首协奏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我们知道,巴赫比较钟爱中提琴, 在科滕亲王的宫廷中,他常演奏中提琴;这次,一反常态,这首协奏曲突出地表现羽管键琴,大概也由他自己演奏。这首协奏曲的主奏部乐器为 3 件: 独奏小提琴、独奏长笛和羽管键琴。但是明显地是以羽管键琴为主。协奏部乐器为弦乐组。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在巴赫的早期作品中,虽然手稿上标的是 fluto(长笛),但实际是用竖笛,因为横吹的长笛是后来才盛行的。在这首协奏曲中巴赫特别标了要用长笛(transverse flute)。有些学者因此认为这首协奏曲创作时期较晚,它可能是 6 首中最后创作的一首。时间大

概在 1720 至 1721 年冬天之间。

Ⅰ.快板,D 大调,2/2 拍。首先由独奏小提琴和协奏部中的小提琴一起奏出:

以后加入:

以上两部分成为这一乐章的骨干,反复变化进行,互相交织,其中还插入优美的乐思片断:

但是,羽管键琴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凌驾于其他两个独奏乐器之上,终于奏出数十小节光辉灿烂的华彩乐段。最后,乐章结束在开始时的乐句上。 Ⅱ.深情的(Affectuoso),D 小调,4/4 拍。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乐章的

速度标记在原稿上最初是“广板”(Largo),以后巴赫又把它改成为目前的标记。这可能是受当时德国越来越风行的在音乐中强调情感的成分,即后来的所谓“情感风格”(Empfindsamkeit)的影响,那是在 18 世纪的下半叶流行于德国北部。

开始时略带忧郁的旋律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然后长笛模仿:

这一乐章只有 3 件主奏乐器演奏,但羽管键琴的左右手好像分成两个声

部似的,因此它的织体是由 4 个声部构成,是四重奏而非三重奏。中间,有新的动机加入,并予以展开:

Ⅲ.快板,D 大调,2/4 拍。这一乐章很奇特,它的形式是“A、B、A”, 返始咏叹调的三段体。首尾段(即 A 段)是精致地编织成的赋格,开始时由独奏小提琴引入主题,独奏长笛模仿跟进:

然后是羽管键琴的左手声部、右手声部进入,后来是乐队进入。织体轻盈。进入 B 段则采用了似乎是后来古典派时期的展开手法,既有原来的主题, 也有新的主题,反复发展。调性也由 B 段开始时的 B 小调,不断转调,最后回到 B 小调结束 B 段。再回到 A 段的赋格,以 D 大调开始,最后结束。这个乐章是新旧两种风格的并列,B 段的展开手法,是相当“现代化的”。

这首协奏曲由 3 件独奏乐器加上协奏部的一个小提琴声部,一个中提琴声部,一个大提琴声部和一个低音提琴声部。在科滕宫廷里当时协奏部的各声部大概只用一件乐器,但是如果有条件,每个声部也可多加乐器。因此, 这样的协奏曲既能用少数乐器像室内乐那样演奏;也可不增加乐器变成一个小型的乐队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