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厦千万间,人民俱欢颜

朋友们,你们看到过张乐平叔叔的如《三毛流浪记》的漫画或者电视剧

《三毛流浪记》吗?你们注意到三毛和他的小伙伴住什么地方吗?街头巷尾、桥洞屋檐。

解放后,人们渐渐地有了个可称为家的地方。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人们的住房普遍都是土坯房。这种房子经不住风吹雨打,不用几年就会倒塌。三中全会以后,人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土墙到砖墙,从砖墙到楼房,从小楼到几层几十层的高楼,一步步地,逐渐地走向新的水平。

同学们,看看下面一组数字,你们的感受也许更深刻。

从 1979 年至 1988 年的 10 年间,农村新建的住宅相当于前 30 年建房总量的两倍。10 年来,大约有 2600 万农户迁进了新居,占全国总农户的43.7%,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19.4 平方米。

城市的变化也不小。从 1979 年到 1988 年的 10 年,党和政府为解决城

市人民的住房累计投资 2556 亿元。仅 1979 年到 1983 年的 5 年间,国家用于城市住宅投资为 560 亿元,占同期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 20.9%,每年住宅建设投资平均达 100 多亿元。这样的投资比例,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也是相当高的。

而在近几年,人们的住房水平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比如 1995 年,全

社会建筑业增加产值为 2900 亿元,全年住宅新建 32 亿平方米,农村新建住

宅 5.8 亿平方米,这比以前任何年代的水平都要高。

中国有句俗话叫:“安居才能乐业。”这在旧中国对广大劳动人民来说, 不过是个梦想。而今天,它已变成了现实。

少年朋友,当你漫步在街头,举目鳞次栉比的大厦拔地而起,你已不会奇怪了。走进一片片的居民住宅小区,就如走进了座座美丽的花园。说不定, 有许多少年朋友家最近也搬进了设备齐全,整齐漂亮的新楼房呢!

“广厦千万间,人民俱欢颜”,居住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安定团结,唤起了人民建设四化的热情,人们的欢颜笑语,从这万间广厦里传出。

青少年朋友们,我们应当看到全国还有不少的居民住房面积狭小,离起码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住房,并为解决他们的困难做出应做的事,真正使“人民俱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