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闪电和巨人吹气

第三天晚上,继续做实验。

哥哥拿来三个玻璃杯,先在炉子旁烤了烤,然后摆在桌上;又把一个大的金属托盘烤了烤,放在杯子上面。

“这是干什么呀?”我好奇地问道:“应该是杯子放在托盘上面,干吗把托盘放在杯子上面呀?”

“别着急,等一会你就明白,我要做一个小闪电的实验。”

哥哥又发动了他的“电的机器”——在门板上刷他那张报纸了。刷完以后,他把报纸对折起来又刷。然后他从门板上揭下报纸,急忙放到托盘上。

“你摸摸托盘,不太凉吧?”

我根本没想到这回他真要吓唬我一下。我的手刚碰到托盘,马上又缩了回来,我的手指头好像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而且同时还听到喀嚓一声响。

哥哥笑了起来。 “好玩吗?这是闪电打了你一下。你听见声音吗?这声音这是一个小雷

啊!”

“我倒是觉得被扎了一下,闪电可没看见。” “我们把灯关了重做一次,你就会看见闪电了。” “我可再不去碰托盘了!”

“这回不用你去碰它了。我用钥匙把火花引出来。” 哥哥关了灯,喊道:“注意,不要说话了!”

黑暗中,哥哥用钥匙去接近托盘。突然,我听到喀嚓一声,同时还看到钥匙和托盘之间闪现出明亮的、白中带蓝的火花,有半根火柴那么长。

“看见闪电了吗?”哥哥问。“看见了!”

“你来试试吧!”哥哥把钥匙递给我,但是把报纸拿出了托盘。“托盘里没有报纸还能产生火花吗?”我问。

“你试一试。”

还没等钥匙碰到托盘,火花就出现了,但是没有前一次亮。接着,哥哥又把报纸放在托盘上,随即又拿下来,又让我试一次,仍然能产生火花。就这样,试了好几次(当中没有再刷过报纸),每次我都引出了火花,不过一次比一次微弱。

最后,哥哥说:“假如我不是直接用手拿报纸,而是用丝线提着它,那么,出现火花的次数就会更多一些。这里面的道理,等你学过的电学的时候就会明白了。暂时只要求你用眼睛看这些实验,还不要求你用脑袋看。下面, 我们再做一个水流的实验,这要到厨房水龙头旁边去做。报纸暂时搁在房间里吧!”

哥哥让龙头里放出细细的一股水流。

“你看,我不用拉触水,就能让水流改变方向。让它往左、往右都可以。”

“不信!”我随口说了一句。 “好。别动龙头,我去拿报纸。”

哥哥双手拎着报纸回来了。(他大概又用刷子刷过报纸)。他把报纸从左边凑近水流,水流就向左弯。他把报纸拿到右面,水流又向右边弯。

“你看,电的吸引作用有多强。这个实验不用报纸也能做,用塑料梳子也行。”他从兜里掏出梳子,梳梳头发,再把梳子凑近水流,果然把水流引向一边去了。

哥哥说:“用这把梳子做前几个实验可不行,因为它带的电少,比咱们的主要仪器——报纸少得多。最后一个实验,我还得用报纸做。不过这一个实验又变为力学的了,是一个关于空气压力的实验。”

我们回到房间里。哥哥用一张报纸剪剪裁裁,糊了一个长口袋。“你去拿几本又厚又重的书来,趁这工夫我让纸袋干一干。” 我从书架上拿下来三本大厚书,放在桌子上。 “你能把这个纸袋吹鼓起来吗?”哥哥问。

“当然能罗!” “要是纸袋上面压上两本大书呢!” “哟!那可就吹不起来。”

哥哥没说什么,他把口袋搭在桌子边上,上面平放了一本书,又在上面竖放了一本书。

“你仔细看看,我要吹了。” “你想把书吹倒吗?”我笑着说。“一点不错!”

哥哥开始往口袋里吹气。你猜怎么着?在空气的压力下,袋子逐渐鼓起来,平放着的那本书有一头升高了,而在它上面竖立着的那本书竟被掀翻了。这两本大书恐怕有四五公斤呢?

哥哥把书摆好,让我也来吹一次。我可真没信心,但是又想试一试。没想到我居然和哥哥一样,轻而易举地把书吹倒了,根本用不着有大象般的肺脏,因为这并不比吹倒一盒火柴更费力。

哥哥后来给我解释了原因。我们往纸袋里吹气,是要把比外部空气压力更大的空气吹进去,否则纸袋是鼓不起来的。外部空气的压力是每平方厘米1 千克多点。你算一算书压着的纸有多少平方厘米,就能知道纸袋里的空气对书本有多少的压力。即使袋里的压力比外部空气的压力只大十分之一,每平方厘米也要多 100 克。这么大的力量,当然足够把书掀倒了。编后说明

本书部分材料选自苏联科普作家别莱利曼著的《引人入胜的问题和实验》。王昌茂同志翻译,沈宁华、高立民二同志对译稿进行了全部改写,许多章节进行了扩充,并增写了 27 篇,其篇名如下:

横放的陀螺(5)奇迹中的道理(10)大力士的较量(19)汽车和拖拉机

(21)人体内的杠杆(22)令人深思的水壶(25)让重心从跳高横杆下钻过去(26)荡秋千(28)浮沉娃娃(30)学家也搞错的问题(31)打水漂(33) 香槟酒的泡沫(44)让对流停下来(48)过桥米线和盐湖发电(49)雪地骑车(55)冰箱和空调器(56)用热水瓶做实验(64)悠扬的钟声(65)变化的笛声(66)最简易的照相机(69)望远镜能当显微镜用吗(74)画面能变的画片(75)骗人的增白剂(80)走钢丝的小人(85)一万伏高的电压(88) 静电复印的实验(92)举起喜玛拉雅山的斥力(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