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编写《农政全书》
徐光启怀着抑郁不得伸其志的悲愤,踏上南归的旅程,他准备在上海长期隐居。这时,朝中最有权势的太监魏忠贤知道徐光启学问渊博,很有声望。便想把徐光启拉拢过来,作为他的党羽。1624 年(天启四年),魏忠贤上疏皇帝,任命徐光启为礼部右待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事、纂修《神宗实录》副总裁。行文到上海,催促徐光启前往赴任。富有正义感的徐光启对此丝毫不感兴趣,推托病体未愈,拖了一年多还不去上任。
魏忠贤一伙逐步形成阉党集团,在朝廷排斥异己,作威作富,激起朝野上下正直人士的公愤。东林党人御史杨涟和左光斗相继奋起揭发魏忠贤,上疏魏忠贤 24 大罪状。但是魏忠贤得到昏庸至极的天启皇帝的包庇,使这场斗争失败。杨涟、左光斗遭到诬陷,被捕致死。
在激烈纷繁的党派斗争中,徐光启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他既不去阿谀奉承魏忠贤的阉党,也不去追随、参与在当时比较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组织——东林党。他想两边都不得罪,不介入,在夹缝中求得安宁的日子。然而,严酷的社会现实粉碎了他的美梦。他终于被卷入到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徐光启对天启皇帝授予的官职迟迟不到任,这种消极的对抗,使魏忠贤
一伙十分恼怒。他们指使御史智铤参奏徐光启,攻击徐光启在通州的练兵是误国欺君,并恶毒中伤徐光启表面上一片热情,忧国忧民,实质是骗取官职, 偷盗兵饷,甚至诬陷徐光启将朝廷数万金钱,供个人享受,因此“越俎代庖” 罪名尚小,“误国欺君其罪大”,要朝廷马上撤除徐光启的官职。糊涂、昏庸的天启皇帝听信谗言,以“招练无功”的罪名,给徐光启以“冠带闲住”
(保留官衔,但不能任职)的处分。
对于智铤的恶意攻击,徐光启十分气愤。为了澄清事实真相,他写了一篇《疏辨》,对智铤的诬陷之词逐条驳斥。文章写好后,本想送到朝廷去, 经过冷静的考虑,觉得魏忠贤及其阉党正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辩之无益, 说之无用,就放进抽屉,没有呈上。
徐光启虽受到“冠带闲住”的处分,却使他能专心致志、全心致力撰写
《农政全书》了。《农政全书》写于 1625—1628 年(天启五年至崇祯元年) 之间。当时,此书还未定名,称为《农书》或《种艺书》。这本书的酝酿经历了很长时间,到这时才系统地进行增补、审订、批点、编排等工作。编写成稿后,没有立即付刻。1639 年(崇祯十二年),即徐光启去世后 6 年,全稿才由当时著名学者陈子龙等人编辑校刻出来,并定名为《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共 60 卷,征引文献 225 种,约六七十万字。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共十二目,按其内容,大体上又可归为四类:
第一,富国安民农本思想的论述。把《农本》三卷放在卷首,即“富国必以本业”,引用经史典故、诸于杂论和明朝历代皇帝的农业政策,以体现本书的指导思想。徐光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采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为富国强兵奠定基础,并提出把农业生产和农业劳动者作为立国的根本。徐光启以前的各种农书,很少有从国家政策的高度,从全国或从一个大的区域范围内,去研究垦殖、农田水利和抗御天灾之法。《农政全书》则从国家政策的高度,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行考察。
第二,水利问题。这部分共有九卷,讲述我国传统的水利经验和泰西水
利法,旨在说明水利与农业的关系。徐光启在水利方面注意的重点,又放在太湖流域和黄河流域中下游及京津一带。他继承了前人开垦和兴建水利的经验,提出“凡地得水皆可佃”的观点,驳斥了自宋代以来认为“黄河非人力可为”的保守论调。指出既然苏、松等江南六府兴修水利后,财赋收入可当天下之半,那么全国其他地区兴修水利,都可以像江南的苏、松六府那样富裕。根据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他提出要开发北方,特别是在京津临近地区兴水利屯兵垦荒,这很有战略眼光。
第三,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技术与经验。书中汇集了前人积累的科学技术知识,吸收了西方传教士介绍的西方科学,整理分析了自己调查和科学试验所得的材料,并使之融为一体。徐光启认为,农业生产技术是实现其农政思想的技术保证。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徐光启非常重视致力于谋求高产、优质的农作物,特别是水稻、棉花和甘薯的推广,以解决粮食和衣着原料的供应。
第四,荒政问题。篇幅占全书的 1/3。它分析了蝗旱等灾荒,评述了历代王朝荒政的得失,辑录了周定王的《救荒本草》,并阐述了自己的荒政思想体系和内容,主要有三部分:1.预防灾害的发生,消弥灾害于萌发之前。不能消除灾荒,则应防患于未然。减轻灾情。2.“宽民力,祛民害”,则是从政策方面兴利除弊,避免或减轻自然因素造成的灾荒,如廉政、轻徭、薄役,不许扰民。3.在救灾时,要讲究实施方案与细则,做法上考虑缜密完备, 不烦琐,不遗漏,讲究效率与实际效益,尤其注意防止救灾中枉法徇私,从中舞弊,损灾民以肥己等。徐光启还列举了认为在荒年可以用来充饥的野生植物,共有 414 种。凡是他亲口尝过的,都注明“亲自尝过”,这种勇于献身的探索精神,是令人钦佩的。
《农政全书》是徐光启长期实践和调查研究的结晶,他认识到,农业是衣食之源,国家富强之本,因而几乎用毕生精力钻研农业科学。他数十年如一日,考古论今,广谘博询,见人就请教,每到一个地方就调查,还边问边作笔记。一事一物,必定要问个水落石出方肯罢休。他不耻下问,确实做到了以农村为课堂,以老农为教师。陈子龙赞扬徐光启是“躬执耒耜之器,亲尝草木之味,随时采集,兼之访问,缀而成书”。《农政全书》被认为是我国古代篇幅最大的农业科学史中最完备的一部农业科学巨著,曾在国内外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