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春天

山川湖海、日月星辰,茫茫宇宙中有无数的眼睛在注视着一个神秘的地

方。

中国,四川,西昌,群山雄峙。宁静的山谷里,蕴藏着撼天动地的烈焰

和雷霆,蕴藏着 12 亿中国人大海般深沉的期望和祝福。

1997 年 8 月 20 日凌晨 1 时 50 分,中华民族航天事业又一次腾飞的时刻。开始读秒。当指挥大厅的总指挥读完“1”的时候,随着“发射”的命

令,一位军人庄严地按下了点火按钮。

犹如火山喷发、犹如惊雷震天,巨大的中国“长城三号乙”运载火箭, 拖着桔黄色的火焰腾空而起,它载着由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为菲律宾制造的马部海卫星,扶摇直上九霄。

10 分钟后,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出的数据显示:一切正常!

发射非常成功,全国人民悬着的心轻松地落下了,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1996 年 2 月 15 日,“长征三号乙”捆绑式运载火箭首次飞行时,由于惯性基准故障,发射失利。有关的专家人员进行了分析和重新调试,并公开发表了故障原因。

至此,中国长城公司 1995 年与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签订的发射合同

完成。同时,“长征三号乙”火箭第二次飞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 46 次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第十三次成功地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射商业性卫星或科研卫

星。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只是中国科技春天的一枝鲜花,在中国科技的花

坛里,花团锦簇,争姘斗艳,让我们看看以下几个例子吧:

继袁隆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杂交水稻“绿色革命”之后,我国农业科学家又展开了杂交玉米的综合栽培技术,4 年里增产粮食 331 亿斤。

王码汉字电脑的发明,解决了汉字电脑处理的重大难题,被誉为“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重大发明”,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上海市从 1988 年开始,通过以市场导向、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

的办法,吸引了 7000 多名科研人员为上海重点工业项目攻关,加速了科技进

程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仅程控电话交换机一项,年产值就达 10 亿元。

在科技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我国在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1986 年 3 月 3 日,科学家王大衍、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上书中共中央,提出发展高新技术的建议。对此邓小平同志立即批示:此事宜速决断, 不可推延。他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倾注了满腔热情。他指出:“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纲要》,提出:当代世界的高技术革命, 将对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纲要》提出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防御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 7 个领域中的 15 个项目作为我国今后发展高新技术的重点。

在小平同志的关怀下,“863 计划”迅速实施,一项又一项高新技术项

目被攻关。

1994 年 6 月,中国工程院宣布成立。同时中央宣布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都实行“院士制”,我国科技人员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

1992 年 3 月 9 日,珠海市传出了一条震惊全国的新闻——市政府举行

1991 年度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励大会,3 名最高奖励获得者各得百万元大奖。为什么这样做?因为珠海市领导深深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能否吸引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否调动人们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是珠海能否腾飞的关键。

珠海市迈出了第一步。“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地立刻纷纷效法,在全国又一次掀起了重视科技、重视人才的新高潮。

从 1956 年毛泽东发出“向现代科学技术进军”的号召,到邓小平亲自

主持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中国的科技事业走过了不寻常的历程。如今,我国已经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科学体系,有一支宏大的科技队伍,并具备了科技发展的良好机制。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银河”巨型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成功,以及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就,可以充分证明:中国正在成为一个科技大国,中华民族的全面腾飞,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