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党和国家关于经济特区建设的重要文献(摘编)

1980 年一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央决定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是正确的。两省工作有很大进展,成绩是显著的。

由于全国的经济体制还没有作大的改革,广东、福建两省试行新体制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这是前进中的矛盾。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认真地及时地总结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的问题。中央认为,这次会议总结的经验和提出的措施是可行的,要认真贯彻落实。

广东、福建两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不但有利于加快两省经济的发展, 而且有利于促进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因此,广东、福建两省必须加强领导, 兢兢业业做好工作,加快经济的发展,为四化建设作出贡献。中央有关各部门,要把搞好两省的经济体制改革,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对两省工作的指导,采取积极的帮助的态度,而不能撒手不管。希望中央有关各部门和两省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的批示》

(1980 年 5 月 16 日)

1981 年我国是社会主义的主权国家。我们根据平等互利原则,欢迎外同人来投资,联合开矿、办厂、办其他事业,但是外国投资者必须尊重我国的主权,遵守我国的法律、政策、法令。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试办了经济特区,这方面的经验应该及时总结,特区在采用外国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方面,在利用外资方面,要放手去做。我们的目的是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特区工作中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保持有关部门职工和当地居民的社会主义的精神道德风貌。

为了适应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扩展,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城市的作用。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福州、厦门等城市, 应该在这方面作出更多的贡献。我们还要及早动手,采取各种方式,培养一大批熟悉国际市场和国外经济技术发展状况的对外经济贸易专家、技术干部和推销人员,组织好国际商情网和包括销售后服务的推销网。对现有的对外经济贸易管理体制。要继续有步骤地进行改革,既坚持国家的统筹安排和统一对外,又能调动地方、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性。

《在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1981 年 11 月 30 日)

1982 年根据中央关于对外实行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和有关指示, 广东、福建两省自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试办经济特区以来,各项工作进展很快,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打开了局面,成绩是显著的。但是,在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亟侍研究解决。今年春节,陈云同志同国家计委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现在搞特区,各省都想搞,都想开口子。如果那样,国内外投机分子就会统统出笼,所以不能那么搞。特区第一位的问题是总结经验。到会同志一致认为,陈云同志这个谈话非常及时,非常重要。总结经验,是为了发扬成绩,克服缺点,纠正错误。只有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执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进一步试办好经济特区。

必须明确,党的对外实行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是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国际形势所采取的坚定不移的政策。我们既要敢于利用目前国际的有利条 件,坚持这个完全正确的政策,又要正视在实行这个政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同资本主义思想腐蚀进行斗争。我们决不能因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就忽视、放松和不敢进行反腐蚀的斗争;也不能因为必须进行这场斗争,就对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发生动摇,恰恰相反,只有旗帜鲜明地坚决严肃地开展反对资本主义思想腐蚀的斗争,才能正确地健全地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这不但是广东、福建两省的问题, 全国各地和各个部门都毫不例外。正确的态度是:“两个牢记”和“两个坚持”,即:全体共产党员都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牢记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我们党的最终目的,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忠实履行入党时的庄严誓言,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必须坚持党的对外实行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进行反对资本主义思想腐蚀的斗争,永远保持我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任何人要是在这个根本立场上发生了动摇,他就是受了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腐蚀,如果他拒不悔改,他就不配做一个共产党员,他就是背叛了社会主义道路,就必定要受到党纪、军纪、政纪和国法的严厉制裁。

还必须明确,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是在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基础上的特殊,是在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前提下的灵活。政治上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经济上必须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占绝对优势,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思想文化上,必须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否则,我们就是从根本上打了败仗, 违背了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根本出发点。

《中共中央批转的广东、福建两省座谈会纪要》

(1982 年 3 月 1 日)

1984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作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在实践中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今后必须继续放宽政策,按照既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要实行统一对外的原则改革外贸体制,积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的规模,努力办好经济特区,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利用外资,吸引外商来我国举办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独资企业,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 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两套本领。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1984 年 10 月 20 日通过)

1985 年对外开放,走向世界,是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技术开发工作要有一个转变,把引进技术放在发展生产技术、改造现有企业的重要位置上来。特区和沿海城市要利用有利条 件,成为引进技术的先行地区。技术引进要尽可能实行技贸结合、工贸结合,要重视专利、技术诀窍和软件的引进,还要广开渠道发展多种形式的国际间的合作开发、合作设计、合作制造。国内有关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要同引进技术紧密结合,消化、吸收引进的先进技术,提高开发生产技术的起点,进而发展新的创造,提高自主开发的能力。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潜力的技术开发项目,要采取扶植政

策,促其早日取得成果,进入国际市场。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5 年 3 月 13 日)

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从财政上积极支持办好经济特区和开放若干沿海城市。去年五月,国家决定,进一步办好四个经济特区,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和海南岛,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为了实施这一重大经济决策,国家一方面从财力上支持这些地方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便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发展生产建设事业;一方面又制定了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港口城市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工商统一税的暂行规定,对在这些地方兴办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在税收上给予更多的优惠待遇。

《在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

(关于一九八四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一九八五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

(1985 年 3 月 28 日)在发展迸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

方面,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以及珠江、长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担负着特别重要的任务。这些地区要根据出口的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使更多有竞争能力的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在广东、福建继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经济特区要在继续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逐步做到生产以外销为主,力争给国家多创外汇。国家有关部门应当与地方密切配合,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总要求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针,做好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的发展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建设和开发,使我国对外开放前沿地带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1985 年 9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1986 年我国“六五”期间在实行对外开放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应该看到,就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潜力来说,这方面已经迈出的步子还很不够。前几年在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有些地区、部门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多头对外,盲目竞争,重复引进,过多地进口了一些高档消费品。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切实加强和改善管理,认真加以解决,但决不能因此而对开放政策产生疑虑。“七五”期间,必须以更大的力量,扩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的规模,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业, 兴办国际空运、海运、保险、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事业。

努力增加出口,创造更多的外汇,是更大规模扩展对外经济贸易与技术交流的基础和关键。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外汇短缺在相当长时间里都将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出口贸易是我国外汇收人的主要来源。我国的出口创汇能力,决定着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 制约着国内经济建设的规模和进程,是关系对外开放前途的重大战略问题。把出口搞上去,我们的经济发展在全局上的回旋余地就更大了。

要扩大外贸出口,创造更多的外汇,最根本的是要采取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战略。一是要坚持把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放在首位, 逐步建立健全在国外的推销系统和服务网络,努力做到质量稳定,服务周到, 讲究信誉,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二是要努力改善出口商品的结构, 逐步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制成品转变,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转变,提高轻纺出口产品的质量,增加新型食品和

机电产品的出口。三是要进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的生产布局,在沿海地区和其它有条 件的地区建立各种不同类型、各有特色的出口商品基地和出口专厂,逐步形成完善的出口生产体系。这是提高出口经济效益、增强出口商品竞争能力的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措施。外贸部门要同有关地区和部门紧密配合,对此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四是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继续巩固和发展已有市场的同时,进一步面向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做到出口市场多元化。当前我国许多产品外销不如内销盈利多,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对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从多方面给以鼓励和支持,使出口创汇多的企业和职工得到应得的实际利益。总之,各部门、各地区都要把增强出口创汇能力放到重要议事日程上,花大力气抓紧抓好,抓出显著成效。所有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也要把扩大出口、多创外汇当作自己的重要职责,面向国际市场,努力开发更多的具有竞争能力的出口产品。特别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带在出口创汇方面要发挥更大的作用,经济特区要朝着建立外向型经济的目标前进。

认真总结前几年的经验,切实改进进口工作,对于坚持实行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根据有利于促进国内技术进步、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和节约使用外汇的原则,合理调整进口商品结构,坚持把重点放在引进软件、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上,严格控制一般的加工设备和耐用消费品的进口。对国内有条 件生产的产品,要积极搞好并立足于国内生产;对进口国外散件、零部件进行加工装配的生产线,要严格审查,限制进口和避免重复进口。要积极发展进口替代,努力提高国产化水平。一切浪费国家外汇的行为,都必须坚决加以纠正。

在增加出口创汇、提高偿还能力和吸收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适当扩大利用国外资金的规模,重点用于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特别是电力、港口、石油等方面的建设,以及机械电子等行业的技术改造;用于发展出口产品和实行进口替代,以增加外汇收入和节约使用外汇。要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利用外资的政策、法律和法规,正确掌握外资的使用方向,大力提高经济效益。

前几年,我们对于外贸体制进行了一些初步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很不适应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的需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首先应着重于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和管理体系,注意运用汇率、关税、税收、出口信贷等经济手段,同时辅之以加强进出口许可证和配额管理等行政手段,合理调节进出口贸易。随着宏观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进一步调动地方、部门增加出口的积极性,扩大出口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发展外贸企业同生产企业的直接联合,更好地实行产销结合、工贸结合、技贸结合 的原则,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在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

(1986 年 3 月 25 日)

第三十五章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这些城市和地区要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建设和开发。在广东、福建继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要重点搞好现有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利用外资项目的配套工程,集中力量建设好现已展开的区域,逐步形成以工业为主、技术先进、能出口创汇的外向型经济。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和海南岛,要根据各自的条 件和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进行外引内联,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沿海开放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坚持量力而行、逐步兴办的原则, 做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等开放地区,要逐步形成贸一工一农型的生产结构,认真搞好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努力增加出口收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摘要)》

(1986—1990)

1987 年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间经济技术交流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我国出口创汇能力的增强。为了增加外汇收入,必须立足于促进生产发展, 提高产品质量,改进花色品种,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要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和工资成本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进料加工出口和来料加工出口。积极推进工贸、农贸之间的横向联合和合作。逐步建立出口商品生产体系,发展创汇产业,使专门为出口创汇服务的企业信息灵通,并真正能够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为外贸出口的持久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进一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尽快增加工业制成品特别是轻纺、电子和机械等深加工、精加工产品的出口。努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出口生产经营协作和联合,搞好销售服务网络,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要使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逐步形成外向型经济结构,充分发挥它们发展外贸生产的优势。要加强经济核算,努力降低出口成本,提高外贸经济效益。在增加出口创汇的同时,要积极发展旅游事业,进一步开展对外承包业务和劳务合作,使它们成为我国增加外汇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我们不仅要多出口,多创汇,还必须合理用汇,节约用汇,努力保持外汇收支平衡,把有限的外汇真正用在发展我国经济最迫切需要的地方,使之发挥出更大效益。严格控制不适当的进口,国内能够生产并满足需要的产品要立足于国内供应。积极发展进口替代产品的生产,努力提高国产化水平。我们还要认真总结经验,研究制定既有利于联合统一对外又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外贸体制全面改革方案,并有计划有步骤地付诸实施,为进一步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创造良好条 件。

《在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1987 年 3 月 25 日)

必须继续巩固和发展已初步形成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逐步推进的开放格局,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正确确定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地区的开发与建设规划,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开展同内地的横向经济联合,以充分发挥它们在对外开放中的基地和窗口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987 年 10 月 25 日)

1988 年沿海开放地区和经济特区的开发和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积极发展了外向型经济,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它们在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方面,在了解国际市场、传递经济信息和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窗口作用。

《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1988 年 3 月 25 日)

四、不失时机地加快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方面的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日益增强。

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外投资的扩大,为我们进一步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必须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竞争,以沿海经济的繁荣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们要继续巩固和发展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充分发挥现有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的作用,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对广东、福建和海南岛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建立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积累经验。根据海南岛独特的历史、地理和资源条 件,国务院建议成立海南省,把海南办成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实行比现有经济特区更加优惠的政策。海南岛开发建设的任务很艰巨,工作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必须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片建设的方针,从改善投资环境入手,逐步建立起更加开放的外向型经济结构。

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地区,立足于本地优势,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较低的优势,实行“两头在外”

(即原材料来源在外和产品销售市场在外),积极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劳动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加工出口,参加国际交换。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 沿海工业城市和经济特区要走在前头,发挥国营大中型企业在增加出口创汇中的骨干作用。要特别重视利用沿海农村劳动力的优势和现有乡镇企业的基础,发展外向型企业和创汇农业。大力发展沿海和内地的横向经济联合,积极向内地转让技术、管理经验和输送人才,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进一步发挥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有紧迫感,决不能贻误时机,但也要有坚韧不拔的艰苦创业精神,踏踏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在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必须按照生产力合理配置的原则,统筹规划全国的经济发展。内地要利用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机会,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对外开放中迈出新的步伐。

适应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进一步加快和深化外贸体制的改革。外贸体制改革要坚持“自负盈亏、放开经营、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的方针,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从今年起,在全国全面推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外贸出口创汇、向国家上缴外汇包干,适当调整外汇留成比例,给地方创造良好的经营条 件。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进出口仍由国家统一经营外,大多数商品的经营权下放到地方,并相应下放经营机构。必须把承包经营责任制落实到外贸企业和出口生产企业,以调动它们的积极性。全国性的外贸、工贸进出口公司,要逐步向综合性、多功能和国际化方向转变,有计划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上来,积极为国内的外贸企业提供服务。加速推行进出口代理制,进一步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推动外贸事业的全面发展。

增加出口创汇是扩大对外开放和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基础。按照择优出口的原则,逐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发展出口生产基地,扩大和完善国际市场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努力做好国内市场需要和外贸出口的统一平衡,加强出口贸易的协调管理工作,发挥外贸、物价、财政、税务、银行、海关、商检、外汇和工商行政等部门的管理职能,审计和监察等部门的监督职能,外

贸商会的协调职能,以保证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积极开拓国际承包劳务市场,加强管理和协调,进一步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索质和服务质量,改善经营管理。根据讲求经济效益、促进科技进步和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原则,进一步调整进口商品结构。技术引进的方式要多样化,防止盲目性,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创新,发展进口替代,加快国产化进程。

利用外资要广开渠道,根据偿还能力和国内资金与物资的配套能力,保持适当的规模和合理的结构,正确引导投资方向,提高使用外资的综合效益。重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大力发展中外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注重利用现有企业同外商进行合作,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保障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使外商能够按照国际通行方式在我国投资和经营。

《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1988 年 3 月 25 日)

党中央最近提出的加快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是落实党的十三大确定的建设和改革任务的重大部署。实施这一战略,不仅能够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而且将有力地推动各方面体制改革。这对于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胜利实现到本世纪末的奋斗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九八八年计划要求,把组织实施沿海地区发展战略作为一件大事,摆在突出位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海地区的地方政府,要按照“两头在外”, 即原材料在外和市场在外,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原则,统筹考虑和调整沿海地区进出口商品结构,以及引进技术和利用外资的方向与重点,使沿海地区更多地利用国外资源、资金和技术,开展多元化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贯彻执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关键在于必须把出口创汇抓上去。只有切实增加出口,才能放手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形成进口——加工——出口的良性循环。除城市和大中型骨干企业要发展外向型经济、增加出口创汇外, 目前更重要的是应该把乡镇企业作为推广运用已有科研成果的一个重要基地,鼓励科技人员直接到生产第一线,通过科研成果的有偿转让、技术入股以及经营承包等各种形式,创办一批高素质的外向型乡镇企业。从目前实际条 件出发,沿海地区要大力发展高质量的、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同技术密集相结合的产品出口;从长远看,必须积极发展技术先进的产业,力争有较多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要特别注意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的巨大作用,我国科技力量应为此多作贡献。要更多地鼓励外商兴办独资企业,也要更多地利用外资改造老企业,更加放手地利用国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要处理好沿海地区和内地的关系。沿海地区适合于用内地资源的仍然要继续用,内地资源仍然要有计划地继续开发。在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内地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式发展本地经济。要进一步组织沿海和内地发展多种形式的横向联合,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发展战略转移的初期,要切实保证这些地区所需能源、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我们必须对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有紧迫感。同时,也必须从现实可能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不能不顾条 件一哄而起。有关部门

和地方要认真地做好规划、协调和调节工作,防止只大进不大出、盲目铺新摊子等现象的发生。同时,贯彻执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要与全国稳定经济结合起来。全国稳定经济要考虑到沿海进一步开放的需要,沿海经济的发展也要照顾全国经济的稳定,使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关于一九八八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1988 年 3 月 26 日)

二、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以多种形式长人经济,发展成新型的科研生产经营实体。科研机构可以和企业互相承包、租赁、参股、兼并,实行联合经营,或进入企业、企业集团,或发展成科研型企业等;可以充分利用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地区、智力密集区的优势,面向国际市场,创办或联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分所、公司、企业、企业集团等,积极开发和组织生产新产品、高技术产品,进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也可以直接在国外布点,建立各种独资、合资机构。智力密集的大城市,可以积极创造条 件试办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

(1988 年 5 月 3 日)

1989 年对外开放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显著进展。中央确定广东、福建两省作为综合改革和开放试验区;新建的海南省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将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初步实施,开始取得效果。对外贸易全面推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轻工、工艺、服装三个行业和汽车、电子行业中的少数大型企业集团实行外汇全额留成、放开经营、自负盈亏,有效地调动了各方面出口创汇的积极性,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一千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四点四,出口商品结构也有所改善。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一九八九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

(1989 年 3 月 4 日)

必须坚持执行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继续发展外向型经济。这样做有利于缓解国内原材料供应紧张的矛盾,充分发挥国内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治理整顿目标的实现。沿海地区要抓住时机,扬长避短,及时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提高经济素质,努力增加“两头在外”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利用“以进养出”、“三来一补”等多种与外商合作的形式,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沿海地区也要积极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时同样不能一哄而起,齐头并进,也不能竞相扩大对外开放的优惠条 件,更不能在追求高消费上互相攀比。要正确处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关系,使它们能够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分工协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在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1989 年 3 月 20 日)

沿海地区要在治理、整顿中利用当前比较有利的时机,发挥自己的优势, 从实际出发,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发展重要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要继续引进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我国原有企业进行改造,兴办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并继续鼓励外商来华兴办独资企业。

《在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关于一九八九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1989 年 3 月 21 日)

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充分发挥它们在对外开放方面的窗口和基地作用。继续提倡和鼓励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地区的基本政策措施不变,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1989 年 11 月 9 日通过)

全会强调,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关系,治理整顿不仅将为改革深入和健康地进行创造必要的条 件,而且它本身也需要改革的配合。在集中力量进行治理整顿期间,改革要围绕治理整顿来进行,并为它服务。对治理整顿不积极,就是对改革不积极。当前,要着重在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财政包干体制、金融体制、外贸承包制等方面深化和完善改革。必须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积极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更有成效地扩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地区的基本政策措施不变,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1989 年 11 月 9 日通过)

1990 年继续稳定和完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地区的基本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以及开放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倡和鼓励发展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方面的窗口和基地作用。

《在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稳定发展而奋斗”》

(1990 年 3 月 20 日)

几年来,经济特区的开发建设,特别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实践证明,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和措施是正确的、成功的。

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对于推动改革开放,扩大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缓解当前暂时困难的一项重要措施。经济特区要继续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中求稳定、求提高、求发展。要积极吸收、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更有效地扩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把外向型经济提高到新水平。

广东、福建、海南三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经济特区的领导和指导,支持特区更好地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发挥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窗口和基地作用。

《国务院批转〈一九九○年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

(1990 年 5 月 28 日)

十年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后不久,经邓小平同志倡议,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运用对外开放的条 件, 加快经济发展。这是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创举。十年过去了,今天我们来到

深圳,看到这里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时的深圳是个边陲小镇, 点缀其中的只有几座外贸仓库;今天的深圳,已经是一个各项设施比较齐全, 经济昌盛,市场繁荣,内外经济交流十分活跃的现代化城市。

深圳和其他几个经济特区,在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 扩大对外经济合作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窗口和基地作用,在改革开放中也发挥了排头兵作用。经济特区坚持发展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的指导思想,卓有成效地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扩大出口,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逐步建立起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为确立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和实施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经济特区外引内联,扩大横向经济联合发展经济的路子,对内地众多地区进入国际市场起到了借鉴和推动作用。经济特区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许多方面先行一步,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重要的经验。经济特区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重视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也为我们在对外开放条 件下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人的政治、业务和文化素质,积累了可贵的经验,经济特区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创办经济特区的实践是成功的,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它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丰富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

《江泽民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十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1990 年 11 月 26 日)

我们要继续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这就要求必须把现有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进一步办好,把沿海开放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事情进一步办好,把吸纳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拓展对外贸易、发展国际经济合作的事情进一步办好。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今年又作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这将充分发挥上海和长江沿岸腹地的经济资源优势和科学技术优势,使我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在这样的形势和任务面前,经济特区要在过去十年成就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不停顿地把各方面的工作推向前进。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要克服过去体制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我们的对外开放,是要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学习外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和进步文化成果,同时抵制资本主义社会那些消极腐朽东西对我们的侵蚀,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良的思想、道德、文化传统。无论是特区还是其他地区, 都要始终把握这样一些基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开拓、进取,共同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在这方面,希望特区创造更多更好的经验。特区已经有了一个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初步基础。今后的任务是提高水平,增进效益,要提高技术水平,引进和开发更多的先进技术以至高新技术,以科技进步来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要提高管理水平, 使政府行政管理、市政管理、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和法制化。要提高知识水平,特别是要增进广大干部的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法律知识,培养宏大的对外经济工作队伍。要提高政策水平,通过改革,使经济特区的政策、法规更好地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

所有这些,总起来说,也就是要求经济特区做到邓小平同志所期望的那样, 充分发挥“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的作用,与浦东的开发和开放相互配合,为国家的经济振兴服务。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国仍将坚定不移地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执行对外开放的方针。经济特区的有关政策,党和国家要保持其稳定性和连续性,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经济特区的一些重要基础设施,省政府、中央各部门也应该一如既往地给以支持,为特区建设创造必要的条 件,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环境。我们也殷切期望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朋友,一如既往地从各个方面关心和支持经济特区建设。

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期望,再过十年,当经济特区庆贺它建立二十周年的时候,将会创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更大成绩,将会更加生机勃发。

《江泽民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十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1990 年 11 月 26 日)

要继续贯彻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践证明, 我国开辟经济特区和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一些沿海城市和地带,这个方针是正确的,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这些成效的取得,也是同国家和各地方、各部门的支持分不开的。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巩固和发展现有的技术开发区、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带,使它们更好地发挥在对外开放中的窗口作用。今年,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作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这对于充分发挥上海和长江沿岸腹地的经济资源优势和科学技术优势,带动这些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几年,我们应当集中力量办好上海浦东开发区。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建议的说明〉》

(1990 年 12 月 25 日)

进一步贯彻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优势和有利条 件,对于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促进和带动全国经济的振兴与繁荣,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有关举办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应当继续贯彻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灵活措施,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巩固和发展已开辟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带, 使它们更好地承担在发展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方面的重要任务,发挥它们在对外开放中的窗口、桥梁和基地作用。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地区要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合理确定开发与建设规划,更好地面向国际市场,同时积极开展同内地的横向联系与协作。认真搞好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和开放,是今后十年的一项重要任务。与此同时,积极发展同内陆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 1990 年 12 月 30 日通过)

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要进一步办好已有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地区。要办好上海浦东新区,充分发挥上海和长江沿岸腹地经济资源和科学技术的优势。同时,

还要考虑有重点地选择一些边境城市,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要以对外开放地区为依托,发展外向型经济,外引内联,带动内地经济、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对外开放中,要努力学习和吸收外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和进步文化成果,同时坚决抵制资本主义制度那些消极腐朽东西的侵蚀。

《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

(1990 牟 12 月 30 日)1991 年坚持对外开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

上,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政策,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条 件。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处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前列,在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越来越发挥着窗口和基地的作用。经济特区建设卓有成效的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举办经济特区、进一步开放沿海地区的决策,是正确的、成功的。

厦门是我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十年来,经过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艰苦努力,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年前,我们到厦门来,这里城区很小,工厂很少,经济还很落后。今天,我们看到这座古城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商和港台客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上千家新企业办起来了,成群的高楼大厦建起来了,商业贸易繁荣起来了,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各业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对带动闽南地区、加快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为推动海峡两岸的经济交往,促进祖国统一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厦门的发展,汕头的发展, 各个经济特区的发展,都进一步显示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强大生机和活力,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丰富了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江泽民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十周年庆祝会上的 讲话》

(1991 年 12 月 18 日)

经济特区要认真总结经验,把各方面的工作推向前进。经济特区要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合理地确定开发和建设规划,保证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更健康地发展。要把特区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增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轨道上来。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跟踪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进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把吸收外商投资同加快老企业技术改造结合起来。特区也要坚持把国营企业搞得更好,不断增强它们的活力。要大力发展为生产服务,为出口服务的第三产业, 特别是信息、金融、贸易等产业,促进特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现代化,在这方面,视野要更开阔些,步伐要更大些,成效要更显著些。要继续加强同内地的横向联系和协作,促进内地的建设和对外开放,更好地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外引内联、双向辐射的作用,把外向型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特区要围绕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这个改革的总目标,积极稳妥和协调配套地推进各方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在这方面多创造一些好的经验。同时特区要十分注意

和大力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抓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决抵制一切消极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努力消除一切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相容的社会现象,使经济特区的发展始终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并培育出讲奉献、讲团结、讲道德、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社会风尚, 造就出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厦门经济特区与台湾一水之隔,是海峡两岸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厦门特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 件,积极增进海峡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往来,热忱欢迎台湾同胞参与经济特区的建设,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新贡献。

我们也殷切期望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朋友继续关心、支持和参与我国经济特区的建设。

在国内外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下,我相信,今后经济特区将会以更迅速更坚实的步伐向前迈进。到 2000 年,经济特区将会取得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加丰硕的成果,呈现出更加繁荣昌盛的新面貌。

《江泽民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十周年庆祝会上的讲话》

(199l 年 12 月 18 日)

1992 年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我国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对外开放已经全面展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范围,注重效益的提高,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继续采取措施和完善政策,办好深圳等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努力使这些地区不但在经济和城市建设上有较快的发展,而且在改革开放事业中,更好地发挥窗口作用和辐射作用,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上海浦东新区是今后十年开放开发的重点。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设一些投资效益好的项目,通过上海浦东的开放开发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逐步使上海发展成为远东地区经济、金融、贸易的中心之一。最近国务院批准海南省吸收外商投资开发洋浦经济开发区,批准黑河、绥芬河、辉春和满洲里作为边境地区新的开放城市,这些地区要抓紧规划,培训人才,把对外开放工作搞得更好。

《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1992 年 3 月 20 日)

今年要继续办好已经开辟的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使这些地方利用外资更多一些,发展得更快一些,成效更大一些,更好地发挥它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同时,要加快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步伐。国务院已经决定,要继续从资金筹集、贷款规模、外汇使用、财税政策和扩大项目审批权限等方面,给开发浦东新区以更多的支持。还要积极扩大内陆边境、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和其他形式的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要更加大胆地、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特别是要更好地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兴办更多的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的范围和领域。要继续改善投资环境,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对外商投资方向的引导,多搞高科技和外向型项目。

《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关于 199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 1992 牟计划草案的报告〉》

(1992 年 3 月 21 日)

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重大步骤,是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崭、新试验,取得了很大成就。实践证明,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在兴办经济特区之后, 又相继开放沿海十几个城市,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两亿人口的沿海地带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报告》

(1992 年 10 月 12 日)

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继续办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扩大开放沿边地区,加快内陆省、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加速广东、福建、海南、环渤海湾地区的开放和开发。力争经过二十年的努力,使广东及其他有条 件的地方成为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

利用外资的领域要拓宽。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继续完善投资环境,为外商投资经营提供更方便的条 件和更充分的法律保障。按照产业政策,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引导外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 投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适当投向金融、商业、旅游、房地产等领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要合理布局,认真办好。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报告》

(1992 年 10 月 12 日)

1993 年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初步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全方位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取得显著成绩,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步伐加快。外贸体制实行自负盈亏和打破垄断经营的改革,取消外贸出口补贴,对一批企业赋予进出口经营权,促进了对外贸易持续增长。

《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1993 年 3 月 15 日)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要巩固和发展现已形成的全方位开放格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经济特区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积累经验,发挥示范作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有的要同老企业和老城市改造相结合,注重实效,不要盲目追求数量和滥占耕地。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要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加快上海浦东以及广东、福建、海南、环渤海地区的开放开发。充分发挥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带动辐射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1993 年 3 月 15 日)

经济特区和广东、福建、江苏南部以及部分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化城乡综合改革试点,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胆探索,率先建立新体制。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确定

几个城市,制定以企业制度改革为重点,包括市场制度、政府机构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内容的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为面上的改革提供经验。研究内陆、边疆和民族自治地区加快改革开放的有关具体政策,通过在这类地区建立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试点单位,探索积极推进内陆和少数民族地区改革的路子和办法。

《国家体改委〈关于 1993 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

(1993 年 3 月)

创办经济特区,是小平同志亲自倡导、设计并始终关注和支持的一项崭新事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决策。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为全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发挥着试验、探路和积极推动的作用,并以自己宝贵的经验为丰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做出了贡献。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中,经济特区的“排头兵”作用将会不断地以其特有的光芒而闪耀史册。

海南岛地处南海前沿,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央决定建立海南省和举办海南经济特区,就是要充分发挥海南的优势,加快改革和开发建设的步伐。五年来,海南的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结合海南实际,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使这个昔日经济比较落后的海岛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大批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起来了,显著地改善了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客商踊跃投资;同国内外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活跃起来了,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实现了赶上全国经济发展平均水平的第一步目标。我相信,有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有国内外各方面的积极参与,经过全省各族人民的继续奋斗,海南的现代化建设一定会再上新的台阶。

当前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 件,对我们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时机。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扎实工作,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经济特区要办得更活更实更富生机更有成效,继续发挥“四个窗口”的作用,继续走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前列。经济特区要瞄准国际市场走势和世界新技术革命进程,尽快实现产业结

构、产品结构的升级,促进特区经济向资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化,提高竞争能力,并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更上一层楼”。特区的开发建设一定要加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讲求总体效益。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的第三产业,增强特区的综合功能,海南的旅游资源和热带农业资源十分丰富,要努力发展国际旅游,搞好热带农业的开发。所有经济特区都要进一步加强同内地的横向经济联系,积极为内地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经济特区要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继续借鉴外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好经验和国际通行做法,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特区的实际,有所创造,有所发展,以显示出中国经济特区的特色、优势和风格。今后特区的发展要依靠健全的市场机制和良好的企业素质,来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与合作。在这方面特区的改革起点应该更高一些,步子应该更大一些,并为全国的改革和建设创造出更多的好经验。

经济特区要坚持贯彻“两手抓”的方针,不但要聚精会神地发展经济, 搞好物质文明建设,而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要达到较高的水平。对内要为促进两个文明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对外要成为宣传祖国文明和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窗口”。海南同全国各地一样还处在全面创业的

时期,任重而道远。我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发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核心和精髓的创业精神,来支持和鼓舞我们伟大的创业实践。海南和其他经济特区在这方面也应做出表率, 要把这些创业精神真正贯注到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去,成为促进特区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江泽民在海南省建省办经济特区五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1993 年 4 月 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