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工业英国,它的 邻国和盛衰,1887—1914 年

在维多利亚晚期及嗣后年代中,新闻记者、政客和农村经济学家时时声言农业仍然是英国最大的行业,仿佛是试图使一般城市化的英国人相信自己所看不清的一种情况。就某种意义而言,他们是不错的,虽则给一个行业下定义或计量一个行业的规模的方法是如此之多,以致这类比较很难准确。诚然,至少直到十九世纪之末,“农业”还是不列颠人口最大的一个主要社会经济集团的标签。甚至在 1911 年,超过农业集团的也只有官方称之为从事于“五金制造”的那个同样庞大的集团。①但是农村经济学家的说法已经变得一年比一年更不符合事实了。当 1851 年维多利亚年方少艾的时候,不列颠约有四分之一的成年男子是和农业有直接关联的;十岁以上的男子有六分之一是农业劳动者。到 1881 年,后一数字已降至不及十分之一。到 1911 年,将在二十分之一以下。那时不列颠煤矿工人将比不列颠农业劳动者更多,虽则整个混合农业集团——包括农场主、市场园圃业者、小农场佃农,水果栽培业者和工人在内——将仍比整个采矿采石集团大得多,不过在后者之中,工资劳动者是那样之多,而雇主和独立劳动者却是那样非常之少。但是在全国有业者之中,甚至在 1881 年仍然占 12%以上,在 1891 年将近 11%的整个农业集团,到 1911 年已降至仅仅 8%。①农业集团由于在供应其余人民的食用上未能有更多贡献而往往受到批评;并且有一些批评也是理所应得的。但如考虑到它的规模,那么,既然它成功地生产出除小麦和食糖之外,所有各种主要食品的相当一部分,这样的成绩也就很不差了。食品自给或近于自给的那些国家,都拥有一个匀称得多的农业和工商业的平衡。象不列颠的这样一种平衡——或失于平衡——在大国的纪载上是闻所未闻的。

虽然在皮尔时代或嗣后年代中,另一种商业政策——如果在政治上行得通的话——未始不会使农业集团繁荣得多并使它的规模也更大一些;但是却不容易看出,政策或管理上的任何变革对最终平衡会有多大影响,假使其他条件依旧相同的话。在皮尔时代已经有生命和粮食的竞赛。他方留意及此, 就交卸下台了。尽管有世界史上无比的移民出境的机会,但是从那时起岛上居民却变得更加稠密了。在 1886 年前夕,联合王国和不列颠的出境移民已达到一个高峰。在五年之内(1881—1885 年)永久离开不列颠的大约有六十七万五千人,而在过去二十七年间多半是二百二十五万人。②在 1887—1888 年, 有了另一个高峰,虽则比较低一点;经过移民出境较少的十年之后,在二十世纪又上升到 1906—1907 年的高峰;在 1908 年有一次锐减;在 1910—1913 年终于上升到一个高水平,一连四年每年离开联合王国的人都远在二十万以上,并且在这四年之中有两年在二十六万以上,其中大多数是不列颠人。①

① 参阅例如《工业关系综览》(《工业贸易委员会》)[Survey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Committee on Industry and Trade)],1926 年,第 416—417 页中追溯至 1881 年的那些一览表。

① 前引《工业关系综览》和《1851 年的人口调查》。“年龄和职业”(1852—1853 年,第 88 卷)。

② 关于迁徙数字的不可靠,参阅中卷,第 299 页和《综览》,第 65 页及以下的论述。几乎所有统计数字都是联合王国的而不是不列颠的,这一事实更增加了不可靠性。

① “在联合王国和欧洲以外国家之间的运输上,英籍旅客出境超过入境之数”是:1910 年,二十三万三千七百零九人;1911 年,二十六万一千八百零九人;1912 年,二十六万八千四百八十五人;1913 年,二十

但在 1881 年已经是二千九百七十万九千的不列颠人口,到 1901 年增长到了

三千七百万,到 1911 年已达四千零八十三万。支配社会经济史达一世纪以上的出生率高和死亡率相对低的那种配合所起的作用是如此强而有力。死亡率渐渐变得绝对低了。到 1911—1914 年已逐渐降至人口的千分之十四②。自七

十年代以来,出生率虽一直是缓慢地、平稳地下降,但是 1913 年仍在千分之二十四以上。以这样一种人口的增长,纵使田间人口能增加一倍,不用几年的工夫,街道、矿山、工厂和写字间的人群就会照样稠密起来;何况最热心的土地改革家也没有设想到田间人口的加倍是可能的。现在没有一个人赞成罗伯特·欧文的那个用锄头耕地的计划了。

在维多利亚六十周年纪念的那一年,她所君临的这个人满为患的工业国

——为了供应自己的需要和增加自己的对外投资——多半以自己所生产的每一种东西的大约 20%或 25%(按价值计)运往海外。二十年后,在 1907 年第一次审慎地进行这样一种计算的时候,联合王国产品和制造品的出口在装运口岸计值所有各种货物的全国产量在各该产地——在田庄、矿山和工厂; 在不列颠和爱尔兰——的大约 30%。③在当中这段期间,英国贸易的性质并没有任何根本变化;但是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非常活跃的 1907 年这一年的出

口却异常之高。在 1887 年总值二亿二千一百万镑的出口货之中,包括有少量未加工的农产品,主要是爱尔兰的,连同一些英格兰羊毛;价值几百万镑的未制金属——生铁、未制钢、生铅、铜锭、未制锡;价值一千万镑的煤炭; 二千二百万镑的钢铁制造品,其中包括刀具和铁器,但不包括机器在内;价值一千一百万镑的机器;价值二千八百五十万镑的毛纱和毛织品连同成衣; 以及价值七千一百万镑或占整个出口贸易三分之一的棉纱和棉织品。约值七千万镑的其余部分则是由各式各样的制造品和半制造品构成的。幸而这一部分杂色品种与日俱增,虽则不如原可希望的那样迅速;因为有眼光的人早已看清,一直是维多利亚时代之特征的那种对棉货出口的过分依存是有它的危险性的。①英国怕很难象它那样以棉纺织机装备世界各国,而还能长此以棉织品供应它们。

英国产品和制造品的出口是和 1887 年价值五千九百万镑的外国商品和殖民地商品的巨大复出口贸易这种集散贸易相联系的。这个商品表也是品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凡是地面上的奇异商品,自独角鲸的牙齿以至于云实属,无一不出入于伦敦货栈;但以生毛和原棉为主要项目——其中又以羊毛最为重要——而以咖啡、茶和后来的橡胶为主要辅助项目。尽管批发价格几乎不断猛跌,但是复出口贸易的价值在 1887 年还是比 1877 年大一些,在

象 1882 年和 1888 年这样贸易活跃的年份,则大得多——这是以英国海外经济力量为基础的复出口贸易的活力几乎未受损害的一个明证。如果有一个品目开始从复出口表上消失,照例就有另一个品目来取代:在这个时期,橡胶正这样取代着蓝靛。

英国不但是货物——无论栽培的、采掘的、制造的或存栈的——的债权

四万一千九百九十七人。参阅《工业关系综览》,第 66 页。

② 1901—1910 年平均为十五点五,1913 年为十四点零。

③ 《联合王国第一次生产普查最后报告书》(Final Repori Of the First Cen- sus of Production of the U.K.)(1907

年),1912 年,敕令第 6320 号,第 25 页。

① 参阅中卷,第 295 页。

人,而且正如长久以来的情形那样,是它的船舶、它的银行、它的保险公司和它的商人的各种劳务的债权人,尤其是它的船舶劳务的债权人,因为它拥有世界远洋船舶吨位的大约三分之一和世界远洋轮船吨位的将近八分之五。居于这样地位的一个国家,对于整个世界的经济气候都是敏感的。任何

地方的一点轻微动荡在伦敦商业区的精密的金融纪录器上都表现出来。较大的动荡,如同印度方面季候风的失时或美国方面税则的某种激剧变革所会引起的那样——在八十年代这两个国家共同吸取英国出口货的四分之一以上—

—则会给整个工业区带来困难。邻国之间的战争会带来怎样的困难和怎样的繁荣,在 1861—1865 年和 1871—1873 年已经昭昭在人耳目了。这类无法控制的意外事故会加剧经济活动的起伏,加剧繁荣和萧条的交替,对于这一切, 这个国家已经习以为常,至于它们的原因,经济学家虽已有所论证,但迄今还不很深入。但是他们至少已经提示出可能是事实的东西,即:它们的最普遍的原因——或者应该说是前提?——一直是季节的变迁以及对投资、贸易和工业的群众心理方面的信心、过度信心和气馁的规律性嬗递。②在这些可能的事实之外,还必须加上这样一些肯定的事实:即相继以耐久、复杂和昂贵的工厂去装备各国和重新装备一度已经装备了的各国,或者象发现黄金那类在货币方面令人兴奋的大事,都会使这种交替加剧,或者使信心和过度信心的阵期真正开始;而且无论信心和气馁都会是同战争有联系的。在 1887 年以前,和美国第一次装备高潮的结束同时出现的英国方面装备和重新装备之间的一次停顿,曾经给锅炉制造工会和铁船建造工会会员带来了一连三年(1884

—1886 年)平均 20%以上的失业。

在 1887 年以前的十三年和嗣后的九年之中,贸易的盛衰起伏,如果从货

币方面来看,已经表现为带来了 1888 年所说的“利息跌落⋯⋯利润跌落”② 和从而在实业界产生沮丧情绪和缺乏创业精神的那个大规模价格下降趋势的表层上的一些波澜。加之自八十年代以来在海外和国内市场上都感到了英国

① 中卷,第 652 页,以《商船一览表》,1902 年(敕令第 329 号),第 48—51 页为依据。

② 这并不打算作为一种商业循环的理论,关于这项理论的著作已经汗牛充栋了。在八十年代以前,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第 3 编,第 12 章,第 3 节)在他的“一个商业危机现象的分析”中已经稍稍触及到规律性的嬗递,杰文斯在 1875 年和 1878 年[《通货和财政的研究》(Investigationsin Currency and Finance), 福克斯韦耳编,1884 年版,第 194 页及以下]也曾经讨论包括约翰·穆勒先生(第 203 页)的“心理方面的”解释在内的其他一些人的各种不同意见,并且提出了他自己的收成——日照——地点的学说。韦斯利·密切尔在《商业循环》(Mitchell, Wesley C.,Business Cycles)中把这些以及后来一切学说(直到 1927 年为止)分成为(甲)物理的,(乙)感情的和(丙)制度的三类。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 年版,第 329 页)(他的学说我不试图予以分类)认为杰文斯的学说是“研究这个问题最可取的方法”, 尤其是对他那个时代的世界来说。我不精通凯恩斯先生本人的研究方法,也不确知他认为它究竟适合于1886—1914 年的世界到怎样的程度。

① 参阅中卷,第 188、573 页。商业循环的“装备”方面是罗伯逊,《工业波动的研究》(Robertson,D.H.,

A Study of Industrial Fluctuation)(1915 年版)一书予以阐发的。1880 年以后随着对欧洲和北半球收成的依存性的减少,“季节性”方面的因素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这一点是肯定的。参阅中卷,第 488 页,凯恩斯,

前引书,第 331 页和本卷,第 97 页。庇古,《工业波动》(Pigou,A.C.,Industrial Fluctuations)(1927

年版),第 29 页,虽然完全承认“装备”和其他因素的重要性,但是明确地论断说,“构成工业波动的直接原因或前提的不是别的,而正是商人变化无常的期望[当然要受收成、装备、发现和战争等的影响] ”

② 艾尔弗雷德·马歇尔语,引证于中卷,第 488 页。

人向来不大习惯的外国制造品的竞争;同时关税又逐渐把一些已经门户洞开和一些半开半闭的市场关闭起来,所以不论什么时候衰退一旦开始,就怨言蜂起,因而在 1885—1886 年有对工商业萧条的一次正式调查。这次萧条是持续价格下跌和造成怨言载道的工业衰退合并而成的;幸而这二十三年的价格下跌远不是一个可怕的大衰退。可供利用的七十年代就业统计数字,肯定地证实了反映出自 1874 年至 1879 年的一次令人沉闷的长期工业退潮的其他一

切证据,在 1879 年那个黑暗年份中,据我们所知,制造业和农业方面的失业

数字比十九世纪后半叶除 1858 年以外的任何一年都大。②但是在 1879 年以

后,却有一次明显的涨潮。在 1882 年,以当时技术行业中熟练工人的一个相当有代表性的实例为依据的一般工会失业数字已经下降到 2.3%,锅炉制造工工会的失业工人已不到 1%。③(这是不足为奇的:翌年有七十六万九千吨船舶由英国船坞下水,其中大多数是铁制或钢制的。)紧接着这个新商船队的完成和 1880—1883 年美国铁路兴建的告终而来的造船业、机械工程业和重

五金业的那次真正萧条,持续了四年之久。到 1887 年还没有云消雾散;但在和耐久设备的制造没有多大关系的行业中,萧条却远没有如此之甚。④对于所有各行各业来说,1886 年都是一个不大好的年头,甚至对通常工作正常的印刷工和书籍装订工来说,亦复如此;但 1887 年大多数工会的就业状况虽然比

1871—1890 年这二十年的平均情况稍稍差一点,总还算很说得过去——非金属行业的失业百分比只不过是三点九,而机械工程业、造船业和五金业则是十点四。

在维多利亚女王六十周年纪念那一年,事实上的确看到了迅捷恢复的开始,以及随之而来的批发价格下降趋势中的一个回涨微波,其幅度虽小,但却如此广泛,以致一时看上去象是长期下降告终的一个征兆。造船业出现了一次新的突飞猛进——1888 年的一次“大跃进”①——一举而将 1889 年锅炉制造工的失业人数和所有重五金业的平均失业人数缩减到 2%;两年之内供应了外国三十多万吨英国建造的新船舶;并且在 1898 年将联合王国登记的轮船吨位提高到了五百万吨。②那两年的一般工会失业数字是二点一。令人沮丧的年度破产纪录有了充分的下降。③联合王国产品出口价值在 1890 年比在

1885—1886 年大约高 25%;虽然这个上升的一小部分是由于价格上涨的微波,但是从英国港口载货出口的船舶数字中可以看出其中大部分是来自真正出口贸易量的增长。1889 年,毛纺区是日夜开工的,在煤矿上有了超过煤炭

① 在衰退时期通常都有价格下跌,但是在这些年份中,下跌的终点总是低于前次上升的起点。参阅本卷, 第 24 页的曲线图。

② 中卷,第 575 页。

③ 在《英国国内外贸易和工业状况备忘录第二集》(Second Series of Memo-randa on British and Foreign Trade and Industrial Conditions)(1904 年,敕令第 2337 号),第 97—104 页中有关于这一时期失业问题的详尽阐述,另在庇古,前引书中有更加确切的论述。

④ 例如在 1887 年,机械工程业、造船业和五金业工会,作为一个组别来说,失业百分比是十点四;编制了报表的其他所有各行业,作为一个组别来说,是三点九;建筑业是八点二;印刷和书籍装订业是二点六。

① 《经济学家周刊》,《1888 年的商业史和评论》。

② 造船数字载《联合王国统计摘要》。

③ 详见《统计摘要》;另参阅图冈-巴罗诺斯基:《英国的商业危机》(Tougan- Baronowsky,M.,Les Crises Commerciales en Angleterre)(1913 年版),第 139 页。

供应量的需求,以致使人回想到 1872—1873 年的煤荒。④在工商业方面,资

本的需求是如此之大,以致 1890 年的头两个月英格兰银行的贴现率保持在 6

%,全年平均也将近 5%。如果不是那一年年底商业区发生风潮的话,平均数未始不会低一些,但当时由于一个和国内外公司发起有关的大公司的轻举妄动而导致了所谓巴林危机。①公司发起一直是以极大的规模进行的;在 1888

—1890 年这三年之间在伦敦招募的资本达四亿四千六百万镑;②巴林公司包销大批的南美和其他证券,而在它本身债务到期之前未能脱手。既经接到巴林公司就本身处境危险发出的警告,英格兰银行就采取措施来应付一次金融危机。它一面在俄国购买黄金,一面从法国借入黄金;并且在取得伦敦银行家和金融业者协会的一项私人保证之后,它承担起全部责任并加以清理,因为巴林公司的业务——如果假以时日——原不失为健全的。结果任何保证人都没有赔付分文。多亏处理得法,没有发生任何金融危机和任何种类的恐慌。“全国的广大商业⋯⋯都没有受到多大影响”。③英格兰银行的贴现率从未超过 6%;虽然在 1891 年据说投资公众已经“丧失了一切信心”,④但是这次以及从而引起的投资紧缩,是在这样一次膨胀之后原可期待的唯一结果,纵使巴林公司没有犯过什么过失。就全国的工业而论,1891 年是一个不太坏的年头;和 1857 年世界危机之后的 1858 年大不相同。虽然利润减缩,但就业情况依然良好。机械工程、机车制造、桥梁建筑和造船等企业,都有很多工作,虽则不如 1888—1889 年那样之多。脚踏车制造业尤其活跃。⑤五金业的失业数字仅仅上升到四点一;一般数字仅仅上升到三点五。尽管出口利益集团在 1890 年已经受到美国新税则那个空前未有之高的麦金莱税则的威胁,情

形尚且如此。不过这项税则却大大地损害了某些特殊工业,例如布莱德福的毛丝工业;①但是溯自美国内战以来,美国关税已经是如此之高,以致英国的对美出口按价值计很少超过 1866 年所达到的水平。在八十年代,出口丝毫没有增长。关税税则和美国自力更生的工业化早已把英国出口商推往其他市场。麦金莱税则只不过是再推一把而已;甚至此后五年(1891—1895 年)英国对美出口货的平均价值也不过比前五年少二百六十万镑(即 9.4%)而已。可以诱致美国人购买的东西总是有一些;虽则他们已不再是英国最好的主顾。②

④ 《经济学家周刊》,《1889 年和 1890 年的商业史》。关于 1872—1873 年的情况,参阅中卷,第 388 页。

⑤ 参阅本卷,第 30 页上的曲线图。

① 《巴林危机的善后》,《经济学家周刊》,1890 年 11 月 22 日号。关于亲身的证词,参阅奥哈根:《生活片断》(O’Hagan ,H.O.,Leaves from My Life)(1929 年版),第 1 卷,第 378—381 页。另参阅本卷, 第 352 页。

② 依照《经济学家周刊》编制的年度统计数字。

③ 《经济学家周刊》,1890 年 11 月 22 日号。1891 年 5 月,伦敦商业区为英格兰银行总裁利德载耳先生举行了一次受之无愧的盛宴。

④ 《经济学家周刊》,《1891 年的商业史》。

⑤ 《1891 年工厂主任视察报告书》(Report of the Chief Inspector of Fac-torics,1891)(1892 年,第 20 卷),第 30 页。

① 参阅例如《1892 年工厂主任视察报告书》(1893—1899 年,第 17 卷),第 106 页。

② 一般参阅陶西格:《美国关税史》(Taussig,F.W, Tariff History of theUnited States)(1888 年和以后各版);腊贝诺:《美国商业政策》(Rabbeno,U.,Ame-rican Commercial Policy) (1895 年版)。如果

虽然这个不列颠国由于它的广泛利益及其对于主要食品和原料的海外贸易的完全依存而如此敏感,但也有弊有利。因为利益非常广泛,所以出口货的重新调整也比较轻而易举。如果印度方面因季候风失时,致使印度的购买力暂时削弱,那么在巴西也许会有一次咖啡的丰收,或者扬子江一带的贸易也许会有所改善。由于在麦金莱所要排斥的货物之中很多事先已经有了逐渐扩大和新辟的市场,因而这个政策的实施也就更加支持得住了。纵使美国表示它有决心,并且证明它也有一部分能力,不再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去仰仗一个较老的工业国来供应象铁路用金属之类的粗笨资本货和比较精细的制造品,八十年代在印度、南美、澳洲和其他工业方面仍然幼稚的地方,仍有很多铁路要兴筑,很多精细制造品要购买。当 1899 年五金和机械工程业这整个集团异常活跃的时候,据满意地报告说,活跃是由于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 而不是单单决定于美国需求的增长,象过去常见的情形那样。据说,尤其重要的是这时南美正为英国提供“一个工作的新天地”。①

而且,对食品和原料的海外贸易的依存也证明了国际商业的拘束力,并不因为个人主义的自由贸易主义者曾经夸大其辞而稍损其真实性。对于某一特定供应来源依存的程度越大,那里的生产者本身也就越可能对英国方面的消费有很大程度的依存。美国中等高原棉生产者的需要兰开郡市场,同兰开郡市场的需要这些生产者几乎不相上下。在供应来源多的场合下,它们的分布和多样性已经导致了一个史所未有的价格既低廉而又稳定的局面,特别是就食品价格而言。②在本世纪的前四分之三期间,正如在以前每一个世纪中一样,国内收成一直是具有突出的,有时甚至是压倒一切的重要性的。经济活动的消长虽从来不是完全由于收成丰歉,却总是和收成密切相关。因此,衰退的紧随繁荣而来并不是商业和机械文明的一种新病症。纵使这种病症这时有了一些新刺激,但症候并不是比以往更重,而是更轻。以一定地区的天气和收成为转移的农业文明——自路得的谋阿布(Ruth’s Moab)起直至十九世纪的爱尔兰或二十世纪的中国——总是不得不面对周而复始的饥荒,区域性或全国性饥荒的风险,如果人口稠密的话,饥荒更是十九在所不免。自从1812 年这个战争年之后,自从这个在法国战争之中,据一位当代专家这样想,不论怎样的饥荒,不论人民怎样吃不饱的前景都存在的这唯一的一年之后,英国就再没有面临过这种风险了。①但是在 1812 年以后的六十年间,对

于国内收成基本上的,虽则在 1846 年以后日益减少的依存,纵不意味着饥荒的风险,也还意味着面包价格周期的、剧烈的波动。在把比维多利亚晚期大得多的一部分收入用在面包上的一个民族之中,这种波动反过来又造成所有其他必需品和次要奢侈品的国内需求方面的波动,并且分别同资本设备工业方面的阵歇活动以及国际贸易路线和比重方面的变化所引起的波动,共同决定繁荣与萧条的嬗递。八十年代的一次丰收可能对一个年景起锦上添花的作

把联合王国对美国的复出口一并包括在内,麦金莱税则公布以后五年来价值的跌落只不过是 4.9%。

① 《经济学家周刊》,《1889 年的商业史》。

② 关于食品价格的稳定,参阅胡克: 《1890—1910 年国内外价格的趋势》(Hook-er,R.H.“ The Course of Prices at Home and Abroad,1890—1910”)《统计学报》1911—1912 年。

① 利物浦粮商约瑟夫·桑达斯语,转引于屠克:《价格史》,第 1 卷,第 327 页注。

用——一如 1889 年的情形②——但是对于繁荣的任何真正衡量都不是至关重要的,一如五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曾经有过的情形那样。

现在小麦终年不断地输入国内:收成前和收成后的价格已经不再有什么显著差别。供应品在各原产国已经更加有系统地、更加成功地贮藏起来。铁船或钢船可以散舱装运小麦,而且不致犯潮:木船则一直是以多半潮湿的船舱载运袋装小麦。在北半球温带青黄不接的时候,现在有南半球的收获物可供利用。早在 1884 年,已有年度供应品的十分之一来自南方——来自澳洲, 来自智利;还有很少一点来自阿根廷共和国。二十年后,这时已完全为阿根廷所左右的南半球输入了将近三分之一;在 1908 年输入了几乎五分之二的最高额。任何一个国家,几乎可以说任何一个大陆上的歉收,可以有把握地由其他各地的丰收来扯平。1887 年和后来小麦多次占英国进口半数以上的美国

①在 1904—1905 年突然不得不大量削减它的货运时,阿根廷、印度和澳洲已经能够比例地增加它们的货运而有余了。因此伦敦四磅重面包的价格非但没有上升,象二十年前设使美国的小麦供应遭到同样突然的限制肯定会发生的情形那样,反而从 1903 年水平下降了一点,而且是在一般价格上涨的当口。

在 1884 年以后,前三十年一直起伏于六点八便士和十点八便士之间的面包价

格,始终没有高过六点三便士或低于五便士。在 1891 年以后计算伦敦的一般零售食品价格指数时,它的波动几乎恰恰保持在同一百分比限度以内;因为在这个自由进口的工业国中,那些有助于使小麦和面包价格稳定的各种力量正起着使其他大多数食品价格保持同样稳定的作用。

设使能有和平,或者只有几次不比那些年的殖民战争对帝国核心有更大妨害的战争,维多利亚后期和爱德华时代的英国社会是异常稳定的,而不论去怎样设想。它的经济变动仅仅触及到事物的边缘。甚至它的出口工业,撇开棉织品这个了不起的例外和一些次要的例外不论,产量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是在国内销售的,只有下余之数才易于受到税则和其他无法控制的外界坏境的损害。固然在国内市场上也有外国制造品的竞争,但只要这种竞争是新出现的,那就还不大,几乎和 1884—1886 年所谈论的差不多。进口制造品仍不外是丝绸、细毛织品和玻璃;手套和玩具以及表和乐器,这些都是自从英国首先转向自由贸易以来按不同的速度源源进口的。在 1888 年,“未制和

已制的”铁和钢的进口不到相应出口的十分之一;虽然在 1887 年的商标条例

(维多利亚,第 50 年和第 51 年,第 28 章)限令所有外国货必须标明原产国时,公众发现“德国制”是如何之多和如何之精良而为之大惊,其实这些东西的总值并不大。其中很多是没有直接竞争性的,因为就其规格而言都是英国所不制造的,虽则本国评论家们要它学制;所有这些都是对英国某些使用人合用的,而最遭非议的,如廉价钢,却往往是最合用的。这些货物的输入迄今还肯定没有损害英国生产力量和生产组织的危险。果真它们刺痛了英国生产者,那也无妨:因为他们往往是感觉迟钝的。{ewc

MVIMAGE,MVIMAGE, !13602424_0024_1.bmp}

② 《经济学家周刊》,《1889 年的商业史》。

① 参阅中卷,第 283—284 页。

① 关于本段和类似各段中以年度《贸易报告》(Trade Returns)和《统计摘要》为依据的叙述,其出处没有详加列举的必要。有关于进口货性质的论述是著者的看法。

当 1888—1890 年的工业和投资活动在 1891 年停滞下来的时候,价格下

跌已在预料之中。在 1892 年,价格下跌出现了,如表列的情形那样。煤、铁和钢自然灵敏地随着轨条、桥梁和船舶制造的停顿而下跌,并且跌势很猛。② 在 1890 年每吨可售四十七先令八便士的克利夫兰生铁在 1893 年仅售三十四先令六便士。在同一期间,重钢轨自五镑九先令一便士跌至三镑十五先令十一便士。棉织品和其他消费品的下跌,正如在这种环境中常有的情形那样, 却少得多,但仍然是看得出的。与其说是由于商情活跃毋宁说是由于法俄两国的歉收(因为商情活跃并不太影响消费)而自 1889 年的二十九先令九便士

推升到 1891 年的三十七先令的小麦价格,在 1894 年又重新开始跌向二十二先令十便士这个十九世纪的绝对最低点。其他粮食和豆类也随之下跌。1894 年,大豆和豌豆已降到最低点,1895 年大麦和燕麦也降到了最低点,而当时小麦只不过上升了几个便士。至于其他几种基本商品——例如煤和钢锭—— 最低点是在 1896 年终于证明是按指数计算的总批发价格最低的这一年达到

的。①当时批发价格约低于 1887 年水平 10%,低于 1889—1891 年水平几乎15%。

种种特殊力量曾经在世界各地起着压低价格的作用——诸如紧接着八十年代后期密西西比大草原铁路的另一次延展而来的美国小麦产区的不断扩大,阿根廷大草原上的同样的扩大,以及俄罗斯黑壤土地上的同样的扩大等。过度的发展和价格的低落使这些年轻国家陷于紊乱,从而使价格更加低落。在 1890—1891 年,政治和经济的动荡导致阿根廷政府不能履行债务,以及除一家之外该国所有银行的一齐倒闭。②1891—1893 年,澳洲发生了终于酿成银行危机的一次萧条;1893 年美国有一家铁路的破产和一次华尔街的危机。银价随同其他价格下跌,但远超过其他价格;使用白银的东方,虽然本身的调整落后于形势,却一直能在出售自己的物产时接受按金计的非常之低的价格,而又一直是按金计价的货物的一个可怜的买主。当 1893 年白银降至三十六又十六分之五便士这个似乎低至荒谬程度的数字(1884 年曾经是五十又二分之一便士,1872 年六十又十六分之五便士)③时,按银收税但有很多债务必须以黄金履行的印度政府,拒绝再为私人铸造银币,从而开始了管理卢比的现代史。④这项措施虽则最后会有裨于英国的价格,但就目前而论,印度政府改善它在伦敦的黄金储备的愿望,却无异是对这种时髦金属的进一步需求,因而这类试验的开端很少是对商业有利的。1893—1894 年美国拖延不决的关税和通货斗争则更加不会有利。其反作用是如此之大,以致美国对英国

② 本节所引证的具体价格录自贸易部《批发和零售价格报表》(The Board ofTrade,Return of Wholesale and Retail Prices) , 1903 年,第 321 号。

① 准确地说——照这里所用的指数计算。指数的组成或基础不同,所得出的结果也会稍有不同。参阅《价格报表》附录Ⅱ,方丹先生的“《指数结构备忘录》(Mr.Fountain’s Memorandum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ex Numbers)和本卷,第 31 页注②。

② 伦敦——拉普拉塔河银行:参阅霍布森:《资本的输出》(Hobson,C.K., TheExport of Capital)(1914

年版),第 149 页。

③ 参阅中卷,第 431 页。

④ 凯恩斯:《印度的通货和财政》(Keynes,J.M.,Indian Currency and Finan— ce)(1913 年版),第 7

页并散见各页。

羊毛和毛织品的需求几乎完全停止达六个月之久。①

虽然价格下跌的广义特殊原因——正如在小麦的场合下——以及同贸易的通常波动相联系的狭义特殊原因足可作为极大部分价格下跌的说明,但是如果不是世界上最重要通货的黄金基础二十年来所感到的压力继续不变,下跌也未必会如此之剧。诚然这正是当代的一致看法。②很多思想家和公职人员都把恢复复本位制看作是一条出路③——收回白银以弥补黄金的差额,规定这两种金属间的比率以改善东西方的金融关系。另一些思想家解释了各国政府很少采用的一种更加精细的解决方法的优点。④在美国,以开采白银的西部为基础的一个白银党已经在政治上变得很强大。不久它的领袖就要以他反对“把人类钉在一个金十字架上”的大声疾呼的抗议去煽动素无定见的美国选民团体了。⑤

在这期间,更多黄金的源源而来已使求助于白银之举成为多余;但起初这是不明显的。继六十年代后期和七十年代期间北德兰士瓦黄金发现之后的金伯利钻石矿的发现,已使勘查家充斥于南非。①1882 年在巴尔伯顿附近已开始在天然石英中开采黄金。猎人们谈出远方的所罗门王矿山的种种故事。1884 年有两个勘探家已经找到了威特沃特斯农场附近的金砂矿脉——金砂丘陵。“似乎毫无疑问”,1886 年 9 月——对取自金砂丘陵的第一批样品在金伯利刚刚作过化验之后——一位金融记者这样写道,“在南非已经发现了生产潜力相当大的金矿”。②他警告投资人不要卤莽从事,强调非洲金砂矿脉的无足轻重,而且获利肯定很慢。新法采金是工程师——而不是资本家—— 的事情;所以不能不逐渐发展。但是这两类人都有着手其事的准备。1889 年, 工程师的需求已经在非洲创造了一个使伺机而动的贸易商欢欣鼓舞的“工作的新天地”。③那一年金砂丘陵生产了价值一百三十万镑的黄金。

到 1893 年,产量已上升到五百二十万镑,这种比较缓慢的进展充分证明了七年前所发出的警告是有道理的。但是尽管得到警告,1889 年伦敦方面还是有“猖獗的投机”;1892 年在如今叫做卡非尔竞技场的“那一部分证券交

① 《经济学家周刊》,《1893 年的商业史》。

② 在统计学会上对 1911 年胡克的论文(《统计学报》,1911—1912 年)的讨论,说明了几年之后意见的种种不同。在发言中最贬低黄金的重要性的是凯恩斯:他说黄金不过是决定价格的“至少”四、五种重要因素中的一种而已。

③ 在经济思想家之中有福克斯韦耳教授;在公职人员之中有巴耳弗。最不偏不倚的当代讨论是达尔文的《复本位制》(Darwin,L.,Bimetallism)(1897 年版)。

④ 参阅马歇尔在 1887—1888 年黄金和白银调查委员会上提出的所谓合本位制(他所谓的真正复本位制), 即以金条和银条为共同基础的一种通货的那项主张。马歇尔:《官方文件集》(Marshall,A.,Official Papers)

(1926 年版),第 29 页。

⑤ 布莱恩于 1896 年。

① 参阅《剑桥英国经济史》,第 8 卷,“南非”(1936 年版),第 451、781 页。当 1872 年金伯利矿在杜托伊特斯盘和其他矿山附近迅速发达起来的时候,来登伯赫矿场的采掘工已在千人以上。柯尔:《世界的金矿》(Curle,J.H.,The Goldmines of theWorld)(1902 年第 2 版)是一个看到过几乎所有这些矿山的人撰写的,对于十九世纪后期非常有用。

② 《经济学家周刊》,1886 年 9 月 25 日号。

③ 参阅本卷,第 21 页。

易所”中也有几乎同等的骚动。④这是自然的,虽则是不智的。自 1890 年以来可靠投资的利率不断下降。“盲目资本”却要求 2.5%至 3%以上的利率。1892 年,英格兰银行维持 2%的贴现率为时之久是自从死气沉沉的 1879 年那一年以来向所未有的。1893 年,海外风潮导致了几次高达 4%以至 5%的短期应变贴现率;但此后却开始了迄今所知道的最长一段一连保持 2%的时期,自 1894 年下半年直到 1896 年——批发价格降至最低点的那一年——的下半年。①

在 1894—1896 年有一个农业萧条皇家调查委员会正在举行会议,这是非

常及时的。他们要求专家们替他们预测价格的前景。1894 年 4 月 20 日,罗伯特·吉芬爵士暗示说,我们“多半马上会看到回涨”。他是就黄金的情况立论的;黄金的产量已有增加,而且不止金砂丘陵一地;并且“对黄金的特殊需求”,象七十年代德国从银本位改为金本位时的那种通货需求,“业已停止”。②6 月 14 日,福克斯韦耳教授,虽附有保留条件,却“大体上”倾向于预测价格的进一步下跌,除非是采用复本位制。他说他曾请教过“最优秀的岩石学家”,而他并看不出“有任何理由要担心”来自南非的黄金会有“非常大量的供应”。③翌年,在讨论黄金供应增加的影响时,《经济学家周刊》指出黄金供应对于十九世纪中叶价格上涨的影响远不如起初所预料之甚,并且举出种种理由、种种充分的理由来说明何以认为新黄金的任何影响多半会是更加渐进,更加轻微的。虽然法国已经没有它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所表现的那种把黄金吸收到通货中去的能力,但是笔者补充说,美国却能大量吸收,同时奥地利和俄国正准备采用金本位,从而也会占用去一部分剩余。①

{ewc MVIMAGE,MVIMAGE, !13602424_0030_1.bmp}

{ewc MVIMAGE,MVIMAGE, !13602424_0030_2.bmp}

在 1894 年春季,吉芬的预测是一个大胆的预测;但是在此后几年中却证明他是不错的,纵使是不期而然的;《经济学家周刊》的预见亦复如此。回涨开始了,但非常轻微。在 1896 年后期,一直积累着黄金的英格兰银行在 2

%水平的卧榻上沉睡了两年半之后,觉醒了。①不管“最优秀的岩石学家”怎

④ 《经济学家周刊》,1892 年 11 月 12 日号。

① 英格兰银行贴现率的水平和变化往往是意义深远的,虽则它们并不能控制市场贴现率,甚至不能表明英格兰银行本身所索取的贴现率。自 1878 年以来,它已公开承认“在给老顾客提出的信用好的票据进行贴现时”,不拘泥于它本身的贴现率。在 1894—1896 年,它的 2%是“完全无效的”〔塞耶斯:《英格兰银行的经营》(Sayers,R.S.,Bank of England Operations), 1936 年版,第 11 页〕。“贴现率往往一连很久都不过是一个空符号而已”,哈特利·威瑟斯:《英格兰银行制度》(Hartley Withers,The Eng- lish Banking System)(美国货币调查委员会),1910 年,第 19 页。伦敦可靠的三月期票据平均市场贴现率是:1894 年,一点一八;1895 年,零点九六; 1896 年,一点五六。在活跃的年份,英格兰银行贴现率和市场贴现率比较接近,例如在 1907 年,英格兰银行贴现率平均为四点九二,市场贴现率为四点四九。威廉斯:《贴现率和整理公债的价格》(Williams,T.T.,“The Rate of Discount and the Price of Consols”),《统计学报》, 1912 年。

② 《农业萧条皇家调查委员会第一次报告书》,1894 年(第 6 卷),询问案第 18,173 号及以下。

③ 询问案第 23,668,23,678 号。

① 《经济学家周刊》,1895 年 9 月 28 日号。

① 在其他欧洲银行和国库中也积累着黄金;但是大多数这类的积累是不生产的,所以都有助于延缓而不是

样说,到 1898 年,金砂丘陵每年生产着价值一千五百万镑的黄金;到 1899 年德兰士瓦已卷入战争而南非大草原已牧草丛生的时候,价格的趋势显然在转变之中。②由金矿方面推动起来的力量究竟在怎样的程度上造成了这种转变,是一个微妙的,也许无法解决的问题。来自银行货币方面的影响以及帮同规定通货数量和流通率的那些心理变化的影响,原不难引起迄今所出现的5%至 10%的上升。只是在五金和建筑材料方面有真正显著的上涨,正如自从大规模的价格下跌以来曾经几次出现的那样一种上涨。其所以如此,作为一种工业的黄金采掘业的不断扩张,无疑是原因之一。而黄金到埠的日子, 合理也罢,不合理也罢,总归是商业日历上的光明点。但是作为银行库存或铸币而起作用的现有黄金究竟在怎样的程度上是 1899 年以前价格上涨的原

因,则更加不能肯定得多。最急剧的上涨却出现在 1899—1900 年之间战争象照例的情形那样驱使物价上涨并阻碍黄金从南非各矿山内流的时候。

但是在那个时候,南非黄金的内流尽可停止而世界仍有足够的黄金可用。1898 年约翰内斯堡的一千五百万镑比那一年有纪录可查的新供应量的四分之一多不了多少。自 1890 年以来美国的产量增加了一倍(自六百七十五万镑增加到一千三百三十万镑):科罗拉多州克里普峡谷各矿活跃非凡,此外还另有很多。①十年之后,当克朗代克河金砂采掘业已经由盛而衰的时候,美国的产量仍然扶摇直上。九十年代澳洲曾有一次复兴——采矿业而不是采掘业——从而使得库尔加迪和卡耳古利这些地名在英国几乎象本迪戈和巴拉腊特一度那样家喻户晓了;直到 1903 年,澳洲的这项新产量仍继涨增高。所以

甚至在德兰士瓦被战争封锁之后,全世界在 1900 年所开采的黄金仍比 1897

年为多。当 1903—1904 年采掘工作在德兰士瓦重新开始时,产量上升很快,

在 1908 年已达到三千万镑,而这个数字仍不过是那一年世界巨大产量的三分

之一左右。现有黄金存量仅在那一年增加的就有 1801 年和 1847 年之间增加之数的三分之二以上。1891—1908 年这十八年所增加的和 1848—1890 年这四十三年增加之数不相上下,就现在所知道的来说,约为 1848 年以前三个世纪的两倍之多。

向来照例的而且不失为正确的论证是:世界黄金存量既如此之大,又如此之经久耐用,所以任何短时期的增加对广大群众购买力的影响只能是微乎其微的。这种论证不再有效了。在九十年代后期和 1914 年之间价格既然随着一个缓慢而有力的水平的高涨而上升,而在这个高涨水平表层上短期繁荣与萧条的交互更替既然无异于早先水平下降时表层上所显现的那样一些波澜, 所以毫无疑问,新黄金的比重正在逐渐压低广大群众的购买力;虽则许多其他的重要力量对价格水平也起着拖扯作用。②九十年代中叶那些认为黄金的作

刺激价格的上升。

② 最著名的价格指数,即以 1867—1877 年平均价格为基准(一○○)的索尔贝克的指数是:1896 年,六一;1899 年,六八。第十二页的曲线图上所用的以 1900 年价格为基准的贸易部旧指数是:1896 年,八八点二;1899 年,九二点二。《经济学家周刊》的指数是以 1898 年作为基础,所以只能看到 1900 年的上升。

① 数字取自《国家科学大词典》(H.W.B. der Staatswissenschaften),第 5 卷(1910 年版),累克西斯(Lexis,

W.)撰,“黄金和金币”条。另参阅美国造币厂厂长的年度报告书,扼述于《工业调查委员会最后报告书》

(Final Report of the IndustrialCommission)(1902 年),第 18 页及以下。

② 一般参阅莱顿:《价格研究导论》 (Layton,W.T.,An Introduction to theStudy of Prices)和庇古:《工业的波动》(Pigou,A.C.,Industrial Fluctuations),第 95 页;在那里着重指出了黄金产量变动的影响之

用会是非常迟缓的人结果是正确的,虽则他们不曾料到压力有如此之大。这种压力因为所有国家都热衷于参加黄金使用国集团而有所减轻。①随着价格的上涨,复本位制被遗忘了,而在开采金银的美国却最迟,也最不彻底,正如原可预料的那样。直到 1893 年为止,在白银党的劝谏下,联邦政府一直遵照所负义务,先行收购和鼓铸大量白银,继而则加以收购和貯藏。1893 年由于薛尔曼收购白银法的废止而导致了一场最后的大规模斗争。白银失势了;但黄金的胜利则直到按黄金计算的价格开始上升时止,都是不稳固的。继而美国以 1900 年 3 月 14 日的一项条例首次无保留地宣布黄金为唯一的本位货币。

在欧洲,自七十年代早期以来,德国、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就已经奠定在黄金基础上;自 1878 年以来,法国、瑞士和比利时等比较富有的法郎使用国,事实上也已经奠定在黄金上面。现在所有各国都欢喜补充它们的黄金储存。在 1907—1908 年,法兰西银行所存黄金(一亿二千万镑左右)约为二十年前的一倍。在十九世纪后期货币经常贬值的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两个与法国为邻的比较贫穷的拉丁国家也利用它们的机会设法回到真正的金本位。意大利汇兑在 1900 年以后第一次同巴黎和伦敦的黄金牌价相接近。仅仅在九十年代才终于改为金本位制的奥地利和俄国变成了黄金的大积累国。② 到 1908 年,当英格兰银行以不到四千万镑的黄金储备经营业务时,奥匈银行照例有五千万镑,俄帝国银行有将近一亿镑,而在国外持有的法郎和英镑结余——潜在的黄金——还不计算在内。①

日本为完成它的西式经济装备,在 1897 年采用黄金作为本位币。在印度,自从铸造厂拒绝鼓铸白银以来,卢比已经同金镑联系起来,1899 年并将金镑定为法币。②印度按照特殊的比率吸取金镑和金条。在 1931 年以前,从来没有任何数量的金镑和金条外流:黄金或供作首饰之用;据说有时还供作医药之用,或只是贮藏起来。在最后几年中,即自 1906 年至 1914 年,印度正以每年一千五百万镑,或德兰士瓦整个年产量的半数这样一个比率埋藏着黄金。③

在 1897 年和 1907 年之间,甚至墨西哥、阿根廷和其他产银的美洲各共和国也逐渐改为金本位制。它们的需求是有效的,虽则它们的金本位制并不一定稳固。最后只剩下少数几个没有改变的国家同中国一道作为银本位国家了。当 1895 年吉芬声言“对黄金的特殊需求已经停止”④时,他不曾料到转向金本位方面如此之速。如果疾速过渡到金本位的国家不是那样多,他所预料的价格上涨多半会早就十足地实现了。由于全世界每年黄金增加量大部分

小。

① 参阅政治家兼经济学家皮尔逊:《经济学原理》(Pierson,N.G.,Principles ofEconomics)(1903 年版), 第 1 卷,第 403 页及以下,《主要的货币制度》中所作的那篇简洁的当代叙述;杜威:《美国财政史》(Dewey, D.R.,The Financial History of theUnited States)(1903 年版);和中卷,第 429—430 页。

② 1892 年奥地利在原则上采用了金本位,1900 年则更加明确地予以采用。有大量的金铸币,但是流通不多。俄国决定性的法律是 1897 和 1899 年的法律。累克西斯条,见前引《国家科学大词典》。

① 现在中央银行的数字是在《经济学家周刊》、《统计学报》和《太晤士报》上定期公布的。

② 按照一先令四便士一卢比的比例。

③ 凯恩斯:《印度的通货和财政》,第 76 页。

④ 本卷,第 29 页。

被吸收进它们的通货和银行储备之中,被吸收进战费和印度窖藏之中,所以价格上涨方能保持适度。价格疾速直线上升的社会作用照例是如此令人不安,以致这类吸收只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在 1870 年仍然是世界上唯一毫不动摇的金本位国家的英国,在二十世纪就这样厕身于效法者之林了。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巨额汇兑以及许多小额汇兑都奠定在黄金基础上了。很多不使用或不完全使用黄金的国家也未始不情愿从大多数之例。伦敦这个最大最自由的黄金市场,同它所有邻国的货币关系都是毫无干碍的。人人都知道一笔相当数目的外汇所能上下波动的那个狭窄幅度。如果国际商品贸易不是象三十年前那样自由,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会更自由得多,更通畅得多。

二十世纪的英国在对外投资方面也许是有所过当了。果真如此,倒也不足为奇;因为在新镀上了一层黄金,而这层黄金看上去又是那样坚实、那样耐久的这个世界中,投资原是可以运行得非常通畅的。自 1907 年至 1914 年无论国内或国外投资之所以终于非常活跃,无疑部分是因为到那时价格的上涨已经成为人们尽知是可指望的事情。指望价格在一项经营结束时比承担其开办费时高一些的心理,始终是一个刺激因素。到 1914 年,人们可以回顾过去的十八个年头,在那十八年之中,在任何一段贸易特别活跃的时期之末, 价格都从未降到象它开始时那样之低。在南非战争的后几个阶段和战争刚刚结束之后,曾经有过一段尾声。直到 1906 年还没有超过 1900 年的价格水平;

1901—1905 年那段波谷虽长,但深度不大。它的最低点远在 1894—1898 年那段波谷的最低点以上。战争一直是地方性的,在世界或英国经济上都不曾留下深刻痕迹。美国和加拿大则完全得免于战后价格波谷的影响;①而只要美国欣欣向荣,英国就不大会是十分暗淡的。

何况,这次价格上涨虽然持久,却始终没有疾速到不健康的程度,始终没有迅速到足以使那些因价格上涨而获利的人冲昏头脑,或者使那些受损失的人完全忍受不住。受害的人自然是有的,有些人的收入就无法按照生活费的微微上涨而得到调整,或不容易得到调整;但是上涨是那样的温和,以致要经过一段长时期方能察觉,特别是在食品价格方面。

在这十八年断续但持久的上升之前有九年的工夫,价格在 1888—1891

年那次从长期观点看只是虚假的上升之后,陡然降到甚至比 1886—1887 年更低的水平。英国的对外商业史以至于大部分国内社会史,正是在这个价格大跌的最后几年和一连十八年上升的背景衬托之下,才可以看得最清楚。这个背景的重要性不应予以夸大。不论它的色调如何,或明或暗都是在前景上变化的。当价格下跌时,有些人发财致富了,很多人生活好转了。但是横财多半是在跌风暂时间断期间发来的;当跌风卷土重来时,美好的生活会很容易地部分为更多的失业所抵销。单单价格降低并不意味着失业,但是走向更低水平的过渡却往往如此。在这个场合下,逐渐降低时并不比降到头时更好一些。当 1896 年价格达于最低点时,就业情况良好;在逐渐向最低点下降时, 情况却一直很糟。①

物价暂时上升也有其阴影,而且往往很浓,正如物价暂时下跌有其往往很明亮的部分一样;但这十八年整个说来却比前九年,实则比前二十三年都

① 参阅前引《统计学报》,1911—1912 年,胡文的论文,和本卷第 24 页的曲线图。

① 参阅本卷,第 44 页的曲线图。

更光明些。换个比喻来说,国家的脉搏在工业、商业以至在被忽视的农业方面,都跳得更有力些,间歇也更少一些。这里没有从营养不良到健壮的变化。在统计上所可看到的不过是百分数上很小的变动,轻微的加速度和缓慢的上升曲线而已。然而脉搏上很轻微的变化也会改变病人的外貌;1896—1914 年的英国,虽然还很容易周而复始地陷于悲观主义和不满,却比它过去的自己更有信心,更富于冒险精神。如果它也多少更好斗一些,那也是强有力的脉搏的一个理所当然的伴生物。

1890 年这一年尽管有巴林危机,年景却并不坏。就业情况依然一般良好。象米德兰工厂制鞋业之类的一些年轻的、成长中的行业,则特别活跃。① 一些老的、稳定的行业未始不会和利茲的呢绒工业一样地承认它们“没有什么抱怨的理由”。②(这是出自约克郡方面的一个意义深长的承认。)在钢铁方面,虽则产量是令人满意的,价格和利润却被说成是令人失望;但是在工程业的很多部门中,据说这一年是 1873 年以来最繁荣的一年。这是不足为奇的。英国和爱尔兰产品和制造品的出口价值从来没有这样大(二亿六千三百五十万镑),尽管价格已经下跌。世界各国的进行装备总是给工程师带来业务。大量的海外贷款和大量的资本货出口一直是并驾齐驱的,正如通常的情形那样。③

1886 年以后的贸易复苏事实上已经把海外投资重又放到类似于十五年

前曾经保持的那样一种地位。在 1876—1880 年这段萧条期间,英国的贸易平

衡遭到了 1847—1848 年以来第一次严重的扰乱。④为了弥补歉收,不能不有不正常的进口:有些出口渠道已经阻塞:心灰气馁的投资者及其顾问们已不愿再以自由放款去强行出口。在那段时期的前三年之中,平衡肯定是真正不利的,也可能在整个五年之中都是如此。出口货的价款、劳务的报酬以及现存对外投资的所得——据计算——已不太够抵付进口货的价格。但根据最有利的估计,在这五年期间也没有任何净剩余可供海外投资之用。在此后五年期间(1881—1885 年),情况有了改善。每年有大约三千万镑这样一个估计总数可供作海外投资之用。①继而随着 1886 年那个在其他方面暗淡的年份的来临,贸易平衡的投资剩余开始有了显著的上升。在随后的五年之中(1886

—1890 年),平均剩余大约有五千万镑,在 1890 年那个登峰造极的年份, 剩余则在八千二百万镑以上,为数之巨几乎和据说连煤矿工都喝香槟酒的1872 年那个半神话的年份不相上下。就购买力而言,由于价格的大跌,它要大得很多。此后有十六年没打破 1890 年的数字;前十四年(1891—1904 年), 平均剩余几乎恰恰回降到八十年代早期的三千万镑。但是其中有三年是战费

① 《1890 年工厂视察员报告书》(1890—1891 年,第 19 卷),第 13 页。

② 《经济学家周刊》,《1890 年的商业史》。

③ 参阅本卷第 39 页资本输出曲线图。

④ 参阅中卷,第 300—303 页。另参阅霍布森:《资本的输出》,第 219 页。佩什:《大不列颠在其他各地的投资》(Paish,G.,“Great Britain’s…investments in otherLands” ),《统计学报》,1909 年,第 465 页; 1911 年,第 167 页。

① 这些估计数是本卷第 39 页曲线图所依据的霍布森的数字。这些数字曾经在不同的点上遭到批评——例如斯坦普:《英国的收入和财产》(Stamp,J.C., BritishIncomes and Property),第 227、235 页和凯恩克罗斯:《大不列颠的国内外投资》(Cairncross,A.K., Home and Foreign Investment in Great Britain)(剑桥大学未刊行的博士论文),第 225 页都曾予以批评——但这却是唯一可供利用的一整系列的数字。

浩繁的年月,供作对外投资之用的剩余似乎为数无多。

1891 年,对外投资缩减了三分之一以上,但是同这个平均数相比依然是

高的;因为在 1880—1890 年期间得到的刺激还没有消失尽净。出口价值稍有下降,无疑这部分是投资减缩的一个直接结果;但是从英国各口载货结关出口的船只却增加了。机械工程、造船和五金各业的就业情况没有显著的减退; 因为从英国造船厂下水的船舶有六十多万吨,而其中有十万吨以上是外国的订货。虽然低于 1889 年和 189O 年的巨大产量,但情况还是不错的。象印刷业和建筑业之类同外国市场没有多大关系或完全没有关系的行业,依然是真正业务繁忙的;观察家所得到的对外贸易纵使暂时停滞而国内贸易却有增长这样一种印象,似乎是正确的。②原料的价格已开始下跌;但是食品——尤其是小麦——价格的上涨却将这种下跌作为一般价格水平中的一个因素而掩蔽起来,或者还不止于掩蔽起来而已,食品价格的上涨给农场主带来了非常急需的购买力的增加,而并未带给消费者以过大的压力。①“在最不利的条件下保持了活力:虽无利可图但贸易仍比原可指望的为多”乃是从商人的角度对那一年所下的断语。②

{ewc MVIMAGE,MVIMAGE, !13602424_0039_1.bmp}

历经踵随而来的三个艰难岁月,直到 1896 年初初露出价格上升的迹象时止,位于国家经济生活中心的力量是非同小可的。在衰退时期工会会员的就业数字依然保持未动。这个数字比八十年代更大的衰退时期令人满意得多。在 1892—1895 年这四个暗淡的年份中,照例是衰退时期的主要受害者的金属制造工,平均失业人数只占 9.6%,其中总是受打击最重的锅炉制造工和铁船建造工不过 14.3%,而在 1884—1887 年则是 20.3%。所有其他现在有纪录可查的工会都比这几个工会的情况还更好一些,结果,根据 1893 年和 1894 年这两个九十年代失业情况最严重年份的平均数,在编有表报的各工会中, 虽不能说有正常工作、但至少不是正式失业和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会员,绝不少于 92.3%。这个数字没有包括由于疾病、不严守时刻或缩短开工时间而造成的失业;也没有考虑到因工业争议而损失的工时。在 1892—1893 年有重大的争议发生,因此而直接受到影响的工资劳动者,第一年有三十五万七千人, 第二年有六十三万六千人。在 1893 年,这类争议造成了三千一百万工作日的损失;但是甚至这项损失也不象看上去那样严重——只占所有工资劳动者可能工作日的百分之一强而已。①

在当时的情况下,争议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自 1886 年以来,货币工资一直有令人满意的、虽非显著的上升,而且生活费依然大致不变。1891 年以后工资上升停止了。就整个工业而论,的确还略有下降。生活费同过去一样, 在 1891—1892 年稍稍高一点,在 1893—1895 年又稍稍低一点。①工资和生活

② 《经济学家周刊》,《1891 年的商业史》。

① 伦敦四磅重面包的价格只上升了不到一便士。

② 《经济学家周刊》,《1891 年的商业史》。

① 参阅韦伯:《英国工会运动史》,1902 年版,第 15 页:“一年之中由于罢工和停工而损失的工时[就1892—1900 年的平均情况来说] 比由于我们把耶酥受难日和圣诞节视为休假日那个可赞许的习惯而损失的工时少得多。”

① 参阅伍德:《1850 年以来的实际工资和享乐标准》(Wood,G.H.,“Real Wa-ges and the Standard of Comfort Since 1850”),《统计学报》, 1909 年。试与本卷第 571 页的工资曲线图作一比较。

费的两相分歧虽很轻微,但是 1892 年失业数字急剧上升的偕以俱来就令人不安了。雇主因利润下降而试图缩减工资。他们在各种不同的工业中得到了成功。凡是按物价调节工资率的地方——正如在若干煤田上那样 ——工资是自动缩减的。这种情况不一定引起罢工,但是却会坚定罢工者的斗志,正如 1893 年自提茲河到塞汶河的煤田上十五个星期的斗争——直至整个说来以失败告终为止——所表明的那样。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这种斗争,那一年与劳资争议无关的工会失业数字平均不过是百分之七点五。

因为国外投资的重要场所一个跟一个地暂时失去了吸引力,而有价值的市场又相继发生问题,这就更加值得注意了。1890—1891 年阿根廷的风潮导致了一连几年没有什么新资本到那里去冒险而已投放的资本也获利极微的局面。②在 1892 年南非矿业股票市场的骚动之后,发生理所当然的不安,接着则是南非投资和购货的受到节制。在美国,1893 年的通货之争,象英国方面的罢工一样,是在一个价格步跌的市场上进行的,但不同于那些次罢工的是没有金融恐慌偕以俱来。③这造成了美国业务六个月的阻绝,致使英国出口商损失惨重④——自 3 月克利夫兰总统开始他的第三次任期时起至 10 月参议院

勉强通过了联邦停止收购白银的法律时止。在这六个月的中期,在 5 月和 6

月出现了金融崩溃和恐慌,这次崩溃因同年 6 月印度造币厂停止鼓铸白银而更加不可收拾——因为白银已经触及到敏感的美国神经。到这一年年底,美国倒闭的银行计有国立银行一百五十八家,州立银行一百七十二家,私人银行一百七十七家。①铁路兴筑已几乎停止;在 1894 年,有将近三万九千英里的铁路已交到监管人手里,其中包括伊利铁路、联合太平洋铁路和北太平洋铁路。②在这些半破产的铁路中有很多英国资本,虽则在五百零七家关门的银行中不多。

类似美国的银行危机也同样见之于澳洲。在 1886 年和 1890 年之间英国已经有大约一亿镑资本投入这个国家。在巴林风潮之后,英国投资人畏怯不前了。澳洲的物价不断下跌:劳资纠纷继续不已:在 1891—1892 年,土地和

金融公司以及一、两家银行,连同其中的大量英国资本都有了亏蚀。在 1893

年 1 月,银行的普遍停止支付以经营政府业务的墨尔本联邦银行首开其端。在这一年间,除一家之外,维多利亚的所有银行都不能不重行改组。英国的大部分流动资本都从中抽出。由于各式各样预算上都存在着赤字,澳洲对于长期投资人简直没有吸引力了。在银行危机以前和以后,又都出现了澳洲所特有的旱灾,危机以后比危机以前的灾情更重。在九十年代中期,尽管有旱灾,新农业资源仍在开辟之中,而此刻澳洲既不是一个靠得住的借贷人,也不是一个很好的买主了。③

在远方大陆已经这样变成,尤其是对建筑器材来说,无足轻重的市场的时候,地中海沿岸的大部分地区既有金融风潮,南美又一再发生政治纠纷。

② 霍布森:《资本的输出》,第 149 页;佩希的论文,见《统计学报》, 1909 年,第 469 页。

③ 杜威:《美国财政史》,第 444 页;迈尔斯:《纽约金融市场》(Myers,M.G.,TheNew York Money MarKet)

(哥伦比亚大学,1931 年版),第 1 卷,第 414 页。

④ 本卷,第 26 页。

① 杜威,第 446 页。大多数银行又重新开张。

② 同上。

③ 《英帝国海关》(C.H.B.E.),第 7 卷,第 1 编,“澳洲”,第 369—378 页。

幸而印度尽管有通货问题,还不断地,虽则不是大量地购买建筑器材和消费品。兰开郡棉货的使用者,包括印度在内,购买的数量还是同历来不相上下; 虽则由于原料价格下跌,它们在 1893—1894 年所支付的价款要比 1890 年少10%至 15%。由于棉货很少降到联合王国出口货的 30%以下,更由于没有一种英国工业象兰开郡工业那样绝对依存于海外市场,所以这种情况对国家的经济健康是有助益的。虽然在很多贸易报告书和市场报告书中,1893 年显得是最暗淡的一年,但是国家经济健康真正受到的损害是如何轻微,可以由—

—除其他的迹象外——差强人意的一般失业数字和建筑业相当活跃的情形表明出来。①这个国家,正如一项颇有见地的报告书所指出的,显然是处于“精力受到遏制的状态”中。但是在 1894—1896 年价格大跌的最后一圈正在跑着的时候,能量的解放延滞下来了。如果不曾延滞的话,无疑这一圈会跑得更快一些。经过前几年的震撼之后,实业界的先驱者、发起人和投资人还没有恢复信心。通常恢复得很快的美国耽误在它的关税政策上了,所以向联合王国进行的购买比 1878 年以来任何一年都少。渐渐成为英国建筑器材的买主的南半球各大陆,依然处于各自不同的地方性阴霾之下;而印度又有导致它加征一小笔财政关税的预算赤字,至于财政关税中的棉货条款,则由于兰开郡纠缠不清和关系重大的缘故而经印度事务部予以否决。③1894 年在国内公共投资方面有些波动,虽则在海外投资方面非常微弱。1889 年在伦敦市场上真正要求支付的货币,而不是创设的名义资本,已不下一亿八千六百万镑。1888 年曾经是一亿三千七百万镑: 1891 年是一亿四千一百万镑。(在这些发行额中,投入海外铁路的,1888 年有四千一百万镑,1889 年二千四百万镑。) 1891 年,催收的股款已降至 1889 年数字的一半以下,到 1893 年,已降至四

千二百万镑,甚至比 1878 年和 1879 年还低。①虽然据说 1894 年在投资人之间有比自巴林危机以来任何时期都大的信心,但是他们的信心却不足以使英格兰银行稳定在表明购买力的积累比购买力的冒险使用依然占先的那样长时期的百分之二的贴现率上不动。作为这种缺乏冒险性的一个副作用,在金属加工业中,实则在一般工业中,就业状况仅仅得到轻微的改善。在某些行业中甚至江河日下。

在随后的五年(1895—1899 年)之中,虽然公共的资本催收显然低于 1888

—1890 年的水平,虽然资本输出微不足道,而英国产品的出口也仅仅攀升到

1890 年的水平,但工人的实际工资却有了轻微的改善,就业情况也稳步好

转,直到 1899 年失业人数在当时官方数字以其就业状况为依据的那五十万工会会员之中平均只占 2%——在七十年代初期和 1915 年之间这一系列数字中的最低数字——时为止。未始不会流往国外的资源正在国内作有利的使用, 这也表明了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的迅速扩大对于国家一般福利并不象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利害关系人所设想的那样必要。

① 这一年木匠和细木匠的数字是三点一。

② 《经济学家周刊》,《1893 年的商业史》《1893 年工厂视察员报告书》(1894 年,第 21 卷)是非常令人沮丧的。

③ 曼彻斯特商会据说先是卖弄公平贸易,主张用复本位制来提高印度的生产成本,继而又辩称复本位制将会拯救印度,这时《经济学家周刊》,1894 年 11 月 10 日号对它的这种“出于自私自利的前后矛盾说法” 予以谴责。

① 取材于《经济学家周刊》的年度报表。

{ewc MVIMAGE,MVIMAGE, !13602424_0044_1.bmp}

在 1891—1901 年这对外投资额较低的整个十年之中,建筑业的经历说明了这种资源的转移。建筑业方面的投资不能用公共股份公司和金融市场的数字来计量,因为它几乎完全是私人的。但是建筑业的活动可以用被吸引到这个行业中去的人数约略予以衡量。用这个标准来判断,九十年代证明是任何有纪录可查的最活跃的十年。(这十年也表明了人口的增加比八十年代或一十年代更大,搬场也更多,也就是说对房屋有更多的需求。①)在 1881 年人

口调查和 1891 年人口调查之间,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明确申报同建筑业有关的成年男子和男性少年的数目不过增加了 2%。1901 年的人口调查表明有 3.5

%的增长。九十年代历年增加的情形如何,我们不确知,但一定是相当有继续性,所以才产生了这样大的一个数字: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增加总数约为二十五万,苏格兰三万五千至四万。诚然,自从 1890 年以来,建筑劳动的效率已开始降低:而生产一定数量的建筑成品所需要的工人可能多一点。固然在1901—1911 年这十年之中,这种持续的效率降低未始不会加速;但是在那十年建筑业的人数实际上却下降了。②所以无可怀疑,九十年代真正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时期。失业数字证明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虽然每年平均有二万五千至三万额外工人参加这项工业,但是在这十年中木匠和细木匠的失业数字没有一年超过四点四。在 1886 年这项数字曾经是八点二,在 1909 年则是十一点七。

1895 年对木匠来说是九十年代最坏的一年,虽说最坏,却也并不真坏。在那一年之后出现了对木匠来说一如对大多数工资劳动者来说就业情况异常之好的几个年份。在 1895 年那一年的下半年,一些出口行业就有了可能立即出现异乎寻常的繁荣的希望,正因为这些行业的波动起伏在海关报告书中是有迹可寻的,所以公众和报刊总是给以不相称的注意。人们对美国税则的放宽曾寄以厚望,尤其是羊毛再出口商和羊毛加工工业。但是这种双喜临门的局面瞬息即逝。在 1895 年年底布莱德福的报告书曾经象抒情诗:到 1896 年年底,却是令人沮丧的了。①美国又回到它的白银问题的争吵上去,它在英国的购货额减少了一千二百万镑。印度既有饥荒,而詹姆森博士的侵掠又已发展到了兰德矿整年业务遭到破坏的地步。但是尽管如此,尽管有关于采煤工业萧条的种种显然有点夸大的传说,国内工业稳步高涨的趋势却是毫无疑问的。纵使美国购货的情形不佳,建筑和有关各业却异常兴旺,机械工程业亦复如此,这是另一个非常好的迹象。印度的饥荒和非洲的侵掠并没阻止失业数字的锐减。在这一年的下半年,在工商业需求影响下的英格兰银行,终于放弃了它的 2%。除开 1879 年几个月之外,它再没有公布 2%达三十多年之久。

在 1897—1898 年期间,观察家因对外贸易并未踵随这些好迹象的出现而

有所改善,深感失望。事实上这两年的对外贸易数字比 1896 年的数字更糟,

虽则比 1892—1895 年的数字稍稍好一点。但是在国内,机械工程业每一个部

① 正如凯恩克罗斯:《国内外投资》,第 304—305 页所指出的那样。凯恩克罗斯也注意到大量的对外投资和大量的移民出境通常是同时出现的,并注意到这意味着有一定数量的房屋空闲下来。

② 参阅琼斯:《报酬递增》(1933 年版),第 90 页以及提出这种思想方法的有关伦敦建筑业的整个那一节。效率的降低也是琼斯的论证的那一部分。

① 《经济学家周刊》,《1895 年和 1896 年的商业史》。

门中的巨大活力都继续不衰,虽则伴有 1897—1898 年这一年度更始时的一次

大罢工。在钢铁业中也有了相因而生的活力,而且到了 1898 年已经差不多发

展成为繁荣的动力,在那一年,自 1894 年以来就一直是相当生气勃勃并且是英国这一整个行业根本力量泉源的造船业,已向几近九十万吨的产量大踏步迈进,在这几近九十万吨的产量之中,一大部分是外国的订货。机械工程和造船方面的业务一部分是非经济性的。国家已不满意于它的海军舰队,正在以很大的代价进行改建。①海军吨位是供商业服务用的巨大产量以外的一个吨数,而且在海军船舰每一吨的背后都有比任何普通商船多得多的工作——在机器、装甲板和大炮等方面。1899 年失业数字所以在锅炉制造工工会中间已降至 2.1%,而在机械工混合工会中间降至 1.8%是不足为奇的。至于木匠和细木匠混合工会,它们 1899 年的数字是 1.2%,这个数字比 1898 年的那个在后来人们看来难以置信的 0.9%却有了上升。

在 1898 年,从小的、没落了的或地点暂时不合宜的行业中还发出几声哀

叹声;但是在 1899 年连这些也戛然而止了。煤和五金的价格陡涨,进口羊毛

的价格也扶摇直上。在 1898 年因为美国不会让它占便宜而稍稍引以为憾的布莱德福,现在已经欣然发现可以没有美国而兴旺了:那里出现了“这个城市有史以来最繁荣的⋯⋯年份之一”。棉纺织工业获得了比这二十年中任何一年都多的利润。煤炭工业“极其繁荣”。钢铁工业“异常兴旺”,工程师无法照他们所需要的那样迅速地得到原料。②货币工资微微上升,实际工资也水涨船高,虽然两者幅度都不大。①人们并没有预料英国刚刚漫不经心地陷入的那场南非战争对这一切会有多大妨害;诚然,这场战争虽则证明并不是大多数人所料想的那种战争,虽则战争久久拖延不绝,但到底不过是一场十九世纪型的殖民战争,最后和最大的一场殖民战争而已。战争的时期和规模并没有使英国的经济生活脱节,不过在上面留下了一个痕迹或把它打乱了一下而已。

从低价格波谷渐渐攀升起来的联合王国的出口价值,在 1899 年方始回升

到 1890 年的水平。入超有增无已,而且在九十年代增长很快。在八十年代后期恣意进行的对外投资所获得的利润,起初,正如上文所述,是微不足道的, 自 1896 年起方始微微上升。每一个人都意识到了世界市场的新竞争者的莅临。当然,对贸易平衡开始担心了,但是这种担心往往是莫名其妙的。据认为英国,象一个年老力衰的商人一样,不能不靠它的资本为生了。②作为一个一般的命题,这是很容易反驳的,比在 1876—1878 年事实上确曾出售它的少

数国外投资来应付它的支出时要容易反驳得多。③在 1894—1899 年并没有任何这种情况的迹象。但是却出现了一些后来变得显见的征兆,即得自海外的旧有投资的大部分利润正带回本国——不期而然地在国内加以非常有利可图的运用——而在海外进行再投资的份额在某些年份则非常之小,在 1898 年只

① 参阅恩索尔:《1870—1914 年的英国》(Ensor,R.C.K.,England,1870—1914)(1936 年版),第 288—289

页,以及一切政治回忆录。

② 《经济学家周刊》,《1898 年和 1899 年的商业史》。

① 前引伍德的论文,载《统计学报》,1909 年。

② 这种看法这时并不是很负责的方面提出的。《经济学家周刊》,《1898 年的商业史》曾加以讨论。

③ 中卷,第 303、309—310 页和本卷,第 37 页。

不过六分之一强。在 1894—1899 年这六年之中,这个份额距离四分之一比三

分之一更近。现在就 1889—1890 年资本输出非常活跃的这最后两年来说,据估计,有差不多等于当时全部对外投资利润十分之九的一笔款项是在海外作再投资的。在 1898 年供新投资之用的剩余是那样的微乎其微,以致如果再少

一点点,英国就会象在 1876—1878 年那样陷入靠资本为生的边缘。①这种情况原不是很重要的,除非有充分的理由预料会长此这样下去。一个拥有对外投资的国家,正如一个拥有储蓄的个人一样,遇有缓急之需理应可以动用一些。

过分重视出口并且象普通英国人和普通英国政治家那样从一个出口制造商的办公座位上去观察出口的那些贸易平衡的评论家们,很容易忽视这个国家在资本输出活跃时期事实上把多少财富付诸东流——把多少购买力或资本货付给了拒绝履行债务的政府或破产的外国公司。1890 年和 1897 年之间对外投资收益的停滞,让人体会到这类浪费是如何之多,或至少也是有太多的投资暂时无所取偿。九十年代后期日益增长的入超部分可以用这样一个事实来说明,即这类投资之中有一些已终于开始取得报酬了。从英国贸易趋势的广泛回顾中可以看出,大量的对外投资和偕以俱来的大量输出,不论是否完全健全,总是逐巨浪而前的;②如果国内工业情况令人满意——正如在 1896

—1899 年实在的情形那样——下一个浪头就不至于令人等得焦急或不耐烦。事实上在所有出口国的统计数字上都可以看到某种停滞。③这不过是价格下跌的一个部分真实、部分属于表面现象的反映而已。

但是撇开战争的任何不测风云不谈,出口和投资有节奏的波浪式运动对英国来说不是永恒情况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工业的势力均衡正在改变中—— 而且已经改变了。谁敢保证世界各国吸收消费性工业成品的潜力一旦恢复或扩大,英国制造品就会被需求呢?以资本货进行的大规模装备或再装备一旦重又变得迫切时,合同究竟会落到英国、德国还是美国手里呢?这多半要看货物的种类而定;但是有几种合同——电气设备就是常见的一种——已经很会落到别的国家了。①在工业家或者象约瑟夫·张伯伦那样在工业中有过训练的政治家看来,这正是未来的问题如何具体形成的情况;而一位悲观主义的文学家却会怀疑是否 1897 年拉迪亚德·基普林的短诗中没有隐含一个不祥的预言——“看吧,我们昔日的壮丽景象全不过是尼尼微和泰尔的那种过眼烟云。”②

① 这种计算就是本卷第 39 页曲线图上所用的霍布森的那种计算。

② 参阅博利:《十九世纪英国的对外贸易》,1893 年第 1 版。

③ 参阅在 1898 年编制的一项十二国《对外贸易报告书》(Returnof theForeign Trade)(第 84 卷,第 359

页)。

① 《英帝国的贸易和外国竞争》 (The Trade of the British Empire andForeign Competition), 1897 年(第

60 卷),是对约瑟夫·张伯伦所发的一项通函的答复;加斯特里尔:《英国的世界贸易与外国竞争的关系》

(Gastrell,W.S.H.OurTrade in the World in Relation to Foreign Competition)(1897 年版);弗勒克斯:《大不列颠的商业霸权》(Flux,A.W.,“The Commercial Supremacy of GreatBritain”),《经济季刊》, 1899 年。

② [尼尼微是亚述的古都,泰尔是地中海沿岸的一个古都。——译者]我不同意 温菲尔德——斯特拉特福德,《维多利亚时代的衰微》(Wingfield-Stratford,E.,TheVictcrian Sunset),第 369 页的说法:“没有一个人 对于‘尼尼微和泰尔的那种过眼烟云’这句话有一点点栗然怀惧之感”。我就知道有一些这样的

比较乐观的人却合情合理地论证说,在这个世界中很有容纳若干工业国或半工业国的余地。这样的国家能以并且也的确互相交换它们的特产,在国外经常扩大的市场中总不至于竞争到你死我活的程度。但是人人都认识到了自从七十年代以来这种势力均衡上的变动以及在国内外适应这种变动的必要。然而有代表性的英国商人或制造家在适应方面的迟钝,也是一致公认的。美国人对未来的估计则总是把——对它自己的前途有利的——“大不列颠的保守主义”考虑在内。①

在美国,随着八十年代殖民地疆界的消失,工业史开始了一个新纪元。它的特点是更加集约地开发自然资源;建立过去所不曾经营的工业以使制造业的设备臻于完善;减少对于原料外销和资本进口的依存;以及,作为一个必然的结果,增加美国制造品的出口和开始美国的大规模输出。在新世纪之初,“美国金融家首次”“为支援欧洲各国政府而购买了将近一亿美元的市债票和国家债票”。②在九十年代时,他们已逐渐买回欧洲方面所持有的美国证券,尤其是铁路证券;虽然美国出口商已渐渐取得了这样一种习惯,让一部分欠付他们的款项留在国外作有利可图的运用。美国只是在大部分基本工业生产方面轻易而迅速地赶过了联合王国。到 1890 年,他们生产的生铁已超

过英国一百多万吨;到 1894—1895 年,煤也超过了英国。在 1880 年和 1899

年之间,他们的钢产量增加了八倍以上,比英国的产量已经大得多;在 1899

—1900 年,他们甚至消费了更多的棉花,虽然这个数量可以主要由他们所纺的纱的平均支数予以解释。但并非他们所有的棉纺织品都是粗货:他们正加速学习精巧的纺织术。他们虽不曾发展一个有效的麻纺工业;但是到这个世纪之末,他们所消费的丝的重量却比其他任何欧洲国家都大,甚至超过了法国;而对于英国更加有直接重要性得多的是,他们已经建立了完全有效的梳毛制造业,既制造男用的薄毛丝“衣料”,也制造女“衣料”。在 1876 年, 他们所制造的坚牢粗毛丝“布”还不敷他们所有皮鞋衬里之用;而男子则穿着大呢或其他密实的呢料。二十年后,靠了税则,靠了妇女时装样式的变化, 更靠了有利于室内穿着的薄衣料的美国家庭暖气设备方面的变化,他们正在为普通男女——纵非时髦男女——制造布莱德福或哈德兹菲尔德所制造的一切;而布莱德福则一时很吃力地学习着如何在没有多少美国生意的条件下经营下去。①

如何建立旨在排除英国进口货的工业的一个更加深思熟虑而又显著的事例,是由马口铁的故事提供的。麦金莱税则表明了美国国会决心要建立美国的马口铁工业。使用人提出了抗议:他们不能没有物美价廉的威尔士马口铁。

人。

① 《工业调查委员会报告书》 (Report of the Industrial Commission)(1902 年),第 519 页。

② 同前书,第 41 页。第一笔重要的资本输出自然是到加拿大去的。早在 1879 年就有纽约的一家银行帮同

发行了一批加拿大的债票。在 1896—1900 年有大约一亿美元输往加拿大。从英国布尔战争债票的投资数字上可以想见正文中所引证的一亿美元可能有所低估;迈尔斯:《纽约金融市场》(1931 年版),第 1 卷, 第 291—292 页。

① 《工业调查委员会报告书》(1902 年),第 218、506—507、495 页;柯尔:《美国的羊毛制造》(1926 年版),第 2 卷,第 159 页;本卷,第 47 页。

他们未被理睬。直到 1891 年 6 月底为止,美国还没有按商业规模的生产。②

在 1892—1893 年,产量不到进口的六分之一,进口则全部是威尔士货。③到

1895—1896 年,产量和进口已差不多相等。到 1898—1899 年,产量已超过

进口七倍以上,而进口则仅及 1891—1892 年的四分之一。在 1891—1892 年以后,美国听头工业的巨大发展一度曾容许进口和生产齐头并进:但是这个阶段为期很短。1889 年美国曾经购买了三十二万七千吨威尔士马口铁: 1899 年只购买了六万四千吨。④进口的减少事实上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大多数英国出口货都有甚至美国税则也排除不掉的一个余额,有时是因为价廉,而更常常是因为物美。

早在九十年代以前,美国新机器和美国新发明的机械用品的出口就已经影响了英国工业变革的趋势和步伐。有时它们的影响是显著的,正如缝纫机的情形那样。但是经过一段时期之后,约由一家英国公司承造往往证明对于控制这项发明的人是合算的。从美国运到英国的各种机器和制造品的总值始终微乎其微;在处于停滞状态的八十年代,美国输往全世界各地的制造品的价值平均不过二千八百万镑。(当时英国单单棉纺织品一项的出口所值就在两倍以上。)在九十年代初期国际贸易萧条时期,它依然是比较停滞的;但是在 1899 年它已经是 1891—1895 年的平均数的两倍,计达七千一百万镑。翌年将是九千万镑。1899 年英国制造品的出口几乎恰恰是 1891 年之数,即二亿一千四百万镑:在 1900 年将会增加一千一百万镑,但也仅仅此数而已。

在 1897—1898 年,美国的这种异常迅速的发展在英国议论纷纷。虽然如此,

却没有一个人在意,因为业务正在扩大;但是在回顾 1898 年这一年时,《经济学家周刊》却提醒它的读者说:当国际贸易再度萧条时,美国的竞争在很多市场上会证明是令人不安的。

美国作为一个大规模制造品出口国出现于世界舞台,是出乎大多数英国人意料之外的;而扮演同一个角色的德国的进展却不曾。但是对于这个问题, 无论德国人自己或英国人甚至更是多所议论的。一份报纸很少打开来而看不到一点谈论这个问题的东西。德国很快地都市化,工业化了。它逐渐有了象联合王国那样的贸易“逆”差。这引起了公众的惊慌,直到它的经济学家们解释说,进口的货物比出口多,对于一个拥有对外投资的富足的商业兼制造国来说是既正常而又健康的。①但是自 1880 年以来,它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同英国相比并无根本变化;虽则在 1895 年以后它的制造品出口已经增长得很快。统计上的事实是:两国出口制造品的平均价值,由于价格下跌的缘故, 已几近停滞达十五年之久(1881—1895 年)。联合王国的数字曾剧烈地波动于两亿镑的水平。其所以剧烈是和它的对外投资的不断变化相关联的。投资

② 琼斯:《马口铁工业》(1914 年版),第 76 页。

③ 《工业调查委员会报告书》(1902 年),第 509 页。

④ 琼斯:前引书,第 275 页(附录 V)。

① 参阅翁·哈耳:《十九世纪末的德国》,见于他所编撰的那几卷名为《人民和海上经济》(Von Halle, E.,Volks-und Seewirtschaft)(1902 年版)一书,第 1 卷,第 69—70 页。这是世纪更始时德国文献汇纂的一部分,其中胡贝尔:《作为工业国的德国》(Huber,F.C.,DeutschlandalsIndustriestaat)(1901 年版), 以及主要的科学产品,瓦格纳:《农业国和工业国》(Wagner,A., Agrar-und Industriestaat)(1901 年版) 和布伦坦诺:《大多数工业国的惊愕》(Brentano,L.,Der Schrecken des ü berwiegendenIndustriestaats )(1901年版),都是有代表性的名著。

不那么多的德国的数字也不那么剧烈地波动于一亿镑的水平。在 1895 年以后的四年间,德国数字上升得很快——已达一亿三千六百万镑。德国正投放更多的对外投资。英国的数字上升得缓慢——仅达二亿一千四百万镑。①它还没有恢复积极的对外投资。

报纸上对德国竞争之所以喋喋不休,与其说是由于这些当时并不十分了解的统计上的事实,毋宁说是由于德国制造品不断地运到英国及其殖民地, 和愈益认清大多数制造品质量的完善和某些制造品独具的优点。“德国制”, 八十年代一个外行的普通轻蔑之词,在九十年代后期变成了一个不太外行的惊慌失措的口头禅。德国水手有一次不胜其幽默地在一艘新建的大西洋定期轮船第一次驶入南安普敦海面时,在船头上挂上了这三个字。这是一个公正的反驳,但无助于平息杞人之忧。

虽然法国出口制造品的曲线在形状上已经几乎和德国相同——有十五年相当平稳,又有四年比联合王国更加陡直的上升——但是关于这方面的谈论却少得多,因为它的组成部分都是比较老,比较习常惯见的。法国把奢侈品输往英国、美国和世界各地,这是理所当然的。英国从来没有真正自认为要同其中某些项目竞争。它们是公认的特产。而且法国主要运往它那日益扩大的热带帝国保留市场上去的比较粗或比较低廉的商品,并不常常在英国商人认为它们的出现是一种妨碍的地方去绊他们的手脚。何况它还不是一个资本货的大出口国。①

英国对于出口贸易的普遍焦虑反映在 1896 年根据约瑟夫·张伯伦的命令对外国竞争在帝国范围内的发展所作的一次调查中。结果是既不令人很鼓舞,也不太令人担心。②除开进口制造品仍以英国货占绝对多数的印度外,③ 似乎在各殖民地的竞争性进口货之中,凡英国真正能够供应或可以供应的货物,在 1884 年已有 26%是外国货,在 1895 年有 32%。这种增加一部分是有名无实的,虽则对于英国商人来说无异是一种损失;因为报告书上常常提到过去经由伦敦采办的外国货现在是直接购买了。④所作的一项多少有点令人啼笑皆非的解释是规定货物须一律标明制造国国名的那项商标法实施的结果。殖民地既然知道最好的铅笔是巴伐利亚货,最好的廉价手表是瑞士货,自然分别到瑞士或巴伐利亚去办货,从而省掉伦敦中间商的一笔利润。甚至印度事务部发下去的铅笔也都是法本厂和哈德默斯厂的出品——虽则是经由伦敦的。⑤

比英国制造品在帝国市场上一般被取代的那个有纪录可查的小小百分比更加意义深远的是,据说一系列外国货在特定市场上正逐渐占上峰。在西印

① 取材于《英国和外国的贸易和工业,备忘录等》(British and Foreign Tradeand Industry,Memoranda,etc.)

(第 1 集),1903 年(敕令第 1761 号),第 6—7 页。

① 《英国和外国的贸易和工业》(第 1 集),第 8 页中列举了数字。

② 载于《英帝国的贸易和外国竞争》。另参阅弗勒克斯:《旗号和贸易》,《统计学报》,1899 年;《大不列颠的商业霸权》,《统计学报》,1899 年。

③ 虽然英国钢已经“非常显见地”为比利时钢所取代(第 577 页),但是并没有在统计数字上留下一个深刻的痕迹。

④ 《英帝国贸易和外国竞争》,第 7 页。

⑤ 同前书,第 577 页。

度群岛和加拿大,美国进口货,正如所可预料的那样,在很多种品目上都有了增加。在好望角有美国客车和货车为量特大的新进口,而且预料美国汽车将来也会大量涌入;在澳洲各地有美国工具和轻型机器的涌入;在维多利亚有德国工具的涌入,尤其是铁锤;在塔斯马尼亚岛亦复如此,另外还有美国的农具。在新西兰,乐器几乎为美国和德国所垄断。除开某几种美国机器和工具外,据说质量最好的货物到处都是英国货。但是到处都有廉价品的涌入。这类廉价货现在正开始从日本进入澳大利亚和香港。日本正在南澳大利亚出售“令人满意的”衣刷和试销“内衣裤”。在香港,它已经“差不多握有废棉、洗衣用硷和硫酸的垄断权”,并且正装运棉货、纸张、船用灯和各种货物的廉价代用品。它的水泥虽质量较差,但是“比欧洲的水泥都定价低廉”。日本的这种竞争,据香港官员说,迄今还不过是小事一端,但是“将来却有变得严重的可能”。他们是对的,但并无任何纪录证明远东的这片小小乌云曾使伦敦的约瑟夫·张伯伦有所担心。①

虽然南非方面的战争(1899—1902 年)并没有使英国的经济生活脱节, 却使它的一些国家精力转移了方向。资本输出,正如所可预料的那样,降得很低:政府正吸取国家的剩余资源。同原或预料的相反,人的出口——净移民——在 1900 年和 1901 年这两个作战的年份稍有增加,虽然绝对数不大。

在 1893—1899 年这六年之中,确曾降得很低。当时就整个联合王国而言,每年平均不到五万三千人;从未上升到七万六千人以上;并且有一年(1894 年) 不到三万八千人。②减去爱尔兰之数——不管究竟是多少——下余的不列颠数字也就无足轻重了。在价格下跌的最后几年中,远方各大陆是那样缺乏活力, 以致它们已经失去了它们的大部分吸引力;当不列颠价格回升,商业兴旺起来的时候,没有任何理由要“到国外去谋求就业机会”。在 1899 年,机械工混合工会或木匠联合会的失业人数平均不到百分之二,而其中大部分多半只是调换工作,或等待天气放晴。正是在战争已成过去,南非重又对移民开放, 并且全世界的经济脉搏跳动得更加有力的时候,联合王国的出境移民方始在1907 年这个工商业勃兴的年份又攀升到二十三万五千人的高峰。其中有二十一万八千人(英国占五分之四以上)前往美国和加拿大;因为强有力的脉搏是在新大陆,而且那里的口岸对移民仍然是门户洞开的。①

在 19O1 年这一年世界价格略有下降;所有各大工业国出口制造品的价值都减少了。虽然不久就看清这次下跌并不是象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那种持续下降的先声,但是价格却稳定在 1901 年的水平上一直到 1905 年。②直到 1904 年为止,英国的出口,以及其中英国制造品的出口,也一直是稳定的,或者, 你如果愿意这样说的话,是停滞不动的。正是在这几年中(1903—1905 年), 全国对它的帝国政策和商业政策展开了正式的讨论。纵使没有政界的显要人物挑起和指导这次讨论,在最后和规模最大的一次十九世纪帝国主义战争和

① 《英帝国的贸易和外国竞争》,第 4、5、472、323 页(日本的竞争)。

② 数字载《工业关系综览》(1926 年),第 66 页。参阅本卷,第 40 页。

① 约翰逊:《自联合王国往北美的移民》(Johnson,S.C.,Emigrationfrom theU.K. to North America) (1913 年版),第 347 页。五分之四是基于这样一项假定:在永久和半永久移民中英国人和爱尔兰人所占的比例和在驶往北美的旅客中所占的比例相同。

② 参阅本卷第 24 页的曲线图。

踵随而来的一段比较呆滞的时期之后,这种讨论也未始不会展开。至少二十年来就一直不乏批评现行政策的人;现在有了比长时期以来更多的思想家、选民和政治家准备至少也考虑考虑变革。

没有比呆滞更重的字眼可以用来适当地形容这种贸易状况了,虽则在政治争论中所用的字眼要重得多。①争论本身凭靠把一项不肯定的额外因素纳入一切商业计算之中,并无补于消除这种呆滞的情况。在国内一方称之为自由贸易而另一方称之为自由进口的这样一个基础上进行业务将近半世纪之久的这样一个集团,在制订计划时,无可避免地受到了成败机会各半的这种根本变革的妨害。反对变革的人容或张大了不肯定性的影响;但是不良的影响无疑是有的。②一些制造家满怀希望地等待着,而一些商人和廉价外国制造品或半制造品的使用人则忧心忡忡地等待着关税的可能的更订;但是他们没有等待多久。终于在南非缔结了和平的 1902 年那一年,从商业观点上看是“相当令人满意的”。③虽然没有任何战后繁荣的迹象,但是技术工人的失业人数平均不过 4%。翌年,展开大讨论的那一年,则肯定是令人失望的。投资不活跃;物价和出口停滞不动;因战时的资金消耗而已推升上去的英格兰银贴现率摇摆于 3%、4%之间,失业人数则随着这一年逐渐逝去而缓缓上升。但是新船的吨位尽管下降,下水的商船和军舰的吨位合计仍在九十万吨以上。④ 生铁产量微有增加。在机械工程业,任何缩减都是“在价格和利润方面而不是在数量方面”:⑤有若干行业和地方承认这一年的年景相当不错;失业人数虽有增加,却始终不是骇人的。但是在 1904 年,纵使不十分骇人,也的确严重起来。在五十六万七千工会会员之中,那一年的月度失业数字平均是 6%。结果,工资的缩减不多。十年来失业平均数一直没有这样高过;虽则仍低于1892—1894 年,并且远低于 1884—1887 年的倒霉数字。在 1884 年,伦道夫·丘

吉尔曾经激动地告诉他的同胞说:他们的铁工业“死气沉沉,全无一点生气”, 他们的煤炭工业“有气无力”;他们的丝绸工业也是死气沉沉,“被外国人扼杀了”;他们的呢绒工业“窒息无声”;他们的棉纺织工业“已病入膏肓”。

①在 1904 年没有一个不负责任的政治家悲观焦虑到这样的地步;但是得出悲观结论的材料却是有的,焦虑也不无理由。纵使铁工业没有死亡——它的产量还相当不错——铁价却降低了;至于机械工程业方面,则据说“赚钱的生意不是整个行业都轮得上的”。煤的产量停滞不动,价格则缓缓“下降”。丝绸业恰巧报称有“一定的恢复”。②至于呢绒业,虽则有少数几个地区没有发出任何怨言,并且至少有一个地区是非常兴旺的,③但是整个行业却不能不面临既乏需求而原料价格又步涨这样一种令人不快和不平常的局面。棉纺业

① 并且迄今为史学家所采用:密契尔:《商业循环》第 428 页提到 1903 年英国的“极度萧条”。纵使旨在作一般性的使用,这个字眼也未免太重。

② 坚决主张自由贸易的《经济学家周刊》在它的《1903 年的商业史》中只列举了对张伯伦的谴责的一部分。

③ 《经济学家周刊》,《1902 年的商业史》。

④ 公布军舰吨位的统计数字和把海外出售的船只包括在出口货之中,正是这段时期并非不公平地称之为官方装门面政策的一部分。两者都不是不正当的,但既是一种创举,自无法进行长时期的比较。

⑤ 《经济学家周刊》,《1903 年的商业史》。

① 中卷,第 322 页。

② 《经济学家周刊》,《1904 年的商业史》。

③ 孔恩河谷,廉价“苏格兰呢”的原产地。

看上去的确带有一点病容:原料价格不断上涨,需求又比较呆滞,市场风潮和波动自所难免。但是棉纺织品对出口价值仍然作出了巨大的标准贡献。此外,在这个年度逝去之前,出口价值的水平有了全面的显著上升——这是行将把出口价值从 1900—1903 年的二亿八千六百三十五万镑的平均数和 1904

年这一年的三亿零七十万镑推升到 1907 年的四亿二千六百万镑的那个趋势

的开端。早在 1903—1904 年,资本输出就已经从 1901—1902 年的波谷中攀升起来一点了,货物的出口也随带着上升起来。事实上,英国已经发动了它的最大和最后一次资本输出运动。①仅仅在 1907 年一年,它就将为外国货主

建造三十万吨船舶并另出售给他们二十三万吨旧船。在 1913 年这样出口的船舶吨位,连新带旧将是七十万另九千吨。而所有这些船舶的出口将只不过是资本账上的一个项目而已。

“美国金融家第一次”“支援欧洲各国政府”正是在英国仍有事于战争不暇他顾,而它的资本输出正处于最低点的时候。②在英美贸易的英国一面, 很多年来都使用一点美国的流动资本;但究竟使用了多少却无法断定。美国公民也持有英国和其他欧洲证券,但究竟是多少也无人确知。美国人不时从英国持有者手里买回美国政府债券和铁路债券和股票。但从来没有一次是大规模的。甚至自十九世纪以来在工业上已经起决定性作用的美国机械工序的采用,也没有导致美国机器的稳步进口,除开某些农业机器、缝纫机和后来的打字机。美国依然是,并且此后半个世代也将依然是一个债务国和以食品及原料或半制造的原料为主的一个出口国。但是它已经在为它过剩的制造、组织和金融力量寻求更广阔的出路了,非但在美洲大陆上——那已经不是什么新颖的事了——而且在英国。有些并非很富有创见的人已开始谈论“美国的侵略”了。③

半世纪以前一个有资格的鉴定家曾经这样写过:在经济上“美国终必凌驾于英国之上”,“其肯定无异于下一次的日蚀”。④现在英国既疲惫不堪地从南非的铁丝网里爬出来,美国显然已准备供应整个世界的钢铁了。在 1901

年,它所生产的钢已达德国的两倍,将近联合王国的三倍;在 1902 年则是整整三倍。伯利恒厂和安德鲁·卡内基调整冶金术和钢厂组织方面的步调和方法已有十余年之久。①到 1899 年,美国对联合王国的钢铁制造品的出口,包

括机器在内,已经从 1890 年的五十万镑上升到将近四百万镑。(打字机是报表上一个重要的新项目。)似乎没有任何理由认为它们不会再大大地上升, 有关的美国人则认定是会的。但是直到 1903 年,英国报刊和公众对这些毕竟微不足道的数字并未加注意。在这之前,当他们讨论美国的侵略时,正如因为这个词句是战时很容易脱口而出的一个口头禅而经常讲出的那样,他们心目中所想的或许是美国关于打字机、皮鞋、手表、肥皂或在伦敦创办地下电

① 本卷,第 39 页的曲线图。

② 本卷,第 51 页。

③ 关于实例,参阅克里斯托弗·弗内斯爵士——他并不是第一个使用这个词句的人——在《帕尔·默尔杂志》(Pall MallMagazine)1902 年 3 月号中的一篇论文,和他的增订本《美国的侵略》(The American Invasion)

(1902 年版)。

④ 中卷,第 25 页。

① 参阅《钢铁学会季刊》(TheJournalofthe Ironand SteelInstitute),散见各期,尤其是 1895 年,第 1 卷, 第 71 页;1897 年,第 1 卷,第 89 页;1900 年,第 1 卷,第 172 页。

车这许许多多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由美国方面授意和操纵的。②他们也许正回忆着耶基斯那位美国发起人的大名,有时还会以他的联手珀克斯那位极口称赞美国电车优点的英国人的大名来同它押韵。③否则他们也许正考虑着令人难忘的新泽西国际商轮公司在 1902 年的创立,这家公司通过对美英航线错综复杂的财政控制,吞并和联合——照一般的估计——将使皮尔庞特·摩根先生成为大西洋的无冕之王。一年前,当谈判正在进行时,《笨拙周刊》画了一幅满抱玩具船的小乔纳森的肖像,猜想他不但会买进更多的船,而且会把老约翰的存货全部买光。④美国侵略的想法,最容易应着旗帜飘展和鼓点的声音而触发(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帝国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名字这个半十七行诗的韵律。在 1901 年,这家公司已经为防范在英国市场上编成队伍的美国侵略者而组织成立。“肩并肩,刀对刀”,正如十九世纪后期的一首歌曲所说,这支烟草商的队伍已经同另一批烟草商面面相对了。①当显见摆好阵势的岛国人准备一战的时候,和平到来了;并且他们可以任便在国内派出强募队去招募新兵。②

美国的侵略在大西洋两岸都被大事宣传。宣传是有根据的,因为它已成为世界经济史上一个转折点的标志。但是这个标题太刺目了。美国造船公司那个终于在 1902 年形成的组合的总经理曾扬言他的公司不久将有新船向欧

洲出口。船只并未到来,而在 1903 年该公司已被控管理失当和有舞弊行为。

③国际商船公司在财政上也说不上是成功的。十年来,它既没有付普通股股息

也没有付优先股股息。④美国烟草公司在平分世界市场的基础上同帝国烟草公司达成协议。美国进入了工业活动如此汹涌澎湃的另一个阶段,以致靠了它所有的冶金设备,简直没有多余的钢铁输往国外,除开偶而有一批货载外运: 而且还不时成为买主。因而那种常见的结果又重新出现了:许多新式美国机器,经过暂时以成品进口之后,先是在英国装配,继而完全在英国制造。⑤

在 1904 年虽然英国大多数人都是在业的,但是整个说来,经 济活动无疑是在水平以下。在这年年底以前可以看到的恢复迹象并不显著。在那样远非自给自足的一个国家里,在对于货物和劳务的世界需求甚至较小组成部分方面的波动都那样敏感的一个国家里,象 2 月间开始,直至翌年 6 月随着谈判的开始方始缓和下来的日俄战争这样一件大事就不能不使全面的恢复放慢了。它扰乱了远东的所有市场。但是在这期间,恢复的道路却依靠储蓄而渐

② 参阅本卷,第 172 页。

③ 称作为耶基斯——珀克斯企业联合的“被提名人”的首都区铁路的新主席;“首都区铁路”,《经济学家周刊》,1902 年 8 月 2 日号。另参阅 1901 年 8 月 2 日号。另参阅 1901 年 12 月 23 日珀克斯先生(后来

的罗伯特爵士)以主席身份所作的演讲,见 12 月 24 日的《泰晤士报》。

④ 《笨拙周刊》(Punch),1901 年 5 月 8 日。(按乔纳森是美国人的绰号,约翰是英国人的绰号。—— 译者)

① 这首歌——“旧行伍的小伙子”——我想是 1881 年编制的。它只是逐渐流行起来的。

② 关于条约和政策,参阅本卷,第 331 页。

③ 《美国造船业的瓦解》,《经济学家周刊》,1903 年 6 月 20 日。

④ 《国际商船公司》,《经济学家周刊》,1912 年 4 月 20 日,提到了附属于该公司的大西洋轮船公司所拥有的“泰坦巨人号”的沉没。国际商船公司的六厘优先股在 1910—1912 年波动于十四又二分之一和二十六又四分之三之间。

⑤ 参阅本卷,第 220 页;关于美国皮鞋的“侵略”,参阅第 225 页。

渐铺平。战时借贷已成过去,到 1904 年,国债已开始减少。尽管东方有战事, 以致在金融方面不能不谨慎从事,英格兰银行贴现率的总趋势却是步跌的。在整个南非战争期间,除开 1899 年 12 月那个“黑星期”中一段恐慌的 6% 以外,贴现率一直不是真正高的,它不过吸收了剩余而对全国的储蓄潜力并未竭泽而渔。这时它却猛降至 1905 年初所到的 2.5%的水平,并且保持了几个月之久。此后七年一直没有再出现类似的短期的 2.5%。①

在 1905 年 8 月底日俄缔和以前,这段时期就过去了。和约消除了英国在业已显见的世界贸易复兴之中分享一整份繁荣的最后障碍。签订和约所在地的美国也是世界经济活动的最大铁锅。②美国同西班牙的战争给它在加勒比海地区和太平洋上带来了纵非一个十足的殖民帝国,也是无限的经济机会。它是电气时代的一个先驱。汽车运输已经开始,但是还没有威胁到它的铁路, 铁路的延长和改建一直使它的钢铁工业兴旺不衰。钢架建筑术已经对纽约的褐砂石房屋和数以百计的地方城市的木架房屋发动了进攻。旧金山不久将毁于天灾,③而将以弹性钢予以重建。美国已经向世人表明如何用钢制输油管输送石油,并且已经在石油工业和石油财政中用它来定步调,一种往往险恶的步调。他们的粮食和棉花,罐头牛肉和猪肉,连同烟草、木材、石油和共他原料或半制成品构成为出口价值的大部分,用以结算他们的进口货、运输劳务和旅行开支,并支付他们为数仍然很大的债务余额的利息。①尽管他们的工业近来是那样扩大,他们的农产品出口的增长却一直比入口的增长大得多。但是他们正吸引着各种类型和种族的移民,其吸引力之大,为向所未有。在十九世纪后期的平潮中,年度移民数字曾一度降至二十二万九千人(1898 年)之低(照美国标准来说);但是从那时起就有了几乎连续不断的上升, 经过 1902 年的六十四万八千人直到 1905 年的一百零二万六千人。在 1907

年达到了一百二十八万五千人的高峰,结果是在 1905—1907 年这三年之内, 美国吸收了三百四十一万二千人,不太少于其间包括不止一次向所公认的移民巨潮在内的 1820—1870 年那五十年所吸收数目的一半。②

在北美和南美,加拿大、巴西和阿根廷也都吸取着人和资本,吸取资本的还有墨西哥。对于欧洲各出口工业国来说,这里有美国不复提供的机会; 虽则加拿大因为有它自己的强大工业,相当高的关税以及同美国经济的密切关系,而不是象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那样随便任由欧洲资本货和制造品进口。

南非和大洋洲的活力,比之南北美也不太逊色。自 1902 年至 1907 年,

羊毛的价格稳步上升,大洋洲的羊群也偕以俱增。在 1903 年小麦歉收之后,

澳大利亚在 1904 年和 1905 年有了很不错的出口剩余,在 1906 年和 1907 年也都有相当剩余。虽然小麦价格不象羊毛价格那样令人满意,至少比近年来

① 本卷第 30 页的曲线图。

② 在这方面,注意一下这样一个事实是有趣的:在 1903—1913 年,英国的就业循环“落后于美国的类似循环约半年至一年”;庇古:《工业的波动》,第 50 页,转引自《经济统计评论》(Rev. ofEcon.Statistics), 1922 年 1 月号贝里奇的论文。

③ 在 1906 年。

① 《工业调查委员会报告书》(1902 年),第 550 页及以下所列的统计数字。

② 《移民调查委员会年度报告书》(Annual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ers…for Immigration)(美国)。《国家科学大词典》,第 2 卷,第 265 页(1909 年版),“出境移民”条,冯·菲利波菲希撰。

好些;所以在 1901—1911 年这十年中,小麦播种面积增加了将近 50%。①大洋洲的铁路建造正在进行,而资本则大部分是募自伦敦的。肉类出口增加了; 入境移民增加了;移民群集的澳大利亚城镇也增加了。

在南非,兰德矿的黄金产量到 1904 年已恢复到 1898 年的战前水平。到

1908 年,产量已几乎加倍,而这又隐含着对人、对货物和对机器的需求。② 战后的重建和更置使南非成了一个很好的一般市场,而它的黄金则使得无论购买或借贷都轻而易举了。

在亚洲,日本刚刚从打败一个欧洲强国的第一次亚洲现代胜利之中涌现出来,而这一胜利对于整个世界来说,远比经济气压计上任何局部或普遍的升降重要得多,它正在从尚未战败的欧洲人和他们在美洲和澳洲的后裔那里购货和借款来增加它的军事和工业设备。首先使日本人成为澳洲羊毛市场上的重要买主的,是军用呢绒的需要。③铁路较好、灌溉工程较多的印度,得免于介乎 1899—1900 年偕瘟疫以俱来的那次蔓延于西部的灾荒和 1908 年局限

于联合省一省的那次灾荒之间的一次灾荒。④在 1904 年,它已经能比其他任

何国家输送更多的小麦到英国,在 1905 年则比阿根廷共和国以外的任何国家输运得更多了。在这两年,它供应了联合王国进口的五分之一。衡量印度繁荣的尺度并不是小麦的剩余,而是这类剩余所象征的一般丰收。农民吃得饱一点,家里过得舒服一点,商人也就敢于放胆购货,政府也就更有准备支应债务。在印度以南,新兴的橡胶种植企业正把资本和设备吸引进马来联邦和荷属东印度。①在印度帝国和日本之间,中国仍然有一个单一的,虽则是无关轻重的政府,以及就它来说差不多是正常情况的商业安全和购买力。

同英国争取分润所有这些潜在购买和借贷的主要竞争者,就是英国现在惯于以它的成就衡量自己的另一个工业国德国,德国象美国一样,曾经得利于英国的全神贯注于南非战争而不遑他顾和它的本身的发奋图强。②虽然它重新采用农业保护政策确实有驱使生活费上升的趋势,但同样确实的是,它的工业保护政策,连同高度的科学和组织能力,却一直使工业保持活跃,人民就业情况良好。它的出境移民已微不足道,比瑞典、挪威和葡萄牙多得非常有限,它在毗邻各国,特别是在当时的俄属和奥属波兰地方吸引着大量季节性工人和永久定居的工人。在过去二十年间它在工商业方面的成就比英国更加了不起,这是没有多少怀疑余地的:它的政治家、实业家和经济学家都的确这样认为,大多数头脑清醒和有资格的英国观察家也同意这种看法。③唯一

① 《英帝国海关》(澳大利亚),第 7 卷,第 519 页。克拉潘:《羊毛和毛丝工业》,第 276 页。

② 本卷,第 32 页。

③ 《英帝国海关》,第 7 卷,第 364、602 页。

④ 诺尔斯:《英海外帝国经济发展史》(Knowles,L.C.A.,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Overseas Empire)

(1924 年版),第 411 页。

① 本卷,第 179 页。

② 萨尔托里俄斯·冯·沃耳特舒森:《德国经济史,1815—1914 年》(Sartoriusvon Waltershausen,Deutsche Wirtschafts Geschichte,1815—1914)(1920 年版),第 590 页。

③ 艾希利:《十九世纪最后二十五年德国工人阶级的进步》(Ashley,W.J.,TheProgress of the German Working Classes during the Last Quarter ofaCentury)(1904 年版)包含有很多证据和参考材料。另参阅道逊:《现代德国的演进》(Dawson,W. H.,The EvolutionofModernGermany)(1908 年版);桑巴特:《十九世纪的德国国民经济》(Sombart,W.,Die Deutsche Volkswirtschaft im Neun- zehnten Jahrhundert)(1903 年,第

似解决未解决的问题就是:就一个对现代工业经验不足的民族而言,设潜力相等,无可避免地比一个较老较僵硬的邻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要快些,但究竟无可避免到怎样的程度呢?如果并不是无可避免的,那就是国家潜力暂时不相等,正如英德两国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

德国没有移民出境而能作到这样是更加了不起的,因为虽然它的出生率在八十年代已开始微微下降,在 1900 年以后有急剧下降,然而它的死亡率的

暂时但更大的下降却使 1901—1910 年人口的自然增长比过去的任何十年都更高。德国那种安土重迁的习惯不能用缺乏温带殖民地这一点去解释;因为德国人在鼎盛时期也曾经是伟大的移民。美国对他们是开放的,正如对英国人一样;加拿大也是同样开放的;而且这些年英国的大批移民多数是以北美为目的地。另一方面也不能以英国的大批移民出境为证据,证明英国一般地不如德国繁荣;因为当失业数字下降时,出境移民数字反而上升,在 1906—

1907 年这两年中,移民数字达到了一个短期的最高额,而失业数字达到了一个短期的最低额。如果出境移民少一点,失业人无疑会多一点;但这也完全不能肯定,因为这两年年景都不错,而大多数迁徙出境的人又都不是年景好的时候赋闲的那种人。他们都是一些生活相当安适又赋有创造力的人,只是因为听到美国有高于英国的平均享受而前去谋求的。德国人所以很少这样作,或许可以下述事实予以解释,即就世人记忆所及,并且部分由于国家的审慎措施,德国小民——农民或工资劳动者——的享受和安全水平一直比英国提高得更快一些,姑不问它的绝对水平如何。农民有一个受到保护的市场, 工资劳动者则有某些他们大概不愿意放弃的社会保险。但这种解释也是靠不住的。①

在所有这些靠不住之中,在 1905 年显而易见的是,一个接纳移民的繁荣的美国、一个供应移民的繁荣的英国和一个人民安土重迁的繁荣的德国当时可以并存于世——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大国,按各自不同的标准来说,大多数是相当繁荣的,有一些是非常繁荣的。凭靠它的帝国联系,积累起来的购买力以及商业和金融方面的丰富经验,英国在如何利用繁荣世界的准备和能力方面至少是同德国和美国居于同一水平,虽则目前在某些方面技术上是落后于它们的。但是不论特殊的技术落后状态或帝国联系的有利条件都不应予以强调。自动遵循国际贸易古典原理中所阐明的原则的英国,在它技术上不落后的那些领域内是最最活跃的;①它用它生产起来最方便的东西去交换它的竞争国的特产;张伯伦的经济帝国主义的批评者,随着事实的暴露,很快地指出:在 1904 年和 1907 年之间,贸易和投资的最大扩张是对外国的,而不是

对帝国其他部分的。②在 1904 年,联合王国运交英国属地的产品和制造品的

价值是一亿一千二百万镑:在 1907 年是一亿三千八百万镑。运往外国的相应

数字是一亿八千五百万镑和二亿八千八百万镑。帝国贸易按价值计增长了 23

%,而对外贸易增长了 53%。对帝国出口的全部增长事实上是少于对德国和美国这两个英国的大竞争国的出口增长的。在 1905 年年底以绝大多数的优势

1 版)。

① 1920 年以来社会保险在英国的实施是有利的说明。

① 关于这个理论的新说明和研究,参阅陶西格:《国际贸易》(Taussig,F.W.,International Trade)(1927

年)。

② 参阅例如《经济学家周刊》,《1906 年的商业史》。

执掌政权的自由贸易主义者,差不多是心满意足了。他们始终说一国的繁荣不一定是另一国的不幸。至于有人批评说,“可是你们对德贸易的增长是靠了什么呢?大部分是靠了我们浪费不起的煤炭以及象棉纱和梳毛之类的半成品”,他们的回答则是:大量棉制成品和毛制成品正在其他各地销售,而外运煤炭则有助于为英国保全依然无敌的造船和运输业。我们煤蕴藏量前途的远大每经过一次调查就变得更为远大:①我们第九或第十代的后人一定会亲自看到将有近一百万人受雇于煤矿业。有什么可悔恨呢?②

造船业和运输业方面的论证是切当的。1905—1907 年的繁荣是以新船的巨大产量为背景的,正如看到繁荣的根柢远伸到海外那样的理所当然。单单一年之内就有一百万净吨的商船下水是向所未有的。现在在这三年之内每年都有一百万吨下水,而且在 1906 年有一百一十四万九千吨。其中一部分是以

新易旧,因而有大量的英国旧式船出售给外国人;但是 1908 年在联合王国登

记的净吨位比 1904 年还多一百万吨。造船业方面这种“史无前例的活跃”③ 意味着所有重工业和铁路方面的繁荣;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活跃的行业。1905 年棉业报告书是令人乐观的,1906 年是令人欢欣鼓舞的,1907 年则更加令人满意和满怀信心。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 1907 年棉货出口所值超过 1901— 1903 年这三年的平均数刚刚 50%。这次上升部分是由于原棉原价 25%的上涨,但是对于拥有一大群蒸蒸日上的受保护的竞争者的一个陈旧的、多少有点没落了的工业来说,成绩还是不错的。④

在同一段时期一般对外贸易价值的增长,刚刚不到 50%,所以棉货多少是大于平均数的。机器、铁和钢则大得多,正如未始不可预料的那样。没有一种重要工业少得太多:出口价值上升不到 40%的殊为罕见。甚至亚麻和黄麻贸易(前者到处面临关税,面临文明人对细麻布兴趣的日益低落,而后者又面临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黄麻产地附近印度纺织厂的竞争)也能有 44%的上升,并且在 1906 年年底正深自庆幸它们“已经驱散了一代以来〔一直笼罩着它们的〕价值低落的阴影了”。①

对于繁荣的根源在海外这一点当时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在这三年之间来自各行各业的仅有的一些怨言大抵或完全是决定于国内需求的。在 1905—

1906 年,布莱德福方面就有一些这类的怨言,诸如:式样渐渐不对头了;人们不会再买毛哔叽了等等。1905 年地毯工业自称历经了“一段悲惨的时期”。

②煤炭商不满那年的价格,在煤炭的产量上也没有显出需求上涨的充分效果。

更加重要的是建筑业的相对停滞。在 1905 年木匠工会失业会员的平均数字已达 8%,而包括木匠在内的一个全国工会的平均数字则是 5%;虽然不久之后木匠工会的失业数字有了改善,但是在 1907 年全国平均数仅为 3.7%,它却是 7.3%。既没有对木匠的就业发生不利影响的意外情况,而他们的数字对

① 参阅中卷,第 137 页和本卷,第 208 页。

② 这些答案是从有史以来的争论之中总结出来的。著者自己也提出了一些。参阅克拉潘:《保护政策和羊毛贸易》(Clapham,J.H.,“Protectionandthe WoolTrade”),《独立评论》(Independent Review)(现已停刊),1904 年 1 月号。

③ 《经济学家周刊》,《1905 年的商业史》,当时 1906 年的吨位已在建造中。

④ 参阅本卷,第 218 页。

① 《经济学家周刊》,《1906 年的商业史》。

② 《1905 年的商业史》。

于类似的各行业又相当具有代表性,当代行业报告书对建筑业情况有这样的描述——1905 年有“严重的萧条”;1906 年“仍然清淡”;1907 年“几乎到处是呆滞的”。③似乎是眼朝外看的实业界和投资公众,在国外投资稍嫌过多,而国内又稍嫌不足。④木匠方面的困难同钢骨水泥建筑的发展可能有一点连带关系,虽则这种发展迄今还不很快,⑤而报告书中有关停滞的一般记述, 却不能不另作解释。

只要把资源从国外投资向国内投资方面稍稍移转一点过来,建筑各业百分之几的额外损失立即会一扫而光,如果是转向建筑各业的话。因为自 1905

年以来,海外投资总额是十分庞大的。在 1901—1903 年和 1907 年之间出口

50%的上升主要是投资的上升。早在 1906 年就已经打破了 1872 年和 1890 年这两个四十年来对外投资极峰年的纪录。1907 年的数字是一亿四千一百万镑,比 1890 年的数字约大 75%。继而有过一次顿挫。但是甚至在 1908 年和

1909 年这两个比较清淡的年份,曲线也高出 1890 年的极峰。此后重又扶摇

直上,几乎直线上升到 1912 年的二亿二千六百万镑。①英国对于各国政府和海外各种企业的权利主张正以空前的速度增加起来。制造家,以及和制造家想法相同的人,都以出口的增加沾沾自喜,而借以俱来的良好就业情况则是人人欢迎的。几乎没有人想到问一问有多少出口事实上会是把货物给了可能拒不履行债务的政府和不保证清偿的企业。人们认为这两种损失当然都会有一些,并且在向尼加拉瓜所索取的利率或对阿散蒂金矿所指望的红利中也都打上了这笔损失。但他们认为这样风险边际也就有了保障。大国拒不履行债务和主要铁路干线的破产不是寻常的,因而没有打算在内。

资源所以宁愿转入对外投资而不转向英国污浊城镇的改建,单纯是因为对外投资似乎更加有利可图。也许其中的赌博因素吸引了投资人这种“资产阶级分子”,正如它原会吸引平均的英国“无产阶级”一样,如果他是一个对外投资人的话。国内外投资合在一起,1905 年在伦敦金融市场上实际筹募的总数(一亿四千四百万镑)比 1888—1889 年的繁荣以来任何一年都更大。供待营利之用的剩余,吸取一空。英格兰银行放弃了 2.5%的贴现率。在秋季,很费力地避免了 5%。①1906 年,虽然在年初贴现率有过一次季节性下降, 但总的动向显然是趋于上升的。10 月,贴现率已达 5%,这是自 1900—1901 年冬季以来向所未有的,继而达到了 6%,则更是溯自南非战争的黑星期以来向所未有的。②西风骤起,阴霾偕以俱来。华尔街有很多月份在统靠财政债券和美国抵押品的借贷在伦敦为证券交易业务筹募款项。③由于对纽约百依百

③ 《1905—1907 年的商业史》。参阅迪尔:《伦敦建筑业的失业问题》(Dearle,N. B.,Problems ofUnemploymentintheLondonBuildingTrade)(1908 年版)和琼斯:《报酬递增》,第 58、76 页。

④ 还有本卷第 45 页注①所提到的事实,即资本和人会很容易一起输出,以致影响房屋的需求。

⑤ 参阅本卷,第 246 页。“在建筑方面,钢的用途日益增长”,《1904 年的商业史》。

① 本卷第 39 页的曲线图。完全根据霍布森所采用的同一基础为 1913 年进行的计算一直没有公布。

① 它不得不求助于“市场活动”。《英格兰银行和金融市场》(The B.of E.andthe Money Market),《经济学家周刊》,1906 年 2 月 10 日号;塞耶:《英格兰银行业务实况》(Sayers,R.S.,Bank of England Operations, 1890—1914)(1936 年版),第 2 章,尤其是第 30 页及以下。

② 本卷第 30 页的曲线图。

③ “两年以前,就人人都清楚了解 给予美国的信用便利未免太轻易了”,《伦巴街上的竞争》,《经济学家周刊》,1907 年 8 月 24 日号;和(1906 年的商业史》。1906 年秋季英格兰银行的高贴现率是制止这

顺而变成短期债务人的伦敦,在 9 月间已经有大约五百万镑黄金运往美国。因为这项黄金外运有助于把英格兰银行的储备降至一千九百万镑以下(当时通常的数字是在三千万镑以上),所以这是一项严重的流失。到了年度更始之际,7%已经岌岌可虑了,如果法兰西银行不曾同意对大量英国票据进行贴现来帮同稳定市面的话,这个水平是未始不会达到的。④事实是,1907 年是以 6%开始的。

在这一年年终时,观察家可以实事求是地说,棉纺织业、毛纺织业、煤炭业以及铁业和机械工程业已经“非常繁荣”了。造船业和铁路亦复如此。那一年几乎所有统计数字表面上都是再好不过的。但是远在那一年渡过之前,人人都知道形势转变了。造船商的帐上订货比过去十年少了。一般的失业人数虽然还不严重,但自 8 月以来已徐徐上升。1906 年后几个月的国际病态始终没有痊愈。1907 年初,日本在照例庆祝了胜利和稳居于大国之列的地位以后,已经看到投机公司的破灭和一切证券价值的大幅度贬值。继而从地中海方面传来了发生风潮的消息,在开罗和热那亚也出现了困难和倒闭的情形。3 月初纽约证券市场陷于崩溃,余波所及,在欧洲证券市场上都是不难寻踪索迹的;8 月初,美国钢铁公司公布钢的需求有 25%的下降。①作为现代世界晴雨计的另一种金属铜的需求也有暂时的缩减。铜有一高度投机性的国际市场,而以美国为它的主要供应来源。7 月 6 日,伦敦价格是一百零四镑五先令。9 月 6 日是七十三镑十先令。10 月价格骤降至六十镑以下。纽约有一家和铜的利害关系太深的银行因为要维持一家铜公司的股票而卷进了一个徒然的尝试。②以 3 月风潮为戒,贷款给华尔街的欧洲贷放人——他们大多数是在巴黎或伦敦——对于他们的信贷不那样大手大脚了:这也该是时候了。7 月间原已神经过敏的华尔街,在溽暑逼人的美国 8 月神经错乱了。不但“谣言四起”,而且和其他垄断商和操纵商一并感到西奥多·罗斯福和舆论鞭笞的“大美孚煤油公司的名义首脑本人也发出了歇斯底里的叫嚣”。③为一出美国司空见惯的恐慌和危机的活剧的演出,舞台已经布置好了。④有很多公司企业在 1873 年和 1893 年曾经出场,在 1933 年将再度登台。但是压轴戏直到

10 月下旬方始开幕,虽然见闻广博的英国观众在看开幕戏的时候预料还会更早一些。①

英国人在等待的时候是冷静的,德国人和荷兰人却比较不耐烦。德国银行业同工业深深地纠缠在一起。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是有国际精神的,非常敏感。但是因为德国重工业衰退的出现比美国晚一些,所以一直延迟到重

种情况的一个尝试。史普拉格:《1907 年的美国危机》,《经济季刊》,1908 年,第 356 页。迈尔斯:《纽约金融市场》,第 1 卷,第 240、242、417 页及以下。

④ 《1906 年的商业史》。

① 《美国危机和对照》,《经济学家周刊》,1907 年 11 月 2 日号。参阅纽约通讯,《经济学家周刊》, 1907 年 8 月 17 日号,10 月 26 日号;该年度合订本,散见各页;前引史普拉格的论文,见《经济季刊》; 福克斯韦耳:《1907 年的美国危机》,见《当代财政文件汇编》(1919 年版)。

② 史普拉格的论文,《经济季刊》,第 357 页。

③ 纽约通讯,《经济学家周刊》,1907 年 8 月 24 日号。

④ 虽然“同前一年相比,财政状况令人满意得多”——投机少一点了,新发行也少一点了。史普拉格的论文,《经济季刊》,第 356 页。

① “久已担心的纽约方面的崩溃终于发生了”,《经济学家周刊》,1907 年 10 月 26 日号。

大意外事故出现后方始感到焦急。那是在 10 月方始感到的。在 10 月的第二个星期中,纽约和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都发生了意外事故;10 月 17 日, 汉堡私人银行之中的一家百年老号——霍勒尔·泽赫耳公司——由于放给工业企业的信贷太多而陷于困境。自 1857 年以来汉堡还不曾有过这样的震撼。同一天消息传来,说纽约国民商业银行发生了风潮。②这正是通过海因茲那位总经理对于铜进行投机而和铜有了太多利害关系的那家银行。

因为手头有现钱的人要让闲放着的钱迅速增殖,所以美国有很多现钱流入了为进行投资而吸取存款的信托公司。关于这类公司的谣言已经风传了几个星期之久:谣言中恶言恶语倒也往往道出实情。10 月 22 日,最后的恐慌终于以纽约尼克博克信托公司的一次挤兑而开始了。挤兑的范围扩大得很快。美国既没有中央银行,也没有真正的分支行——作为代替的是大约一万六千家国民银行和州立银行以及三千多家其他各种不同的银行机构。信托公司和普通银行曾经在一定程度上是互相竞争的。①猜疑很容易由此而蔓延及彼。溯自恐慌刚刚开始,在还可以提取现钱的时候,从信托公司或银行提出的现钱都藏到地窖里或者象珠宝和地契那样地托付给保险库公司去保管。货币荒立刻出现了。风潮从纽约蔓延开来,并且非宣布银行紧急休业无法应付了。在这个金融中心,一方面将政府基金用来制止恐慌;一方面到处去寻求黄金,尤其是在伦敦;并且把各种不同的可疑的银行的职员解雇;在 10 月的最后一天,纽约银行清算所委员会会长在电话中痛定思痛地说:在目前这次无可避免的“剧烈而彻底的改革”之后,美国“的银行和金融〔将会〕比过去若干年有所改善”了。②

同一天英格兰银行的贴现率上升到 5.5%。一个星期之后,英格兰银行采取了提高到 7%这个金融记者所说的“非常措施”。③因为自从 1873 年以来伦敦商业区就不曾见过 7%,那就无怪乎他们要使用这个冗长的形容词了。但是因为线针街的金属储备在一个星期之内已经减少了三百万镑,而自 9 月 25 日以来已经减少了一千万镑,更因为在 11 月 5 日把美国的窖藏量说成是“几乎不可思议的”,④所以英格兰银行的防卫措施是可以有词自解的。所有欧洲的中央银行都提高了它们的贴现率——柏林达 7.5%,布鲁塞尔达 6

%,虽则阿姆斯特丹还没有超过 5%,巴黎也还没有超过 4%。在美国,危机的影响还没有过去。铁路便利因缺乏现款而有所削减。秋季农作物运输的资金通融也因而受到妨害。在匹茲堡和其他各地,面粉厂和矿厂纷纷倒闭,因为外国矿主在收到支票时,竟撕掉支票而要求现金;但市面上却没有足够的现金。在纽约以外,直到 12 月,银行还继续有停业和倒闭的情形发生。虽则很快就过去了,但是在伦敦人看来这都是非常猛烈,非常原始性和非常令人

② 阿姆斯特丹、柏林和汉堡通讯,《经济学家周刊》,1907 年 10 月 26 日。前引史普拉格的论文。国民商业银行在不能履行它的清算义务之后,要求银行清算所予以支持,并于几天之后重新开市——但是改选了一个新总经理和董事会。

① 为应付它们“不公平的”竞争,清算所在 1903 年已经将信托公司参加清算所的条件加严。大多数信托公司非但不屈服,反而放弃了清算所的权益,但是尼克博克和其他几家却没有放弃。史普拉格的论文,《经济季刊》,第 360 页。参阅迈尔斯:前引书,第 1 卷,第 244、257 页。

② 纳希:《金融市场》,《经济学家周刊》,1907 年 11 月 2 日号。

③ 《经济学家周刊》,1907 年 11 月 9 日号。贴现和放款市场记略。

④ 11 月 5 日的纽约通讯,《经济学家周刊》,1907 年 11 月 16 日号。

烦恼的,伦敦人更怕德国有更多的银行破产,在德国停止营业的企业名单早已长到令人不快的程度了。①

在伦敦,7%的贴现率彻底完成了它的主要任务,而且相当及时。黄金储备积累得很快,贴现率在年底就能以降低了。1908 年 3 月已降至 3%,5 月已降至 2.5%。德国没有遭到任何头等的灾害就闯过去了。其生产力多少遭受到一点损害的美国正舐吮它的创伤,并且在 1907 年年底昭告世人说:“因为有大选的可能,所以下一年的业务将会处于停顿状态”。②当十八世纪设计的美国政治机器不胜其笨重地转动的时候,全世界都不能不等待。这对于英国来说是难以忍受的,在英国,1907 年没有过任何危机或恐慌,也没有过工业崩溃,而只有过一次紧缩和比 1902 年以来任何一年都少的破产案件的公布。冒险家的迟疑和工业的紧缩反映在 1908 年英格兰银行 3%和 2.5%的贴现率上。贴现率降至 2.5%以后,停止不动将近八个月之久,以待美国政治机器完成它的工作。

英国经济有机体的不存在任何器官上的疾病是由对这次低利贷款的直接而健康的反映中表现出来的。1908 年在伦敦金融市场上的投资的确比 1907 年多一些,收足的资本也多一些。纵使美国暂时成为一个不毛之区——那么, 投资人已经在其他各地进行观察有相当时间了,未始不可再观察下去。工业英国大大不象一度有过的情形那样依存于纽约风了。英国公民贷款给南美、印度、各殖民地和日本,贷款给各国政府、铁路和自治市。①同 1907 年相比,

1908—1909 年资本输出的估计数稍有缩减,但即使如此,仍高于 1906 年水

平;其中一部分下降是由于 1907 年世界批发价格的暂时跌落使估计数所部分

依据的那些出口货的销售价值降低了。②在 1908 年期间对外贸易的价值比数

量缩减得多,这是当时所公认的。世界价格直到进入 1910 年一段时期之后方

始回到 1907 年水平,英国对外贸易的货币价值也随之而回升。

虽然在 1908—1909 年经济体还相当健全,但是它的某些器官却由于不大使用而有所损伤。造船业的三年繁荣之后,接着就是三年不平常的萧条。短期的萧条原是无可避免的,因为船舶损坏得很慢;但是这样程度的一段萧条却是出乎意料的。在其他建造工业中也有类似的阵期,虽则损害少得多。结果,造船、机械工程和五金业工会尝到了二十年来最苦的失业滋味。在 1909 年这整个集团的失业百分比达到了十三,锅炉制造工则是二十一点四。煤炭的需求也因而受到抑制,在采矿业、机械工程业以及棉纺织业方面则有了工资的缩减和借以俱来的罢工。③工资率的缩减并不多。除开少数行业,工资以

① 《金融市场》,《经济学家周刊》,1907 年 11 月 23 日号;《美国贸易商的疾苦》(The Sufferings of American Traders),《经济学家周刊》,1907 年 11 月 30 日;《美国危机的发展和说明》(Progress andElucidationoftheAmerican Crisis),《经济学家周刊》,1907 年 12 月 14 日号。有少数几家银行完全破产,而没有一家是在纯农业区:美国企业破产的总数并不过多。史普拉格的论文,《经济季刊》,第 355 页;

福克斯韦耳:前引书,第 172 页:“我认为这次危机肯定是一个银行危机,〔而不是商业危机〕”:太简单的一项声明。

② 大通银行总经理赫本致《经济学家周刊》函,12 月 23 日。《经济学家周刊》,1908 年 1 月 4 日号。

① 参阅本卷第 24、39 页上的曲线图。

② 在 1908 年公开筹募的资本计有为各殖民地和外国政府筹募的四千四百万镑;为国外铁路筹募的四千三百万镑;为印度和各殖民地铁路筹募的一千九百万镑;以及为各殖民地和外国自治市筹募的一千零五十万镑。

③ 参阅本卷第 571 页的曲线图。

滑准法为基础,从而随产品售价的变动而变动外,英国的工资,例如同美国的工资相比,早已变得很没有伸缩性了。但是,同失业数字——就全体工会会员来说,1908—1909 年的失业数字为 1906—1907 年的一倍——结合在一起,这些缩减和偕以惧来的更多的摩擦,却给人以经济非常不健康的印象。何况,在 1908 年期间整个世界批发价格虽有降低,而几乎所有工资劳动者所消费的主要物品——除煤和糖外——的英国零售价格还稍有上涨。①严重的经济病是没有的;但是有一些工资率的微微降低和领工资的工作数量的一般减少连同平均生活费的上升(虽则是微微的上升)结合在一起,却导致了普遍的不安和一些真正的疾苦。

全国各地都感到了这种不安,不仅仅是金属加工各区,因为这种感觉在所有各项工业中分布得最平均的建筑业是特别敏锐的,而建筑业对不熟练或仅仅半熟练劳动的需求很大,它的通常间歇性工作使得赋闲时期的任何例外延长又特别令人棘手。在 1904—1907 年对外贸易扩大期间,建筑业一直是萧条的。现在更加清淡多了。1908—1909 年木匠和细木匠的失业数字并不低于五金工人的失业数字太多。②诚然,这是自七十年代以来他们和其他木料加工和装饰业所历经的最严重的一段失业时期。造船业是和房屋建筑业一样的萧条,因为在一般现代船舶中会有大量的木工活和家具。

1909 年期间批发价格的微微上升、出口量的继续令人满意以及纪录有案

的国内外投资的增长,表明了这个国家是怎样成功地渡过了 1907—1908 年的国际风暴。建筑工业的失业情形尽管还非常严重,可是在这一年的下半年甚至在这一方面也有了好转;而且在全年之中,在整个纪录有案的工业范围内, 失业人数有了 24%的下降。①到 1910 年 2 月,数字比 1908 年 2 月有了微微

的改善,而经济活动的一般水平已渐渐接近于 1907 年。在 1909 年秋季,英

格兰银行已经放弃了它自 1908 年春季以来除开一次3%的短暂间隔外一直墨守的 2.5%的贴现率。部分由于繁荣,部分由于不幸,不曾再有 2.5%的挂牌达二十余年之久。在 1909 年则是由于繁荣,或至少是由于经济活跃那类的原

因。实际上在 1909 年为公共投资所筹募的货币数量原比多少有点疯狂的1889

年以来任何一年都多,在 1889 年人人都进行投资,工会会员几乎没有人失业。

1909 年的货币需求并没有标出一条上限:作为投资年的 1910 年远高过

1889 年。这一年的对外投资大于 1907 年,更远远大于 1889 年或任何更早的

年份。②虽然各国政府和公司在伦敦筹募的款项在 1914 年(当时是公然为了

要糟踏掉而筹募的)并没有达到 1910 年的水平,但是在那假和平真备战的最后几年中,资本输出正从一个高峰攀到另一个高峰。“贸易活跃的惊奇故事

① 这些是按照《劳工统计杂志》(LabourStatistics)公布的伦敦零售价格;但无疑是有代表性的。

② 1908 年和 1909 年木匠和细木匠的数字是 11.6%和 11.7%。关于 1904—1907 年的萧条情况,参阅本卷,

第 70 页。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活跃时期相当程度的萧条固然并非反常(本卷,第 45 页),但应该注意

的是在 1908—1909 年这类投资降低得很少。(参阅本卷第 39 页的曲线图。)

① 在 1 月和 12 月之间。全年的平均失业人数并不比 1908 年少,但在 1908 年是逐步上升,而在 1909 年却

是逐步下降。参阅本卷第 44 页的曲线图。

② 数字是:1889 年,十六万八千镑;1909 年,十五万三千镑;1910 年,十九万镑。关于 1910 年为对外投资而进行的资本输出(估计为一亿五千万镑),参阅本卷第 39 页的曲线图。

来自个个角落”,1912 年工厂主任视察员在他的报告书上这样写道。③国外需求既然那样迫切,而国内经济又极其活跃,所以在 1912—1913 年期间英洛兰银行 5%的贴现率比 1907 年以来任何时候保持得更久,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因为不论在欧洲或美洲都没有过业务上的重大愚蠢行为或过失行为,所以英格兰银行始终没有必要调整到 5%以上,5%这个贴现率,如果不超过的话,实即暗示利润和繁荣而没有令人头痛的风险。

据估计,在 1911 年和 1912 年这两年输出的资本比 1890—1901 年之间这十年多 30%以上,在这两年的每一年之中输出的资本,比八十年代或七十年代任何一个资本输出的高峰年也多得很多。当英国在战争期间为了维持开支而不得不出售一些产权以便从国外得到现款时,它有长长的一个产权清单可供选择。在已经选定和出售之后,仍有足够的产权——并非所有那些到头来都是可以兑现的。这就是资本出口以及个人和国家所进行的一切不大有把握的投资的收益和风险。

当十八世纪的政治家习惯于称之为“全面战争”的那种局面已经非常临近而只是仅仅没有出现的一个时候;当纵非在西方但在巴尔干和的黎波里已经有战事发生;而在国内外工资的照例落后于物价又导致了无可非议的怨言,导致了许多产业方面的权谋数术和僵持不下的产业斗争;历经了许多国内和国际紧张局面,历经了所有这一切和其他许许多多事故——诸如国会条例;爱尔兰自治法案;要求参政权的妇女的游行和暴行——直到 1913 年年底,这个国家的经济脉搏还是跳动得轻快而有力的。继而脉搏慢下来一点, 很少的一点。在 1914 年春季英格兰银行把它的贴现率降到了 3%。这类的降低有些是通常的,除非在活动十分不正常的时候。自 1907 年以来,除 1913 年外,每年都有过一段 3%或不到 3%的时期。但这是时间比较长的一次。它拖到 7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它是和工会失业情形的缓缓扩大偕以俱来的。自

1910 年以来,就业情况异常良好有三年之久,尽管一些大的劳资争议有其反

作用。至于劳资争议很少的 1913 年,平均月度失业数字为二点一;那年 4

月份则是一点七,这是溯自 1899 年 4 月以来向未汇报过而以前也只是在 1889

—1890 年的繁荣时期有过两、三次的一个数字。现在,在 1914 年,这个数

字在 7 月份攀升到了二点八;但是这仍远低于十年来 7 月份的平均数。脉搏

还是不弱。随着 8 月份战争的来临,贸易部设立了一个司来研究那个未雨绸缪的战时失业问题,而想不到没有几个月的工夫竟变成为一个战时人不敷用的问题。

所有这个国家的古老工业都参加了 1910—1914 年的跃进;对于历史悠久的毛纺织工业来说,1910 年是异常繁荣的一年。新工业正在它们旁边涌现出来(自 1906—1907 年起,甚至在国内贸易综览中就已经将汽车列为一个专栏),但是英国所利赖的却是那些旧有得意杰作。它们依然生气勃勃。建造业是最后一个使足劲头的行业。当 1910 年房屋建筑业比较萧条而下水的船舶不到七十万吨时,它们是落后的。但是那一年全世界的收成好极了。因而提供了货运,提供了更多的船舶需求和英国制造品与进口食品的真正交换的有利条件。船舶建造和船舶销售方面立刻有了反应:1911 年是一个良好的造船

③ 《报告书》(1913 年,第 23 卷),第 13 页。参阅《经济学家周刊》,《商业史》——“1912 年的贸易和商业已经使所有的纪录暗然失色”。

年;1912 年亦复如此;1913 年则达到了一百二十万净吨的一个绝对最高产量。①英国在国外出售了新船二十二万五千吨,旧船四十四万八千吨的那一年,正是 1913 年。1912 年和 1911 年的数字也低不多少。在 1910—1911 年, 英国已经把二十五万六千吨的不再需要和已几乎停止建造的帆船的一整支舰队出售给一些认为以之经营仍有利可图的外国人。在 1913—1914 年海峡挤满了船舶——静候鱼雷和浮动水雷的光临——在锅炉制造工和铁船制造工中间只有极少数人失业。

在 1912—1913 年建筑业的失业数字比之全国平均数要稍稍高些;1911 年人口调查所提供的建筑业不曾扩大的证明,反映出甚至在最近这些繁荣的年份中,建筑业也没有象在人口仍然增长很快而平均居住条件很差的一个国家中所应有的那种活跃。①在建筑业中,手工劳动为机器突然取代的情形始终不曾出现。来自机器方面的竞争是十九世纪这个行业逐渐扩大时早已存在的。伦敦砌砖匠每小时仍砌六十块,一如三十年来的情形。②纵使一个砌砖匠不曾操作得更慢一些,象新闻记者们常常暗示的那样,他的确也不曾以更快的操作来排斥其他的砌砖匠。这项工业的物质效率——一定数量的劳动时间和资本使用在砖块和灰浆上面的报酬——事实上正微微下降。但是建筑业在这段时期之末并不是真正萧条,而不过是悠闲而已。它的工资率象它的砌砖习惯一样,在 1900—1911 年间简直没有一点变动。在 1911 年和 1914 年 7 月之间工资率 7%的上升意味着劳动需求方面一定的活跃;但即令如此,工资率也没有象食品价格上升得那样快,虽则就业的更加正规化未始不能弥补这个差距。然而在工资上升和物价上升的问题上,建筑业的情况并不是独一无二的。③

最后没有一项工业比采煤业更加活跃,虽则价格——工资问题——连同一些其他问题——两次导致了重要的煤业斗争。不同于建筑业,采煤业贪求工人之多已经到了异乎寻常的,不胜其危险的地步。和建筑业一样,它的物质效率也正趋于下降。①在 1881 年,三十八万二千名矿工的产煤量已平均为

每人四百零三吨;而这个平均量也就增长到此时为止。到 1901 年,六十四万四千人的一支劳动大军平均每人仅仅三百四十吨,1911 年,八十七万七千人的一支大军仅仅三百零九吨。换句话说,在那十年之末,参加劳动的矿工多了 36%,而所得的煤炭只多了 19%。但是逐渐上升的产量和上升很快的煤炭出口掩蔽了这种情况的弱点。到 1913 年,除燃料煤外,全部挖掘出来的煤炭

(以往向无如此之多)有四分之一以上是装运出国的。十年前这项比率是五分之一,三十年前是七分之一。就价值而论,1913 年——这是高物价的一年

——的煤炭出口已达联合王国全部产品出口的十分之一强:在 1883 年则不到二十三分之一。煤炭出口相对重要性的上升是这个时代的出口贸易方面最显著的变更。它们把开往海外的不定期轮船装满,从而保持了英国进口货回程运费的低廉。它们把数以千计的矿工带进了南威尔士,并且帮助诺森伯兰、

① 其中只有三万吨不是汽船:还有十九万三千吨海军船舶。

① 参阅本卷,第 70 页。

② 琼斯:《报酬递增》,第 92 页。

③ 参阅本卷,第 572 页。

① 参阅中卷,第 142 页和杰文斯:《英国煤炭贸易》(Jevons,H.S.,The BritishCoal Trade)(1915 年版), 第 117 页。

达拉姆和约克郡所有矿工大家庭的所有子弟找到了工作。但是这支非常之大的工人队伍已经吸收进这样一项工业,而这项工业正以超出必要的,纵非斯坦莱·杰文斯一度担心的那种速度消耗着一宗末始不可保存下来的国家资财。②虽然英国作为一个煤炭生产国的那种异乎寻常的地质和地理上的优点使这项出口至少部分地继续下去是相当有把握的,但是大部分煤炭贸易却易于遭到于己不利的竞争。例如,英国不见得总能供应柏林方面燃烧的煤炭的五分之一,象二十世纪初期有时的情形那样。①撇开早已存在而且肯定会增多起来的其他燃料的竞争不谈,这项工业相对低的效率对于这项出口的全面继续下去也是一个阻力。

论到英国工业状况的外国评论家和论到英国政策的一些本国评论家若干年来一直把煤炭出口看作至少是价值殊可怀疑的一个项目,如果从长远去考虑的话。②煤炭出口照例是和发展几乎同样迅速的机器出口联系在一起的。③ 在 1881—1890 年这十年间机器出口平均值一千二百二十万镑;在1909—1913

年这五年平均为三千二百三十万镑;在 1913 年本年度值三千七百万镑。有些评论家说不定原本对工业革命初期曾经导致国会完全禁止机器出口的那些论证具有同情——我们应该把我们的发明保留给我们自己。④只是在困难的八十年代这类论证才重又被人想起。在布尔战争后的萧条年月中重又死灰复燃, 在二十世纪一十年代的繁荣之中再度被遗忘。不列颠,他们以现代的方式这样说,正为它的竞争者或潜在竞争者进行装备,正自挖墙角,自掘坟墓。这种所谓的挖墙角工作进行最快的年份显然是资本出口活跃的年份: 1889— 1990 年无论在机器出口或一般资本出口方面都是高峰年。但是就机器出口来说,八十年代的平均出口说不定会低几个小数点。现在,在前几年如火如荼的生产、出口和投资中,1913 年的高峰超过了 1907 年的前一次高峰达五百多万镑。

就笼统的、一般的、但实际上无关重要的方面来说,整个论证是正确的

——任何民族拥有任何种类的机器愈多,他们就似乎愈接近于能自行制造机器的一个机器时代。但是接近是有程度之分的。最聪明的机器买主,那些在富士山山坡下面劳动并“向镰仓的菩萨”祷告的人,是奉行思虑周详的政策的工匠。他们是非常接近于机器时代的。但是却不能说对南非的轧金机器、对马来亚的挖锡器、或对既缺煤又缺钢而且在机器潜力方面落后于它的二十来个国家的锅炉、蒸汽机和涡轮的出口,对英国有任何值得顾虑的危险。即使危险更大一些,今天拒绝去作你能作得很出色的工作,也是得不到什么好处的,其所以然,只是因为你的子女明天未始不会去做另一种工作。对于一

② 反对这种看法的自由贸易派的论证,在本卷,第 68 页中已经提出。

① 《1906 年有关德国的领事报告书》(Consular Reporton Germanyfor1906)〔《外交部年度报告书》(F.O.Annual Reports),第 3796 号〕。

② 例如这正是瓦格纳:《农业国和工业国》 (Wagner,A.,Agrar-und Industries- taat)主题的一部分,也是《1903 年英国和外国的贸易与工业备忘录》(Memoranda onBritish and Foreign Trade and Industry of 1903) 中所讨论的一个主题。另参阅杰文斯:前引书,第 752 页。

③ 瓦格纳和备忘录也曾加以讨论。

④ 各种不同的条例都列举于黑耳德:《英国社会史》(Held,A.,SozialeGeschichte Englands)(1881 年版), 第 519 页中。

个工业国家及其实业界的领袖来说,眼光远大的政策是把精力集中于它所能担当的最细密、最精巧的工作方面。

诚然,英国工程公司依然在贝尔法斯特麻纺机制造商的帮助下以约占机器出口总额四分之一的纺织机的出口去系统地装备外国的纺织工业来同联合王国竞争。但不列颠纺织品的出口却仍然是它的出口贸易中的一个主要成分,正如五百年来英国纺织品出口的情形那样。如果全世界能够按照十九世纪认为正常的那种速度增加它的纺织品的消费,那么就是比英国、欧洲大陆和美国以及印度、中国和日本现有的更多的纺织厂,也不会无工可作——反之则否。纵使世界需求按照旧有的速度扩大,纺织厂也可以通过关税的适当应用和廉价劳动而很容易地,比如说,从英国吸引出去。在十二、三个外国关税领域内早已有了英国置办的纱厂;在印度和中国的另一些棉纺织厂以及印度的麻纺厂中也有了英国资本。机器继续出口的一般论证在这方面也是象在其他方面一样适用的,只是在这方面,结果更加迅捷,更加肯定。这种情况并不是新的:纺织机器的出口近年来一直没有过分地增长。这正是结果为什么这样肯定的一个原因。近些年来有一些国家已经装备起来了,而同时英国纺织品的市场则日趋衰落。另一些国家曾不止一次购买英国的设备,现在则正在第三国的市场上,甚至在英国的市场上进行竞争。但是在英国市场上纺织品的竞争总是不一而足的,尤其是来自法国方面的,而这与其说是为英国机器的购买所助长,毋宁说是得利于特殊的素质和花样的美观大方。

在出口贸易中尽管纱和纺织品仍然占支配地位,可是它们相对重要性的稳步下降已经有两代之久了。1850 年,它们提供了联合王国出口价值的 60

%。到八十年代之初(1880—1884 年),它们的份额已经降到 46%。①一代之后(1909—1913 年),下降几乎一成不变地继续下去,它们的份额已是 34

%。在 1903—1906 年的政治经济学讨论中极力为皮尔派和格拉德斯通派的传统并为任由贸易自寻其自然水平的主张而辩护的那些人,以未可厚非的满意心情指出了制造品出口的愈益多样化。虽然不列颠,他们这样论证说,已经装备了海外的纺织厂,但是其他的出口货——诸如电缆、靴和“衣服”;不错,还有机器——却逐渐取代了一些棉布和呢绒的出口而没有产生任何危机。在 1911—1912 年,兰开郡是异乎寻常的繁荣,而且在 1910 年,约克郡的各毛纺织城曾经带动了贸易的复苏。因为出口纺织品的绝对量合并计算已经和过去不相上下,就某些重要类别来说,比过去还大得多,所以尽管有外国的竞争,在国内还是有了日益扩大的市场。在 1909—1913 年间每年装运的棉匹头货的码数已经比 1880—1884 年多 40%。现在没有什么可抱怨了。事实上,棉纺织业,其竞争者最明显地得到了英国机器出口的帮助的那项工业, 无论绝对地或相对地来说,在出口市场上比其他工业都更好地保持住自己的地位。毛纺和丝绸业却更苦于外国的关税;亚麻业更苦于世界风尚的变更和棉业本身的竞争;黄麻业那个粗货的行业,则更苦于印度本地粗陋劳动的竞争。结果在整个纺织品出口从出口总额的 46%降至 34%的这段时期(1880

—1884 年到 1909—1913 年),棉纺织品的出口从出口总额的 32.5%降至 25

%,而按数量和价值计,还有相当的增长。如果这种结果的产生真是由于世界需求和兰开郡的效率,那么竞争者的培植和机器出口的利润也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追求了。一种工业缓缓的相对的收缩是无损于任何人的:这不过是

① 参阅中卷,第 295—296 页。

说,如果从事于那种工业的人的家口众多,他们不能都去子承父业而已。这种工业并不是绝对地在缩减:新工厂不断地发展,“生意不错,工人就业情况良好,新纺锭和新织机大量安装,利润也稳稳地保持住”。①

这是令人满意的,因为在英国所有纺织工业和非纺织工业中,棉纺织工业是最最依存于出口市场的一种工业。它始终是这样的。现在,如果万一停止出口,这项工业将不得不缩小它的规模到三分之一弱,也许远不到三分之一。这项贸易的粗货部分肯定不能不缩小得更多,因为在所制造的全部匹头货之中有将近 90%——按码计,而不是按价值计——是出口的。②而受到新兴竞争者威胁最大的恰恰是这个行业的粗货这一部分——在纺绩粗纱,织造本色布和腰布这一方面。虽然受到威胁,但如上文所述,尚未遭到损害。

毛纺织工业却处于为国内市场生产三分之二至五分之三而为出口生产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二这样一个比较安全的地位。这就是说,这种工业是临近英国整个经济的中线的,而所谓中线,即在海外销售它所生产的全部价值的三分之一左右。①在对外贸易清淡的时候,它向来不是十足开工的;但是它们却经得起对外贸易方面很大的缩减而不致发生灾害。在 1909—1913 年并没有任

何很大缩减的前景。在 1910 年那次例外的繁荣之后,贸易的一方面,即毛丝布方面有所缩减,但是另一方面,即呢绒方面却有所扩大。这样的重点变更是正常的。

习常以所生产全部产品三分之一装运海外的一个国民工业经济,并不因此之故而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不稳定的平衡状态中——设使和平和海上自由能以保持的话。如果它不能不大量售货并继续不断地供应自己以粮食和原料,那倒也不乏食品和原料产地,而这些产地如果要保全各自的经济健康, 也非出售不可,而且事实上它们每年还要交付大量的产品作为旧欠的利息。在这些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的经济组织中并没有发生任何突然变化的前景,也没有一个人设想它们会全都拒绝履行它们的债务。纵使拒绝,它们也不能不处理它们的产品。至于把产品埋掉或烧掉的那种可能性,却一直没有被考虑过。

但是如果英国的主要销售和购买并没有任何突遭干扰的前景,那么从统计证据的分析中也看不出在这新世纪中英国出口货——主要是制造品和煤—

—同构成它的大部分进口货的食品和原料的交换条件有丝毫恶化的趋势。在处于对外贸易货币外衣背后的物物交换中,英国要稍稍多拿出一点出口货才能换取已定数量的进口货。它已经不成其为象一度有过的情形那样可以自行规定价格的一个垄断出口的制造国了。欢喜实事求是的那些人没有什么严重错误地想到只拿一点点比较好的钢制品或几码未漂白的棉布就换取到一夸特小麦或一罗德木材的那个约翰牛。在 1900 年左右,变化就已经出现了。在前

① 《战后纺织业报告书》(1918 年,敕令第 9070 号),第 45 页。这项报告书中关于棉纺织业的记述是特别有价值的。另参阅本卷,第 159 页。

② 1907 年的数字是八十八点九。《第一次生产普查最后报告书》(Final Reportof the First Census of Production),第 290 页。就那十年而言,这个数字差不多是有代表性的。

① 本卷,第 13 页;《生产普查》,第 295 页;《战后纺织业报告书》,第 71 页。从普查之中得出了一个

出口三分之一的估计数字,而据《报告书》的估计,到 1913 年已上升至五分之二。

① 参阅陶西格:《1900 年以后英国对外贸易的条件》(Taussig.F.W.,“Great Britain’s Foreign Trade Terms

二十年中,物物交换的条件一直对英国越来越有利——为换取同一点点钢制品或同一包棉布需要越来越多的小麦或木材。但是在二十世纪的最初十年中,统计证据表明条件肯定不那么有利了,虽然没有发展到毁灭性的程度。从 1910 年起它们又开始有所改善,在 1913 年已差不多回到 1900 年的水平。

②在掌握证据方面固然困难重重,但至少依情度理可以肯定的是,在 1900 年

和 1913 年之间国际物物交换的条件并没有变得象前十年那样比较有利于英国。

难道在 1900 年以后英国工业出现了停滞,出现了相对的缺乏效率的情况吗?外国评论家的确认为它是停滞的,相对地缺乏效率的,或毋宁说是无效率可言的。法国人把英国实业家周末休假之长和英国工资劳动者工作周之短当作笑柄。美国人指望因英国人的守旧而渔利。一位著名的德国实业家对一位德国将军说: “ Wenn Wir noch hundert Jahre Frieden haben , werdenWirEngland totgemachthaben”〔假如我们再有一百年的和平,我们将会置英国于死地〕。①许多谈论英国的英国评论家的说法也大同小异。但是这些意见说不上是佐证,更肯定不是证据。满意的佐证是不容易得到的;但可以而且也一直用之于英国少数主要工业的那些对效率的确切测验,足以证明美国人的指望,虽非德国人的遥远预见是现实的。英国的一些较老的基本工业在这个特定的时刻几乎肯定是停滞的,甚至还不止于停滞而已。

煤炭业,正如早经应用的那项简陋的测验所表明的那样,自从 1900 年之

前以来,就效率而言并不止于停滞而已。自 1891 年以后的某一时日起,把一吨煤运到岸边,不但货币成本,而且实际成本,即在劳动、材料和组织方面的支出,就有增无已。②不管怎样解释,事实总是彰明较著的:矿工人数的增加,连同资本的大量投放,却没有在煤的产量方面得到比例的增长。而在出口价值表上,煤现在不但列于第三位,居于钢铁制造品和纺织品之间,而且是一切工业所必须使用的唯一的一种原料。

对于兰开郡的棉纺织工业和克利夫兰的生铁工业曾经用过一些比较精确的统计测验。③从这些测验中得出了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对那两项的非统计研究中末始不可预料的结果。在棉纺织方面,大多数机器的经济办法久已获得实现。在 1886 年和 1913 年之间,鼓风炉及其各种附件都没有任何根本改进。这两种工业也都没有可使劳动和资本的平均生产力提高很多的任何

after 1900”),《经济季刊》,1925 年 3 月号;陶西格:《国际贸易》(Taussig,International Trade),第253 页并散见各页。所用的统计数字自然是联合王国的统计数字,但是假定从严格的英国统计数字并不会得出显然不同的得数,也不失为持平之论。

② 在《1910 年的商业史》中,《经济学家周刊》指出世界的丰收对农产品同制造品的交换曾经产生了于英国有利的影响。

① 翁·施泰因:《大事记》(Von Stein,Erlebnisse)(1919 年版),第 122 页。施泰因说他问过实业界的朋友“ober dennglaube,dassEnglanddiese hundertJahregeduldig abwardenwerdet”〔是不是认为英国会耐心等待一百年?〕又补充说——“die Antwortistjetztindeutlichsterformgegeben”〔现在已经有了最明显的答复〕。至于美国,参阅本卷,第 51 页。

② 本卷,第 83 页和中卷,第 141 页;琼斯:《报酬递增》,第 51 页和他关于煤炭工业的全部讨论。

③ 见琼斯:前引书,第 100—145 页。在这里讨论各种测验是不可能的。关于铁,参阅《战后钢铁业报告书》

(Report ontheIron andSteelTradesaftertheWar)(1918 年,敕令第 9071 号),第 25 页,另参阅本卷,第 154

页。

改组。在这两种工业中都有每星期劳动时间趋于缩短,劳动强度趋于降低之势。在这两种工业中,随着一般价格的跌而复涨,生产的成本也是先跌而后涨。铁的货币成本开始上涨比棉织品早一些,虽然两者都恰恰是 1895 年和

1897 年之间原可预料的时候开始的。但是在货币上的波动背后,生产棉货和生产铁的实际成本,即生产一定数量的各该货所需劳动和资本的支出,在1910—1913 年正和八十年代的情况不相上下。在这段期间,起伏一直是很轻

微的。例如,在九十年代的一次上涨之后,由于技术方面的节约,在 1900 年之后克利夫兰生产生铁的实际成本曾微微下降。在另一方面,棉纺织品的实际成本在九十年代曾下降了一点,继而重又上升。但是要从开始一直看到终结,那么“在 1885—1910 年这段期间,英国棉纺织工业和生铁工业效率方面的净变化,纵有也微乎其微⋯⋯;反之”①——用于美国这些工业的同一些测验却表明在同一段时期效率有肯定的增长,在生铁方面则有非常显著的增长。②德国的铁工业,如果进行同样的测验,也会看出效率的提高。

这种分析至少可以肯定地指出棉铁制造品在各主要生产阶段上的停滞。但是这种分析却不曾应用于,也许不能应用于棉纺织工业的复杂整理过程, 或以生铁制成为制成品和钢制品的那种加工过程。在这方面效率也许是不断提高的,正如在机器制靴业和汽车制造业之类的年轻而有适应力的工业中几乎肯定在不断提高那样。①如果英国工业整个说来一直给人力产生着递增的报酬,那么要以多一点的产品去交换一定数量的进口货,就不会造成任何真正损失。整个说来,也许它在产生着递增的报酬,但是我们不确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在 1900—1913 年这段期间按物物交换所估计的轻微恶化也就无足

轻重了。(无论如何是没有很大关系的。)而在 1900 年和 1913 年之间接物物交换计的改善原应是一种令人鼓舞的迹象,如果任何当代人士注意到这一点的话。注意到这一点的人一定是寥寥无几。经济学家当时还没有完成他们的分析工作,其他的人则很少按照经济学家的条件,按照实际价格而不是按照货币价格,按照努力和牺牲去进行思考,如果他们掌握了所有这些事实, 他们未始不会一致确认:英国尽管在 1910—1913 年是象任何一个国家所能希望的那样业务繁忙,可是在工业上还不是象美国或德国那样活跃,也不是象它本身一度那样活跃,不过它的保守主义却已经动摇了,而且在最后的那几年中正准备按照自己的步伐去证明它并没有衰颓,虽则它的敌人和失望的朋友们都常常发出这样的议论。

因为经济学家的统计标度盘上的那敏锐的、装置精巧的指针所约略指向的,正是比这一点也不新奇的一个标度。

① 琼斯,前引书,第 50 页。

② 琼斯:前引书,第 146—244 页。对于棉纺织工业的这些结论只适用于曼彻斯特,曼彻斯特是不幸的,因为当时棉纺织工业正在南方迅速地发展着。

① 关于制靴业,参阅本卷,第 22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