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痛挽民族魂

无产阶级新文化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 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在中国最黑暗的岁月里, 为光明搏击呐喊,终于为中国人民的进步和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在 1936 年 10 月 19 日,太阳将出来之前的 5 时 25 分,告别了一生为之奋斗的祖国和人民,享年五十六岁。

噩耗传开,举国震悼,世界悲泣。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名字,被列入鲁迅先生治丧委员会名单;苏联对外文化协会、日本改造社、大坂《每日新闻》社社员、朝鲜京城大学教授等团体或个人,分别发来唁电。在吊唁大厅里,鲁迅先生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上海人民敬献的白旗。

白旗上,有中国人民的民主战士沈钧儒书写的三个大字——“民族魂”。

在灵柩两边,挂满了各群众团体和各界人士敬献的挽联。挽联上凝集了中国人民对伟大的民族先锋的哀悼深情和对鲁迅战斗一生的崇高评价。上海工人救国会的挽幛上写着:“民族之光。”上海工人互助会的挽词是:“鲁迅先生这种不屈服的精神,才是我们工人的模范。”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的挽联是:

鲁迅先生不死; 中华民族永生。

上海妇女救国联合会的挽联是:

方悼国际大文豪陨落,光明大地,正哀痛思慕; 又哭中国高尔基窒逝,血腥奴场,更悲愤欲绝。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的挽联写道:

救亡阵线中失一重镇; 学术思想界见此完人。

上海著作人协会的挽联是: 一生反封帝;

至死不宽容。

光明读者会的挽联是:

现文坛之曙光,社会先觉,长才未竞先归去;

留著作于世人,精神不死,圭臬常存总可传。北平风沙文艺社的挽联是: 偏偏在战的热望中,鲁迅死了!中华民族要大哭无产阶级要痛哭,前进

作家更是要狂哭!

偏偏在降的阴影里,鲁迅死了!帝国主义会暗笑专制恶魔会狠笑,落后文人也许会惨笑!

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的挽联是: 至死无妥协心,百战不挠真勇士; 一生反恶势力,万身莫赎此伟人。上海学生剧团的挽联是:

熄灭光耀着世界的火炬;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景光文艺社的挽联是:

倡民族复兴像土国凯末尔; 在文坛驰誉如苏联高尔基。青年文化社的挽联是:

一生战斗刚毅不屈是青年先锋; 满腔热血慈爱至诚为大众导师。劳动生活社的挽联是:

呐喊如狂人,为国而已; 华盖育彷徨,导民中流。

各界著名人物、进步人士送的挽联也很多。蔡元培的挽联写道: 著作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罗庸的挽联写道:

荷戟独彷徨,岂惜芳心遗远者; 大圜犹酩酊,如磐夜气压重楼。

沈钧儒的挽联写道:

这世界如何得了,请大家要遵从你说的话语彻底去干; 纵身躯有时安息,愿先生永留在我们的心头片瞬勿离。章乃器的挽联写道:

一生不曾屈服; 临死还要斗争。

郭沫若的挽联写道: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陨泪;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徐懋庸的挽联写道: 敌乎?友乎?余唯自问;

知我?罪我?公已无言。陈适的挽联写道:

译死魂灵竟成恶梦归化十月; 作自由书长留热风去无二心。胡子婴的挽联写道:

国家事岂有此理,正需要先生不断咒骂;

悲痛中别无他说,只好劝大众继续斗争。唐韬的挽联写道:

痛不哭,苦不哭,屈辱不哭;今年诚何年?四月前流过两行泪痕,又谁料这番重为先生湿;

言可传,行可传,牙眼可传;斯老真大老!三载来打出一条血路,待吩咐此责端赖后死肩。姚萃农和美国友人斯诺合献的挽联是: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俞庆棠的挽联写道: 不做空头文学家,死者已用了铁笔铁肩,挑过民族解放的担子; 要作真心革命者,活人要拿出赤心赤血,赶走压迫中华的敌人。 曹聚仁的挽联写道:

文苑苦萧条,一卒彷徨独荷戟; 高丘今寂寞,芳荃零落痛余音。马幼渔的挽联是:

热烈情绪,冷酷文章,直笔遥师葑汉阁; 清任高风,均平理想,同心深契乐亭君。

以上二十多副挽联,无论就其作者范围、挽联数量,还是联句的文采感情,以及它们的社会作用和影响看,大约都当之无愧地可称“挽联之最”了!

“道是无情却有情”

在对联的百花园中,有一朵别致的小花叫“无情对”,其特点是只考虑上下联的平仄和字面相对,并不考虑整句意义上的成双结对。

下面两副都是学生写给老师的“无情对”,却又充满着感情,真所谓“道是无情却有情”。

一副是清朝著名文人纪晓岚写给他的私塾先生的。据说纪晓岚小时候喜欢养鸟,读私塾时还在后院砖墙里养了一只家雀,谁知被私塾先生活活地摔死,并在砖墙上写了“细羽家禽砖后死”七个字,纪晓岚看到家雀一命呜呼, 十分心痛,便在先生字边续了七个字:“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看到这七个字自然要责问纪晓岚为何骂他,纪晓岚对答如流:“我没有骂先生,我是对对联,您看,‘粗毛’对‘细羽’,‘野兽’对‘家禽’,

‘石’对‘砖’,‘先生’对‘后死’。这些都是先生您教的呀!”石先生只好哑口无言。

另一副也出于清朝。传说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庆祝六十大寿,一学生写了“公门桃李争荣日”的上联,一时写不出下联。后来另一位留过洋的学生对一“无情对”:“法国荷兰比利时”。此联“法国”对“公门”,地点对地点;“争荣日”对“比利时”,时间对时间,“荷兰”对“桃李”,植物对植物,十分工稳,是无情对的上品。

说以上两副对联是“无情对”,自然货真价实;说它们充满感情,也是实事求是。第一副对联表达了纪晓岚热爱小生灵讨厌老先生横加干涉的感情;第二副对联表达了学生希望先生“桃李满天下”或者希望先生周游列国的美好祝愿。真是情真意切——“道是无情却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