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为地震而害怕

少年朋友们,你们见到过地震吗?能够使地动山摇的地震,自古以来与火、旱、风、虫、雹、瘟疫一起被人们称为 7 大自然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预测地震的国家。早在东汉时期,大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预测地震方位的“侯风地动仪”,并且首次准确的测出了一次地震的方位。不过,在长期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尤其是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地震研究中积累的经验和成就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地震工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进展极为缓慢。1930 年 9 月,我国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先生在北京西郊建立了我国的第一个现代化仪器记录的地震台—

—鹫峰台。第二年,金泳深先生在南京北极阁建立了第二个地震台,但是抗日战争以后,这两个地震台先后毁于战火。抗战胜利后,在南京把原鹫峰、北极阁等台的残破仪器收集修复,才恢复了地震记录。这就是旧中国留给我们地震工作的全部“家产”。

新中国的诞生,给中华大地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也给我国的地震事业带来了新生。尽管战争刚刚结束,国家的财力、物力十分紧张,但党和人民政府高瞻远瞩,注意到开展地震工作的重要性。1950 年,在中国科学院建立了包括地震研究室的地球物理所。

但是,由于当时我国忙于国内建设,并且严重地闭关自守,没有紧跟当时世界先进技术,而只在国内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搞研究,因而成就不大,水平也不高,建国以来到 1983 年底为止,我国大陆共发生了 7 级以上地震 20

多次。据初步统计,死亡人数 27 万多人,其中影响和损失最大的是 1976 年

唐山的 7.8 级地震。

改革开放以来,国门打开了,国外先进的地震研究技术和成果被吸收进来,大大地加强了我国地震研究的能力,地震预报更加准确,及时挽救了大量的生命和财产。1997 年 7 月新疆伽师发生 7 级以上地震,由于地震分析预报及时,损失被控制到了最低限度。

今天,我国的地震科学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一批现代化有线和无线传输网相继建立;通过中外科学技术合作,建立了数字化地震台网,地震试验场,开展了地震发生的构造条件、震源物理和预报的综合研究。

我国的地震科学正在向纵深发展,必将为地震科学事业做出可贵的贡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