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战斗在华北抗日前线

李昌等民先队员到了当时的华北抗战中心太原后,太原已建立了“平津流亡同学会”和民先队临时总队部,这是先期从北平撤离出来的于光远等同志建立起来的。李昌到太原与于光远汇合后,立即投入了工作。他们依托太原地方队部负责人马寅等人开展输送干部的工作,同时和北方局彭真、林枫取得了联系。当贺龙、关向应率一二○师北上路过太原时,宋尔纯、饶斌、康世恩和王季青(后来是王震同志的夫人)随军奔赴战场;李俊明、徐达本等随彭真和黄敬到晋察冀和冀中;牛荫冠、纪毓秀和凌松如则早已参加了薄一波主持的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和山西新军;另有一批干部输送到延安学习。民先总队的杨雨民和杨克冰等参加了杨秀峰教授组织的太行山师生游击队,李哲人后来到晋南开辟根据地去了。流亡同学会和民先队部成了输送干部的大兵站。

8 月底,民先队总部派于光远到汉口,成立民先队总部办事处,开展国民党统治区的民先队工作。9 月,为了发动敌后人民、迅速壮大抗日力量, 刘少奇和周恩来命李昌到南京去,动员民先队员和平津学生到前线参战。不久,南京形势恶化,国民党当局逮捕流亡同学会负责人,强制对他们军训。蒋南翔也由北方局调回了太原。

11 月,太原沦陷,民先总队部随北方局撤退到临汾,这里又成立了流亡同学会。由蒋南翔主办《动员报》,蔡颉刻蜡版板出版,传播抗战信息,宣传党的主张,影响很大,连国民党军人都争相购买阅读。北方局扬尚昆也为这个报纸写过社论。民先总队部由李昌、陆平、顾大川、丁浩川、夏英、徐明、赵志萱等一起负责,积极开展战地青年和群众工作,杨尚昆同志还特意向他们介绍了过去苏区农村青年和群众工作的经验。他们还创办了一个“动员剧团”,由金鹏举负责。剧团每到一处,群众派人远道迎送,常常演出后不让离开,情绪很是热烈。

当时,演剧是宣传抗战的有力形式。杨易辰、荣高棠、张瑞芳等组织的北平学生移动剧团在山东一带活动,影响很大,荣千祥因演抗日小调卖梨膏糖而出名,他也改名为荣高棠了。

在临汾的同学会和民先队总部,仍然是输送干部的兵站。李伟和薛公绰就是在这时被介绍到炮兵团的;留法学生吴子牧和江枫也是从这里走向敌后战场;清华的宋平和陈舜瑶,从这里转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赴延安学习。当时,还发动了大批以民先队为骨干的青年学生,参加国民党军队的政治文化工作。如清华的赵石等,就参加过汤恩伯的十三军战地服务团,还有很多人参加抗敌演剧队。只是后来都被赶出来或解散了。站住了脚的,即做出了较大贡献的,有在胡宗南第一军服务的熊向辉、陈忠经和申健等。

在此期间,很多人参加了新四军的工作。如黄诚,就在新四军政治部任秘书长,皖南事变中被俘,死于国民党集中营;后来杨学诚也在湖北乡下打游击,成为李先念、陈少敏为首的豫鄂边区创建人之一。

1938 年 2 月,临汾又告失守。民先队总部根据北方局的指示,撤退到西安。5 月上旬,李昌到延安汇报工作。当时由洛甫主持会议,参加的人有刘少奇、陈云、李富春、冯文彬等。李昌汇报民先队的工作后,刘少奇肯定了民先队这个先进青年的骨干组织在青年运动中的重大作用。会上决定,成立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陈云同志兼书记,冯文彬为副书记,委员有冯文彬、胡乔木、宋一平、高郎山和李昌。

在西安,陕西国民党党部组织了“西北青年抗敌协会”和“西北青年抗敌先锋团”。但这两个团体按“一个政党、一个主义和一个领袖”的基调, 对当地的“西北青年救国会”和来到这里的民先队员,采取排挤打击的手段, 陕西省党部也对民先队部不予承认,民先队的工作首要的是在西北取得公开合法地位。但是,国民党不会容忍民先队在西北活动。5 月中旬,国民党公开镇压民先队的活动,并企图逮捕李昌。在林伯渠的帮助下,李昌化装到了武汉。

到武汉后,李昌又参加以宋一平为书记的长江局青委,和于光远、黄华等一起工作,民先队总部也从西安迁到武汉。这时,总队部有李昌、于光远、丁浩川、殷参等。长江局书记王明,决定加强民先队,想以民先队和三青团结成青年抗日统一战线。湖北省也成立了民先队省队部,负责人有孙世实(队长)、韦君宜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