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
这句成语曾见于《谈征》中的一个故事,《幼学求源·卷二十四》中引用过。《五灯会元》卷四“南泉愿禅师法嗣”中有:“师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基,砖头)子”之句。
据《谈征》载:唐朝时,有一个叫赵嘏的人,字承祐,山阳(今河南修武县)人。他的诗写得很好,就是大诗人杜牧也喜欢读他的诗,并特别喜欢他的“长笛一声人依楼”这一句诗。因此人们又叫赵嘏为赵倚楼。
当时,有一个叫常建的也是个诗人,一向仰慕赵嘏的诗才。当赵嘏有一
次到吴地的时候,常建料想他一定去灵岩寺游览,为了想得到赵嘏的诗句, 就先在寺里墙上题了两句诗。后来赵嘏果然到灵岩寺游览,他看见墙上只有两句诗,于是顺手写了两句,续成了完整的一首诗,这就达到了常建想得到他的诗句的目的。常建的诗没有赵嘏的诗写得好,而常建又以较差的诗句引出了赵嘏的好诗句,当时有人就把常建的这种作法称之为“抛砖引玉”。
这个故事只是一种传说。程登吉编《幼学求源》时虽然也照上引述过, 但指出此故事荒谬不可信。因为常建是开元十五年(公元 727 年)的进士,
而赵嘏则是会昌二年(公元 842 年)的进士,两人并不生在同一年代,所以绝对不会有常建料想赵嘏去游灵岩寺,写诗求诗的行为。至于常建是不是曾在灵岩寺写过两句有头无尾的诗,百年之后,赵嘏续过,则无人查考,不敢妄说。但言常建写诗是为了让赵嘏来续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不少书籍中这样引用过,所以本书也按《谈征》的说法做了引用,并写了这段话,以防以讹传讹。
“抛砖引玉”这句成语(有时也写作“引玉之砖”)常用来比喻用自己粗浅的意见或文字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或佳作,常作自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