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判断 马尚龙
有的人说初恋的人不懂爱情,因此,便有了一部叫《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的电影。但是,这种糟糕的电影根本无法回答如下的问题:谁懂爱情?实际上,当一个人能够像X射线透视般地全部了解爱情的细枝末节时,他肯定已经像耄耋老人坐在壁炉前回首童年趣事。也就是说,只有走完了爱情历程的人才会深知爱情,没有走完爱情历程的人或多或少的都是爱盲。于是,我们似乎可以这样判断:爱情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懂爱情,就在于朦胧,就在于似是而非,就在于揣摩,就在于嫉妒,就在于心跳和羞怯。当一个人读完爱情这本书的时候,也就是他(她)向爱情告别的时候。
两个人之间的爱恋程度并不会绝对的对等,并不会都以百分之一百的爱情去燃烧对方,甚至并不是双方都是火。如果说其中一个是火,那么,另一个则是冰或岩石。冰,既可以被火溶化,也可以淹没火苗,而岩石却是在点燃了火以后不再理会火的存在。那也就是为什么在爱情的天地里,总是迫和被迫的两个角色。两个追逐者不会是爱情,两个被追逐者也不会是爱情。当追逐者终于追上了被追逐者,爱情终于演变为婚姻时,一个极其有趣的现象发生了:爱情中的追逐和被追逐常常逆转成婚姻中的被主宰和主宰。
我们常常听到社会舆论对青年男女在选择婚姻伙伴过于苛求时的批评。但是这种舆论是否忽略了如下的生活事实:当我们去小店买件杂货时,我们可以完全地忽视它的质量;当我们去买一件几百元钱的衣服时,我们的目光开始挑剔,而且决不会在第一家商店第一柜台就成交,虽然我们有可能兜了一圈仍然回到老路上;当我们花几千元钱去买一件家电时,我们不仅挑剔,而且还会约请朋友作个参谋或者称为消费指南,从外观到质量到价钱等等。那么,当我们选择婚姻伙伴时,当然有权力作更多更全面的选择,挑剔也自然在情理之中。只是应该有个心理定位。当你怀里只揣着“一千元”钱时,切莫去想29英寸的“大彩电”。爱情的幻想不可不存在,婚姻的真实不可不正视。
当一个人在经历数次不成功的恋爱而后结婚时,他(她)很可能把成为自己配偶的对象看成是一个完美的人,他(她)甚至很清晰地了解对方的诸多缺点,比如相貌的平庸,职业的低贱,性格的偏激……这些缺点对于初恋者来说是那么的不容接受,但有这些缺点的人并不因此而失去婚姻。因为这个世界太多的是我们这些不是十全十美、不是白马王子、不是白雪公主,甚至什么都不是,只是平平常常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普通的人。
后来,我的女同乡便成了我的恋人。后来的后来,她成了我的妻子。可到现在,已成家有子的大学室友来信总忘不了向我讨要两瓶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