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独特珍贵的魏晋漆器
魏晋南北朝期间,漆器比起前代显得十分稀少,这与葬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瓷器的高速发展抑制了漆器的发展;而且漆器制作的工艺复杂,属于当时的名贵商品,成本过高,也抑制了漆器的发展。
西汉的《盐铁论》里说“一杯用百人之力”,做一个漆杯子,要用百人之力,成本太大,所以漆器一直是贵族使用的一种贵重商品。
三国时期的文献中,有关漆器的记载很多,内容描述了漆器的种类和髹饰品种。曹操的《上杂物疏》中记载有“纯银参带漆书案”,“银镂漆画”,“漆画重几”,“油漆画严器”等漆器。
三国时期漆器开始向多样化和实用化方向发展,此时漆器的镶嵌和彩绘技术更加成熟了,并成为这一时期的装饰特点。
三国时期漆器以东吴最有代表性。东吴漆器除木质胎骨外,还有皮胎和篾胎。装饰工艺有描漆、锥刻、犀皮漆等,个别器物还采用了雕刻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
画面用色有朱红、红、黑红、金、褐和浅灰、深灰、黑等,油彩彩绘的技术娴熟。漆绘内容丰富多彩,已不是单纯纹样,更注重现实生活。
从孙吴时期漆器的墓葬来看,三国时期漆器基本上沿袭汉代以来漆器工艺传统形式,在日臻成熟中又有所演变,推出了新的漆工艺作品。
当时器物的镶嵌依然流行柿蒂形图案或嵌水晶珠等装饰、彩绘漆器上的图案,还可见到凤鸟纹、变体云纹、缠枝纹、双菱纹等,然而彩绘的内容以及风格上又出现富有意趣的作品。
安徽省马鞍山朱然墓发现的漆器,最能代表三国时期漆器的发展水平。这批漆器在制作和装饰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研究东汉末至三国时期的漆器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朱然出生在东汉末年,和吴帝孙权同岁,朱家在江东属于四大豪门之一,几代人和孙氏政权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朱然小时候和孙权是好朋友,长大以后,他成为了东吴的一个著名将领。
朱然一生中建立了很多战功,219年,吕蒙偷袭荆州,朱然就在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和潘璋拦截关羽,结果生擒关羽,立下了大功。
此后,刘备要为关羽报仇,起兵讨伐东吴,吴蜀打了一场很有名的吴蜀夷陵之战。在这个战役中,朱然协同陆逊,攻前断后,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后来,朱然65岁时被孙权拜为左大司马、右军师,特别是到了丞相陆逊死后,他成为东吴地位最高的一位元老。
朱然墓中的漆器有的是朱然生前用过的,有的是别人送给他的礼物,都是三国时期的经典之作,也是研究三国时期漆器制造业和绘画艺术的宝贵资料。
朱然墓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件漆器,就是彩绘宫闱宴乐图漆案。它长82厘米,宽56.6厘米,案面中间装饰着大幅的人物画,当中有皇帝、后妃、宫女、侍郎、官吏和贵妇等,共有55个人物,生动地描绘了汉魏时期贵族生活的庞大场面。在贵族们宴饮的时候,一群艺人正在表演“百戏”,这件漆器上面画着伎人们把车轮拿在手里进行掷弄。
朱然墓彩绘贵族生活图漆盘,直径24.8厘米,高3.5厘米,木胎,平沿直口,浅腹平底,沿与底部各有一道鎏金铜扣,盘内壁及底髹红漆,外壁及底髹黑红漆。
画面分三列,上列为宴宾图;下列为出游图;中列右侧为驯鹰图,中间为对弈图,其左侧为梳妆图,有一女子跽坐在镜架前梳理长发,旁置一漆奁,盖已揭开。
这一梳妆图的构图、梳妆用的镜架、漆奁的器形,恰与“女史箴图”分段画面中“人咸知修其容莫之饰其性”十分相似。
盘中绘图出于漆工之作,人物衣着线条比较简括,当然比不上女史箴画卷上人物线条之飘逸及笔法工整细致。然却也可以发现三国时期的绘画对两晋时期所产生的影响。
墓中有一对犀皮铜扣胎漆黄口羽觞,每件长9.6厘米,高2.4厘米。从正面看,它是黑颜色的,从背面看,有不同的颜色,这种云涡纹状的图案,似行云流水之状,非常漂亮。
它是用髹漆工艺来制作的,表明了在东吴时期,这种髹漆工艺已相当成熟了,它现在比我国文献记载要提早了600年。
还有3件长舌形的漆匕,黑红漆地上用红、金二色绘出装饰图案,经考证是古人分餐的用具。
非常值得称道的再如“季札挂剑图”漆盘,盘径24.8厘米,背面髹黑红漆,并书有“蜀郡造作牢”5字铭,腹部边缘绘有莲蓬、鳜鱼、童子戏鱼等图案,尤其是白鹭吸鱼和童子戏鱼激起的道道水波,显得十分有情趣。
该漆盘正中画出了一段春秋时期“季札挂剑徐君冢树”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吴公子季札出使鲁晋,途中结识了徐国君王,并答应回来赠给他。几年后,季札回到徐国,徐君已故,他就把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树前三人中,穿红袍者为季札,背后山中的两人就是季札和徐君。画面的最外边的盘沿,则装饰了一圈狩猎图,图上的猎人手拿着器械在追捕着野兽,动态十分夸张。
墓中还有一件被称作“槅”的漆器,长25.4厘米,宽16.3厘米,高4.8厘米。这是一种在方形木胎上用竹条隔成左右对称的盘子,盘内有7个格子,可以盛放不同的食物或者物品。漆槅中7个格子的上面分别画着7种灵物,它们是天鹿、凤鸟、神鱼、麒麟、飞廉、双鱼、白虎,所以为其命名为“彩绘鸟兽鱼纹漆槅”。
这种装饰方法在漆器中并不多见,堪称一种十分典型的“瑞应图”。其中天鹿的身子是鹿形,却长着翅膀。天鹿又称“天禄”,与辟邪是一对神兽。
神鱼长着两只翅膀,鸟的脚,显得十分奇特。飞廉是一种长着一个鸟的头、兽的身体的风神。而双鱼也是一种神鱼,是吉祥的象征。
朱然墓漆器中多盘,而槅仅此一件,彩绘鸟兽鱼纹漆槅也是三国时期具有时期特征的一种新器形,始于三国而流行于两晋、南北朝,而南北朝时期墓葬中的槅,质地多为青瓷。
与这些漆器同时发现的还有锥刻戗金漆盒盖,长22.5厘米,高11.5厘米。平面正方形,外髹黑红漆,内髹赭红漆,上面装饰的图案也是龙、虎、鸟、麒麟、天鹿等瑞应图,线条简练流畅。也是一件难得的精品。
“戗金”是用真金粉填入锥划或针划的线条里面,不仅可以使画上的人物或动物“细如毫发”,而且金粉的光泽可以经久不变,灿烂辉煌。
图案中由于布满了繁密的云纹,就像细碎的水波,由于用的是“戗金”的工艺,所以那些金錄就像在阳光下的道道波光,神兽和人物都如同在水面上游荡一样。
工艺制作多彩绘,还有素漆。在漆器装饰方面,大量出现了以人物故事为题材的画,不仅人物刻画生动传神,而且采用了我国传统水墨画的没骨写意画法,构图巧妙,用色讲究。
同时,三国漆画把过去一器多画改为一器单画的做法,极大地保持了绘画题材的完整性。新出现的漆工艺品种有犀皮、戗金。
东吴漆器主要发现于湖北省鄂城东吴墓,当地曾在4座东吴墓葬中发现漆器20多件。
这批漆器的器形有耳杯、碗、果盒、盒、屐、方盒、案、俑等,说明了三国漆器品种的变化。其中除了木胎和竹胎外,还有两件属于布胎漆器。
如镶铜釦漆奁,口径25厘米,通高15.5厘米,竹胎、圈制、盖呈盝顶状,顶心饰四叶柿蒂纹铜片,柿蒂中心和柿叶上嵌水晶,柿叶髹黑漆。
顶部两道铜扣,铜扣之间均髹黑漆,口沿和转角处均用铜片包镶。上层为一浅隔盘,直壁,浅腹、平底,铜扣斜沿。器内均髹黑漆。
此外还有安徽省南陵麻桥东吴墓,墓中发现的漆器以果盒、碗、奁、小圆盒、梳篦盒、纺锭、线板为主要品种,装饰上多用镶嵌技术。
如彩绘童子对棍图漆盘,木胎,敞口,浅腹。盘内壁有凸弦纹两周,将盘内彩绘分隔为三圈,外圈黑漆地上绘云龙纹;内圈红漆地上绘有游鱼、水莲及水波纹等;中心主体图案,黑漆为地,绘两童子在山前空地上对棍相舞。盘背面髹黑漆,外周绘云龙纹。中央漆书“蜀郡作牢”4字。
该盘漆画构图丰满而生动,尤其是人物的刻画极为传神。作者抓住儿童头部较大,四肢丰腴的特征,描绘出两个稚气十足的童子。其风格与其他漆画中长裙曳地、姿态庄重的贵族妇女迥异,是一件极难得的艺术珍品。
江西省南昌市东吴高荣墓也发现漆器15件。其器形有槅、耳杯、盘、钵、碗、奁盒等,均为木胎,有的木胎外再贴麻布。器外表多为黑色,内为暗红或朱色,少数器表有彩绘和镶嵌装饰。
如黑漆凭几,弦长69.5厘米,宽12.9厘米,高26厘米,木胎,扁平圆弧形几面,下有3个蹄形足,通体髹黑漆,色泽光亮。
漆凭几也是三国时期漆器中的一种新品,大概始于三国后流行于晋至南北朝。但是在六朝墓中常见的凭几是陶质,漆制者仅见于此。
到了东晋时期,民间制作漆器不仅要得到官府的批准,而且还有严格的制作工艺规范,并需要在漆器上朱漆题款,书写工匠姓名和制作年代。
这一时期,髹漆工艺也有不少创建和富有时期特征的成就,比如密陀僧的应用。在生漆中兑制密陀僧,这是中外文化技术交流的结果。
密陀僧即黄丹,源于波斯,常用作黄色颜料,随着丝绸之路进入我国,密陀僧制漆技术的出现,不但丰富了漆器色彩,也提高了油漆干燥性能,为后世夹纻造像和雕漆工艺的盛行开辟了道路。
夹纻髹漆工艺始于战国后期,在两汉时用于制作夹纻漆器,干漆夹纻造像正是在继承战国以来干漆夹纻漆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当时已能造“夹纻丈八佛僧”,高及层楼。这种佛像,比铜佛轻便,比泥佛坚固,便于装在车上游行,称之为“行像”。
夹纻造像技术的兴起与佛教兴盛的历史背景有关,晋法显《佛法记》中就称于阗有夹纻造像。晋代著名艺术家戴逵、戴颐父子就是以善造夹纻佛像载名史册的。
夹纻造像技术是漆器制造结构上的大突破,由于一件模具可制作若干件,外形多变,解决了佛像设计规范化的难题。
在东晋时期,在汉代灰绿漆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绿沉漆。这种暗绿色的漆,静穆深沉,犹如沉入水中而得名,《书经》中记载王羲之得到友人赠送的髹绿沉漆竹管的毛笔,十分喜爱,竟认为比得到金宝雕琢的笔还要名贵;南朝刘宋时期,广州刺史韦郎作“作绿沉银泥漆屏风二十三床”,却因此招致许多大臣的指责。由此可见绿沉漆在上层社会中的特殊身价。
东晋时期还发明了斑纹漆工艺,斑纹漆是用数重色漆交混而产生斑纹的漆器,或用一单色漆在涂层中显露出深浅不同的斑纹。斑纹漆的出现是髹漆工艺史上的一大突破,它充分表现了漆的融合性和流变性,并由此繁衍出了千变万化的彰髹艺术。
另外,东晋素髹漆器兴起,说明漆艺装饰开始走向理性,符合时期风范。
东晋时,漆木家具开始广泛流行,漆器工艺中的各种技巧都用来装饰家具。南朝梁简文帝写的一篇《书案铭》,称赞一张书案的做工:“刻香镂采,纤银卷足,漆花曜紫,画制舒绿……”
可见这张书案已经融合运用了七宝镶嵌、金银镶嵌、绿沉漆髹饰等多种结合的工艺,显示了漆艺精巧奇绝的装饰特色。
两晋时期,瓷器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漆器的产量虽然很少,却也在南北不同地区都有所发现。其主要有广东省广州西北郊、江苏省南京东晋墓,江苏省江宁六朝早期墓、辽宁省朝阳、新疆地区以及江西省南昌等。
江西省南昌市晋墓发现有西晋朱漆“吴氏槅”,长26厘米,宽18.3厘米,高5厘米,薄木胎,槅档微残,口沿处有盖槽,平面呈长方形。
内分7个方格:四角有4个对称小方格;中央分3个方格,有一大格,另两格大小相同。槅底、槅底足四角及口沿处施黑漆,槅内及四侧中部施朱红漆。有足,其底足四边各挖有3个弧凹。槅底中央有“吴氏槅”3字。
南昌的6座东晋墓葬中,发现了漆器26件,这批漆器的类型有奁盒、平盘、耳杯、攒盒、凭几、箸、匕等。尤其精美的是彩绘宴乐图漆平盘、彩绘巡游图漆奁,双耳漆托盘、扇形漆攒盒则是晋代新流行的漆器品种。
东晋彩绘宴乐图漆盘口径25.5厘米,高3.6厘米,木胎,平沿、浅腹、大平底,口沿,外壁及底髹黑漆,并饰以朱红弦纹、圆点纹。内壁朱红地,并饰两道黄色连珠纹及圆点纹;内底在朱红地上以红、黄、黑、灰绿等色彩绘画人物、车马、瑞兽及钩线纹等。
漆盘图案以中间两组人物为中心,其中一组为一红衣长髯老者作迎接状,其后为一头系冠冕、身着华丽服饰、手摇羽扇的贵妇在侍女簇拥下出迎贵客,一侍女在前引路,一侍女手撑华盖,一侍女跟从。另一组为绿衣老者琴瑟歌乐,神态怡然,其左侧红衣老者手捧托盘,旁边侍女侧立。
在图案的上方,还有一少年公子驾着车马带领一名侍从出巡游乐,图案下方为4名手捧托盘相对而立的侍从及”一孩童。图案的周边及中间还饰有垂幢、鹿、龟、瑞鸟、钟鼎等。
整个图案绘有人物20人。描绘手法采用黑色勾线铁线描,再平涂渲染,设色浓淡有致,人物面部较圆满,表情生动自然,刻画栩栩如生,表现了宴饮歌乐一幅太平景象。
南昌东晋纪年墓发现的彩绘出巡图奁,直径25厘米,高13厘米,圆形、直壁,内壁髹红漆,外壁上下髹朱红漆。上部呈帷幔状,下部缀朱红连珠纹一周,中部黑漆地,车马人物以红、赭、金三色勾勒,点染,人物形态各异,体态丰腴。层次丰富,立体感强。画面分三组,每组车马人物的绘制风格基本相同,绘有二车二马17人。
这件漆奁上的彩画,其作风和表现手法比之东汉末“彩箧绘孝子故事画”更富有变化,笔法更趋流畅。虽然此漆画出之漆工之手,而却颇具西晋以来画风。
晋时与漆器相关的最著名的一个故事是“曲水流觞”,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里清晰地记录了当时的盛况: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文中说的是一个古代习俗,每年阴历三月初三,大家都要聚集在水边,举行仪式,祈求吉祥,叫做“修禊”。永和九年,即354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当时的多位名士就在兰亭这个地方参加修禊。
大家列坐在水边,把羽觞放入水里,沿着弯曲的水道任其漂流,流经谁那儿停住,谁就要作诗一首,做不出来就要罚酒。这就是“曲水流觞”的典故。
到了南北朝时期,漆器的风格以北魏最为典型,其中最主要的发现,当属山西省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夫妇合葬墓中发现的漆屏风和宁夏地区固原北魏墓中发现的漆棺板。
司马金龙墓发现的彩绘人物故事漆屏风,较完整的有5块,每块长约 80厘米,宽约 20厘米,厚约2.5厘米。漆屏风用木板制成,遍涂朱漆然后作画,有黄色墨书榜题和题记。
屏风两面原皆有画,入葬时朝下的一面腐蚀严重,原貌难以辨别,向上一面保存较完好,色彩鲜艳,另一面剥落严重,色彩暗淡。
第一二块屏风画用栏界分为4层。第一层6个人物,为帝舜恪守孝道的故事;第二层3个人物为周太王妃太姜、周武王母大姐、周文王母太任的立像;第三层两个人物,为鲁师春姜及春姜女像;第四层6个人物,为班婕妤辞成帝同乘辇故事。
以上故事多出自西汉刘向所著《列女传》,帝舜事迹见《史记·五帝本纪》。所画内容与汉代以历史人物故事喻世教民的传统相承袭。
其绘画风格颇近似传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用笔连绵不断,大有“春蚕吐丝”之风韵,显得悠缓自如,其设色渲染合宜,人物也悟对通神,表现得惟妙惟肖,尤其是画中女子的身姿动态的描绘,既能体现其身份特征又各富个性,面相则已见南朝“秀骨清相”之端倪。
因为此漆画以红漆为底色,所画人物用黑线作铁线描,脸、手涂铅白,服饰器具用黄、白、青绿、橙红、灰蓝等覆盖力强的色彩来绘制,所以显得富丽精致,而以漆或油彩作画比在纸、帛上作画更为不易,体现了漆画艺术的深沉魅力。
宁夏地区固原北魏墓为夫妻合葬墓,随葬品多集中在墓主身旁,男棺绘制有精美的漆画,棺盖、前档及左右侧板上绘有天河图、墓主人身前饮宴图、孝子故事画。
根据墓主服饰、棺木形制及漆画内容推测,年代约在486年前后,墓主人可能是鲜卑人。
固原北魏墓漆棺画的发现,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北朝绘画史料。这些漆画反映了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和绘画技巧,其中由单幅画面构成的连续性孝子故事图,已构成了后世连环画的雏形。
汉族的传统故事,以鲜卑装束的人物来表现,反映了当时当地的风情土人情,为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形象的史料。
[旁注]
百戏 古代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汉文帝纂要》载:“百戏起于秦汉漫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寻橦等也。”可见百戏是对民间诸技的称呼,尤以杂技为主。
《女史箴图》 “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诫的意思。西晋惠帝司马衷不务正业,国家大权为其皇后贾氏独揽,朝中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9段《女史箴》,以为劝诫和警示,后来顾恺之就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段为画,故称《女史箴图》。
麒麟 亦作“骐麟”,简称“麟”,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雄性称麒,雌性称麟,后常用来比喻杰出的人。麒麟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
王羲之 东晋著名书法家,少从姨妈卫夫人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
帝舜 我国历史中的著名人物,是中华五帝之一。名重华,姚姓,为四方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后世以舜简称之。
[阅读链接]
司马金龙墓发现的彩绘人物故事漆屏风不但在当时属于上品,在现存北朝文物中也是难得的精品。
与屏风同出的还有4个石雕屏趺,当初是插立屏风用的,每件边长约32厘米,高6.5厘米。屏趺雕刻极精,但内容与屏风画没有联系,均与佛教有关,说明当时北魏佛教十分兴盛。
《北齐书·祖传》中记载:“善为胡桃油以涂画。”祖善于用核桃油调制颜色来画画。山西的吕梁山、太行山地区都盛产核桃,所以这种说法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