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
曹禺
【作者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现代著名剧作家。他“生长在一个曾经阔绰过后来又败落了的家庭里”。从小爱好戏剧,中学就登台演出。1928 年入南京大学学习,1933 年毕业前夕,写出《雷雨》,在文坛引起震动。大学毕业后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专攻戏剧。1935 年写出《日出》,又一次引起注目,他带着这两个剧本以年轻的脚步跨入剧作家的行列,此后,一直活跃在戏剧战线上。其主要作品有《原野》《蜕变》《北京人》《黑字二十八》等。他的作品矛盾集中,冲突激烈,结构紧凑,在中国话剧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异彩,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的成熟。
【著作导读】
《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的杰出作品。30 年代的舞台没有一部完善的话剧可以与之比肩。该剧久演不衰,显示了久远的艺术生命力。《雷雨》创作于 1933 年,发表在 1934 年北京的《文学季刊》上。
《雷雨》以 1925 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发生在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纠缠着父子母女两代人性爱和血缘关系的故事, 揭露了资产阶级虚伪的本质,预示了畸形社会必将在雷雨中崩坍的历史动向。
这是一个发生在 20 年代北方某城的悲剧:周公馆的少爷周朴园,玩弄了女仆梅侍萍,梅生下两个儿子周萍和大海后被撵出家门,她抱着大海漂泊辗转,再嫁鲁贵,又生下女儿四凤。若干年后周朴园续娶繁漪,繁漪难耐寂寞, 与周的大儿周萍发生乱伦关系,此时四凤来周家为佣,又被周萍纠缠不休。大海在矿上做工,闹罢工和矿主周朴园发生冲突,梅侍萍寻女来到周家,恍然若梦,发现原来竟是 30 年前的伤心旧地。在这里她与周朴园不期而遇,繁漪当众揭开她与周萍的隐情,周朴园责令周萍认侍萍为母,所有的人如遭雷击,四凤触电而死,周萍羞愧自杀,繁漪狂叫而疯,罪恶之家在雷雨交加的深夜土崩瓦解⋯⋯
《雷雨》在艺术上有鲜明的特色,剧作结构缜密,整个戏集中在一天时间和八个人身上,十分紧凑。矛盾冲突纵横交错,环环相扣,动人心魄。虽然该剧也存在着宿命论观点和人为痕迹过重的缺陷,但它仍不失为话剧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雷雨》曾在日本、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上演,也都受到交口赞誉。
作为以文艺的方式对中国旧文化进行抨击的艺术作家,曹禺是姗姗来迟的一位,但他带来的却是一种更加深刻、猛烈的抨击。如果说,以鲁迅为代表的 20 年代作家所批判抨击的是旧文化的封建主义性质,那么曹禺这一代作家则努力批判抨击了旧文化的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性质,这不能不说是对现代文化发展的新贡献。这种新贡献具体表现在:作者以一个民族资本家的家庭隐情及其所体现出来的封建思想与资本方式的综合症为主要内容,说明了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并不因有了资本经济生活形态就会消亡,而且二者的综合使原有的没落腐朽、残忍暴虐、伪善自私的程度更深,因而罪恶性也就更大。周朴园是民主自由博爱的维护与奉行者,在生活方式上也试图摆脱封建
的规范,但其骨子里的性格除了对资本的掠夺性、对性爱的占有欲、对人际关系的虚伪性与所有资本家一致外,剩下来的便是中国统治阶级的封建性, 强硬、残暴、冷酷、吝啬、崇尚旧道德等都带有中国封建地主的基本特征。更有价值的是,作者让这个罪恶之家在大雷雨中覆灭,向人们预示了不仅中国封建文化、也不仅刚刚在中国兴起的资本主义文化,就是封建文化与资本文化合流的文化,都必将为无产阶级的文化所取代。作品的这种文化发展意向是与历史的必然趋势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