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抗日救亡的风暴

1935 年 12 月 9 日,虽然警察当局事先得知了学生游行请愿的消息,清晨就下了全城戒严令,并派警察堵住了城内外许多学校的大门,在一些街道路口布置了岗哨,但是,在中共北平市临委和学联的领导下,游行请愿的学生们还是按预定计划积极行动起来了。

清华在城外 30 里,为了能及时赶到集合地点,同学们在早晨 5 点多钟就起了床,沿着平绥铁路,向西直门进发。8 点钟左右,清华的队伍和燕京大学的队伍汇合,在半路上还有城外的弘达中学、成达中学等 100 多名同学参加。但是,到了西直门却进不了城。

原来,在队伍到高梁桥时,北平当局根据西郊警察署长林雁宾的报告, 已将西直门关闭。西直门城楼上下到处是荷枪实弹的宪兵、警察和二十九军的士兵。为了能与城内的请愿队伍及时汇合,学生们派出代表与军警进行交涉,但得到的回答只有一个:不行。

在这种情况下,领队决定留下两个分队在西直门向居民进行抗日宣传, 其余的队伍奔向阜成门,可是,阜成门也关闭了,又转到西便门,还是如此, 就又返回西直门。在凛冽的寒风中,向城区周围的居民和守城军警展开宣传, 北平大学农学院的二三十位同学赶来声援,一直坚持到傍晚时分。最后,按照指挥部的决定,由清华女生陆璀站在高凳上向全体同学讲话:“我们今天请愿不成,看清了统治者的面目。一定要用更大的行动来回答他们!”

就在清华、燕大的队伍找机会进城的时候,城内的学生已经按原定计划

进行了。走在队伍前列的是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市女一中的学生。上午 10 点多,一二千学生已汇集到新华门前。同学们临时推出中大

学生会主席董毓华、东大学生宋黎和师大学生陈泽云等 12 人为代表,向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何应钦请愿。到了中午,何的秘书才出来说, 何眼下不在北平,学生的要求可代为转达,并说华北成立政治组织是国家的政策,中国现在除剿共外,并无内战等。同学们呼喊“打倒卖国贼”的口号表示抗议,这位秘书只好缩回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各校代表决定,改请愿为示威游行,总指挥为东大的宋黎,路线定为先去西直门,接清华队伍入城,然后到天安门举行大会。示威队伍由中大学生带头,冲过了西单牌楼军警的第一道封锁线和西四牌楼的第二道封锁线,向前进发。这时,交通员探知,西直门附近已布满了军警,并架起了机关枪,要以武力打散学生。于是,代表们决定改道东行,奔向沙滩、王府井。途中,辅仁大学刘达等 100 多名同学加入了队伍,到了红楼,又有

敲钟临时会集起来的 200 多名北大学生参加。队伍越来越扩大,到王府井大

街时,已超过 3000 人。

当队伍抵达王府井时,一场惨烈的搏斗开始了。军警用水龙头、大刀、木棍等喷射和砍打学生。东大的林泽被打断了鼻梁骨,女二中的毛真左臂被砍伤。经过长达二三十分钟的流血搏斗,赤手空拳的学生队伍还是被冲散了。指挥部当即通知学生到北大三院集合。在这里,宋黎传达了学联的意见:从10 日起,全市实行总罢课,再准备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之后,队伍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的口号,各自返校。

12 月 10 日,北平的学生举行罢课,在罢课中,学生们首先建立和健全了自己的组织,并展开了救亡活动。当时,燕京大学的学生救亡工作很活跃。清华学生会经常和燕大的学生会(主席张兆麟)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讨论会。讨论的题目有:“华北如有变动青年应该怎么办?”、“日本侵略华北的方式”、“《塘沽协定》与《何梅协定》之真相”等。

学生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吓坏了以宋哲元为首的北平当局。宋认为学生游行罢课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即是反对他的,因此竭力压制,将警车队和保安队开进了城内外的各重要学校,随时准备逮捕爱国学生。冀察当局还将各大学校长召集在一起,商讨制止学生运动的办法,并在 13 日发表了《告学生书》。此后,各学校当局举行师生谈话会,劝导学生安心上课,但结果却不如他们所想。当时,清华的校长梅贻琦在全体学生大会上,声泪俱下地说: “你们一去游行,清华就保不住了。你们应当爱学校。”当时就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反驳说:“校长,我们爱学校,可是更爱国家。”同学们为这位学生热烈鼓掌,搞得校长很狼狈。

在此期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支持和声援。在有利的形势下,北平市学联在中共市临委的具体领导下,及时地研究和制定了举行更大规模示威游行的方案和战斗部署。在 12 月 14 日北平报纸刊登出国民

政府要在 16 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消息后,学联立即决定在 16 日再发动一次大示威游行。这次游行由宋黎和邹鲁风公开负责指挥,另派代表到上海、南京、武汉等地扩大影响,争取各方面的同情和响应。这次示威队伍共分四个大队,第一大队由东大率领,第二大队由中大率领,第三大队由北大率领,城外各校组成第四大队,由清华率领,参加学生共约 1 万人。

为了给游行作准备,清华成立了临时纠察队、交通队,赶作各种宣传品,

整整忙了一个通宵。学联鉴于清华和燕京上次游行在城外受阻的情况,决定每个学校抽出 30 人组成先遣队提前进城。先遣队员临行前,与同学们饮酒告别,以表达为了民族的解放甘愿牺牲的决心。

城外的清华和燕大等校学生在 8 点汇集到西直门,但城门紧闭,戒备森严。队伍转而到阜成门,又到西便门的铁路门,途中,平大农学院、孔德中学的学生加入队伍。面对这个铁路门,同学们怒火中烧,大家臂膀挽着臂膀, 在“一、二、三”的喊声中,用集体队伍的力量,猛力撞开了紧闭的铁门。铁门一撞开,刹时鸦雀无声,接着就爆发春雷般的欢呼声。他们终于进城了。队伍到了和平门,冲破了军警的封锁线,并接应了被包围在这里的师大同学, 然后一起在珠市口与大队伍汇合。

关于城内的情况,以北京大学为首的第三大队冲破军警对学校的包围圈,和附近的学校汇合成 1000 多人的队伍,到南长街时,遭到了军警的水龙头的喷射。一部分同学绕到军警背后将水龙割断,李俊明、朱穆之、杨雨民等,冲上去夺过水龙,反向军警喷射。这样,大队人马冲了过去,在新华门又冲破了第二道防线。虽有同学受伤,队伍还是向天桥开进。以东北大学为首的第一大队和清华、燕大的先遣队伍 200 多人一起,从北河沿出发,沿途联络了一些院校的同学,到石驸马大街师大文学院前接应师大同学突破军警阻拦时,军警用马鞭、大刀向同学们乱抽乱砍,队伍经过多次顽强抵抗,才赶往大会会场。以中国大学为首的第二大队的同学们采取“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方式,赶往天桥。

  1. 时左右,学生和市民召开了市民大会,游行指挥部负责人黄敬站在一辆电车上,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并带领大家高呼口号。大会通过了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决议。

当清华和燕大的队伍与大队伍汇合后,这时队伍人数已有 2 万多人,浩浩荡荡向前门开进。到了前门,军警阻拦,无法进城,便在前门外广场召开第二次市民大会。大会由师大的阎世臣担任主席,通过决议,向北平国民党当局提出抗议,反对中国人打中国人,要求对日宣战和保证不再逮捕屠杀学生。但是,会后,同学们又遭到军警的阻拦和毒打,只好分散回校。这天共有二三十人被捕,400 多人受伤。

“一二·九”、“一二·一六”游行示威,虽然遭受了残酷的打击,但北平学生冲破了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响亮地喊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掀起了全国救亡运动的怒潮,配合了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伟大运动。“一二·九”运动是划时代的伟大革命事件。从此, 中国革命的形势,经过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反动时期(除农村中工农武装革命而外),重新进入新的革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