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

归根到底,我们的建设方针还是毛主席过去制定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不管怎样开放,不管外资进来多少,它占的份额还是很小的,影响不了我们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吸收外国资金、外国技术,甚至包括外国在中国建厂,可以作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补充。当然,会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的东西。我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这不可怕。

《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

(1980 年 8 月 21 日、23 日),《邓小平文选

(1975—1982 年)》第 310 页

要弄清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要比封建主义优越。有些东西并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的。比如说,技术问题是科学,生产管理是科学,在任何社会, 对任何国家都是有用的。我们学习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科学、先进的管理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而这些东西本身并没有阶级性。

《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

(1980 年 8 月 21 日、23 日),《邓小平文选

(1975—1982 年)》第 310 页

从对外关系来说,就是要进一步实行开放政策。我们开放了十四个沿海城市,都是大中城市。我们欢迎外资,也欢迎国外先进技术,管理也是一种技术。这些会不会冲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呢?我看不会的。因为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 冲击不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基础。而且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不搞两极分化。这样,吸收外国资金肯定可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 今天看来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补充。当然,这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是带来的消极因素比起我们能惜此加速发展的积极效果,毕竟要小得多。危险有一点, 不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 年 6 月 30 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增订本)第 55 页

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恐怕我们有些老同志有这个担心。搞了一辈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忽然钻出个资本主义来,这个受不了,怕。影响不了的,影响不了的。会带来一些消极因素,要意识到这些东西,但不难克服。你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五十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到那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几千美元,我们也不会产生新资产阶级。基本的东西归国家所有,归公有。国家富强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不断增长,这有什么坏处!在本世纪内最后的十六年,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占主体。同外国人合资经营,也有一半是社会主义的。合资经营的实际收益, 大半是我们拿过来。不要怕,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消极影响肯定会有,那是有办法的。这次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我看讲清楚了。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我们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新情况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不是说四个坚持吗?这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否则是“四人帮”的“宁

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984 年 10 月 22 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增订本)第 77—78 页

开放政策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风险,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会被带进来。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政策和国家机器有力量去克服这些东西。所以事情并不可怕。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1985 年 8 月 28 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增订本)第 118 页

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我们现在讲的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下开展的。社会主义本身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第一,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我们现在公有制经济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与此同时,我们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资金、技术,甚至欢迎外国企业到中国办工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样做不会也不可能破坏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合资经营,外国资本占一半,另一半是我们社会主义公有的,至少发展了一半社会主义经济。一个企业办起来,企业的一半收入归社会主义所有, 国家还可以从企业中得到税收。更重要的是,从这些合资经营的企业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用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们还欢迎外国独资经营,我们从中得到税收,学到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对社会主义所有制没有什么损害,现在外国投资有限,我们倒是觉得这种投资太少, 还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第二,决不能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我们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注意到了这一点。会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个别资产阶级分子可能会出现,但不会形成一个资产阶级。如果我们的改革一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另一方面又注意不导致两极分化,这就没有什么坏处。过去四年我们就是朝这个方向走的。总的一句话,就是坚持社会主义。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1985 年 8 月 28 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增订本)第 117—118 页

中国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改革,包括上层建筑领域的政治体制的改革。中国执行的开放政策是正确的,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如果说有什么不足之处,就是开放得还不够。我们要继续开放,更加开放。因为我们的承受能力比较大,加上我们有正确的政策,开放不能影响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我们教育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就从根本上提供了保证。

《加强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

(1987 年 1 月 20 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23·会主义》

(增订本)第 160 页

一般的讲政治体制改革都讲民主化,但民主化的含义不十分清楚。资本主义社会讲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实际上是垄断资本的民主,无非一个

是多党竞选,一个是三权鼎立。我们能搞三权鼎立吗?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凡是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我们说搞经济体制改革全国就能立即执行,我们决定建立经济特区就可以立即执行,没有经过那么多的反复,互相牵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们不能搬用西方所谓的民主,不能搬用他们的三权鼎立,而要搞社会主义民主,要保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讲的效率不是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的那种效率,我讲的是总的效率。这方面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保持这个优势。至于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的效率,资本主义国家在许多方面比我们好一些。我们的官僚主义确实多得很。就拿人事制度来说, 社会主义国家恐怕有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干部老化僵化,首先表现在思想上, 组织上也有这种状况。所以,我们考虑改革不能搬用西方那一套,就是说不能搬用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我们要根据社会主义国家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改革的内容,实行改革的步骤。

《改革的步子要加快》

(1987 年 6 月 12 日),《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

(1987 年 2 月一 7 月)》第 37—38 页

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资部分, 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 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 “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我国现阶段的“三资”企业,按照现行的法规政策, 外商总是要赚一些钱。但是,国家还要拿回税收,工人还要拿回工资,我们还可以学习技术和管理,还可以得到信息、打开市场。因此,“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 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

《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 年 1 月 18 日至 2 月 21 日),《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论述专题摘编》第 190—191 页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 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 年 1 月 18 日至 2 月 21 日),《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论述专题摘编》第 60—61 页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

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 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

《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 年 1 月 18 日至 2 月 21 日),《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论述专题摘编》第 9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