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他进一步指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要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与传播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强调了当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正当性、可行性和必要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当代价值观念的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就成了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课题。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在世界范围内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对塑造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营造中国发展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目的并不是像西方国家那样搞“价值侵略”,也不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代其他国家人民自己选择的核心价值观念,而是希望让更多国家和地区认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最低限度的价值认同,构建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人类价值共同体,避免因价值冲突造成的人类发展悲剧。随着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我们更应有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彰显人类发展的先进性和引领性,最终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盟国家的传播也是如此。在加强中国-东盟自贸区一体化建设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盟传播研究有对外传播的区域样本价值,对应对西方在中国周边开展西方价值观输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消除偏见和误解,凝聚共识和加强沟通,特别是对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推动中国-东盟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前四部分从理论依据、时代境遇、传播困境、传播策略四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盟国家的传播展开较为系统的分析、阐述和论证;第五部分专设一章,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盟留学生中间的传播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传播方法,具有“解剖麻雀”的意义。

首先,本书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盟国家传播的主要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是理论基础。本书分别就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意识形态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宣传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分析,并对马克思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通过以上阐述提供了开展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基础。理论借鉴部分,重点阐述了文化领导权、文化软权力、文化包容共生等文化理论,梳理了大众传播、跨文化传播理论,凸显其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盟传播的借鉴价值。思想渊源部分则对中国古代传播思想进行了概括总结,从多个角度论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盟国家传播的理论资源。

其次,论证了当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盟国家传播的时代境遇。着重围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的崛起、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文化霸权主义背景下“西强东弱”与“东方突围”这五个时代境遇,阐述时代境遇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盟国家传播带来的新机遇和新要求。

再次,结合现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在东盟国家进行具体传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予以了探讨和分析。“中国威胁论”和“新一轮文化霸权主义”是开展传播活动首要破除的思想桎梏;东盟国家对中国外交政策的不稳定性、南海及边界问题等因素给传播活动带来了很多变数;朝贡历史影响下的东盟受众心理、不同文化背景下东盟国家人民的认知差异以及“既有政治倾向”的影响形成了传播活动必须正视的受众挑战;“有理说不出”“有故事讲不好”“有优势用不上”则是传播面临的话语挑战,再加上自身传播力的不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盟国家的传播亟待破局。

对应现实传播中面临的挑战,本书重点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盟国家传播的途径和方法。一是转变传播理念,打消东盟国家对中国开展“新一轮文化霸权”的顾虑,坚持“三贴近”原则,注重求同存异、异中求“通”,以全球化视野建立价值观传播的自信;二是完善传播机制,建立中国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传播机制,依托中国-东盟合作平台的对话交流机制,完善中国-东盟民间外交与官方外交的多层互补机制;三是优化传播内容,构建新的学术话语体系把理说清楚,用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话语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强化媒介话语的对外表达把故事讲好;四是创新传播载体,用好针对东盟的文化产品、大众媒介、网络新媒体、对外经济活动、对外政策制定等一切载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东盟国家的传播;五是拓展传播渠道,包括重视孔子学院在东盟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价值、3重视东南亚华人群体在东盟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独特作用、发挥好华文媒体在东盟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功能、用好宗教在东盟国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作用等。

最后,本书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把上述观点具体应用在东盟留学生这一传播对象上,着重研究如何通过做东盟留学生的工作,使其成为向东盟各国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好使者。东盟国家留学生在华期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感受者和有力见证者。本书根据问卷结果对传播对象、传播形式、传播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与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传播功能、借助大众媒体构建宏观文化场域、注重减少传播“噪音”等一系列优化传播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