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子不离老本行

有人说,一个作者的身世如何,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明或隐地总会在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这话是有道理的。有一个对句不离本行的故事,可为这段话作注脚。

过去,江苏有一位老人,因家境贫苦,以耍蛇为生。老人有三个儿子, 大儿子讨饭,二儿子钓青蛙,三儿子卖唱《采莲歌》。后来,日子过得富裕了,老汉让三个儿子到私塾读书,以振家声。有一天,宾客纷至,老汉当众夸耀儿子们学业大有长进。有一名儒便以出句考那弟兄三个。他给最小的三儿子出句道:

纷纷柳絮飞。三儿子对道: 哩哩莲花落。

又给二儿子出句说: 红杏枝头飞粉蝶。 二儿子对道:

绿杨树下钓青蛙。

最后给大儿子出句说:

九重殿下,排两班文武官员。大儿子对道:

十字街头,叫几声衣食父母。

三个儿子的对句,都说的是当日卖唱、钓蛙、行乞的本行话。

古代笑话集中,收入这一故事,有讥讽之意,反映了封建文人对社会底层贫苦人们的鄙视意识。我们今天来读这则故事,应该着重于看对句的技巧, 同时认识人们的现实生活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