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揽河山的古代地理专著
传说在我国上古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成灾,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分别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鲧用“堵”的办法治水失败后,大禹率领民众,与洪水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对洪水进行疏导,经过13年努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大禹治水取得成功后,建立了大夏王朝,并把天下分为九州,于是“九州”就成了我国的代名词。而大禹划天下为“九州”的记载,最初见于我国周初的《尚书·禹贡》中。
《禹贡》是我国古老的地理著作。全书1193字,以山脉、河流等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即“九州”,并对每区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描述。
《禹贡》分5部分:一为九州,叙述上古时期洪水横流,不辨区域,大禹治水以后则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并扼要地描述了各州的地理概况;二为导山,分九州山脉为四列,叙述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特点及治理情形,并说明导山的目的是为了治水;三为导水,叙述9条主要河流和水系的名称、源流、分布特征,以及疏导的情形;四为水功,总括九州水土经过治理以后,河川皆与四海相通,再无壅塞溃决之患;五为五服,即以京都为中心,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从此,九州安定。
《禹贡》保留了非常重要的远古地理资料,是后世研究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也可见上古先祖们活动的区域。地理学也从此成为我国古代深得重视的学科。
随着人们对自然及人文地理的认识,到了西汉时期,人们已能绘制精确的地图。东汉时,著名地理学家桑钦著有我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水经》,1万多字,简要记述了全国137条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涌现出裴秀、郦道元这样的对后世有影响的地理学大家。
裴秀字季彦,生于224年,魏晋时期大臣、学者。少年时便颇有名气,时人称赞道:“后进领袖有裴秀。”裴秀绘制了《禹贡地域图》,“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他对历史地理认真研究,方有此作。在《禹贡地域图·序》中,他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著名的“制图六体”,开创了我国古代地图绘制学。
郦道元字善长,生于466年,北魏范阳人。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志于地理学的研究,喜欢游览祖国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欢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风貌。郦道元多次出任地方官,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及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等广大地区,调查当地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郦道元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游览名胜古迹、山川河流,悉心勘察水流地势,并访问当地长者,了解古今水道的变迁情况及河流的渊源所在、流经地区等。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古代地理学著作,如《山海经》、《禹贡》、《禹本纪》、《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水经》等,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为他的地理学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基础。
郦道元通过把自己看到的地理现象同古代地理著作进行对照、比较,发现其中很多地理情况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不及时把这些地理现象的变迁记录下来,后人就更难以弄明白历史上的地理变化。因此,应该对此时的地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同时查阅古代文献,与古代的地理学著作相印证,将地理面貌的历史变迁尽可能详细、准确地记载下来。
郦道元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和散文作品。郦道元以《水经》为纲,作了20倍于原书的补充和发展,实际上已另成专著。
《水经注》全书共40卷,约30万字,所记水道1389条。逐一说明各水的源头、支派、流向、经过、汇合及河道概况,并对每一流域内的水文、地形、气候、土壤、植物、矿藏、特产、农业、水利以及山陵、城邑、名胜古迹、地理沿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都有具体的记述。而且繁征博引,详加考求,态度严谨,引用书籍多达437种。
《水经注》以叙述北方水系最为精详,郦道元通过亲身调查研究,对前人讹误多所厘正。
《水经注》一书集我国6世纪以前地理学著作之大成,为历史地理学、水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考古学、水利学等方面的重要文献,也是魏晋南北朝山水散文中的佳作。
我国古代地理学,经隋唐、宋元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达到了一个集于大成的时期。明清是对我国古代地理学成就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是个群星灿烂的时期,各种探索成果异彩纷呈。这时最伟大的作品,当属明末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和清末魏源的《海国图志》。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1587年1月出生在南直隶江阴县的仕宦世家、书香门第。他自幼天资聪颖,有很强的记忆力。对于不明白的地方,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他对“四书五经”和八股文没有很大的兴趣,却特别青睐历史、地理和探讨大自然等方面的书籍。他的阅读面很广,诸如古今史籍、舆国方志、山海国经等,他都有所涉猎。看了这些书以后,使得他更加向往五岳等名山。
徐霞客19岁时,父亲病故。3年服孝期满,徐霞客萌发了外出游历的想法,而贤德的母亲也认为好男儿志在四方,对徐霞客的决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他22岁就开始外出旅游,历经34年,直到生命结束为止。他先后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于华东、华北、中南、西南16个省,踏遍名山,游尽胜水。
在漫长的旅途当中,徐霞客为了考察得准确、细致,大都步行前进。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对于所遇的险阻,他都以顽强的斗志去克服,而且无论身体多么疲惫、条件多么恶劣,他都每天坚持作日记。这些旅游日记记录了他的旅途经历、考察的情况以及心得体会,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地理材料。
徐霞客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去世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30多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着,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古代,人们一直想象在我国的四周是大海环绕,我国则位于中心,其他的国家都在海外。这种观念在古代中国人的头脑中早已根深蒂固,直到明朝末年,外国传教士利玛窦带来了世界地图,人们才知道我国不过处于世界的一隅而非世界的中心。
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被任为钦差大臣去广东禁烟,他为了了解外国的情况,组织了一个班子翻译外国的报纸和书籍,他主持汇编的《四洲志》一书,记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后来,林则徐把《四洲志》的全部资料送给好友魏源。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写成《海国图志》。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战事的失利,魏源悲愤填膺,爱国心切,于1841年3月,愤然弃笔从戎,投入两江总督、抵抗派将领裕谦幕府,到定海前线参谋战事。于1842年写成50卷的《海国图志》。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的序中,讲出了著作该书的原因: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这就是说,写书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夷情”,帮助人们习其“长技”,以抵御外侮,振奋国威。这给那些妄自尊大,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视为“奇技淫巧”,盲目排外的顽固派,击一猛掌。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对付外国侵略者,不能“舍其长,甘其害”,而必须“塞其害,师其长”,只有“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1847年至1848年,魏源又将《海国图志》增补为60卷本,刊于扬州;到1852年又扩充为百卷本。全书已达500卷之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由国人自己编写的有关世界各国情况介绍的巨著。
《海国图志》百卷本,除了以《四洲志》为基础外,先后征引了历代史志14种,中外古今各家著述70多种,另外,还有各种奏折十多件和一些亲自了解的材料。应当注意的是,其史料来源还有外国人的著述。其中,如英国人马礼逊的《外国史略》、葡萄牙人马吉斯的《地理备考》等20种左右的著作。
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所记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中外关系、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都超过了前书。所以有人誉《海国图志》为国人谈世界史地之“开山”。
《海国图志》不但详细记载外国情况,还首次从理论上肯定了研究世界史地的必要性。
《海国图志》向人们提供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又以66卷的巨大篇幅,详叙各国史地。这样,使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坚船利炮”,又看到了欧洲国家的商业、铁路交通、学校等情况,使中国人跨出了“国界”,认识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
《海国图志》不愧是我国近代思想史和史学史上的一部杰作,它对海内外起过深远的影响。梁启超赞誉说:“治域外地理者,源实为先驱。”
[旁注]
三皇五帝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人类最初出现三皇及后来的五帝,他们率领民众开创了上古中华文明,是中华上古杰出首领的代表。一般三皇是指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但也有其他多种说法。
制图六体 晋代制图学家裴秀提出的绘制地图的6条原则,是我国最早的地图制图学理论,它正确的阐明了地图比例尺、方位和距离的关系,对以后的地图制作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贾耽、宋代沈括、元代朱思本和明代的罗洪先等古代制图学家的著名地图,都继承了制图六体的原则。
《山海经》 我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了一些海外的远古山川鸟兽,是一本具有历史价值的著作。
八股文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文体。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后四部分是正式议论,中股是全篇重心,在这四段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文。
五岳 我国最著名的五座山,人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闻名世界。它们各有千秋,受到许多游客的青睐,许多文人作家也留下了大量诗文作品。
林则徐 (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瓶泉居士等。清代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坚持维护我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史学界称他为近代我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 (1794年~1856年)原名远达,字默深,一字墨生,又字汉士,号良图。晚清思想家,新思想的倡导者,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文人之一。
梁启超 (1873年~1929年)字卓如、任甫,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清朝末年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阅读链接]
《山海经》中记载的大量神话,但不能以貌似怪诞而简单地贴上神话标签,不重视其所传述的历史内涵。其实原始初民正是通过神话传说,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记录下来。
史载孔子解读神话的故事,我们解读《山海经》中的神话提供了一种方法。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说,为什么传说黄帝有四个面孔?孔子回答,这是黄帝任用了四个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去治理四方,他们彼此不用协商就和谐一致,这就叫四面,并非黄帝真有四个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