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

不少人把对联看作一种争奇斗巧的笔墨游戏,一种茶余饭后的快意消遣,就连著名学者梁启超也视之为“苦痛中的小玩意儿”。实际上,作为文学形式之一的对联与政治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近代、现代历史上,革命人民都曾把对联作为团结群众、打击敌人的武器。笔者这里要谈的便是 1919 年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后对联起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大学学生走出校门,前往天安门广场集合。游行队伍里高举着一副落款为“北京学界同挽”的挽联:

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 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这里的“曹”和“章”,指的便是倾心媚外、卖国求荣的曹汝霖、章宗祥。

  1. 月 18 日,北大召开隆重的追悼会,悼念因过度劳累吐血而死的北大学生郭钦光。在追悼会场郭钦光的遗像两旁挂有许多挽联:

力争青岛; 死重泰山。

谁令伯仁至此? 其视陈东何如!

——上海女子中学

庆父不去,鲁难未已; 陈东而去,宋事可为。

——北京师范学院

联语中,“庆父”用的是春秋故事,这里指曹、章二贼;陈东是北宋钦宗时太学生,坚决主张抗金,这里指郭钦光。这些挽联都表现了当时人民群众强烈的反帝爱国的革命精神。

  1. 月 9 日,天津学生联合会在河北公园中心的小亭子的木柱上贴的一副对联是:

振民气合民力万众一心; 御国敌除国贼匹夫有责。

表现了人民团结战斗的决心。

为了哀悼牺牲的同志,某大学师生写了这样一副挽联:

爱国者,无辜受戮,窃国者,法外逍遥,面对这残暴措施,谁个不冲冠怒发?

已死的,播下种子,未死的,努力耕耘,肩负此艰难任务,人人都咬紧牙关!

此联悲壮激烈,通俗易懂,令人热血沸腾。上海各界人士声援被捕学生的对联是:

学生曰冤,定卜三年不雨; 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飞霜。

此联用齐妇含冤和邹衍下狱的典故,语痛意昂,观者无不动容。四金刚捧日,的确可杀;

众商行罢市,尤须坚持。

四金刚是指段祺瑞、陆宗舆、曹汝霖、章宗祥四个卖国贼。此联语意双关,骂得痛快。

闸北区一家鸟店,贴的一联更是耐人寻味: 三鸟害人鸦鸽鸨;

一群卖国鹿獐螬。

此联谐音双关,痛斥陆、章、曹害人卖国。跑马厅的对联:

哪有心神看跑马; 正应筹策补亡羊。

对联说出了很多人的心里话。

南京路上有一家服装店,单独开门营业,立即有人贴上一联加以讽刺: 你们雪耻雄心,全市罢工!

本店金钱主义,孤独开门。

店主一见,连忙关闭店门,并表谢罪。

上海白云寺门前的大匾,原为“普天同庆”,被改为“普天同愤”,并贴上一联:

学生被捕神流泪; 贼奸窃国鬼兴悲。

这副对联把当时天怒人怨、鬼神共愤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斗争胜利后,南京路各商店又纷纷换上新对联共贺:

共争青岛归还; 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 庆贺商店开门。

这些对联表达了人们欢呼胜利的无比喜悦之情,对卖国贼的可耻下场, 人们更是拍手称快。

对联,在“五四”运动中的确起到了激励人们同仇敌汽、投身于火热斗争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