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柱鼓瑟

“胶柱鼓瑟”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代,公元前 262 年,秦国打败了韩国之后,又乘胜进攻赵国。赵

军在老将廉颇的指挥下,与秦国在长平相持 3 年之久。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就改派赵括去代替廉颇为主将。当时相国蔺相如劝阻赵王说: “赵王如果派赵括去当主将,就好象把瑟的弦柱粘住了去弹奏一样。因为赵括是个空有虚名的人,他只知道死读兵书,而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原文是:“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瑟”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柱”是瑟上调节声音的短木。假如柱被粘住了,间调就不能变换。后来,人们把“若胶柱而鼓瑟耳”简化成“胶柱鼓瑟”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做事固执,不知变通。含贬义。