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来桂东盟留学生中的传播研究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之一。来华东盟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期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感受者,回到各自国家后则是在东盟国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用好来华东盟留学生这支重要力量,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盟国家的传播,对促进“民心相通”,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来华东盟留学生超过了8万人,相比2010年的 5万人增长了60%。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深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广西是面向东盟的桥头堡。广西和东盟国家在气候条件、人文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上有着很多共同之处,因此来华的东盟留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选择广西作为自己的留学地。如何用好来桂东盟留学生这支重要的传播力量,针对现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西东盟留学生中的传播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传播策略,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盟国家传播的有效途径。

一、东盟留学生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

自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以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往与合作日趋紧密。2004年,中国南宁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永久举办地,现已举办14届。广西成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新门户、新枢纽。近年来,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日益密切,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方面。《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充分发挥广西的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人才资源充足和政策支持力度大等优势,将广西打造成为中国—东盟合作国际化人才的培育基地。具体的方法措施包括建立专门的机构服务东盟留学生,改善留学生的教育基础设施,并且通过设立学业奖学金,力求扩大留学生数量,并将广西打造成区域国际学生流动中心,打造成东盟国家学生留学的最佳选择地之一。1截至2017年9月,广西为这一目标做出的努力已见成效,已经成为吸引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地区之一。

广西可供东盟留学生选择的高校已有20多所,其中每年招收留学生超过1000人的高校有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来桂的东盟留学生主要来自越南、泰国、老挝等国家。学成回国后,他们将是东盟国家未来商界、政界等各个领域的精英和骨干力量。在华期间,东盟留学生感受了中国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和政治、军事、文化实力的不断增强,感受了中国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氛围,感受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内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直观的认知和感受。如果这些在华东盟留学生能够怀着对中国社会的准确认识、对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感、对价值观的共同认识回到各自所在的东盟国家,必然会成为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传播的友好使者,成为中国—东盟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的有力推动者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建设者。

(一)东盟留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感受者

东盟留学生在华学习、生活期间通过各种渠道见证中国的发展,体验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东盟留学生通过日常的学习、生活不断地接触、体验、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已融入东盟留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润物无声地播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提升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其次,各类文化交流体验活动是东盟留学生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既可以便于留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可提升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从而打造出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和富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化品牌。

1 裴倩岚, 张美云, 程莹。 我国边疆省份利用地缘优势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与成效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6, 37(1): 87-92.

1.亲眼目睹形成直观认知

东盟留学生在来华之前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媒体、孔子学校、中文课堂、中国友人等各种渠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初步的认识。根据300份有效调查问卷结果统计,来中国之前大部分留学生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最主要渠道是浏览中文网站、观看网上视频和收听中文广播,这部分学生有189人,占总人数的63%;通过学校/培训机构了解的人数有69人,占总人数的23%;通过阅读中文书籍、报纸、杂志学习中文的人数有27人,占总人数的9%;与中国朋友交流学习中文的有18人,占总人数的6%。这些都是来华之前东盟留学生可能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渠道。

在来到中国之后,东盟留学生会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毕竟是异国他乡,和自己国家总会有所差异。首先,他们能够看到我国在各大城市、院校以及各种活动场所都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标语,同时在央视新闻、报纸杂志以及网络媒体上进行报道、刊登和宣传,让留学生感受到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其次,他们通过我国的建筑、社会人文环境、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等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再次,他们能够从与社会大众的交流、接触中感受到我国整个社会轻松和谐的氛围,体会我国人民大众的幸福感;最后,留学生在学校或在其所处的环境中都能看到,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医生、警察,他们都热爱自己的职业,忠于职守、克己奉公,对自己的祖国由衷地热爱,对自己的事业兢兢业业,对自己的同事友善诚信。这些都建立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观印象。

2.学习生活深化切身体会

东盟留学生正式开始在广西学习和生活之后,开始接触到更多的人、事、物,这使他们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始“从墙上走下来”,成为东盟留学生的切身感知。

据统计问卷分析,样本中有28%的学生通过参加一些校内外的课外文化活动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23%的学生通过在同学中经常听到谈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对其产生了了解的欲望。这两个渠道是他们来到中国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有效渠道。大多数留学生通过将自己融进社会,与社会上不同的人群进行交流,或者作为一个旁观者,听我国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怎样评价的,或是听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交谈的内容以及交谈的方式、语气、氛围等,以此来感受中国是一个自由、法治的国家,人民群众不但有言论自由,而且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从个人角度来看,留学生在华期间接触更多的就是亲朋好友、老师同学,他们在日常的聊天谈心、学习交流中,了解到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他人的真诚友善、信守承诺,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切身体会。

3.躬身实践加强理解认识

第一,东盟留学生对我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发展目标还是比较肯定的,他们认为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同时,他们将这种思想内化为促进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并致力自己国家的发展,时刻督促自己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在华留学期间,东盟留学生在我国都能够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同样,他们在享受这些待遇的同时,要遵守相应的准则,和大家一起共同构建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第三,东盟留学生爱国热情高涨,不仅在中国学习,更多的还会选择回国报效自己的祖国,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并且在华学习期间,能够尊师重道,将诚恳待人、互相尊重的态度融入与他人相处的方方面面。

(二)东盟留学生回国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见证者

在华期间,东盟留学生感受了中国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和政治、军事、文化实力不断增强带来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直观的认知和感受。

根据问卷统计,大部分来桂东盟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广西)1留学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发达、开放程度高,这部分学生占样本总数的75%,有225人。而且,来桂东盟留学生对中国(广西)国民素质、安全状况以及经济形势的印象在来华以后有了极大提高。比如,对中国(广西)经济形势满意的比例从原来的25%上升到了后来的46%。这是因为东盟留学生在华期间见证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广西根据“十三五”的发展目标指导,归纳出了“两个建成”,推动了广西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将广西打造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做出了不懈努力。他们在广西求学期间,感受到了高铁、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带给生活的便利,也亲眼见证了广西城市规划建设的不断完善,体会到了广西经济的蓬勃生机和无限潜力。同时,他们切身感受到东盟经济、港口经济对广西就业发展的推动,直观地感受到广西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感受到中国的日益富强和殷实。

从问卷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桂东盟留学生对中国(广西)国民素质印象的满意度由来华之前的21%上升到了后来的52%。满意度的提升一定是基于来桂留学生对广西人民亲切友善的态度和开放包容的待客之道的亲身体会。大部分留学生对中国人的印象是友善、勤奋好学、爱国、诚信,这四项选择“非常符合”的人数都超过了70人,比例超过了23%。

1 李雪岩。 战略品牌管理视角下广西来华留学生教育服务贸易品牌路径探索—以越南来华留学生生源市场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9(5): 139-144.

广西是一片极富包容性的土地,人民亲切友善,不偏激、不排外。广西人民尊重东盟各国的文化宗教差异。学校活动和课外文化交流都考虑到东盟国家不同宗教的食物和文化禁忌,给予东盟留学生很大的包容和自由度,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氛围。而且,在中国,留学生能看到中国女性在各个行业独当一面,在就业时能够同工同酬,在社会地位上也能实现男女平等。他们感受到的是无论穷国还是富国、弱国还是强国,都能得到平等对待。这些都是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声践行,也让东盟友人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三)东盟留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有生力量

东盟留学生本就是各国的优秀青年、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在华期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其产生了自己的理解,在回国之后可以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通过各种形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传播。1

1 袁海萍。 刍议高校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6(12): 20-22.

根据问卷分析,绝大部分的东盟留学生是愿意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其中表示在归国后愿意传播的留学生有192人,占总人数的64%;而选择不太愿意的留学生有39人,占总人数的13%。从数据分析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盟留学生群体中认同度较高。东盟留学生作为各国先进知识分子、优秀青年,能使他们接受,并愿意回国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传播,这对实现我国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是尤为重要的一步。我们要结合东盟留学生的专业优势,结合其具体国情特点,不断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内容,形式多样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例如,语言类专业可以发挥专业优势,跨越语言的障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上更是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利用新媒体的手段,运用大众化的语言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东盟国家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艺术设计类等专业更是可以将创新思维以及丰富的文艺活动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发挥传播宣传的作用。数信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加强宣传力度,尽量达到尽人皆知的效果,还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建立公众号,让人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1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来桂东盟留学生的传播现状分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历史可追溯至1953年,是我国最早招收留学生的省份之一。近年来,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激增,截至2017年9月,正在广西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近12 189人,其中东盟留学生3506人,主要来自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现在广西招收东盟国家留学生的院校已有25所,包括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等。从2011年起,为吸引东盟国家留学生来桂学习,打造东盟青年出国留学首选地,广西为东盟国家留学生设立了奖学金,金额为1000万元。2为了获得第一手关于来桂东盟留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数据,笔者开展了一次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西东盟留学生中传播的调查。为了不引起东盟留学生对意识形态话题的敏感,调查隐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题名,而借用了“中国印象文化调查”的题名。本次调查总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涉及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师范学院5所高校的东盟留学生,收回有效问卷300份。

(一)传播对象分析

对《来桂东盟留学生中国印象文化调查》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样本对象中女性留学生187名,占总人数的62.3%;男性留学生113名,占总人数的37.7%。女性留学生明显多于男性留学生。样本对象中东盟留学生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0岁至30岁之间,20~30岁的留学生有228人,占总人数的76%;30岁以上的留学生有57人,占总人数的19%;20岁以下的留学生有15人,占总人数的5%。通过问卷数据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 叶定剑, 段洪涛。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5): 63-65.

2 裴倩岚, 张美云, 程莹。 我国边疆省份利用地缘优势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与成效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6, 37(1): 87-92.

1.对来桂东盟留学生的性别分析

根据问卷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女性东盟留学生人数明显多于男性留学生。女性多为具象思维,重直观感受,比较容易触发情感共鸣。针对这一特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材料,并对材料的形式多加斟酌,做到形式新颖、图文并茂,重视情感互动,让女性留学生能够直观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更乐于接受它。

2.对来桂东盟留学生的年龄分析

根据对来桂东盟留学生年龄段的分析,可以发现,样本对象中东盟留学生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0岁至3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就是易于接受新事物,也是价值观的可塑期,真正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价值判断的体系,具备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对既有的结论有了深层分析和质疑的能力,因此强硬灌输只能适得其反,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运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留学生慢慢接触、自己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是更容易让他们接受的方式。这个年龄段的另一个特点是讲求创新,寻求突破,所以死板僵硬的形式对他们的影响不大,新媒体时代下的一些新的传播手段、传播形式、传播话语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可以使他们更乐于主动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对来桂东盟留学生的教育水平和来桂时长分析

根据对来桂留学生教育水平的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教育水平集中在本科,人数有243人,占样本总数的81%,研究生及以上的人数有33人,占样本总数的11%。所以,来桂留学生还是本科居多。大部分留学生在中国的时间都集中在1—3年,占总人数的70%。这给我们在东盟留学生中循序渐进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教育留出了充足的时间。

(二)传播渠道分析

调查问卷对来桂的东盟留学生接触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渠道进行了提问设置。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发现,样本对象中的来桂留学生在中国接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是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这部分学生有177人,占总人数的59%;选择参加一些校内外的课外文化活动接触到的学生有18人,占总人数的6%;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了解到的学生有39人,占总人数的13%;通过外出时看到公共场所的宣传栏、海报宣传了解的学生有54人,占总人数的18%;选择在同学中经常听到谈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有12人,占总人数的4%。但是,在学校课堂上听中国教师教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项很少有学生选择。

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接触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过公共场所的宣传栏和海报栏了解到的留学生和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了解到的留学生人数较多,参加校内外的课外文化活动接触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数相对偏少,从课堂上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更是少之又少。归纳起来,传播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国家政策引导是主渠道

很大一部分来桂东盟留学生在来到中国后会有意识地通过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和认识中国目前的基本状况。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越南留学生对中国的时政关注程度最高,有70%以上的越南留学生都知晓中国—东盟博览会,会通过报纸、广播、人际交往等多种方式主动了解中国近期发生的时政大事;印尼留学生次之,相对越南留学生,印尼留学生较为内向,与身边中国同学的交流不多,多是通过非人际交往的方式了解中国、了解广西发生的时政大事,如一些教育读本、宣传手册等;而相比越南留学生和印尼留学生,泰国留学生对时事的关注度相对偏低,这与其相对随性的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

但总体而言,东盟留学生对时政大事的关注度是比较高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了解,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社会层面8个基本范畴,主要来自对中国国家政策的分析。一些细心的留学生发现,从中央到地方的任何一个文件中,中国政府都是在利民惠民,都是为了更好地建设这个社会主义大国。所有政策的指向都对应着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也正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三个倡导”的第一个倡导。东盟留学生在没有融入整个社会环境之前,在没有建立基本的人际关系之前,政策的引导是他们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

2.社会环境熏陶是重要渠道

社会是每个人生存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与人之间通过社会接触与交往进行联系和沟通,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通过社会关系的帮助,个人可以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更好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处于一种新的社会环境中,大部分东盟留学生选择了主动融入这个新环境,积极拥抱自己的留学生活。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校园的展牌上、宿舍的走廊里随处可见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就是一个小的社会,在学校中向每一个做得好的同学看齐,其实就是将他们的所见所闻转化为一种向全社会看齐的行动,就是在无形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环境的熏陶,也成为影响东盟留学生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3.个体之间的传播起到补充作用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的东盟留学生与中国人交朋友的愿望强烈,希望能和中国人建立友谊,向他们学习汉语,体验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环境让他们感到和谐舒适,愿意接受当今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68%的东盟留学生认为,他们的中国老师、中国同学成为他们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镜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中国教师、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他们观察、体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窗口。东盟留学生和中国师生建立关系、建立友谊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最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过程。另外,丰富的跨文化交流体验活动,如中泰泼水狂欢节、各国美食文化节、民俗风情展示等,让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能融合在一起进行更多、更深入的交流,形成“多元交流,和而不同”的氛围。但来桂东盟留学生也反馈,在课堂教学中,他们接收到专业知识之外的关于中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非常少。其实,每一位中国的任课教师都应该是东盟留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窗口,他们应该扮演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传播者形象,但目前来看,这条传播渠道运用不多。

(三)传播效果分析

调查问卷对来桂的东盟留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进行了话题的呼应式设置,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盟留学生中的传播效果情况。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发现,虽然相对东盟国家国内的普通民众而言,来桂东盟留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更高一些,但是认知情况普遍不太理想,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来桂东盟留学生有了一定的传播,但传播力度还不够

通过问卷统计,对于中国现在提倡培育并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完全知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数有39人,只占样本总数的13%。其中,知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有123人,占样本总数的41%;知道“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有99人,占样本总数的33%;选择不太清楚的有39人,占样本总数的13%。

通过样本分析可以发现,来桂东盟留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其具体内容并不熟悉。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能够完全说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大部分人只是对其中几项有过耳闻,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完全不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这说明他们没有系统地了解、学习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问卷统计,大部分来桂东盟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广西)留学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发达,开放程度高,这部分学生占样本总数的75%,有225人。在来华前对中国(广西)的对外友善程度印象满意的人数有72人,占样本总数的24%;比较满意的人数有87人,占样本总数的29%;印象一般的人数有114人,占样本总数的38%;有9%的留学生对中国(广西)的印象不太满意。但是,留学生对中国(广西)印象满意的比例在来华后升到了35%,比较满意的比例上升到了42%,不太满意的比例也下降到了3%。

除此之外,来桂东盟留学生对中国(广西)国民素质、安全状况以及经济形势的印象,在来华前后对比也比较鲜明。总体来说,来华以后,东盟学生对中国(广西)的印象变好了。比如,对中国(广西)经济形势满意的比例从原来的25%上升到了后来的46%;对中国(广西)国民素质印象的满意度也由原来的21%上升到了后来的52%。

这说明东盟留学生在中国(广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对我们国家的正面良好印象也在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多种传播方式已经在东盟留学生中有了一定影响力,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度还远远不够。我们应当主动加大宣传力度,有专人、专门机构负责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并且制作出版针对东盟留学生的宣传教材、宣传读本,用东盟各国语言译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便于东盟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以自己熟悉的方式认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来桂东盟留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认识深度不够

通过问卷统计,对于中国现在提倡培育并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完全知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数有39人,只占样本总数的13%,其余的学生只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某些方面有所了解。来桂东盟留学生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地对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只知道24个字是什么,不清楚字面背后的深刻含义,还没有领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其实这简单的十二个词背后,囊括了我们对国家、社会、个人的寄托与期望。来桂东盟留学生应当加深对这十二个词的理解,更充分地认识当代中国,认识当今中国最主流的价值观念,并能够提取精华,为己所用,更好地完善自己,早日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三、优化对来桂东盟留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有效途径

要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被来桂东盟留学生认同,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有效路径就显得尤为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来桂东盟留学生的传播力度;增加来桂东盟留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深度;强化来桂东盟留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意识,形成由表及里的立体化传播格局。

(一)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传播功能

高校的主要功能是教书育人。高校校园是东盟留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而高校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是东盟留学生接触中国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目前高校第一课堂主要以传播、教授专业知识为主,高校第一课堂对留学生的“育人”功能发挥不足;第二课堂多停留在办“有意思”的文体娱乐活动层面,与办成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寓教于乐的活动还有一段距离。我们要统筹发挥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营造良好氛围,东盟留学生在校内就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高校应发挥好专业课程第一课堂的作用,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一,高校应该注重东盟留学生特点,在第一课堂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贯穿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活跃的课堂互动,营造合适的课堂氛围,帮助东盟留学生更好地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二,可以开设一些中国国情类的课程让留学生选课,增进东盟留学生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此外,留学生管理人员是东盟留学生在学校中最常接触到的人,因此也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留学生管理人员寓教于服务中,在日常服务中注意语言的得体、沟通方式的正确,在服务中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主动开阔视野,不断学习,既要知晓东盟国家的政治背景、经济情况、社会民俗等,更要了解中国本国国情、历史文化、社会民俗特点,在日常管理和服务中,有的放矢、见缝插针地针对东盟留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工作,通过管理育人,通过服务育人。

2.高校要利用好第二课堂课外文化活动平台,寓教于乐地针对东盟留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

东盟国家与中国在文化上有许多共同之处。首先,我们可以多组织一些互动性强的课外文化交流活动,让东盟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例如,“‘中华情’东盟留学生才艺晚会”“‘ 东盟桥’东盟大学生中文比赛”等,在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让东盟留学生更多地接触中国文化,增强对中国的认知深度和广度。其次,我们可以利用中国与东盟国家一些共有的传统节日。高校组织节庆活动,这不仅可以让东盟留学生感受到温暖,还能成为东盟留学生展示自己本国文化的舞台,成为中国师生了解东盟国家文化的窗口。例如,可与泰国留学生一起庆祝“泼水节”“水灯节”等。这些都是利用“第二课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盟留学生中传播的有效方法。

(二)借助大众媒体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宏观文化场域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我国的媒体新闻报道,东盟留学生的信任程度较高,同时东盟留学生群体对我国的时事政治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可见,要加强对东盟留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报纸、广播、电视,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依旧是不可忽视的主要渠道。我们的大众媒体要抓住这一机会,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加强宣传教育,主动增强媒体议程设置能力,主动设置中国议题,营造多元文化氛围。除此之外,广西电视台、广西日报、南国早报等大众媒体,可以发挥地域优势,利用固定时段、固定栏目报道开展针对东盟国家留学生的专门报道,传递中国与东盟友好信息,讲好身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场域,加强东盟留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和认同。

另外,各高校可以在留学生的公寓大厅或者食堂设大屏幕,引导东盟留学生关注中国中文国际频道和英文国际频道;给他们提供可以免费借阅的书刊、杂志和最新的英文版报纸;设置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校园广播,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随着手机新媒体的兴起,“刷微博”“发朋友圈”几乎成为所有来桂东盟留学生的主要社交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优势,加大对新媒体平台的开发和建设力度。此外,也要建设形式多样的新平台终端,加强内容的可视化,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吸引东盟留学生。根据东盟留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关注焦点,设计适合他们的手机应用软件,推出形式新颖、内容贴近东盟留学生生活的微信公众号等,搭建新的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盟留学生中的传播。1

1 朱霁。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及其实践路径[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6(8): 102-107.

(三)多渠道增加来桂东盟留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深度

我们要用中国高速发展的现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服力;利用好中国先进传统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讲好身边发生的中国故事,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多管齐下,增加来桂东盟留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深度。

1.要利用眼见为实的中国发展奇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服力1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明、显赫的历史地位,也曾经遥遥领先于西方。中国素有强汉盛唐的说法。汉代以后,各国、各民族与中原王朝的交流日益增加,文化不断融合。唐代更是中国政治史上成功的典范,通过遣唐使节的访问,僧人、留学生等作为交流媒介,对外交流和文化传播不断深化,盛名远扬。但是,自鸦片战争爆发,古老的中国遭到帝国主义重创,进入了战乱频仍、风雨如晦的时代,也是中国人在悲痛中觉醒并开始睁眼看世界、救亡图存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有两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载入史册,并铸成永恒的辉煌。这两件大事分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铁肩担道义”,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担,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带领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目前,中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4%提高到接近14%,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达到惊人的三分之一,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特别是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打开自己的大门拥抱世界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这再次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襟与超人智慧。在对东盟留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就要用中国发展奇迹的事实说话,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结合多种手段、各种渠道让东盟留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高校可以组织东盟留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风光,也可以进行文化体验,感受具有特色的壮乡文化、瑶乡文化、天琴之韵等。除此之外,组织东盟留学生参观东博会,让他们感受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密切往来;组织东盟留学生参观当地的知名企业,如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只有亲眼见识和亲身经历,东盟留学生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社会以及文化,才能更加直观、客观地认识新中国,改变对中国固有的偏见,从而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服力。

1 彭文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传播研究述评[J]。 中华文化论坛, 2017(8): 66-71.

2.利用好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1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东盟留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感觉“很有意思,很感兴趣”的有114人,占样本总数的38%;“较少有机会了解,以专业学习为主”的有36人,占样本总数的12%。这说明,东盟留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较浓厚的兴趣,我们提升东盟留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有着良好的受众基础。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可以极大地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

为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采取多种手段让东盟留学生更多地接触中华传统文化,以增进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第一,要努力营造多元的文化环境。为实现多元健康文化氛围的营造,我们可以创办专门的网站,也可以通过宣传栏、布告栏等形式增进东盟留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第二,除了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之外,各种文娱活动也是东盟留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利途径,要着力打造跨国和跨文化的文体活动,通过文化沙龙、艺术长廊、国际文化节、传统乐器表演、壮族对歌活动以及各种各样文化艺术活动或者赛事,让东盟留学生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第三,将文体活动的开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通过设立中华传统文化广场、建立传统文化艺术展览馆、完善网络孔子学院等多种形式和手段的结合,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逐步使东盟留学生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同。

3.利用好身边发生的中国故事,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2

新闻价值评价标准之一是新闻的接近性。也就是读者更关注离自己近、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事,越是这样的新闻,价值也就越大。因为受众在接受新闻的时候都会有求近心理。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盟留学生中传播的过程中,要牢牢抓住接近性这一新闻特质,讲好中国故事,也就是要讲好身边发生的故事,讲述中国人、中国家庭的精彩故事。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感受普通中国人的奋斗和拼搏,发现身边的榜样,将一个个好故事连成一幅时代的画卷。各高校可以设立自己的专栏,讲述这些贴近东盟留学生生活的好故事,灵活地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同时,可以发掘东盟留学生中有影响力、能力强、有威信、有号召力的优秀代表,并对他们进行培养,通过评选表彰留学生中优秀、杰出代表来发现和树立榜样,让东盟留学生在这些有情感和温度的“好故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

1 李学春。 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6(2): 45-55.

2 彭文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传播研究述评[J]。 中华文化论坛, 2017(8): 66-71.

(四)注重减少传播“噪音”

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有各种障碍因素产生干扰,增加被传信息的不确定性,造成信息误差、失真,这在大众传播学中被称为“噪音”。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东盟留学生的传播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减少传播“噪音”,保证传播效果。

1.尊重文化差异,注意东盟留学生的思维习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东盟留学生的传播要充分考虑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思维、风俗、宗教等差异。根据传播学中“受众为中心的”原理,我们必须换位思考,站在东盟留学生的角度,把握东盟留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心理状态,并且对他们的价值观、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给予充分的尊重。东盟各国留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越南留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同时以自己是越南人而骄傲,重视家庭观念;泰国留学生的特点是友善温润、和谐宽容;印尼留学生认为左手不干净,信仰多元文化。因此,我们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东盟各个国家的文化差异、文化禁忌和思维习惯等。另外,东盟留学生普遍崇尚自由,不喜欢过多管束,对任务性的活动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与以集体主义为主导的中国学生形成对比。比如,中国学生可以用通知、公告等形式轻易组织起关于国家领导人讲话的讲座、报告等活动,但是东盟国家的留学生对此相对较敏感,甚至可能不愿参加类似的活动,不愿自己的自由被限制。因此,要考虑文化差异,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摩擦,采用邀请的形式,邀请东盟留学生参加一些沙龙,如做中餐、包饺子等自由轻松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润物无声地向他们介绍中国人重视团圆、以家庭为核心、重视家国情怀等的文化特点,自然地加深东盟留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2.克服语言交流障碍

传播是通过共通的符号系统实现意义和信息的交流,语言文字是价值观传播的基本载体。因此,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解决语言差异的问题,从而实现符号转换。我国已于2014年公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英文版本,2016年由我国的外文出版社和泰国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泰语版,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然而,除了英文版,越南语版、泰语版、老挝语版等东盟国家语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版本也应该尽快推出,一些重要著作的东盟语言版本可以安排优先出版,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盟留学生中传播表述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的保证。另外,非语言文字也是我们传达信息的重要途径,要善于用多种艺术手段表达中国的故事。例如,可以安排中国与东盟留学生一起欣赏音乐、歌剧、绘画或者影视作品,利用其感性且直观的特点,使东盟留学生产生共鸣。又如,可以组织互动性的晚会,让东盟留学生既有了展示本国文化的舞台,又可以跨越语言障碍,从而使东盟留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中国的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东盟留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为了方便在中国的生活,也应该尽力提升汉语应用和理解的能力。因为语言是文化交流和人际沟通的桥梁,只有熟悉了一国的语言,才能了解当地的文化乃至价值观念。目前,东盟留学生虽然普遍表示希望学好汉语,但是他们在学习态度上偏向于满足现状,侧重学好专业知识,按部就班。但是,如果语言不过关,其他方面的学习一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为了不让语言不通影响学习、生活,东盟留学生要不断坚持汉语学习,以期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深化对中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