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满了空白

自从锝被发现以后,元素周期表上只剩下三处空白了。人们继续寻找那失踪了的 61 号、85 号、87 号元素。

1939 年,法国女化学家佩雷在起劲地研究 89 号元素——锕。锕是一种放射性的金属。佩雷想要提纯锕,结果在剩下的残渣中发现一种具有另一种放射性的物质。她仔细一检查,发现这是一种新元素:它是 89 号元素锕的原

子核在分裂时,失去了一个氦原子核,也就是失去了 2 个质子,变成了一个只含有 87 个质子的原子核——87 号元素。

这 87 号元素,正是人们苦苦追索的一个失踪元素!

佩雷用她祖国的名字——“法兰西”来命名这一新元素。译成中文,那就是“钫”。

钫是一种寿命很短的放射性元素。如果有 100 个钫的原子放在那里,经

过 21 分钟之后,只剩下 50 个了——那 50 个钫原子已经分裂,变成了别的元素。正因为这样,人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这位“短命”的“隐士”。 1940 年,那位曾给锝进行鉴定的意大利化学家西格雷迁居到美国,与美

国科学家科森、麦肯齐共同合作,着手人工制造 85 号元素的工作。

起初,他们想用 84 号元素——钋作为“原料”,往它的原子核中加入 1

个质子,制成 85 号元素。可是,钋在大自然中很少,价格比较昂贵。他们就

改用 83 号元素——铋作为“原料”。铋比钋便宜易得。

他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用“原子大炮”——回旋加速器加速了氦原子核,轰击金属铋,制得了 85 号元素。

这又是原子的“加法”——铋核中含有 83 个质子,氦核中含有 2 个质子:

83+2=85

正当他们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初步成绩时,由于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得不中断了工作。在战后,他们又重新开始研究,终于在 1947 年发表了关于

发现 85 号元素的论文。西格雷把这一新元素命名为“砹”,希腊文的原意是“不稳定的”意思。

砹是一种非金属,它的性质跟碘很相似。砹确实很不稳定。当西格雷制成了砹以后,只过了 8 个多小时,便有一半砹的原子核已经分裂,变成别的元素了。

后来,人们在铀裂变后的产物中,也找到了极微量的砹。这说明在大自然中,存在着天然的砹。

正因为砹在大自然中又稀少又不稳定,所以找到它很不容易。剩下的最后一个失踪元素,是 61 号。

起初,有人想有 60 号元素钕或者 59 号元素镨作“原料”,来人工地制

造 61 号元素。虽然他们在 1940 年就宣称制成了 61 号元素,但是没有把它单独地分离出来,没有得到世界的公认。

直到 1945 年,美国橡树岭国立实验室的科学家马林斯基、格伦德宁和科

里宁从原子能反应堆中铀的裂变产物中,分离出 61 号元素。他们认为,61 号元素的发现和原子能的应用是分不开的,就用希腊神话中从天上盗取火种的英雄普罗米修斯的名字来命名它——当初,普罗米修斯盗来了天火,使人类进入取火、用火的时代;如今,61 号元素的发现,象征人类进入了原子时代。

直到 1949 年,国际化学协会才正式承认了马林斯基等的发现,并同意了他们的命名。“普罗米修斯”译成中文元素名称,便成了“钷”。

钷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金属。钷的化合物常常会射出浅蓝色的荧光,被用来制造光表上的荧光粉。用钷还可以制成只有钮扣那么小的原子电池,能连续工作达五年之久,是人造卫星上非常需要的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的电源。

自从人类发现了钷之后,失踪元素全部找到了,元素周期表上的空白全部被填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